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远必诛》第106章


班超下一件事,就是扫平焉耆、危须与尉犁。
班超西域最后一战的号角吹响了。
永元六年(94年),班超调集龟兹、鄯善等八个国家共计七万人的军队,以及隶属班超的汉军一千四百余人,浩浩荡荡向焉耆、危须、尉犁的方面进军。
大军抵达尉犁边界后,班超先行派出使者分别进入三个国家,对其国王说:“都护前来,欲镇抚三国,如果你要想要改过向善,应派遣大人前来迎接,将赏赐王侯以下之人,事毕即还。现在先赏赐给国王彩色丝帛五百匹。”
班超七万大军压境,焉耆国王忐忑不安,派左将军北鞬支前往尉犁,杀牛置酒,迎接班超。这个北鞬支有些来头,他是匈奴人,是一位王子,被北匈奴单于派来入侍焉耆,虽然名为“入侍”(汉时代“入侍”是说得好听,其实就是当人质),可是仗着匈奴人的气焰,他俨然成为焉耆国的太上皇,连焉耆国王都不得不对他忍让三分。
班超厉声责备北鞬支:“你虽然是匈奴的侍子,但是却秉掌焉耆国的大权,本都护此次前来,焉耆王没有及时迎接,这都是你的过错。”北鞬支听罢唯唯而去。部将们对班超说:“都护怎么不杀了他呢?”班超答道:“这非你们所知,此人在焉耆国的权力,甚至比国王还大,要是现在杀了他,焉耆国必然对我们严加防范,据险而守,那么我们要进焉耆王城就不容易了。”
焉耆王得知北鞬支被班超严厉斥责,不敢怠慢,亲自率众大臣前往尉犁国迎接班超,并且献上奇珍异宝。班超有自己的打算,暂时没有为难焉耆王。
焉耆王返回国内,越发惶惶不安。当时进入焉耆国主通道,途中有一座桥梁,称为苇桥,乃是险要之地,焉耆王下令将此桥梁毁断,企图阻止班超的军队进入焉耆国内。但这个小动作,没并有起到什么效果,班超大军绕道而行,迂回进入焉耆国境。到了七月,班超已经抵达距离焉耆王城只有二十里的沼泽地带。
焉耆王发现班超即将兵临城下,十分恐慌,准备放弃王城,退到山区进行抵抗。焉耆国的左侯元孟是亲汉派,他曾在作为人质在洛阳居住过一段时间,得知焉耆王的计划后,便派人去给班超通风报信,说国王想逃跑了。
班超听了来者的通报后,突然目露凶光,厉声喝道:“你好大胆,竟然敢散播谣言,来人啊,拖下去,砍了。”来使战战兢兢,连呼冤枉,说是左侯元孟吩咐前来的,班超不容分说,把手一挥,拖下去了,不一会儿功夫,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落地。
这是班超狡诈之处。
班超在兵营中召集诸国王参加会议。此时的焉耆国王、尉犁国王、焉耆左将军北鞬支等人见班超杀死告密者,心中觉得有几分踏实,便前往参加会议。焉耆宰相腹久谏道:“大王不可去啊,班超这个人狡诈得很,去了怕没有好结果。”焉耆王等不听,腹久叹了一口气,与其他十六名官员一起逃跑了,危须国王也惧怕被诛,也逃跑了。
果然不出腹久所料,班超乃是设下鸿门宴,等到大会召开时,班超坐在首座,诸国王坐下座,班超扫视众王,愤怒地说:“危须国王怎么没有到位?焉耆宰相腹久等人为什么逃跑了?”
