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清越明》第16章


马车在路上不急不徐地走着。伤兵们在打了胜仗之后话特别多,大家都在憧憬着今后大清国能在对外事务中扬眉吐气。万仞山和杨柳听了一阵心酸,因为每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都知道,一八八五年的那场中法战争,虽然以中国胜利结束,但清廷却是主动求和,签订了胜仗在手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但目前显然不适合跟大家说这些,而且条约也还没有签订,说出来不会有人相信。两人想交流,又苦于没有合适的语言,用法语吧,战斗中这些伤兵可能听法军士兵说过,可能会引起误会;用普通话吧,又难免会涉及到一些不适合给别人听到的关于未来的事情。所以两人只有闷坐着。
一个也是没有受伤的士兵道:“两位小兄弟,你们身子骨这么单薄,也大老远地桂林府走路来到龙州厅,真是勇气可嘉啊。”
“可我没用,没杀几个法寇。”万仞山摇摇头道。
“你们救了我,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杨震天道。
万仞山看了看各位伤员,道:“其实也是各位兄弟在战场上和法寇相持,不然,我们也难以从中抽身。”
说了一阵,话题转到今后的日子。大家都希望战争过后能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万仞山和杨柳是在和平时期长大的人,对这一点有着十分切身的体会,想和大家分享,苦于无法交流,又只有闷在心里而已。
在一处拐角处,车子停下来休息。
能走动的人都下了车,透透气,活动活动。
万仞山想和杨柳说说话,所以必须离众人远一些,因此他就有意无意地跟在杨柳旁边。
不一会儿,万仞山发现,他们站在一处山沟的边上,虽说不是悬崖,可也差不多了,因为他在马车上见过,一些地方的山沟可能会有三四十米深。虽然有的地方下边是河水,但对于一个没有准备的外行人来说,从四十米的高空掉到水里,自然也是凶多吉少,这是无需置疑的。
杨柳看看地上长的草,似乎比较欣赏,一路看下去。万仞山背着包跟在后面。因为马车上没有靠背的地方,所以他是一直背着包乘车的。
万仞山发现杨柳越走越远,也不知这高坡下面会有多深,刚想提醒杨柳注意一下,忽然杨柳脚下一滑,已经向外边跌了下去!
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万仞山没有多想,脚下并不停步,也跟着跳了下去!
第十九章 实力悬殊
万仞山只觉得耳边风声大作,下边的河水离自己越来越近了。而杨柳只是在他下方不远处,因为下跌速度相同的原因,总是碰不到。
隐约中还可以听到上面有许多人在喊:“别跳!”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万仞山虽然知道自己的这辈子可能就这样结束了,可不知怎地,脑中还掠过一丝笑意,产生了一个连自己也觉得古怪莫名的念头:自己都跳下来有一两秒了吧,他们才叫自己别跳!在战场上,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连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决不犹豫贡献自己的生命,现在呢,却在自己跳下来这么久才开口劝阻,反应也太迟钝了吧。
那古怪的念头只不过闪电间就过去了,忽然,万仞山只觉得一切东西都看不见了,那河水的响声也忽然消失,随即失去了知觉。
待万仞山醒来时,四周尘土飞扬,群马嘶叫声、枪炮声、箭矢破空的声音、人的叫喊声混成一团。
“怎么?又回来了?”万仞山昏昏沉沉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当是又回到了镇南关大战中的战场。
“你也来了。不然我还不知道怎么办呢。”杨柳见万仞山睁开眼睛,看着他道。
万仞山这才想起刚才发生的事情。他低头看看,自己是站在地上,抬头向上看是一片灰蒙蒙的天空。前方,似乎是一个大战场。但那么大的一块平地,在广西是很少见的,所以他不得不怀疑自己是不是还在南方。
杨柳见万仞山的兴趣都集中在眼前的一幕,于是介绍道:“这是八里桥。”
杨柳的介绍没有起到任何的用处,万仞山根本不懂得八里桥是个什么地方,但对于眼前的战斗场景却不是十分陌生。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电影银幕中,这样的战斗场景出现了不止十次八次,所以二十一世纪的人都会对此有些印象。
