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时代》第250章


解放性质。这是亚历山大梦寐以求的;在德意志史学中,这次战争至今仍称
之为Befreiungskrieg(解放战争)。在大学的青年学生、资产阶级和贵族
中,这种狂热特别突出。在柏林,费希特中断了他的讲课,而同施特芬斯与
施莱尔马歇一道,热情地宣讲国王的呼吁书。各省民族运动的高涨发展很不
平衡。在西里西亚和西普鲁士,波兰籍士兵拒绝服从而纷纷开小差;在东普
鲁士,广泛地采用顶替办法。尤其是在乡村,很多农民拿起武器,但并非出
于爱国热情,而是出于习惯上对容克和对政府官员的唯命是从,这些农民几
乎还没有从农奴制度下得到解放。另一方面,贵族操纵军队,只允许资产阶
级充当下级军官,这样,使法国大革命军队产生威力的最积极的鼓舞力量之
一,在普鲁士是没有的。尽管如此,发动的结果还是大为可观:从3 月到4
月,有一万五千志愿兵参加自由兵团,后备军还未计入;参加后备军的人数
最后达到十二万至十三万之间;到八月份,后备军上了火线,占全部作战部
队半数以上;普鲁士军队的面貌为之一新。不言而喻,职业军人不太欣赏后
备军,正如法国大革命全民从军初期一样,因为后备军训练不足而又易临阵
惊慌。
普鲁士的奋起感动了所有的德意志人。爱国者的宣传从1812 年年底开
始,日趋积极。保卢奇雇用了默克尔从事宣传;阿恩特写了一个又一个的小
册子,其中著名的是《德意志士兵的教理问答》,其主旨为呼吁全体德意志
人起来对“恶神”战斗,必要时可以不顾其王侯的反对。施泰因希望进一步
行动起来,他劝告亚历山大和弗里德里希…威廉最好能颁发谕旨,组织起民族
战争,这样可以使守成持重之士与漠不关心之人都下定决心。果然在3 月19
日,两位君王发出告德意志人的公告,并且在宣布解散来因邦联时,责令各
王侯反正归顺,否则将被视为不配受尊敬而遭废黜,两位君主建立一个委员
会负责治理占领地区,并主管在占领地区组织后备军,而任命施泰因为委员
会主席。这种鼓动立即得到汉堡和萨克森的响应;而且不止于此,拿破仑新
的征兵激起民变,例如在哈瑙和在贝格公国,从而有助于反法宣传。梅克伦
堡倒戈了,王侯中大多数都愿这样做,但他们仍然害怕法国皇帝;施泰因的
威胁重重和起义的呼吁使他们感到不快,从而也不利于普鲁士扩张势力;这
些王侯便向奥地利方面寻求支持。
在民族热潮中涌现出新一代的诗人,他们轻视梦想和空论,而专心致力
于歌颂士兵的英雄主义:例如战死疆场的特奥多尔·克尔纳留下了杰出的诗
集《诗与剑》;又如鲁克尔特在1814 年出版了《战斗的诗篇》;还有申肯道
夫、乌兰德等人的作品。虽然如此,如果说德意志爱国主义已可看出略具雏
形,但还远未完全成熟。德意志人由于法国人使得他们日子非常难过,因而
只是在赶走法国人这一点上,他们是同心协力的;但是,就大多数德意志人
而言,他们所看到的没有超过这一点,还没有对政治上的民族性形成一个清
楚的概念。爱国者的领袖人物并不总是能把政治上的民族性同文化上的民族
性严格地分辨清楚,例如,格奈森诺并不反对看到英国在对它有利的情况下,
在来因河与易北河之间建立一个大邦。就是象施泰因这样主张统一的人,由
于历史情况造成的形势,也提不出一个明确的蓝图。究竟由普鲁士,还是由
奥地利来领导统一,他们认为是无足轻重的;施泰因甚至认为即使普鲁士不
复存在也是无伤大体的。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无助于排除统一的困难,只足以
表示对解决统一问题无能为力。尤有甚者,这些人认为,如果没 有欧洲的
帮助,德意志人不能做到自己解放自己;因而他们同意让欧洲来组织这个新
的德意志国家,由欧洲来保证它,也就是说,把它置于欧洲的监护之下。此
外,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混杂着一些或多或少的进步的自由思想,而贵族的
爱国主义则联想到要维持或恢复政治的或社会的旧制度。至于王侯们,他们
既不关心一种必将削弱他们主权的统一,也不关心一个必将限制他们威权的
