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大传》第80章


氐椒夤?br />
张良、陈平建议刘邦以禁卫队伺机夺取韩信30万部队的兵权,以免日后产生祸患。反正在灌婴、曹参的协助下,只要刘邦亲临军团中,要制住韩信并不困难。
刘邦得知韩信总部在返回齐地前,准备先到齐国西南巡视,并暂驻营于定陶城中。
于是刘邦率禁卫军直奔定陶,假借劳军而直入韩信大本营,夺其30万大军令旗。
由于灌婴、曹参均支持刘邦,韩信也不敢抗议,只保留直属兵团指挥权,其余的全很坦然地交付刘邦。
刘邦承诺以韩信为楚王,齐地则将另有分派。楚地本来便远大于齐,而且韩信又是楚人,所以韩信也很乐意地接受了。
由于刘邦宣称,这次行动只在确立刘邦在联盟阵营中的领导地位,并不伤害韩信权益,反而给韩信幅员更大的楚地,所以并未引起诸侯们的恐慌。他们大多认为刘邦的夺权行为是善意的,而且也的确有其必要。
临江王共敖死后,由其子共尉继任。共尉不向刘邦投降,刘邦乃派卢绾和刘贾率军攻击之,共尉兵败被俘。
项羽当年所分封的诸侯,除燕王臧荼一向保持中立外,其余的不是灭亡,便是向刘邦投诚了。
登皇帝位,奠定大汉政权
春正月,刘邦正式晋封韩信为楚王,统辖淮北地区,建都于下邳城。
封原魏国相国、出身大盗的彭越为梁王,统辖魏国故地,都定陶。并下令大赦天下。
这时刘邦其实已正式成为全中国的军政领袖。但除了韩信、彭越、张耳、英布等大军团领袖外,刘邦并未立即作分封天下的工作,以免落入当年项羽“为天下宰,不平”的祸端。
这一下,各诸侯和功臣由于名分未定,更紧张了。刘邦却认为天下局势未稳,一切从长计议。
为了让政权赶快稳定下来,诸侯及各军团将相联名共请刘邦晋位为皇帝。
刘邦却表示:
“我听说皇帝之位应由天下最贤能之人拥有,否则只是空言虚语,得不到大家诚心支持,根本无法建立稳定的政权,反有害天下和平,所以我实在不敢负担这个责任。”
群臣则称颂道:
“大王出身于民间,起义抗暴秦,平定四海,还有谁能比您更贤能?而且天下有功的人都蒙您裂地封王,不正表示您是王中之王吗?如果大王不尊帝号,如何让天下百姓有安稳的信心!?为了天下和平,我们愿意誓死追随您、支持您。”
刘邦乃依古礼,客气地表示谦让,众大臣则执意支持。当然这只是表示刘邦德行的样板戏而已,他心中巴不得赶快登上皇帝位。
戏演完了,刘邦便向众臣表示:
“诸君若认为一定要如此,为天下百姓的利益,我也只好勉为其难了。”
2月,刘邦在曹州济阴县的汜水北岸设坛,正式登位为皇帝。
王后吕氏改称皇后,太子改称皇太子,并追尊已去世的母亲为昭灵夫人。
除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外,正式晋封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衡山王吴芮迁徙为长沙王,都临湘,并正式承认中立的燕王臧茶的诸侯地位,粤王无诸也改称闽粤王,统辖闽中地。
刘邦正式迁都雒阳(洛阳故城),并斩杀被虏的临江王共尉。
5月夏,皇帝下令各诸侯及军团进行裁军复员工作,以恢复民生及生产作业的正常化。
自述成功因素,摒除将领投机心态。
不久,刘邦在洛阳的南宫,设酒宴款待各功臣和诸侯。
席中,刘邦突然对大家表示:
“各位诸侯和军团将领们,相信你们都不会故意隐瞒我,我也很想听听大家心里的想法。请大家来讨论一下,今天我能够赢得天下,而项羽却失掉天下的主要关键在哪里呢?”
血性汉子王陵立即表示:
“坦白地讲,陛下对部属的态度常较随便而轻忽,让人有不被尊重的感觉,相反地,项羽较讲礼节,对部属也常刻意表现他的爱护,以这点来讲,陛下本来是较不利的。”
刘邦听了只笑笑地表示同意王陵看法。
王陵继续道:
“但是陛下赏罚分明而干脆,没有自私心,这却是项羽所无法做到的。”
“哦,这又怎么讲?”刘邦问。
“陛下派出部属攻城掠地时,所得的战果皆归属于有功者,显示陛下大功无私,与天下同利。
“项羽却妒贤嫉能,害怕别人的功劳大,所以表现杰出的人反常遭疑忌。战胜的人,不给功劳,获得土地者,全归项羽自己管理,有功不赏,反常受害,此其所以无法得到别人支持,而丧失天下的主要原因啊!”
