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国际现实的利益如何结合与发展,担心中国复兴与强大的错误心理,仍然潜伏在国际社会之中,拒绝承认中国的牺牲与贡献,仍是世界历史正义的盲点。有了这个盲点,围堵中国的意识也就更为方便的滋生与运作。围堵中国、分化与弱化中国的政策,不是国际强权今天才有的战略斗争,而是远在二次世界大战之时,就已运作成形,现在如此,未来也不会减缓。
虽然我们必须承认:在中国,成王败寇的历史定律,可以支配事实与现状,但是历史事实仍然就是历史事实,它的真相当然不能永远的被隐藏下去。何况这个历史的真相,就是所有中国人的血泪牺牲记录,更是中国人历史的光荣与贡献。政治立场绝对不能成为扭曲抗日战争历史真相的理由,要想日本人以史为鉴,中国人也得先放下政治立场,坦荡荡的面对历史真相。
38。7 历史的鉴戒是人类共同的资产
在中国的领土上,经过历朝历代,曾为了防卫国土而建造了长城的伟大建筑,这是人类历史上所罕见之浩大的国防工程,充分显示出中国的防御重于侵略之民族性。中国的长城直到如今还是令所有参观的人,都感到肃然起敬。但是,事实上,历史的长城,并没有办法保障中国不受敌人的侵略,而中国的军民,曾经在抗日战争之中,以中国人的生命,筑起一条又一条的御敌防线,成为不屈不挠的血肉长城,这个让中国境内每寸山河,都被血泪浸泡的历史事实,以及中国人绝对不肯屈服的抵抗意志,就是中国人永远不能被敌人消灭的关键所在,这些在中国境内无数的血肉长城历史,应该永远活在历史的记忆之中,也活在所有的中国人心中。
虽然抗日的历史事实,还有太多可以叙述的地方,但是本书在此不得不告一个段落。作者衷心的希望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知道,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牺牲与付出,是造成世界正义能够战胜法西斯侵略者的主要原因,这是中国人所有血泪结成的不朽荣耀,只要中国人能记得,国际强权就没有办法抹杀与淡化。
最后,本书引用蒋介石代表所有中国人,在「最后关头」演说的内容,做为作者对于抗日战争历史鉴戒的总结。
「苟吾人自暴自弃,而不能自立自强,则今日之友皆成为明日之敌。反之,吾人果能自立自强,则今日之敌未始不可成为明日之友。吾人丁此国难之际,惟有努力自助与自求而已。」
记住!无论是中国的敌人还是盟友,都曾经参与过侵略与出卖中国的历史,中国唯有自立自强与团结复兴,建立一个富强文明的国家,各国才会尊重中国的权利与地位,全世界也才能共享和平与繁荣。
「和平未到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但是一旦最后关头来临,中国将会绝对牺牲到底,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的决心。纵使战到一枪一兵,中国也绝不停止抗战」。
中国人在二次世界大战,为捍卫人性尊严与自由所作的重大贡献事迹,毫无疑问的是人类历史中,永远不朽的光荣记录。
中国人爱好和平,不轻言战争,但是中国也绝不能接受被侵略与被出卖的欺凌,假如国际强权还是抱着反华的政策,企图妨害中国的生存发展,甚至干涉中国的领土与主权完整,而逼中国人决心对抗,那么中国无论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都会坚持奋战到底,最后胜利绝对会在中国的这一边!
