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2》第299章


玫保故强梢园斓降摹!?br />
我沉默了一阵,然后撑着身子坐了起来。一脸冷漠地说道:“还是算了吧。”
阿实在忍不住了,终于开口劝说道:“娘娘,您不能拿自己地性命当儿戏呀!……”
我转脸对其他宫女们吩咐道:“你们都下去吧,刚才听到的话,谁也不准到外面随便议论或者让外人知道,明白了吗?”
“是,奴婢明白了。”几个宫女一起躬身喏道,这
翼翼地陆续退下。顺便关好了房门。
屋子里只剩下我们三个人。陈医士这才敢说出他心中的忧虑。“公主,微臣以为,您没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大阿哥虽然年纪还小,不过身体还是很健壮的,能不能平安继位还是不用忧虑的,您却一定要保重身体,将来。这清朝的权柄,还不是牢牢地掌握在您的手里?何必如此这般,很可能得不偿失呢?”
阿也在旁边附和道:“是呀,只要有大阿哥在,主子地将来就肯定有保证,至于现在这位还没有出世地阿哥……唉,虽然怎样都为难,不过有什么能比主子地性命更重要的呢?”
听着这些话。我的心里头也不是没有犹豫过。现在而言,多尔并不是没有继承人,这个孩子的出世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万一真是个儿子,说不定将来还要和东青勾心斗角,争夺储位,那可是莫大的麻烦。可是,早在三个月前就我决定了不论有多大的危险都要尽力保住这个孩子,多尔衮又对我腹中的这个孩子表现出了极大地期望和怜爱,若是孩子能顺顺利利地出世,活泼健康地长大,他不知道要有多高兴呢。如果要他知道了我眼下面临的困境,他肯定会立即做出放弃孩子,全力保我的决定,然而这样的决定对一个本来就子息艰难的父亲来说,该是怎样的痛苦,怎样的悲伤?这和亲自下令扼杀掉自己的骨肉有什么区别?
母性使然,也让我无法如此狠心,我地性命固然重要,然而这就是我可以舍弃孩子性命来保全自己地理由吗?况且,我的命向来很硬,多少次面临生死考验我都可以强挺过来,难道这一次我就真的不行了吗?
虽然脑子里转过了很多念头,但也不过是片刻之间地事情,我很快做好了决定,“好了,你们不要再劝了,我主意已定,还是继续安心养胎吧。”
“主子!”“娘娘!”两人对我的决定实在想不通,于是焦急地想改变我的决定。“您一定要好好考虑清楚呀,这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不容得太过心软啊!”
我再没有任何犹豫,“反正也不是必死无疑的,我相信老陈你到时候应该有办法避免我发生这个危险,或者能够令我转危为安的。再说,死生由命,老天若是要绝我,我自然认了;若不是,就算我想死都死不掉。所以这一次我要碰碰运气,看看自己的运道究竟如何。”
两人还想再劝,却被我毫不容情地挥手制止了,“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你们以后谁也不准再提。一切都当没发生过,我先前晕倒的事情不准报与皇上知晓。”
两人颇为为难地相视了一眼,最后只得低头答应。
接着,我又对陈医士叮嘱道:“你回去之后,在脉案上的记录,最好轻描淡写些,不要如实记录,至于现在和以后开的药方都要如此。你可以私底下叫你信得过的人去抓药,免得给其他人知道,又要捅到皇上面前去。”
“是,微臣明白。”他无可奈何地回答道。
我仍是不放心,于是神色越发严厉,“你万不可阳奉阴违,表面上答应,却在私底下装作无意泄密,给皇上知道此事。若果真如此,我断然不会继续留你在宫里。”
见我如此慎重,陈医士不得不端正神色,一本正经地回答:“微臣断然不敢有违娘娘旨意,自会小心谨慎,不出半点纰漏!”
“那好,你们都下去吧,我要安静地休息一下。”见他郑重保证了,我这才略略放下心来,于是淡然地吩咐道。
陈医士和阿最后用忧心备至的眼神看了看我,这才无奈地退去了。
他们走后,我在床上静静地躺了一阵,这才起身下地,缓步来到窗前,将窗子推开一条缝隙。持续了多日的晴朗天气终于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阴云满天,空气湿冷,看来秋雨连绵的时候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等这寒意萧瑟的阴雨时节过去,就是北风呼啸的冬天了。燕京的冬天虽然没有塞外那么严酷,却也可以滴水成冰,多尔衮最喜欢在这个天气外出狩猎了,因为这个时候的野兽们毛皮最好,他肯定要亲手打几只银狐或者黑貂来给他刚刚出世的孩子做褥垫和襁褓。虽然他难说是一个温柔体贴的丈夫,却绝对是个疼爱孩子的慈父。对于一个整日都要忙碌于政务,劳神于国事的男人来说,还有什么要比享受天伦之乐更能让他舒心的呢?
