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定江山》第134章


,李龙飞并非不知足之人,心急可吃不得热豆腐,能够有现在的成果,也算足以自傲了。 
李龙飞从未有过如此自信,心中想道,这清河县的事情,还算比较圆满地处理好了,虽说未能见到武松,但炼心神功顺利到手,比什么都值了。继而想到,现在已是六月初十三了,离蔡太师的寿辰只有二天,即便现在披星戴月,飞马纵驰,也赶不及参加了。 
李龙飞刚刚迈出卧房,见到潘金莲、春梅早已站在门口,春梅见李龙飞出来,恭敬说道:“主人,我去吩咐店家打水,给你洗漱。” 
潘金莲上前扯着李龙飞的衣襟,笑道:“相公,你不会马上就要出发吧。我听吴先生说,相公要进京受封,皇上将会给你个什么官儿做啊?” 
李龙飞顺手搂着潘金莲的软腰,说道:“等下就出发了,你赶紧去收拾。对了,你急急忙忙出嫁,只怕没有什么换洗衣裳吧,要不要去添置几件?” 
潘金莲低叫不依,抗议说道:“昨天听吴先生说及,我就准备好了,哪能等到现在。相公还没有回答我呢,你将是个什么官儿啊。” 
李龙飞温柔地在潘金莲屁股上拍打几下,没好气地说道:“我哪知道啊,我又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能够未卜先知。” 
两人正在说笑着,春梅已令人端水进来。李龙飞洗漱完毕,吴用、燕青、李达、黑牛也来到院外,众人商议好马上出发。吴用等人不再耽搁,命令士兵收拾行囊、喂养马匹去了。 
潘金莲、春梅两女也回房收拾,须臾间就转身出来。不知春梅说了些什么话儿,潘金莲笑得打颤,咯咯笑道:“你这小妮子,好小胆儿,是不是春心动了,明知道相公不会同意,竟然想出这么个馊主意来。(奇*书*网。整*理*提*供)再要胡说,我可要撕烂你这张小嘴。” 
李龙飞疑问说道:“莲儿,春梅,你们俩在说什么呢?” 
潘金莲正要说话儿,却被春梅尖顶着脚儿,捂着嘴巴儿,再也发不出声音来。潘金莲摇头晃脑,唔唔呢喃,连头上的鬓发也散乱开来,说有多滑稽就有多滑稽。 
李龙飞哈哈大笑,这个春梅啊,倒是刁蛮得紧,实在是年岁还小,没有什么尊卑之念,也没有什么贵贱之分,性情也不成熟,仗着两女情意投洽,竟然敢对主母动手动脚。 
两女停止嘻闹,潘金莲问道:“龙哥,你笑什么。” 
李龙飞笑道:“你看看自己,鸟儿都可以在头发上做窝了,下次再不能这么随便,要有个做主母的风度。还有春梅你,待人处事要耐烦,更要恭顺,可不能没有规矩。” 
春梅听不得剌耳的话,也不顾身份尊卑,反驳说道:“主人,这儿又没有外人,奴婢仅与潘姐姐闹腾罢了,不然日子苦闷极了,多没意思啊。” 
李龙飞笑嘻嘻地说道:“小丫头,你刚才说了些什么话儿,害得你潘姐要撕烂你这张小嘴啊?说得好啊,说不定我就同意了。” 
春梅见潘金莲回屋整妆,低声说道:“奴婢要潘姐使出点狐媚功夫,迷惑住主人,这样主人就会对潘姐喜欢,潘姐也不会怕失宠了。” 
李龙飞哈哈笑道:“小丫头,你这个小脑袋瓜子,都想些什么啊。你也进去帮帮你潘姐,刚才可是你弄乱的,也要负点责任。要你潘姐快点儿,别再耽搁时间了。” 
众人吃过早饭,准备出发,清河县令恰好来访。李龙飞早已清楚,这清河县令虽是多年文官,却无真实本事,仅靠打点京城关系,不说乱行法度,贪图贿赂,但也仅是得过且过,糊涂度日。李龙飞犯不着得罪他,客气地招待,并把在清河县发生拦亲娶亲的事明说了,希望清河县令就此捂盖过去。清河县令在此方面已是老手,当即毫不迟疑地答应。 
此时西门庆也来相送,送上了一份厚礼。李龙飞再三保证,到了京城,就派人与他尽快商榷商贸事情,绝不食言。 
士兵们已经整装待发,骑上了高头大马,不过,潘金莲、春梅两女不会骑马,只得坐着马车。燕青早已让西门庆在清河县多买了数匹健马,力求歇马不歇车,这样路上耽误的时间要少一些。不过也无所谓了,这样的炎热天气,也不是赶路的好时候,只得慢腾腾地走路。 
众人出得清河县,燕青带人打前站,李达、黑牛两人护卫。李龙飞与吴用两人对京城的情况所知不多,也无从商议计策,只得一心赶路了。 
潘金莲与春梅倒是享受,这马车四面敞篷,可以眼观四面,眼听八方,沿途观赏风景,不时地发出惊叹的叫声,倒也另有趣味。 
众人走走停停,每天早晚赶路,中午歇息,总算一路平安,平静无波。离汴京城越来越近了,李龙飞的心也渐渐紧张起来。李龙飞心中想道,在那汴京城里,可谓权贵遍地,自己又将会有着怎样的境遇?面对未知将临的命运,一切还是一个未知数啊! 