只有大家齐心努力,建设一个富强文明的中国,世界才能有繁荣与和平的前景,也才能告慰那些曾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民,所付出的一切牺牲、奋斗。中国人在二次世界大战,为捍卫人性尊严与自由所作的重大贡献事迹,毫无疑问的是人类历史中,永远不朽的光荣记录。
38。8 参考资料
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王辅「日军侵华战争」,蒋纬国「抗日御侮」,冯子超「中国抗战史」。
附注:
'1'.这就是日本的历史心结所在,明明是无条件投降,却不敢明讲投降,硬说是终战,因为日本人的民族自卑感极重,无法承担投降的事实。不过日本这一套自欺欺人的功夫却没有完全白费,五十年后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台独支持者也拥抱「终战」的说法。
'2'.这样还有谁能理直气壮的认为蒋介石不肯抗日?注意蒋介石没有把自己发迹的黄埔建军,当成军人节。
'3'.同样的国民政府订九月九日,中国战区日军的投降记念日,为陆军节,可见蒋介石多么以能战败日本,为中国军人值得自豪的历史。
'4'.历史上事实显示是,宁可做美国的敌人,比做美国的朋友要好许多,当然更不能做俄国人的兄弟。
'5'.当时在日本准备玉碎效忠日皇的台湾皇民,也有不少人争着向中国驻日大使馆,申请改变身份为中华民国公民,因为这样可以领到最好的生活配给,而可以转卖给日本人图利。当时在日本玉碎不成的皇民岩里政男,也就是以同样的方法,申请成为中华民国的公民(他也就是日后的李登辉),这样岩里登辉拿着战胜国中华民国公民的身份证,曾在日本相当风光过一阵。
'6'.史迪威、谢伟志、及戴维斯等人对中国抗日的一向宣称是:『中国抗日战争大概只有延安的八路军打了「百团大战」和平型关的伏击战,剩下的就仅止于游击战(「打了就跑」)的规模。蒋介石的重庆部队根本没有、也不敢碰精锐的日军,只晓得躲起来监视延安的部队,并囤积美援的物资与装备,好用来对付自己人而已』。假如这是真况的话,中国那里有什么抗日可言?既然中国根本没有力战日军,那能有多少伤害?可怕的是,今天仍有上亿的中国人相信这就是对日抗战的历史。(幸好这种恶意的谎言错的太离谱了,只要摊开二十二次会战的记录(双方兵力达十万以上,而共军没有在其中任何一次担当重要角色),就足以证明史迪威这伙人对中、日战况的描述绝非无心之遗漏,而是另有目的,存心诬蔑中国抗日的历史事实。百团大战和林彪师在平型关的伏击战里,日军总共损失不到三千人,这还不够淞沪会战日军死亡人数的零头。)
'7'.在裕仁最后的回忆录中,一直强调美军的强力打击,以及原子弹的轰炸,造成日本面临全面崩溃的危机,才迫使他不得不做出投降的「圣断」,裕仁完全不提日军在中国战区,战略全面失败的根本问题。
后记 看试手、补天裂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写历史的书,正如从来没有规划过自己会在异国寓居。但是一切都成为事实,五十万字的抗日战争史,就这样的完成了。同样自己竟然也离开中国多年了,但是想的、念的居然全都还是中国。
历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越是研究,越是觉得穷无边际,初步的结论是,“历史并没有真的过去,未来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历史不只是发生在过去的事实,也是造成今日现状的过去,更是影响未来发展的过去,所以历史同时拥有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三重特性。研究历史不但是追溯过去,也能了解现在,更能规划未来。历史事件的本身,不会完全的重演,但是历史会有其运作的轨迹。不能记取历史教训,就很难避免历史的悲剧。写作这本中国史中,鲜血浓度最高、真相曲解度最大的抗日历史,的确是有着太多感想与发现,自己既是一个历史资料的搜集者,也是一个历史谜团的发问者,又是一个历史真相的解答者。最后,自己从追寻中,更加认识了中国的历史与中国的命运。
抗日战争可以说是中国振衰起蔽的大历史转折点,从这场存亡继绝的历史空前危机中,中国通过考验,因而走上了历史的转机。虽然中国付出了几乎是前所未闻的惊人之代价,但是终于在民族主义的支持下抗战到底,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半世纪了,但是这个历史记录所隐藏的错误,仍然没有得到应有之纠正。特别是日本的战争责任与战后的赔偿等问题,目前不但还停留在原地打转,日政府重建军力态势的发展,更已经昭然若揭的正进行之中。而遗憾的是,中国的抗战真相与作战贡献,也仍然没有得到历史应有的尊重。假如历史不能将公道与真相还给中国,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录就永远留着一个无可弥补的缺憾,直接影响到人类对于历史教训的认知。
身兼作者与出版者,其中的过程可以说是一?
