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张云逸》第66章


1930年11月根据党中央的命令,红七军四个纵队在河池整编为十九、二十、二十一三个师,张云逸和邓小平、李明瑞率领第十九、二十师从河池出发,执行中央交给的攻打柳州、桂林等城市的任务。部队在东进中占怀远、攻四把、打长安、大战武岗城。1931年1 月2 日,红军进占全州县城。前委在这里召开了会议,决定抛弃“左”倾冒险主义,取消攻打柳州、桂林等城市的冒险计划,决定北上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师。会后,他率领红军经湖南道州、江华到达湘、桂、粤3 省交界的桂岭,将十九、二十两个师缩编为五十五、五十八两个团。2月初,在广东乐昌渡河时,遭到敌军的袭击,红七军被截为两部分,他带领五十八团一部分和卫生队、休养连、供给处等七八百人渡河后,进入湘南酃县的黄挪潭,击败汝城土霸、民团团总胡凤璋带领1000多地主武装。2 月底,在湖南的水口镇与王震领导的红军独立一师三团会合。3 月中旬,张云逸统一指挥部队击败何键部两个团的进攻,先后占领了茶陵、攸县和酃县。3 月下旬,红七军五十八团和独立师第三团到达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永新城与红二十军会合后。湘赣省委决定成立“河西总指挥部”,由张云逸任总指挥。4 月初,他指挥红七军、独立一师和红二十军进攻敌人盘踞的吉安县永阳镇,歼灭了大量敌军。随后,他带领红七军五十八团南下,在永新县的天河与五十五团重新会合。5 月中旬,他指挥攻打安福县,取得了消灭敌军一个团的重大胜利,乘胜连克茶陵、安仁、酃县、逐川等县,有力地配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粉碎敌人的第二次反革命“围剿”。7 月,他奉命率红七军在于都县桥头墟与中央红军会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总司令朱德亲切接见了他,对红七军的战绩给予高度的评价,特授给“转战千里”的大红锦旗。
在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他坚决执行党的“避敌主力,打其虚弱,乘退追击”的作战方针,带领红七军全歼敌韩德勤的五十二师,为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作出了贡献。11月,他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12月,调中央军委工作,先后担任过中央军委一局局长兼红军第一方面军副总参谋长、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33年“八一”建军节,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他二等“红星奖章”。同年“福建事变”后,他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代表的名义,与福建人民政府方面的代表谈判,达成了一系列协议。接着他又担任中共驻十九路军的军事联络员,为党同十九路军、福建人民政府建立抗日反蒋统一战线作了大量的工作。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他担任中央军委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1935年初,他协助刘伯承参谋长组织部队完成了突破乌江的任务。1935年9月,中央红军同四方面军会合后,党中央决定由中央红军主力组成北上先遣支队继续北上,他任北上先遣支队副参谋长,到达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办事处参谋长,协助周恩来工作。1936年2 月,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副参谋长,东征期间,他负责后方负责联络、后勤工作。红军西返时,他任渡河司令部司令员,亲自布置迎接部队回师河西各项工作。保证红军顺利西渡黄河。
1937年春,张云逸受党中央派遣到华南,争取地方实力派和各界人士共同抗日,为实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他在香港,利用各种关系和场合,对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同他们共商团结抗日救国的大计。6 月,他从香港到广西桂林,同李宗仁、白崇禧进行商谈。同时,经李宗仁介绍,他又同四川省主席刘湘在桂林的代表张斯可商谈。接着前往广州同广东当局谈判。他按照党中央的指示,为争取香港、广西、广东、四川的地方实力派和爱国人士支持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将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方针,张云逸亲自到澳门同叶挺取得联系,接着又到福建闽西地区向邓子恢、张鼎丞等传达了党中央的方针,深入红军游击队做细致的政治思想动员。为组建新四军作了大量工作。1937年12月,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他被任命为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1938年2 月,他根据党的指示,到福州、漳州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使之同意在福州设立新四军办事处,释放被捕的共产党员,追回被缴去的闽中游击队,和“漳浦事件”中我何鸣部被抓去的人员和枪支,将这些人员和闽北红军游击队一起,带到安徽岩寺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12月中,他率领军部特务营到达第四支队司令部所在地舒城的东汤池,向广大干部传达贯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的东进皖东、皖中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决定,以军部特务营为骨干,将无为、庐江地区的抗日武装统一改编为新四军江北游击总队,担负开展皖中地区的抗战任务。1939年夏,他兼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指挥部前委书记,指挥江北部队开赴津浦路西和路东地区,展开了敌后游击战争,打开了皖东敌后的抗战局面,开辟了以定远的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游击根据地和以来安的半塔集为中心的津浦路东游击根据地,新四军江北部队发展到7000人,初步完成了向皖中、皖东敌后的战略展开任务,为进一步创建皖东根据地打下了基础。1939年11月底,中原局增补张云逸为委员。1940年春,他按照党中央和中原局关于皖东反磨擦斗争的指示,粉碎了安徽李品仙和江苏韩德勤等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巩固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11月,中共中央决定中原局、东南局合并,改称华中局,张云逸为委员,主持皖东的工作。12月,他同徐海东、罗炳辉对“扫荡”的日伪军采取“诱敌深入,敌退我进,敌守我攻”的作战方针,取得了皖东反“扫荡”的重大胜利,江北部队由七千余人发展到一万余人。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重建新四军的命令,任命他为新四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4 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新四军各师成立军政委员会,他任第二师军政委员会书记。1942年2 月,淮南军区成立,他兼任军区司令员。在此期间,遵照党中央、华中局及军部的指示,他为提高部队的军事、政治素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地方政权建设和民运工作等方面,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对此刘少奇在1942年3 月召开的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作报告时曾提出表彰。1942年夏,他奉命到新四军军部专任副军长。在1943年底到1945年秋,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去延安参加整风和党的“七大”期间,由他主持全军军事工作。他指挥二师、三师一部的皖东反顽斗争,取得了津浦路西占鸡岗首战歼敌一个团的胜利,以后又给顽军予以重大打击,有力地策应了我军恢复豫皖根据地的斗争。1944年冬,根据党中央和军委的指示,他部署了开辟苏浙皖边区的斗争,由粟裕率部渡江南下,成立苏浙军区,取得了粉碎日伪军多次进攻和3 次天目山反顽战役的胜利,扩大了江南反攻的前进阵地。1945年夏,他被选为七届中央委员。8 月,遵照党中央、延安总部的指示和命令,张云逸率领华中军民迅速向敌伪展开了战略反攻,取得了重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中央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他组织领导了苏南、浙东、皖中、皖南的机关、部队北撤和主力北上的工作。10月,他率领新四军军部到达山东临沂。12月中旬,中央书记处批准由陈毅、饶漱石、张云逸、黎玉、舒同五人为常委组成华东局,领导华东地区的斗争。1946年1 月,新四军军部和山东军区合并,他任副军长兼军区副司令员。他一方面在党中央领导下争取国内和平民主,揭露国民党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的阴谋;一方面领导华东军民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6 月,全面内战爆发,他领导了山东军民配合野战部队进行自卫战争,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1947年1 月,中央决定取消新四军番号,成立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他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主持华东军区工作。4 月,蒋军开始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他组织、指挥地方部队坚持斗争。8 月,华东局和华东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