想到这里,我禁不住苦笑一声,眼眶里,渐渐笼罩上一层朦胧的水雾,“李熙贞,你既然已经这样选择了,以后就不要后悔!……”
夜深人寂,连更鼓都敲过了三通,然而躺在高床软枕之上的人却并没有入睡,他仍然睁着眼睛,直直地盯着床帏上那月亮投射下的清辉。月光如霜,他此时的心情,也没有比寒霜的温度高一分。
多铎自从黄昏时失魂落魄地回府,就什么也没有吃,一直躺到了现在。几位福晋们不知所措,来劝了他好几次,都被他冷冷地推掉了,他现在不想让任何人来打扰,他需要独自一人静静地沉思一下。
说实话,下午时在延春阁上,多尔衮和他一席长谈,一度真的让他动了心思,对于熙贞的希冀又死灰复燃了。然而即便如此,他也有一种镜花水月,怎么也无法牢牢地将他所要的东西攥在手里,再也不会溜掉的空虚感。他生怕这短短片刻的希望之火不过是一场美丽而虚无的梦幻,很快,现实就会无情地打碎这些。
不过,有些事情越是担心它来,它就越会来;有些不属于他的东西,无论他如何苦苦惦记,终于还是不属于他。当多尔衮将那把“砺霜”宝刀赏给他时,那刀身上看似温柔流淌的光芒,就彻底冻结了他心中最后一点热血。他终于寂然地叹了口气,而后,跪地谢恩。
第八卷 只手遮天 第八十五节 无功反过
掌管兵部的满洲尚书韩出班奏报了一个多尔衮未息:阿济格部已经于七月二十五日从湖北武昌等地开拔,班师回京了。
话音刚落,满朝文武们立即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多尔衮心中愠怒,却不好当众发作,于是冷冷地问:“这么说来,按照路程计算,英亲王的大军应该差不多进入河北境内了?”
韩回答道:“回皇上的话,奴才刚刚接到了河北巡抚周曾重递上来的单子,说是英亲王已经于昨日早上就到达了,预计四日后可以出河北,抵达芦沟。”
众臣们愈发哗然,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来推算,那么阿济格在班师启程之前,甚至连给朝廷上的奏报都没有写,否则这份折子也应该在十天之前到了,不至于大军都进入了河北,朝廷上才刚刚得知,弄了个措手不及。最要紧的是,多尔并没有下任何谕旨令阿济格班师,他却不等候旨就擅自回京,如此狂悖妄为,若追论起罪责来,可是大大不得了的。而且他这次班师要经过湖北,山西,河南,河北数省,除了周曾重之外,其他几省的官员都没有任何奏报递上来,这可是莫大的玩忽职守。估计这些官员都忙活着为阿济格接风洗尘去了,甚至连邸报都顾不得看了。这一次,如若多尔认真追究起来,那么受罚的人可就不只阿济格一个了,然而他毕竟是多尔衮的亲兄长。多尔衮究竟会如何表态,大家心里也没有数,于是小声议论过后,还是选择了冷眼旁观。
说实话,多尔衮也不是没有打算诏令阿济格班师,毕竟出征这么久,实在辛苦,况且武昌一带盛夏炎热。北方人在那里几乎难以忍耐。他也不想阿济格继续留在那里受暑热之苦。只不过阿济格在两个月前刚刚取得大捷之后就急不可耐地请求班师。完全打乱了多尔衮想要一举拿下四川地部署,因此令多尔衮心生不满。出于这个心态,所以多尔衮不做回复,就是想晾一晾这个恃功而骄的哥哥,等他自我悔悟。只是想不到过了两个月,阿济格不但没有半点觉出味来,反而不等诏旨就擅自班师了。这不是故意和他对着干,摆明了不把他放在眼里吗?
然而,他一时之间也没有想出究竟如何惩治阿济格,于是阴沉着脸,点了点头,“哦,知道了。”然后就闭口不谈此事了。
下朝之后,照例在东暖阁里召集内三院的大学士们议事。多尔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