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鸾》第47章


刘贞一查之下,果然发现了朱棣写给卜万的书信,于是卜万便莫名其妙地得个通敌的罪名,就这般被下狱抄家,境况十分凄凉。
解决了卜万这个最有力的敌人,又坐拥怀来、居庸关等地,朱棣如今便有了与朝廷抗衡的筹码,而此时,耿炳文大军也已逼近了北平城。耿炳文大军驻扎河北真定,前锋九千人继续想北平挺进,由都指挥潘忠、杨松率领,抵达河北保定的雄县。
朱棣得知耿炳文率十三万大军到达真定的消息后,并不意外。他深知与朝廷大军正面对敌是迟早的事,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朱棣派出张玉前去刺探敌情,张玉回到北平后,对朱棣道:“此番朝廷军队军纪涣散,主将耿炳文已垂垂老矣,前锋潘忠、杨松二人只是有勇无谋。我军若要南下,便要先破潘、杨两军,再破耿炳文大军。”
朱棣对张玉所说极是赞成,他吃透了敌军的情况后,便定下个突袭雄县的计划来。
建文元年八月十五日,正值中秋佳节,朱棣却命燕军悄无声息地埋伏到了雄县城下。
待到城中守军大肆饮酒赏月之时,朱棣一声令下,命燕军攻城。
朝廷大军没料到朱棣会在此时突袭,便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城中九千人全军覆没。
潘忠、杨松二人得到雄县失势的消息,便带兵前来支援。
朱棣在潘、杨大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等他们一到,便发动总攻。燕军一鼓作气,历经一夜苦战,将朝廷三万大军击溃。
朝廷军队在初战是便失了三万前锋,士气不免低落。耿炳文做事谨慎,下令众军在真定城中守城不出,打定主意消磨燕军锐气,再寻求取胜机会。
耿炳文固守城池,朱棣率军在城外扎营,两军一时陷入僵局。
中军帐里,朱棣与众将士商讨作战事宜,芈嬛默默在一旁立着。
众将士七言八语,但终逃不过一个意思,就是要同耿炳文磨时间。
朱棣听了众人的话,不免皱起了眉头。
芈嬛看着他,心知他是不同意众将的意思,但却不愿亲自开口相驳。
张玉察言观色,看出了朱棣的为难之处,又瞥见芈嬛的眼色,便霍地起身抱拳朗声道:“王爷,末将不同意大伙的看法。末将以为,耿炳文固守不出,就是在设圈套,他要磨光我军的锐气,再来开战。若是等到那时,我军便占在不利的位置。如今敌军虽众,但却是紧急调集的将士,默契度不够,且他们立足未稳。倘若我军以得胜之师,一鼓作气,定能克敌制胜。”
朱棣对着张玉了然一笑,遂道:“张玉所言,正合我意。传令下去,全军戒备,时刻准备攻城。”
“是,末将领命。”众将士起身行礼,转身出了中军帐,各自安排攻城事宜。
张玉故意慢吞吞留到了最后,他犹豫着对朱棣道:“王爷,真定城处滹(hu,一声)沱河北岸,是南北的要冲之地。如今朝廷军队固守在此处,便是断了我军南下的道路。而耿炳文又将军队分为两个部分,分驻滹沱河两岸。这两军在南北岸能够相互呼应支援,于我军实在是大大的不利。”
朱棣沉吟一瞬,道:“攻城之事如今还急不得,尚需一番部署才能成事。”
张玉想了想,深吸了口气说:“王爷可知前几日归降我军的小将张保?”
朱棣颔首,“略有耳闻。”
“末将以为,此次作战,或许能够用上此人。”
朱棣微微蹙眉,“你派人探听了张保的底细,尽快向本王报来。”
“是,末将明白。”
张玉走后,芈嬛便坐到了朱棣身边,看着他略显疲倦的面容,她心头也不大舒畅。
“朱棣,仗虽是要打,可你也不是铁人,总该多歇息的。”
朱棣摇头轻叹,“如今形势紧迫,倘若此战能取胜,那燕军便能长驱直入,攻下应天便是指日可待了。”
芈嬛见劝他不住,也就不再多言,话锋一转道:“前些日子我便挺怀仁听过那个名叫张保的小将,据闻他聪明伶俐,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朱棣点头,“我欲叫他假意逃脱回到真定,将我的作战计划全盘告知耿炳文。”
芈嬛扬眉看着他,“你不怕是假降于你?”
