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倾世美人》第43章


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卫侯不听,而嫁之于许。”
由此可见,许穆夫人在择偶问题上曾考虑如何报效国家。刘向的这些记载,有很多的疑问。
第一,许穆夫人出嫁时,按当时的出嫁年龄不超过二十岁,她能有这番远见卓识吗?
第二,卫懿公在位九年去世,卫为狄人所灭,当时许穆夫人已经出嫁十几年了。
许穆夫人出嫁时应该还是卫惠公在位,不是卫懿公。
许穆夫人出生于卫惠公十年,卫惠公在位三十一年。
第三,刘向说许穆夫人是拉着宣姜说的那番话。一个疑问,宣姜当时还在世吗?宣姜若在世,宣姜是齐国人,她肯定偏向让女儿嫁入齐国。而不是被迫去又小又远的许国。
第四,大家都认为是齐桓公向许穆夫人提亲。可是齐桓公是许穆夫人的舅舅,年龄上大了一辈。齐桓公先后有三位夫人,五个如夫人,他不会是让自己的小外甥做姬妾吧,那样合适吗?
卫惠公驾崩,儿子卫懿公继位,这位爷是个宠物高手,整天与鹤为伴。为了养鹤,他每年专门拨款修缮鹤舍,购买鹤粮,还要花重金给鹤举办生日庆典,为此导致国库空虚,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公元前660年,北方少数民族北狄部落入侵,卫懿公命令军队前去抵抗。没想到众将士们居然放了懿公的仙鹤,气愤地说:“你不是拿仙鹤当宝贝吗?那就让它们帮你去打仗吧!”
卫懿公亲自披甲带兵出征,在荥泽一役,卫懿公就被狄人剁得稀巴烂,
“玩物丧志”这一成语,说的就是卫懿公。
春秋中期,中国民族第一次遭遇四夷围攻的生存大危机。西周早期,周王朝强大,武王、周公、成王、康王都曾对周边少数民族用兵,夷狄按用“五服”中的“荒服”制度向周王室臣服。周王室东迁洛阳后百余年间,王权的衰落与诸侯国内部的争斗,对外夷的防范早已经形同虚设,夷狄趁机崛起。在许穆夫人生活时期,如汪洋大海般从四面进逼中原。
齐桓公姜小白与丞相管仲,利用齐国巨大的号召力举起“尊王攘夷”的大旗,全力倡导天下诸侯以东周王权为中心,九合诸侯,凝聚华夏民族的全部精力抗击外患。先后九次发动大规模反击,各种野蛮部族终于被驱逐出中原地区。北到阴山、南到吴越、东止海滨、西止陈仓(今日陕西宝鸡),这场大反击保证了华夏民族近二百年平安,直到战国末期北方匈奴卷土重来。
孔子曾经感慨,若非桓公管仲,中原人都成夷胡了(吾将为左衽矣)!
卫国这次遭遇亡国灭顶之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许穆夫人的爱国情结,唤起了许多人保家卫国的雄心。
许穆夫人这年三十岁,卫懿公战死后,卫国军队溃败,国都朝歌被攻陷,国民遭到狄人的血腥屠戮。许穆夫人的姐夫宋桓公帮助卫国的难民,渡过黄河,计男女730人,加上共、滕两个别邑的人民共5000人,立她的哥哥公子申为戴公于漕邑。戴公即位后一个月而死。许穆夫人闻知祖国被亡;自己的亲哥哥戴公过世,异常悲痛,决定驰驱至漕,回来吊唁卫侯,并希望求救于大国,来兴复卫国。按照西周礼制: “国君夫人,父母在,则归宁。没,则使大夫宁于兄弟。”许国君臣不通人情,胆小怕事,遣大夫千里跋涉追赶阻截其回国。许穆夫人愤慨万分写下《载驰》,严斥了这帮无远见的小人,表达自己强烈的爱国、忧国的情怀。《诗经》中绝大部分的诗的作者都不可考。而据《左传闵公二年(公元前660年)》记载:“冬十二月……狄人伐卫,许穆夫人赋《载弛》。”
诗曰
载驰载驱,归唁卫候;(我欲驱马走,回国吊卫侯)
驱马悠悠,言玉于漕。(策马路迢迢,才到漕城头)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大夫跋涉来,命返心烦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仅;(你们怠慢我,使我难回国)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你们很不善,让我思不断)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你们怠慢我,阻我回济水)
祝尔不臧,我思不閟。(你们很过分,我忧愤不已)
陟彼阿丘,言采其虻;(登上一高丘,贝母在山头)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女子爱故乡,理由很正当)
许人忧之,众稚且狂;(许国人怨我,他们实轻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我行田野上,麦苗肥且壮)
控于大帮,谁因谁极;(我想求大国,何人能相帮)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许国众大夫,急切谁能比)