宪法。民族团结是在暖昧不清的状态中实现的,每个人在等待如何把胜利变
成对自己有利。在必要的期间内,他们使人民怀着希望,以激励人民去作战;
但是奥地利的干预势将确保只对王侯和贵族有利。
这个干预是梅特涅深思熟虑和坚定不移地准备好的。法国大军的灾难已
经解放了奥地利,奥法联盟实际上已经解体,因为这个联盟未能按照它的原
意保全大帝国,而大帝国正是靠掠夺奥地利而扩充起来的。12 月底受命前往
巴黎的布勃纳将军通知法国,他的皇上不再增派部队;继之,施瓦岑贝格撤
离了前线。拿破仑惊呼:“这是走向倒戈的第一步”。他对皇朝联盟曾寄予
多少希望,现在他感到受到多么残酷的欺骗!但是他还是镇定下来,面临困
难强作欢颜:他首先必须解决俄罗斯人和普鲁士人,然后再同奥地利人算账。
梅特涅对此也深知不疑。有人或问:拿破仑是否可以付出一定代价,而能重
新巩固法奥联盟。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奥地利如果帮助拿破仑粉碎了俄国和
普鲁士,奥地利此后势将完全听从拿破仑的摆布。梅特涅只能在至少同普鲁
士取得协议的情况下,同时约制亚历山大和拿破仑,以求恢复均势和持久和
平。因此他派布勃纳去提出由他出面斡旋,并推动法国作出让步。如此解决
办法对他是最为惬意的,因为作为政治家,他不愿普鲁士壮大,而他比弗里
德里希…威廉更加不信任沙皇,他不仅怀疑沙皇对波兰有野心,还怀疑沙皇对
土耳其有野心。德意志的沸腾的情绪使梅特涅深感不安,因为这种情绪无论
对旧制度还是对奥地利,都同样构成威胁。但是若要恢复德意志各邦的力量,
必须要法国同意退回到吕内维尔条约规定的疆界之内,而梅特涅深知拿破仑
是决不肯善罢甘休的;因此他只得等待有利时机参加反法同盟,以达到推翻
拿破仑的目的。梅特涅出身贵族并且本人也因法国大革命受到损失,所以他
和整个奥地利贵族一样,对推翻拿破仑感到很高兴。他派到沙皇那里的大使
勒布策尔特恩自夸说他同俄国人与普鲁士人“从来是一致行动,共同粉碎法
国革命,以争取正义事业的胜利”。
果然,皇帝对布勃纳只愿慷慨地让出伊利里亚,他还同意让葡萄牙国王
复位,至于已经“符合宪法地”并入帝国的那些国度,他一个也不肯放弃,
甚至华沙大公国也不放弃。他在立法院公开重复这些主张。事实上,他承认
让奥地利充为了谈判的中间人;但是自此以后梅特涅拿定了主意,跟拿破仑
谈判争论只不过为了争取时间,为了能在非常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动员。施展
这个手法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奥地利贵族急躁难耐,根茨本人也不以如此拖
泥带水为然。赫尔迈尔重施故技,想把提罗耳煽动起来,以致梅特涅在3 月
间不得不把他抓起来。4 月间,施瓦岑贝格被派到巴黎。这一次,梅特涅亮
出了他的条件:要求放弃伊利里亚、华沙大公国和整个德意志。拿破仑最后
答应由奥地利、普鲁士和奥耳登堡公爵瓜分华沙大公国;但是,作为补偿,
萨克森应合并位于易北河同奥得河之间的普鲁士各省。奥地利表明自己不再
是法国的盟国,也不再是中间人,奥地利现在进展到武装调停,它确定不移
的意向是:任何一方如果拒绝接受它认为是合理的方案,它即进行干涉,对
之作战。奥地利的态度已经足以动摇许多仍然忠顺于法国的德意志各王侯。
从2 月起,萨克森国王已自德累斯顿出走,最后避难到奥地利。施泰因的一
再威胁使他晕头转向、惊慌失措。3 月26 日,梅特涅提出愿意保证萨克森国
王的领土完整,并为他取得一部分领土以补偿他失去华沙大公国。4 月26 日
协定签字:如果调停失败,萨克森军队将与奥地利军队一致行动。在此期间,
梅特涅也在同巴伐利亚谈判,巴伐利亚对拿破仑的帮助只是非常有保留的。
缪拉在回到那不勒斯后,也曾立即遣使维也纳,表示如果让他保住他的王国,
他愿与奥地利合作。维也纳方面对他很表欢迎;但是本廷克刚刚占领蓬扎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