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田旺夫》第326章


蜀王也万般疑惑的走了,吴王留了下来,等着老皇帝的训示。“小九,你也这么大了,说话办事也都有章程,这次是怎么了,难道你真的就没有办法吗?现在不是没有粮食,江南何家和萱儿的粮行收的粮食我算着都够全大齐的百姓吃一年的了,现在是运河断行了,只要有办法运粮食,北方的粮食就万事大吉了,我不信你没有想到这件事找谁?”老皇帝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看着吴王,严肃的说。
“父皇,儿子……儿子是想到了,可是父皇下旨不是更好吗?”吴王低着头,红着脸道。“儿子,这不是父皇一道圣旨就能解决的问题,你出面会办的更好,儿子,你记住,有的时候脸面在皇上这里不算什么,承诺,誓言都不算什么,把朝廷上下的事情办好,守好我们魏家的江山社稷最重要,俗话说韩信能忍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眼光要放长些,这件事非你莫属,你能办好,去吧,不要让父皇失望!”老皇帝抬了抬手,让吴王下去。吴王嘴巴张了几张,最后什么都没说,转生要下去,扭头看见元喜端着药,站在一旁。
吴王连忙上前把药盅接过来,一旁的尝药小太监端起一旁一盏一模一样的药盅一饮而尽。吴王端着药盅又等了一会儿,上前道:“父皇,该喝药了。”老皇帝微微点了点头。吴王一只手扶着老皇帝,一只手喂给老皇帝。
“父皇,儿子是想这件事,谈还是儿子去谈,可是要让白狄进京,还是父皇下旨的好,剩下的……剩下的交给儿子来处理。”吴王诚恳的对老皇帝说。老皇帝脸上带了些许笑意,拿过元喜捧着的软巾擦了擦嘴,道:“好吧,我就给你下到旨意,让白秀才进京。”
京城的各大米铺两行这几天是何家的聚到何记去商量了,苏萱这边的去钟鼓楼打问消息了。刚开始得到消息的时候,苏萱想的是今年灾情很大,估计米粮要涨价了,自己和何家的擂台还要不要打下去。可是过了没两天,当钟鼓楼大街的掌柜的过来找自己汇报情况的时候,苏萱知道问题严重了,运河溃坝那就意味着断行,不管南方有多少米,那是运不来北方的,看着几个掌柜的期盼的目光,要自己拿个主意。
苏萱想了想道:“这件事我还需要想想,过两天拿出一个章程来,你们先回去卖米,看着何记点,一有情况就过来回,我这两天哪也不去,就在家里听消息。”苏萱吩咐完,几个掌柜的一脸轻松的走了,他们对苏萱是一百个放心,在他们眼里就没有苏萱解决不了的事儿。
三百一十章上京一
出了门,跟在后面的几个小伙计忙不迭的问,“掌柜的,公子怎么说,我们怎么办,有什么好主意也说给我们几个小的听听,我们也长长见识,知道知道经商的门道儿。非常文学/”掌柜的回身一人给了他们一个耳光,“猴崽子,不想着好好干活儿,竟听东道西的,公子的决定也是你们几个能知道的,赶紧回去干活儿,公子自有妙计!”几个小伙计乐颠颠的,跟着掌柜的回钟鼓楼了。
这时候墙角里处来俩人,看着前面几个人消失的背影,若有所思的互相看了看,“那个假男人真有办法?别是蒙人呢,这运河都断行了,她难道能让那些粮食飞过来不成,走了,回去跟大掌柜说说。”两人也走了。
不远处房顶上坐着的丁良,对着身边的人使了个眼色,立刻又一人飞身跳下,尾随那两个人而去。
苏萱等两行的人走了,立刻叫了丁良进来,问吴王府里抢购了多少粮食,他需要准确的数字。
丁良立刻就派人去查问了,抢购粮食这件事虽然是吴王吩咐的,并且拨了专款的,可是几个月下来也花了十几万两的银子,王府里和外面租的仓库只要有空地的都堆满了,每天看着银子流水般的出去。
吴王都坚持不住了,去问苏萱,苏萱不让停手,让他坚持,说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就来告诉她,来她这里拿银子。
吴王也只能咬牙坚持着,十几万两银子虽然不少,但是吴王还是能坚持的。等到了这几天,吴王想着自己手中的几十万担的粮食,想想就觉得底气比别人足些个。~