走了数天,李龙飞等人总算到了汴京城外! 
新的一页也将在李龙飞面前展开! 
(第三卷完) 
卷末语 毛公思想在手,试看天下谁能敌
说起来,笔者对写作实在是个外行,没受过系统的训练,不过呢,特喜欢看书,看得多了,就想说道几句。本书本来是饭后茶余之作,原本是作为纯小说来写的,但见到有人不论天理,不分是非,说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才引起笔者打抱不平的。 
华夏素来重视传承,有争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争议的时候,胡乱造谣,进行人身攻击,这是不对的。传承么,好的要继承与发扬,坏的要否定与摒弃。 
以前,华夏的传承,历来讲求口传身授,功夫手艺都是个人的传家之宝,父传子,子传孙,这样的私心,这样的传承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总是被历史所淘汰。或许儒家文化就如同那些古典建筑一样,过分重视小家与独乐乐,而轻视了大家与众乐乐吧,从而不得不在后世没落。 
儒家文化以读书为上,且把逐利的商人排在最末,视钱财为粪土,在农耕时代确实有着天然的土壤环境,当然主要还是符合了统治者的利益。皇帝和士大夫们怕百姓造反,重文轻武,重男轻女,从而使得社会畸形发展。 
历史总是进步的,落后就要挨打,而挨打的首先就是军事,继而就是政治、文化、经济,这在后世华夏,可以说是痛比天高,苦比海深。因为自身武力、政治、经济落后,儒家文化也被外来文化乘机占先,从而被后世大都丢弃、遗忘。 
实际上,如同那些建筑一样,儒家文化倒还真是冤枉。儒家文化并不是皇权社会的产物,但却被统治者利用,为皇权社会服务,为皇帝佬尽忠尽孝,也正是因为如此,统治者与儒家贤达互相利用,儒家文化把权力发展到顶峰,在封建社会得到空前的繁荣。 
只要剥去了为皇权服务这件外衣,就可以发现,儒家文化重视家的元素,还是极有生命力的,还是有许多闪光耀眼的地方。儒家文化追求人生修养,明了和改变外面世界,以天下为己任,弘扬贤德道义,修炼浩然正气,许多地方仍然值得后世的人们细心揣摩。 
虽说后世儒家文化没落了,但仍然如春天的野草,沉睡在每一个华夏人的心底与血液里。后世人们常说,后继有人,子承父业,不少团体企业更是情有独钟,诸如此类等等,实际上就是儒家文化的体现罢了。 
笔者提倡华夏文化的重建与重塑,就是建立在家的基础上的,建立在毛公思想上的,有批判地接受华夏文化,而不是主张复古。 
按理,文人学者们历来都是文化学识的先知先觉者,为社会指明最恰当的前进方向,指导着迷途的人们知书达理,学会做人。可惜后世随着儒家文化的退色,实用主义占了上风,文人学者们的地位可以说是一落千丈,从而出现了这样一个局面,经济上的巨人,文化上的矮子。文人学者们真正如陶渊明般做起隐士了,生生地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块儒家牌匾放在了桌椅脚底! 
当然,华夏的文人学者们都在为华夏文化寻找出路,但似乎都未能找到最佳答案。因为数千年来儒家文化的强势,阻碍了时代进步,故而华夏的文人学者们,似乎正在承担着父债子还的重任,真可谓因果报应,任重而道远啊。 
本来啊,文人学者么,靠脑袋思索,用妙手偶得,擅长观人察物,最能奇思妙想,最会探索真理,从而成为智慧道德的先行者。大家都明白,真理可以是从思索中来,可以从实践中来,需要不断的摸索、总结与提高,需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但是呢,经过外来文化的冲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