焉耆王听到此话,涌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预感很快成为噩梦了。
班超叱令卫兵将焉耆王、尉犁王、北鞬支等人拿下,理由呢?这些国家当年策划发动战争,攻杀西域都护陈睦。
其实真正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是前任焉耆王,并不是现在这位。对班超来说,这并不重要。这是国仇,国仇必报,既然前任国王死了,就以现任国王抵命,这是当时的社会观念,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观念,是春秋大义,《春秋公羊传》说的:“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最后焉耆王等人被押解到当年的西域都护府处死,班超隆重祭奠前西域都护陈睦。
焉耆王、尉犁王被诱杀,焉耆、尉犁、危须这三个国家的叛乱随即发生,班超率七万大军迅速扫平,击杀五千余人,其余一万五千人悉数投降。
至此,西域五十余国,悉数归附东汉政府。
班超经过二十年的苦斗,终于实现他年轻时立下的誓言,他的功业,早已远远超越了傅介子,与张骞可并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由于班超在西域的辉煌成就,被汉和帝晋封为“定远侯”,果然如相士所说,封侯于万里之外。班定远成为那个时代的传奇,永载史册,成为后世中国军人的楷模。
班超的伟大,不仅在于开拓西域,而且还在于他在张骞之后,又一次极大地拓宽了中国人的视野。
公元97年(和帝永元九年),班超派遗部下甘英出使大秦、条支。
此时的班超已经六十五岁,年迈力衰,军政务缠身,他无法自己出行,只好将此事交付年轻力壮的甘英。甘英此行收获极大,他是继张骞之外又一位杰出的探险家,他从西域出发,一直到达地中海沿岸。史书上没有记载甘英具体的出行线路,不过从《后汉书》的“西域传”中大致推断,甘英可能是从现在新疆南部出发,经克什米尔,往西南折向巴基斯坦,然后穿过伊朗高原进入西亚,最后抵达地中海的东岸。
条支大约是在西亚的地中海沿岸(叙利亚一带),在此之前,中国人从来没有到达如此远的地方,出西域到条支,大约需要行二百日的时间,此路途之艰辛,可想而知。甘英每到一地,必详细地记录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并且收集中原所看不到的奇珍异物,他所获得的西方的知识,要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人。
当甘英行至地中海岸时,他却犯下一个大错。
甘英身负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的使命,他找到了安息的船家。船家告诉甘英:“大海广阔无边,如果遇到顺风,三个月就可以到达罗马了,如果遇到逆风,也有可能要花上两年的时间,所以凡是出海者,一般要携带上三年的粮食。在海上行船,容易令人思念家乡亲人,而且也很危险,常有人死于海上。”
地中海处西风带,向西航行,更多的情况会遇到逆风的情况,甘英望洋兴叹,心里打起退堂鼓,最后他放弃了前往罗马的打算。
如果甘英毅然前往罗马,那么在他到达罗马时,很可能遇上罗马雄才伟略的皇帝图拉真(98年即位),图拉真的年代正是罗马帝国疆域最为辽阔的时代,罗马帝国与大汉帝国矗立在亚欧大陆的东西两侧,而且有着同样伟大的文明。甘英并不知道他丧失了一个沟通东西方的机会,否则他将成为与张骞一样伟大的人物。
即便如此,甘英仍然是那个时代走得最远的中国人,他在旅程中对各国的纪录保存在《后汉书》的“西域传”中,为古代中国人开拓眼界仍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世学者王国维曾写诗赞扬甘英的功绩:“西域纵横尽万城,张陈远略逊甘英。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东头望大秦。”这里王国维认为甘英所到达的西海是指黑海。
长年的征战与繁忙的政务,使班超的身体每况愈下,岁月不饶人,转眼到了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已经六十九岁了。落叶归根,班超愈发思念家乡和亲人,班超的哥哥班固因为窦宪事件而遭到株连,在八年前(92年)死于监狱中,家乡的亲人只剩下他的妹妹班昭。而班超最疼爱的小儿子班勇到现在还没有踏入中土一步,班超很想在自己有生之年,能与儿子一起返回家乡,返回自己离开数十年的祖国。
班超提笔写了一份奏疏说:“蛮夷风俗,畏壮侮老。如今我已经垂垂老矣,牙齿也快掉光了,常恐年迈力衰,忽然倒下,孤魂不得回到家乡。我没有想能回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我已经年老多病,冒死胡言乱语,谨派儿子班勇随西域奉献贡物的人马回到中国,在我有生之年,让班勇能看到自己的祖国。”
但是班超的上疏却如石沉大海,将近三年过去了,没有回音。
班超的妹妹班昭,给皇帝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信:
“臣妾的胞兄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幸得以微功蒙皇上的重赏,天恩殊绝。班超初出西域时,怀着为国捐躯的志向,希冀建立微薄的功业,报效大汉。时遇陈睦之变,西域交通隔绝,班超孤身转侧绝域,晓喻诸国,率领其兵众,每有攻战,辄身先士卒,身被刀箭之伤,不避死亡,幸赖陛下神灵,得以延命沙漠,至今三十年了。骨肉生离,不复相识。当年追随班超的吏士,现在都已经去世,班超年龄最大,今年七十岁了,病痛缠身,头发苍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