这萱儿是不是未卜先知呀,提前储备了这么多粮食。而去价钱合算的很,就是在江南也比这便宜不了什么了,这么一想。吴王越发看苏萱看的重了,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苏萱搞到手。决不放弃,让她插翅难逃。因为老皇帝病了。诸皇子侍疾,吴王这些日子根本就没有回过王府,全是朝房,乾清宫两点一线度过的。
让白秀才进京的圣旨用六百里加急送到了漕帮,漕帮的人都很差异,虽然漕帮是三教九流,可是帮中大事都是要上达天听的。可是这并不是通过漕帮来直接完成的,都是通过当地的官府来做媒介的,把漕帮发生的事情上奏朝廷,然后让皇上定夺,然后下达给当地官府,让官府转达,因为漕帮毕竟明边上是上不得台面的。
这次居然让老皇帝亲下圣旨,严明让白秀才进京面圣。
漕帮的几位长老尤其不解,等白秀才接完圣旨,所有人都没有走。都围着白秀才看,意思是让他说说,这倒低是怎么了,这是好事呀还是怎么的。
白秀才被几位长老盯得都不了了。只好道:“这不是各位长老看着我接的圣旨嘛,圣旨上什么都没说,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至于是凶是吉只有到了京城才知道。”
“你那个小娘子什么苏萱的就没有提前跟你透露透露,咱虽最近没去过京城,可是也听从京城来的人说了,这苏萱可是牛大了,在京城是出入皇宫面圣参政,做生意绝对是赵公明转世,听说连青楼乐坊都喜欢她,她就没给你透露点什么?”二长老大声嚷嚷道。
二长老的话,让白秀才的脸红了,“二长老你说的都是什么,什么我的小娘子,什么逛青楼乐坊的,你就是道听途说的就来嚷嚷,一天纸糊的驴——大嗓门儿。她一个小女孩,知道什么呀,这次她可什么都没说,她又不是神仙,什么都未卜先知,这圣旨的事儿,她也不见得知道!”
“我说白小子,你个混球,你怎么说我呢,没规没距的,你也不要说她不能未卜先知,我怎么就觉得她跟神仙似的,没有不知道的事情,办的事一个让人明白的都没有,到最后干着干着,那白花花的银子都跑到兜里来了,挡都挡不住,呵呵。”二长老瞪着白秀才吼,最后又乐呵呵的道。
“我说老二你说什么呢,现在我们担心的是帮主此去京城的凶吉,你怎么说起苏萱来没完没了,要不然你也去给她立个长生牌位供着得了,老三这事儿你怎么看。”大长老训完了二长老,转身问一旁的三长老。
“这个我也没听说什么,我们漕帮最近规规矩矩的,也没惹什么事儿,想来去京城也没什么,我看是朝廷有求于我们,八成是为了漕运的事,估计是想让帮主想想办法。”三长老歪着头想了想道。白秀才听了心中不免一动,半晌没说话。
“这高家堰溃坝了,这运河都***停运断行了,我们漕帮的财路都断了,还***让我们想办法,我们能想出屁办法来。我看八成是朝廷那帮吃闲饭的想不出对策来,又拿他妈我们出来顶雷,***他们不是拿朝廷俸禄的吗?没事儿的时候拿朝廷俸禄,有事儿的时候就想办法让别人顶雷,都是什么狗屁朝廷命官!”二长老一通大骂,听的在场的人全都有了共鸣,觉得就是二长老说的这样,这是要拿他们帮主去顶雷。
“不去了,不去了,这去了准没什么好事儿。”周围的几个舵主和随从纷纷鼓噪起来。白秀才摆了摆手,让大家安静,“我要是不去岂不是抗旨不尊,那是砍头没商量,这去了也不见得就是要砍头,去是一定要去,去了我见机行事,我也有我的办法。你们不要忘了,京城还有苏公子在呢,以她现在的能耐,护我周全应该没审美问题,你们都下去,我要和几位长老商量商量。”
其余的人都纷纷走了,白秀才带着几位长老去了自己的院子,都去白秀才的书房坐了。“我单独留几位长老是想让大家帮我想想,如果朝廷想对我们漕帮发难,会找什么理由?”白秀才看着几位长老道。
看着白秀才布置的优雅清新的小书房,大长老一声长叹,“帮主,真是委屈你了,如果你好好的读书,说不定你也早屹立朝廷,和文武群臣指点江山了。”
“呵呵,大长老,我做了漕帮帮主一样指点江山,这是时也命也!不说这个了,帮狄想想吧。”白秀才看着三长老道。
“无外乎就那几样,朝廷对运河对漕运都是很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