朱棣看着她,缓缓道:“张保若是真心归顺于我,那他回去后便能成为我的内应,助我攻城。倘若他不是真心归附我,那他回去后同样会如实告知耿炳文我的作战计划。无论他真不真心,耿炳文都会知道我实际的作战计划。耿炳文将兵力分散在两岸,就如同牛犄角一般,相互呼应。我就是要他知道我将要攻城,而考虑到燕军的实力,他必然会将两方兵力集中防御,这样我军才能避免两方作战或是腹背受敌。”
芈嬛若有所思地望着眼前的地图,半晌才嘿然一笑道:“朱棣,你真真是老奸巨猾。”
朱棣看着她,也不与她争辩,只是淡淡道:“兵不厌诈,只看耿炳文如何权衡。”
张保按照朱棣的命令回到真定后,朱棣便展开了新一轮侦查。
他亲自带了三名护卫骑兵换装来到真定城外,从一个砍柴的樵夫口中得知,耿炳文南岸大军正在北渡,而北岸大军主要在城西北处。
耿炳文一心以为朱棣将从背面进攻,是以东南的防守便薄弱许多。朱棣领着三名护卫潜到真定东城门,恰好捉了两个运粮的士兵。稍一逼问,那俩朝廷士兵便招出耿炳文的阵营方向。
朱棣经这一番查探,对耿炳文的军情更是了然于心。他一回营便令张玉、朱能点兵,悄然绕过真定东南,向耿炳文驻守在城西的大营发起猛烈进攻。
耿炳文事先并不知朱棣的来向,当他在城西发现燕军,再慌忙回城调兵时,已然错过了先机。
燕军砍断真定城外护城河上吊桥上的绳索,冲到真定城下,对真定一阵猛攻。
张玉、朱能二人率领大军在耿炳文大军的阵型中左突右冲,竟如入无人之境般,将耿炳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
其间,朝廷派来的左副将军驸马都尉李坚被刺重伤,成为燕军俘虏,左军都督顾城亦成为燕军手下败将。
耿炳文见大势已去,只得令人退回城中,固守不战。
朱棣乘着燕军士气高涨,便调集军队,大举攻向真定城。可攻城之战一连打了三天,却丝毫不见起色。
朱棣果断下令停止进攻,回营休整。
中军帐里,朱棣与张玉二人面对面对着,芈嬛坐于朱棣左手边,神情略显得疲惫。
“王爷,末将以为此战不可再继续,不知王爷是何意?”张玉皱了眉,问朱棣道。
“将军所言正是本王所想,”朱棣颇为赞许地点头,“耿炳文守城不出,恰好是他的优势所在。而我军一向擅于野战,不擅攻城,长此下去,士气必损。”
“但不知王爷下一步有何安排?”
朱棣沉吟一瞬道:“传令下去,班师回北平。”
“是,末将遵命。”
芈嬛支着下颌,侧首看向朱棣道:“审时度势,知己知彼,不以疲惫之师斗困兽。不图冒进,见好就收。朱棣,你这分寸拿捏得倒是极准。”
朱棣扬眉看着她,见她一脸倦容,便道:“你昨夜又是通宵未睡?”
“你孤身带着三个护卫深夜出营,我等留在营中,又哪来心思去睡觉。”芈嬛嗔怪地看着他,懒懒道。
朱棣嘿然一笑,“你便说是担心我,又有何不可?”
芈嬛抿唇不语,眯了凤眸看着他,半晌才说:“自己知道便好,说出来倒是别扭。”
42
42、奉天命,靖难役(4) 。。。
朱棣撤军撤得相当雷厉风行,待耿炳文反应过来时,燕军早已撤回了北平,在城中休顿。
朝廷里对此一战痛定思痛,齐泰与黄子澄几乎捶胸顿足,在朱允炆面前义正言辞地承认错误,恳请朱允炆换将。
朱允炆对于换将之事犹疑再三,终是将耿炳文换下,把帅印交与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燕王府里,朱棣靠在芈嬛屋里的一张躺椅上,悠哉地闭目养神。芈嬛一手支着下颌,一手捻着份密报,唇边噙着淡淡的笑意。
允炆的耳根子委实是软的紧,这临阵换将的事也是这般儿戏的么?净是陪着身旁那些个没立场的大臣东倒西歪。
“那份奏报你都拿在手里一个多时辰了,也不嫌烦么?”朱棣将眸子挑开条细细的缝,斜睨着芈嬛。
“有什么可烦的,朝廷派来这个草包,不是正合你意?”芈嬛也不瞧他,只是盯着薄纸上“李景隆”三个字,眼底略略不屑。
“按辈分算来,李景隆尚得唤我一声表叔,只不过他自小便不爱这些打打杀杀的事,倒与橚儿有几分相像,都是一副公子哥儿的模样。”
“说起来,橚儿可是被他给抓了的,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