刘邦听了,却摇头表示:
“你们讲的只算对了一部分,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你们疏忽了。以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并不如张子房(张良)。掌握国家资源,安抚百姓,供应饷馈,作战时不让我们缺乏粮食之方面的能力,我不如萧何。集结百万雄师,战必胜,攻必取,指挥战争的能力,我也不如韩信。
“这三个人都是世间少见的奇才,我虽不如他们,却能够用他们为我效劳,这便是我所以取天下的地方。项羽只有一位范增,却不能用,所以才会被我击败的!”
刘邦这种讲法,自然也颇能得到在座将领及诸侯的认同。
兴汉三杰固然重要,诚如王陵所言,刘邦经常以“与人共分天下”的策略来争取支持,的确是楚汉相争刘邦胜利最主要的关键因素。
彭城战役失败后,刘邦起死回生的关键,便在争取彭越和英布的偏向汉营,这虽是张良出的点子,但实际的棋子仍是彭越和英布这两位大盗诸侯的起义来归。
既是盗贼出身,自然也比较不在乎人情、道义,最关键的是利害,而刘邦当时承诺他俩的便是“共分天下”的概念。
以策略的杀伤力而言,陈平的计谋更甚于张良。张良倒真的多少为理念而卖命,陈平的野心则倾向自我的实际利害。因此刘邦的分享概念,也为他得到不少能够发挥力量的干才。
王陵是讲中了要点,但刘邦却硬不承认,最主要是时局变了,天下太平了,皇权也统一了,这个时候自然不能再来谈与人共有天下、分享政权了。
就算过去不得已答应的,也要想办法收回,因此必须抬出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来。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固然杰出,但世上就只有这三个人,这种因素是无可替代的,刘邦运气好,天命所归,所以这三个人会来协助他,这是别人想模仿也没有用的。
刘邦一向长于演出,掩饰自己的弱点,创造让人相信的局势。所以我们看《史记》上的记载,从他一登场,没有一句话不是在唬人的。这段他对自己成功原因的说词,表面上虽颇有道理,其实间接表明“共有天下”的概念已过时了,希望别人不要再有任何想拥有天下的妄念。
不过刘邦这段狡辩,也的确诳过了后代人将近两千年之久。
秋后算帐,各有祸福
韩信在进入故乡下都城后,立刻进行两件很早便想做的事。
一是召见早年给他食物的漂母,并依当年誓言,赐黄金千两。虽早有风闻,但对韩信的成就,漂母仍感到非常的惊喜。
另外一件是召见早年在大街上强迫自己穿过胯下的不良少年头子,并以之为中尉。
这位头子原以为韩信必报复自己,这下非死不可,想不到却获得了官职,吃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件事也显示韩信虽有惊人将才,本性上却非常地善良纯真。
韩信对属下诸将解释道:
“这家伙是位壮士,胆量大,个性鲁直,当年侮辱我时,我为何不拔剑杀他呢?这是因为只是个人侮辱,实没有杀他的名义,只好忍了下来,也因而让我有今天呢!”
韩信的秋后算帐,均以喜剧收场。
但对于齐国的流亡领袖田横,则有点进退两难了。
彭越接受刘邦晋封为梁王时,投奔彭越的田横怕遭到杀戮,乃和部属500余人避居于东海上的岛山。
刘邦知道田横在齐国声望颇高,加上其兄田荣人脉关系多,不少齐国知名长老对田横都颇为敬重。若任由他在外岛活动,恐造成东方国境日后的祸患,刘邦乃派特使赦免田横,并召之入雒阳。
田横却辞谢表示:
“臣曾烹杀陛下之特使郦生,如今郦生的弟弟郦商在朝中为大将,臣若上京城,恐将遭到报复,因此不敢奉诏。请将臣等废为庶人,守于海岛中。”
特使回报刘邦。刘邦立刻召见郦商,诏令:
“齐王田横将入京向朝廷表示恭顺,他和你虽有宿怨,但为国家大事,你的人马或郦氏从属有敢乘机报复者,将判以灭族之罪。”
刘邦再命特使持此诏令出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