百尔新思,不如我所之。(思国千万遍,归国难如愿)
这首诗后来录进了《诗经 啵纭防铩K墒幼鲆黄嫖模涫亲允鍪淦噬ⅲ砟路蛉擞⒆遂枪敲竦木咛逍蜗蠛糁觯湫刂邪偻蚣妆疲溆邪僬矍Щ夭荒芏帷U馐资淅角Ф嗄辏杂淘诙肿侄加星Ь牧α浚欧⒆判砟路蛉税募ち仪榛常?br /> 许穆夫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的果敢行动和激人肺腑的诗句感动了齐国,齐桓公遣公子无亏率三百辆战车、三千名士兵以及一些必备的生活物资挺进漕邑,帮助卫国稳定局势。扶立在齐国流亡的许穆夫人的另一位哥哥公子燬为国君,他就是卫文公,齐国还资助卫国建立新都……楚丘(今滑县卫南坡)。卫文公励精图治,轻徭薄税,布衣帛冠,粗食菜羹,早起晚息,扶安百姓,人称其贤,使卫享国四百年。《诗经 啵缍ㄖ街小芳切鹆宋牢墓谄牖腹陌镏掠射钜匾浦脸穑亟ü遥旃遥垂行说娜蹋且皇捉艹龅男鹗率?br />
清魏源《诗古微》考证,诗经中的《泉水》、《竹竿》两首诗也是许穆夫人所写。
许穆夫人给后世留下了三首四言抒情诗,形象鲜明,情感炽烈而真切,脍炙人口,不愧是文苑中一枝奇葩,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声誉,受到历代名人推崇。 
43
43、神仙眷侣 。。。 
弄玉,秦穆公的爱女,秦国公主,以笙求婿,演绎了一出中国版的“公主嫁灰小子”,与《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不一样的是,男女主角地位互换了一下,结局也不一样,灰姑娘是被王子娶进王宫,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弄玉这位公主却被“灰小子”拐走,从此杳无踪迹。
传说,在一个月华如洗的夜晚,弄玉与箫史在凤台上吹曲相和。不久,天际间飞来赤龙紫凤,赤龙落于凤台右侧,紫凤落于左侧。这一龙一凤舒颈、展翅,凤鸣龙吟向他们召唤。 
箫史说自己本是上界仙人,因为与她有缘,故下凡间来结为夫妇。如今二人尘缘已了,将乘龙凤共同飞升。弄玉心下不舍,想前去与父亲辞行,箫史劝说既然已经要成仙,应该洒脱无牵挂才是,怎么能有那么多眷恋呢?见与不见又如何?徒增伤感而已,终究是要分别的。弄玉一想也是,于是弄玉带着碧玉笙乘上紫凤,萧史带上赤玉箫跨上金龙,一时间龙凤双双展翅,驾着祥云飞入皓月太空。 
“萧史弄玉”成为神仙眷侣的代名词。成语“乘龙快婿”就是这么来得。
《列仙传》记载:“萧史者,秦穆公时人。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之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至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一旦皆随凤凰而去。”
他们俩的爱情成为一段传奇,后世的词牌名《忆秦娥》中的“秦娥”就是指弄玉。
后世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吟诗作赋歌颂这段佳话。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乐府诗《凤台曲》:
尝闻秦帝女,传得凤凰声。 
是日逢仙子,当时别有情。 
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迎。 
曲在身不返,空馀弄玉名。 
南北朝诗人江总诗云:
弄玉秦家女,萧史仙处童。 
来时兔满月,去后凤楼空。 
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通。 
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 
弄玉公主在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尚未可知。当然,倘若却有其人她肯定没有成仙。
她飞天成仙的故事也许只是父亲秦穆公告慰自己,以及消除这件事不良后果杜撰出来的。
弄玉仗着秦穆公的疼爱,以及自己天资灵秀的细腻感情,不愿意成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她向父亲提出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伴侣,并非不可能。
箫史其人,据传祖上是西周王室的史官。
申侯勾结戎狄洗劫了镐京之后,西周的京城就残破不堪。镐京附近的岐、丰之地,一半都被犬戎占领,于是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迁都洛邑。秦襄公救护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