一群留着辫子的军人手持大刀、长矛,英勇地向前方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其阵型整齐不乱,虽然许多人倒下了,但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地向着前方敌阵地发起攻击。步兵冲击无效,就换上射手,因为射程不够,所以只有冲到前方几十步的地方,然后列队拉强弩,向敌营射去。
虽然这些中国军人不怕死、不畏强敌,但他们手中的冷兵器碰上枪炮,却发挥不了任何的作用。敌军一炮一炮地不停轰来,那些不怕死的军人一个个都成了活耙子。他们毫不气馁,眼中不是死鱼般的眼神,而是炯炯有神,虽然体现了一个真正的军人不畏强敌的勇敢,但这个场面,让人多少有些震憾。
“看来我错了”,万仞山道:“我以为清朝的覆灭,是因为旗兵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士兵都是大烟鬼。但是,今天,在这个什么桥上,我见到的都是视死如归的士兵,是对付外敌的好男儿。”
“那,失败了,总有人要负责吧。”杨柳并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倒像是诱导万仞山。
“是他们的主管,以慈禧为代表的那些人,不紧跟时代发展,更新自己的武装,而总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万仞山道。
“理科生能看到这一步,也算不错了。”杨柳似乎对万仞山的水平还不是太满意。
见万仞山久久没有言语,杨柳道:“这一场战役后,欧洲人说,以前,他们认为中国军人缺乏必要的勇气,但这一场战役后,他们承认他们错了。中国军人宁愿冒着炮火,寸步不让,直到全体阵亡。”
“如果他们不用正面作战,而采用一些战术,比如正面佯攻,侧面包抄,打他们侵略者一个措手不及,会怎么样?”万仞山认真地分析起来。
“武器,一个是冷兵器,一个是大炮,不是同时代的东西,回天无力的。”杨柳扬了扬眉,提醒道。
万仞山在漫天的灰尘中感到有些滞息,于是换了一个话题:“这里面你也认识人?”
“你怎么知道?”杨柳反问。
“前两次都这样,这一次也不会例外吧。”万仞山眨了眨眼道。
杨柳耸耸肩:“让你猜对了。我认识这当中的一个人,但不知道现在他在哪里,但他应该也参加了这个八里桥战役。”
见杨柳又一次提起这个陌生的地名,万仞山忍不住问道:“这个战役很重要么?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只有对历史有专门研究的人,才知道。”
对历史有专门研究的人?杨柳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万仞山纳闷着。
“上一次”,杨柳补充道:“在一次惨烈的战斗中,清军三千骑兵,几乎全军覆灭,只剩下七个人。我认识的那个人就是其中之一。”
“真惨啊。慈禧那家伙,把北洋海军的军费拿去做寿,却让几万、几十万的中华好儿女去当炮灰。”万仞山忍不住又是一顿骂。
战事暂告一段落,两人随着幸存的士兵撤到了很远的地方。杨柳经过千辛万苦,找到了她要找的人。
杨柳先用老乡套近乎,然后编了个理由,最后问道:“上次你是整个集团军中幸存的七个人之一,这次又活下来了,你有什么想法?”
万仞山悄声在杨柳身边道:“你这样说,倒像是记者在采访。”
杨柳并不觉得好笑,没有说什么,继续等着那士兵的回答。
那士兵听罢,将长矛往地上狠狠一掷,那长矛扎在地上,尾部还直晃个不停。
“我倒希望我和兄弟们一块儿战死了。”那士兵咬着牙道。
杨柳听了,觉得十分意外:“为什么?”
“八里桥,你看到了么?六月二十六,新河镇,我们三千骑兵,只有七骑生还。那时我还以为是运气不济,速度不够快,没躲过他们的炮击。今天,咸丰十年八月初七,八里桥,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一天,忘不了这个地方。”
两人知道他还会说下去,而且两人都不是急性子,所以并不催他,万仞山递过水,那士兵仰头就喝。然后发呆。
其他士兵不知是因为身体疲惫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或躺在地上,或靠着墙坐着。对他们的交谈一点都不上心。
还好,那士兵并没有让两人等得太久,继续道:“两次惨败,我才知道我们的长枪长矛,还有百步穿杨的功夫,其实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对手。他们的火枪和火炮,我们都没办法对付。番夷没来时,我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