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发家史》第186章


家宅不宁、家宅不宁啊!
房氏从宗祠回来,顾祈恩避开外人。第一次冰冷的看着她,
“为什么这么做?你是存心想元元死吧?”
“相公!”房氏含泪,“妾身这么做,全是为了你啊!元元也是妾身所出,如果可能,妾身怎么会想让元元死?可她实在太过分了。将你我的颜面、全族的荣誉踩在脚底,只为她自己的私心。妾身怎么能容她!还有守拙,他日后为官做宰。有这么个丢人现眼的妹妹,要遭多少耻笑?妍儿在宫里也要被人奚落。妾身只要一想到这些,心急如焚,恨不能……”
“恨不能直接勒死元元?”
“……”的确是这样啊,房氏泪眼模糊的看着自己的丈夫。看着最熟悉的枕边人。可这是第一次,顾祈恩对他毫无疼惜之情。他的眼神没有一丝温度,明明近在眼前,却彷佛隔了万水千山。
“房氏!你忘了么,你想要置之死地的,是我的亲生女儿!”
“相公,元元也是妾身的女儿啊!妾身也心痛的……”
顾祈恩闭着眼摇着头,向后退了几步,“在你一心想置元元于死地的时候,你就不是了。你是想要害死我女儿的人。”
房氏呆愣住。
可叹她嫁给了顾祈恩,嫁到这个家生儿育女这么多年,还不知道从太婆之下所有原“高家人”的忌讳,也可以说是这个家族的原则——不抛弃任何一个孩子。
想想当年,高氏太婆还年轻,手脚麻利,怎么就不能找个合适的人家把自己嫁了过舒服日子?可她没有,她守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带着残废的高勿饶,沿路乞讨,多少艰难也过来了。血脉传承,耳闻目染之下,哪一个姓高的会抛弃孩子,自己的亲生孩子?
这不等于自绝与高家吗?
就算元元是一个女孩,就算元元真的有不对之处,但她是生在高家、养在高家的孩子,发生了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多数责任也在父母的失职上。难道因为孩子一时走错了路,当父母的先断了孩子的生路,亲手送孩子去死?
顾祈恩无法接受房氏的“绝情”。在他看来,房氏的理由“为他着想,为其他孩子着想”,多可笑啊,这才是真的自私!自以为是!亲生母亲可以送女儿上路,这样的冷血,让他不寒而栗。想到这十多年来,房氏在他心底的柔弱形象,不由觉得异常讽刺。
或许他真的错了。
顾祈恩生怕在他不在的时候,房氏和其他顾氏族人逼死了他的亲生女儿,请假数日,亲自带着大女儿到了太婆住的小院子里。这座四四方方的小院子不大,可是高家人心目中最特殊的地方。如果顾氏打算冲进来抢人,冲撞了太婆,老人家年纪大了,一时有个好歹……
除非先做好跟原高家人决裂的准备。
“祖母,孙儿不孝。”顾祈恩跪在太婆身边,太婆则不管那么多,耳朵不太好使的她根本不知道外面的风风雨雨,拉着宝贝重孙女,“瘦了。太婆这里没有鸡鸭鱼肉。”
“嘻嘻,跟太婆在一起,粗茶淡饭也吃得香。”
时间过得非常缓慢,三天了,傅家那边还是没有任何消息。估计傅胤之也在艰难的跟家族对抗呢。哎,太婆愿意保护她,可是顾家肯退一步,也是在等傅家的反应吧?要是傅家毫无消息,她恐怕真的只有出家一条路了。
三天后,第一个来的居然是房氏。
房氏先来跟顾祈恩低头,泪流满面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而顾祈恩也觉得自己可能反应过度;毕竟十多年夫妻,一直感情不错,有了一个台阶,夫妻两人很快和好了。接着,房氏就背着丈夫,私下让顾静媛主动离开太婆的小院子,
“丧德败坏,还有颜面在长辈面前装宠卖乖?没有比你面皮更厚的!太婆是耳背,听不到风言风语,不然她也不能容你!你但凡有一点的廉耻之心,速速离了这里!别让长辈为你蒙羞!若是连累的长辈,一百个你也不够赎罪!”
顾静媛轻轻叹息了一声,也懒得辩解什么,只是学小宝做复读机,大声的把房氏的话重复了一遍。
顾祈恩耳朵好用,更听得到风言风语。他大踏步走过来,再看房氏的眼神不仅仅是心痛了,更是无比的失望!以为过了这几天,好歹能冷静下来,念起往日的旧情。可谁料到,房氏居然是来帮顾氏做说客的!看来她是一心逼死元元了。
这样冷心冷血的妻子,这样绝情绝性的母亲……他摇着头,拉起元元的手,目不斜视的饶过房氏。在房氏的面前,关上了大门。
房氏心急,敲门才敲了两下,太婆出来了,她浑浊的眼睛好像看不到什么人了,可口齿依然清晰,“老太婆没有蒙羞。”
然后,大门又关上了。
太婆居然没有耳背!她的耳朵恐怕比一般人还好使呢。
“太婆,你怎么骗人啊,故意装耳朵不好!”
