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代》第681章


李想的上述8点原则性意见与其之前所拟定的11条意见的基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实际上是国民党将提出的和谈方案的主要内容,预先向北洋袁世凯方面作一通报。
袁克定听了,呆着脸沉思良久,方冷笑道:“我会转告父亲。”
晚上,袁世凯在大总统府举行晚宴。
宴毕,袁世凯与李想就鄂区国民党领导下的军队编组数目和驻地、鄂区、政治会议、国民大会代表等问题举行了第二次直接商谈。而李想方面的11条意见这一重要和谈文件是经李想等略加修改后由汤化龙、黎元洪面交袁克定、段祺瑞转袁世凯的。当袁世凯得知李想的11条意见后,即在当日的私人日记上写下了“脑筋深受刺激”六个大字。其后,他将其自拟的《对国民党谈判要点》交袁克定、段祺瑞二人,要他们对李想等所提11条方案拟出复案。
袁世凯的《要点》一开始便指出:“国民党代表们昨日提出之方案,实无一驳之价值。倘该方案之第一、二条尚有诚意,则其以下各条在内容上与精神上与此完全相矛盾,即不应提出。”
袁世凯自拟的要点是:
(一)国民党军队之编组,以12个师为最高限度。
(二)承认鄂区,绝对行不通。
(三)拟将原国防委员会改组为政治会议,由各党派人士参加。
(四)原当选之国民大会代表,仍然有效,可酌量增加名额。
袁世凯年龄和资历长李想一辈,从其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和尊卑观念上讲,根本是看不起这个后进国民党人的。但是他又不敢小视李想的实力。所以当李想的方案第一、第二条表示要拥护袁世凯的领导地位时,袁世凯当然心里舒坦感到满意。然而,除此之外,所有民主要求一概拒绝,不予国民党任何商讨问题和平等地位的余地。他只允许国民党有服从其领导的自由,而不允许有争取正当民主权利的自由,这是其顽固的**主义本质特性的又一次充分暴露。
在袁世凯这个“要点”‘中,袁世凯还对如何答复李想及国民党所提出的几个具体要点定了调子。
李想望着窗格子,眸子晶莹生光,据理力争的说道:“国民革命军在革命中已生长起来的80多万军队,至少应改编为16个军48个师。”
袁世凯一听便火了,想想他毕竟是80多万大军,虽然其中有水分,但确实硬的起来,忍着气笑道:“最多只能编为12个师。”他不放心的还声称:“这是对国民党所能允许之最高限度。”
坐在袁世凯对面的李想不置可否。国民党方面已经得到关于袁世凯谈判底线的情报,这份由国民党北方局提供的情报相当准确:袁世凯在军队问题上最后可能让步到二十六个师,国民大会的代表名额可以让步到百分之三十七。至于袁世凯说的省主席一职可以考虑邀请国民党人士担任,情报援引北洋军内部人士的说法是:到非让步不可的时候,袁世凯准备让李想出任新疆或者西藏的省政府主席。
无法得知,当李大帅听说袁大总统准备让他出任中国一个偏远省份的“主席”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除了对国民党提出的“承认袁世凯在全国的领导地位”这一条表示“不胜赞佩”之外,北洋袁世凯方面对其他问题没有任何让步的迹象。
尽管袁世凯压着火,和颜悦色地说话,李想还是觉得这老胖子对自己太无礼,冷冷说道:“北洋政府应承认鄂区政权组织。”
“不可能,”袁世凯一口拒绝,指出:“国民党方面所提鄂区,为事实所绝对行不通。”
袁世凯根本不愿考虑。
不料话音刚落,李想抚掌笑道:“事实就是,鄂区已经存在。”
“你?”袁世凯觉得今儿不顺心的事太多了。
李想旁若无人地喋喋不休,说道:“应由各党派派出代表参加中央zheng府,并立即对政府进行改组,使之民主化,这才是国内和平的真正保证。”
袁世凯见李想处处顶茬儿兀自满不在乎,旁若无人地喋喋不休。不由拉长了脸,嘴唇哆嗦了半日,立起身来道:“不可能!民国中央zheng府之组织和人事,暂不更动,必须待国会开过之后,才可“依法接纳”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入政府。”
李想见袁世凯变了脸,先是一怔,接着也起身来,盯着袁世凯的脸,“嘻”地一笑,说道:“和谈,和谈,总要有得谈才叫和谈,我说什么意见都被否定,那大总统请我来北京是谈什么?”