小说推荐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二卷 最光辉的时刻
- 吴万沈 译最光辉的时刻目 录本卷的主题英国人民怎样单独坚守堡垒直至过去半盲的人们作好一半的准备。上部 法国的沦陷(1940年5—6月)第二卷 序 最光辉的时刻第01章 全国联合第02章 法兰西之战第03章 法兰西之战第04章 向海岸撤退第05章 援救敦刻尔克 第06章 竞相抢夺第07章 再谈法国 第
- 最新章:第152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作者[英 李德·哈特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正文 出版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原为英国伦敦
- 最新章:第1412章
- (德)邓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作者:卡尔·邓尼茨 译者说明 纳粹德国全面崩溃前夕,希特勒临死时,指定邓尼茨作他的继承人。自1945年5月2日至22日,邓尼茨充当了二十天的纳粹德国临时政府首脑。1946年9 月,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邓尼茨被宣判为战犯,监禁十年,释放后居西德 邓尼茨曾任德国潜艇司令
- 最新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第40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战略 [美] 肯特·格林菲尔德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战略 作者[美]肯特·格林菲尔德 著 汉译本前言 全书由四篇专论组成,每篇相对独立,合起来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第一章开宗明义列举了标志大战中美国战略演变进程的八项重大战略决策,由此引出一系列战略关系或矛盾,分别在以下各章中加以探讨。其中第二章专门探讨英美两国战略上的矛盾,核心
- 最新章:第21章
- 中国抗日战争史
- 作者: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绪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继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第二次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战争,也是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由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的过程
- 最新章:第448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空军 [美] 肯尼思·r·惠廷著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空军[美]肯尼思·R·惠廷著 军用航空早期的发展 在三十年代初期斯大林为了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而执行了几个五年计划并获得成果,在此之前苏联红军基本上是一支庞大的步兵集团。航空兵、装甲兵和技术人员只占武装力量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发展苏联航空工业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出的 当时是从
- 最新章:第47章
- 战争与和平 第二卷 第二部
- ,第一章 生?皮埃尔和妻子反目并且表明态度之后,就启程前往彼得堡。那时托尔若克驿站上没有驿用马匹,也许是驿站站长不愿意供应。皮埃尔不得不等候。他和衣躺在圆桌前面的皮革沙发上,把那双穿着厚皮靴的大腿伸到这张桌子上,沉思起来了“请问,要把箱子搬进来吗?请问,要铺床、沏茶吗”仆人问道。皮埃尔不回答,因为他
- 最新章:第22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四卷 命运的关键
- 吴万沈 译第四卷序 命运的关键目 录志谢序言上部 日本的猛攻(1942年1月—7月)第01章 大洋洲方面的忧虑第02章 沙漠上的挫折第03章 马来亚的惩罚第04章 信任投票第05章 内阁的变动第06章 新加坡的沦陷第07章 潜艇的乐园第08章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失守第09章 进犯缅甸第10章 锡兰和孟
- 最新章:第207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全史:四国对德国和奥地利的管理1945-1946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全史:四国对德国和奥地利的管理1945-1946年 作者(英)阿诺德·托因比 作者序 作者还在大学本科读书的时候,有一天在当地报社门前阅读有关1930年9 月14日选举结果的报道,获悉纳粹党已成为德国最强大的政党。这是作者头脑中有关德国的最初印象之一。作者对纳粹上台所造成的局势极为关
- 最新章:第9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