“哈哈,傻丫头,不聋不哑不做阿家阿翁。嘘,不要告诉别人。”
太婆把元元搂在怀里,瞧见顾祈恩一脸沉思、悲伤的模样,也搂着孙儿,“别想那么多,船到桥头自然直,太婆当年还以为会早死呢,不也活了九十岁了!你们小女儿遇到的风浪啊,真算不得什么。在太婆眼中,还不如一顿饭来得大!”
第四天的时候,傅家终于有消息了。不过傅胤之的母亲没有过来提亲,大概也是觉得羞耻不能成行,傅胤之请动了祖母萧郡主进宫,最后由太后发下懿旨,赐婚!
表面上看,是萧郡主出面,皇太后给了面子。其实外人不知,顾静媛早就跟顾太后有了默契,赐婚的圣旨是早就准备好的。
皇家出面后,这门婚事不管中间经过什么,至少谁也不敢随意议论了。顾祈恩终于松了口气,房氏也没有理由再去逼死大女儿了。
可房氏的内心深处,仍觉得大女儿的行为,肯定伤害了小女儿的利益——在宫里不知道要受多少委屈。可怜她又不能常常进宫看望。她的这番心事流露出来,被贴身丫鬟告诉顾祈恩后,顾祈恩心中了然,妻子是什么样的人可谓彻底看清了。
此后,他搬到书房居住,夫妻两人“相敬如宾”。隔阂已经有了,再也无法恢复从前的甜蜜恩爱了。 
第八十八章 三年(上)
“我看你疯了!”
傅胤之策划了“傅顾联姻”,得到母亲这样一句评价。作为名门规范,傅四夫人有足够的理由鄙薄这种为维护体面不得已定下的婚事。尤其是事情发生在她的亲生儿子身上,更加让她无地自容。
所以,圣旨下了之后,本该她出面跟顾家商量婚礼的细节问题,她以“头痛病”发作而婉,竟是不打算参与婚事了。总要有女眷出面,傅二夫人、三夫人因为丈夫是庶出,从来不伸手打理家务,就这样,交到傅大夫人手里——她会怎么做呢?正常人,对一个抢走自己亲生儿子未婚妻的坏小子,不伸出爪子挠几下就算大方了。
顾静媛未必是傅大夫人的钟意儿媳妇,但挑拣别人和被人挑拣,感觉能一样么!傅大夫人接了差使后,笑着保证,一定会尽最大努力……
至于往哪方面努力,长了眼睛的都看得出来。
也不必阻拦婚事,圣旨都下了,没有反悔的余地,想要使坏,还不如故意在商量婚礼的细节方面挑刺,礼金多寡,宾客名单、嫁妆安排、住所家具,能挑理的地方多得是!没有矛盾都能制造矛盾。种种小事加起来,虽然无伤大雅,可足够闹得人头脑发胀!
这叫弄不死你,也恶心死你!
而傅四夫人明明知道大嫂打着什么算盘,仍旧没有“康复”,为长子分忧解愁的苗头。
傅胤之的失望只有淡淡一层,随后她就去求了祖母萧郡主。萧郡主对孙子的宠爱几乎是无限度的,才去求了圣旨,又亲自过问婚礼。底下四个老成嬷嬷,见天被派去顾家帮忙,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谁还能比她们更懂?京城里谁家千金出嫁。聘礼多寡,陪嫁多少,花轿走的什么路线,新郎做得什么催妆诗,全福夫人请得谁……
她们八双眼睛炯炯盯着,总算没出现让大夫人巴望发生的事情——因婚礼谈不到一块去,闹得双方都不愉快。只是六礼走了一多半,眼看就要亲迎了。忽然兵部一个调令。直接送到傅胤之的手中。
他拿着调令去了祖父书房。
兵部不会无缘无故给他调令,再不识趣也知道他要成亲了。握着调令,傅胤之知道。这是家族第一次动用势力暗中给他提供帮助。
文官武官不是一个体系,也不知祖父为了这个调令,花费了多少工夫。
书房内。傅奕北端坐在太师椅上,抬眸看着眼前英气勃勃的孙子。不得不承认,众多儿孙中,卖相最佳的就是这个孩子。不是说,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