李想说着给愣在当地的袁世凯抱拳一拱,起身胎脚便走。
袁世凯急得一拍桌子,厉声喝道:“站住!”
一时屋里变得一片死寂,连侍候在廊下的警卫都愣住了。良久,袁世凯丧气地长叹一声,颓然落座,蹙额说道:“国民党方面如现在即参加中央zheng府,中央亦可予以考虑。”
此时的袁世凯变换了策略,给李想留下了一个诱饵。
李想又座了回来,说道:“为确保政治民主,我提议,国民大会的代表应根据民主原则重新选举。”
李想言外之意是二次革命后袁世凯操纵国会,一手包办“选出”的代表宣布无效。
袁世凯看了一眼李想,心情十分矛盾,坚持说道:“现有代表继续有效,但国民党方面可考虑酌量增加代表名额。”
事实证明,时代进步了,但袁世凯那落后的、顽固的封建政治思想观念没有多少变化。
对于袁世凯这个人,李想是研究得再透彻不过了。因此在思想和性格方面都作了十分充分的准备。
无论谈判多么尖锐、争执多么激烈,李想的表情是平静的,举止是从容的,讲话时语调也都是温和的。李想是在尽自己最大努力来争取走可能的和平之路的袁世凯在整个谈判中,始终是以居高临下的“一国之君”的姿态出现的。
袁世凯与李想进行了直接商谈,并继续施加其“领袖”的“压力”。然而,“据理力争”则是李想为代表的国民党代表团的既定策略,原则是一定要坚持的。绝不能屈服于袁世凯的压力;但要顾全大局,甚至不惜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以换取和平的成功。
李想走后,屋子里只留下了袁世凯袁克定两父子,都紧皱着眉头想心事。
外面不知什么时候起了风,愁云漠漠压得很低,给天井院笼罩了一片灰暗阴沉的色调,只有檐下铁马,不甘寂寞地在风中叮当作响。
305影响(下)
305影响(下)
李想刚刚回到湖广会馆,东郊民巷的美国公使芮恩施遣人送来一张请帖。李想谈判归来,已是十分疲惫,但还是出席了由美国公使芮恩施举行的盛大酒会。
无聊的宴会之后,芮恩施把李大帅请到他办公室。接下来的谈话是绝密。
对美利坚合众国驻中国代表的身份说来,这个办公室未免朴素了些:书架上堆满看来没人翻阅的公文卷宗,黑黝黝的旧家具。芮恩施公使仰面靠在一张转椅里,叉起十个粗指头搁在肚子上,他说道:“我想请教李大帅,应如何解读中国时局时?”
“我只想强调两点,一是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承受着日本扩张的巨大压力,二是当前正是美国向远东扩大贸易影响的大好时机。”
李大帅的回答充满智慧。
芮恩施的第一个问题是经过仔细斟酌列出的问题,是想先请这位出色的李大帅回答一些试探性的问题。从回答看,毫无疑问,这是李大帅本人的看法。
芮恩施笑了笑,架起了肉鼓鼓的短腿,又问道:“民国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共和国,在其国家处于历史性危机时刻,是否欢迎美国这个成立时间最长的共和国的支援?”
李想满脸堆着笑容,道:“从内心来讲,我们将贵国的共和体制视为我们效仿的典范。我们从各个方面都在借鉴贵国高效的管理机制。我们认识到,只有通过你们提供给我们的模板,我们才能够从你们已经付出的努力中获益。我们殷切期望美国方面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那样的话,你们可将年轻的民国视为需要保护的对象,而事实也是如此。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利益是一种保护,也是这个政策,使我们更坚信并期待着美国能够为民国提供进一步的保护。目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获得这种保护。”
芮恩施公使的眼睛对着李想骨碌碌转,一手捋着那头剪得短短的金发。
……
袁世凯自从知道李想近几天往东郊民巷跑得勤快,心就跟猫抓似的。
“李疯子除了见美国公使,还见过哪国公使?知道他们都说了什么?”袁世凯问道。
“德国公使,英国公使,法国公使,甚至日本公使都见过。说过什么,我不知道。但是,”袁克定答道:“列国公使对李疯子的态度越来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