《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第77章


但萨缪尔森的主意没变。他的理论还有个诱人之处就是把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说引申到了金融市场。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家认为内在价值是种固有品质,它藏在人们看得到的市场价格的“后面或下面”,而价格本身只是一种大概值。但古典学者们认为,看不见的手一直在促使价格与价值一致。
用极端的观点看,价值只有在买卖双方就价格达成一致时才体现出来——或者说在某种意义上才存在。如果IBM每股卖到120美元,那么IBM就值120美元——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当然隐含的前提是买卖双方都是明智的。
巴菲特对公司和个人的观点则更谨慎更周到。首先,价值并没有这么精确;另一个理智的投资家可能会出130美元买IBM的股票。而且投资者并不是一直都很理智。有时,特别是出于从众心理时,他们可能会出160美元,或只以80美元卖出。
有效市场理论实际上试图揭露市场的非理性的一面。从格雷厄姆时代开始,华尔街就开始鼓吹所谓的技术分析家的作用。这些可以成为美林的人通
过分析过去的价格表来预测将来的走势。他们的用词被广泛接受,评论家会说:“股票遇上了严重的障碍。”但那并不是障碍,只是表上的一条推理线而已。有效市场理论家们称根据图表决定的人为骗子;或者,用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尤金。F。费马的话说,是“占星家”。价格只在回顾时才有“形成”,没人能说股票在下跌10%后会反弹10%还是再跌10%。(出于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的原因,美林、摩根。斯坦利、所罗门兄弟公司和其他一些公司仍雇有这种自我安慰的人。)
但理论家们只是用自己的巫毒教来代替图表专家们的巫毒教。他们一面嘲笑价格反映未来的观点,一面鼓吹价格是对现在的正确反应。就是说,价格是永远不会错的。他们以人们所能想到的最佳方式把所有信息都叠加在一起来推测公司的长远前景。因此研究这些前景是毫无意义的。除攻击图表专家外,他们还把矛头指向了巴菲特这样的“本质分析家”——他是通过梳理公司的报告来发现有价值的投票的。费马说:“如果随机理论正确,抵押交易也是 ‘有效’的话,那么股价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代表着正确的内在价值。
因此,多余的本质分析只有在分析者没有信息——或者对普通信息的作用有了新见解时才有价值……“
从字面上看,这有一个很大的漏洞。显然,如果分析家既没有新信息也没有新见解时是不能起作用的。但“新信息”一词这儿不能只看字面上的意思。它暗示:经营一直很成功的投资家肯定有内幕情报,至少是为数很少的人知道的情报。这样这句话的意思就完整了:即使一个理想市场在信息完全公开前也会有一段滞留时间。专门曲解报道著名理论家的话的《经济学家》断言,选择股票的天才“不是很少就是根本不存在”,它嘲弄说:“这有助于获得像伊万。布亚斯基那样的只有自己知道的天才。”萨缪尔森的话更明白:
同样,经验告诉我们,像沃伦。巴菲特这样有赚大钱的能力的人是因为他们知道哪些东西是本质的,哪些新信息值得花大钱去买。这样的超级明星花钱是不少的:当你注意他们时,他们的费用已是天文数字了。
尽管萨缪尔森知道巴菲特不花钱买信息,他在任何情况下主要都是从年度报告中获得情报的,这其实人人都可做到。但萨缪尔森却执意把巴菲特的成功归因于他的情报收集,而不讨论巴菲特是否有分析数据的天才,好像他只是个不错的图书管理员。
但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知道巴菲特不止是这些。他在参议院讲话后不久就买了大量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作为此种情况下的套头交易,(就像过去伏尔泰暂时接受基督教一样,最终是为了消灭它。)萨缪尔森拒绝就此发表评论,但这样做的人不止他一个。我们提过的洛杉矶加州大学的经济学家阿芝A。阿尔齐也买了伯克希尔的股票,但他在给某位同学的信中仍坚持:
我还是坚信,无论什么投资基金,不管以什么新方式或在新领域中,都不能证明其为超级天才的决定。是运气,不错,而不是天才。在这个世界上可靠的预测都得花相当的钱来做到,但留给别人的只有惊奇。这种惊奇就是“随机”的定义。
但阿尔齐对解释巴菲特的成功十分热心。最后他认为内布拉斯加州的保险法中有个偏向,它允许该州的保险公司在监督投资时有比别的州的公司更大的权力。
我认为他的成功完全依赖于这种有利地位,而不是他比竞争者技高一筹。
我们不能不为阿尔齐得了便宜不卖乖感到惊讶。萨缪尔森至少还说:“沃伦可能就是我看到的那种投资天才。”这其实也是诅咒。天才不是技巧——萨缪尔森否认他的技巧。“沃伦有次讲演中说:”任何傻瓜都看得出《华盛顿邮报》的价格太低了,‘“萨缪尔森说,”我不是傻瓜,所以我看不出。“
那么巴菲特为什么要买下《邮报》呢?“这就是天才与技巧的区别,”萨缪尔森回答说。巴菲特被认为是个怪才。有效市场理论仍然永远正确。因此斯坦福大学的威廉。F。夏普认为巴菲特只是个“3Σ事件——一个统计学上极小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计。”
以有效市场理论为基础,学者们苦心建立了一整套复杂的现代财务理论。财务与投资正相反,它是从公司的角度来阐述融资的作用的。它是有用的理论,但不确切。现在它与投资理论一起成了一门可计算的社会科学,而且比实际世界还要精确得多。有位学者给出了一个公式,其中R是股票收益,M指市场,a和b是参数,因股票的不同而异,u是随机因素:Ra+bM+u。该学者又赶紧补充说这只是个“最简单情况下”的模型,没有哪个模型会像《古兰经》或《死海漂浮》那样永远正确。
这种“科学”的基础只是学者们认为正确的有关依据:(假设理想状况下)股价忽略了所有大的变化因素——如公司的策略、产品、市场能力和经营方法等,这些因素在实际评估中是很重要的。不过它们带有主观性,也不准确。而像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分析家无疑每天都在考虑这些因素。
也许有人认为,可能有些商学院会采用巴菲特的报告,至少在讨论这些问题时做做导言。但巴菲特除了临时被邀请做讲演外,不属学术界的人。他对此十分敏感。许多投资人只要有钱赚就满足了,巴菲特则非常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对他很重要。他当过教师,现在希望格雷厄姆和他巴菲特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榜样。他在某封信中说:
我认为,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巴菲特伙伴公司和伯克希尔连续63年称雄的事实,已经很好地证明了有效市场理论是愚蠢的……这三个组织经营的证券有几百种之多……我们无须挖掘什么内幕消息……我们只是根据完全公开的信息来经营的……
最令巴菲特痛苦的背叛是格雷厄姆在生命最后阶段非常怀疑分析是否还有必要,因为当时对股票的研究已经很充分了。他在去世前不久的1976年对一位采访者说:
我不再提倡为寻找有价值的机会而进行技术复杂的风险分析。它在40年前,当我们刚刚出版了《格雷厄姆和多德》时是有价值的。现在形势不同了……
由于格雷厄姆在6个月前也强烈抨击了所谓的“随机性”,特别是有效价格的观点,人们只能认为他的观点在理论上仍是无效的。但他怀疑人们能
否利用它。巴菲特从未指责格雷厄姆的不忠实,他总是尽量把他往好处想。
格雷厄姆纸上谈兵的本领也的确比投资强。
与他相反,巴菲特和学者们都不喜欢模棱两可的理论。巴菲特说,经济学家们认为这种理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目前被广泛使用的课本——理查德。布拉里和斯图亚达。麦亚编的《企业财务原理》也无人怀疑其正确性。
作者说“发现了”有效市场原理,就好像居里夫人发现了自然存在的镭一样。
他们到处鼓吹:“在有效市场中价格是让人完全放心的。它提供了每种证券的所有有用信息。”人们会想象一个残酷的交易商该怎么看待这种描述下的理想股票市场。布拉里和麦亚描述的交易人一直很平静,投机商也心平气和:
有效市场中就没有金融判断错误了。投资者们无精打采地注视着公司的资金流动,看看有多少流到自己名下。
学者们的确反复检验了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