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爱吾爱(清穿)_2》第79章


第二章
琴箫已罢,然见太子回转的身影,萧衍不以为意,他这个儿子颇有魏晋隐逸之风,只是这样的情于国之储君不太相宜,可他也不愿过早拘着儿子,自觉这副身板还能抵挡时日。倒是世谦有些不自在,逡巡半天,想独自走开,却被世缵唤住:“二哥,弟弟听闻失传的《广陵散》已有人寻到曲谱了,据说还是从您豫章王府流传出来的。”
世谦心中一凛,想起她说的指甲掐住肉可以稳定心跳频率还有什么皮电反应,她的话都是古怪的。他用指甲戳在虎口,镇定着,淡淡的道:“若府上真有曲谱,早就上呈父皇了。三弟几时对琴曲也有兴趣了?为兄这里倒有几套别的新制的曲子,可有兴趣?”他是个磊落的人,生平就不好说谎,可今日的谎话已不少了,全是为了那一人。只是她哪里明白自己的心思,一味的避重就轻,忽视自己的真情。
没人能质疑世谦的话,这是父皇下的断语,二皇子以正直而闻名。世缵然免怀疑,二哥为何心不在此间,只有所思的望着中的莲。
面对采莲池,世谦想着那幅她画下的草图,那样的圆圆的船实在特别,他已着人为她打造。她说要做蜷成一团的猫,瑟缩在那圆船中,慵懒的晒太阳。他失神一笑,或许只有七弟才会炕出她是个孩子吧,她散漫的情,随时闪烁着顽皮的眼波——只是钟家的规矩,钟家的门第。还好有钟鍔,还好可以借着七弟的名义——莲绽放,他忽然忆起凝儿曾许诺待今夏期,要颂篇咏莲的文章相赠,明日见着她时可要讨债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优的句子忽然穿入耳中,令萧德施心中一震,是在赞这满池的莲么?实在贴切。他闲散如野鹤般独立于轻舟上,任由那船儿随风晃在水波中,莲清幽的气涵雅的月相得益彰,都颇合他的心意。他特地离了灵堂,来这静谧所在颂一篇祭文悼念亦师亦友的沈太傅。他四下顾盼,并不见有人来扰,难道刚才那轻柔的声音是自己的臆想,不,他立刻否定,那样的句子是他心向往之却梦寐难求的。
隐约间又有章句借着风拂上他的面庞,“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别样红。”七言诗,父皇提倡做七言诗,可效仿者甚寡,而此间——萧德施淡定惯了,然此刻听闻的词句简直都让他惊觉天成,一心要探个究竟,取浆破水,循声而去。
那藕深处,终辨得是少的曼妙之音,萧德施不敢造次,只收浆罢船,栖身于荷叶后,静待佳音,果然,少稍歇片刻,又吟诵道:“荷叶罗裙一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炕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好个“闻歌始觉有人来”,德施暗笑,自己最初是为着那琴曲误入此间,后又被瑰丽清新的诗句所吸引。他全神贯注生怕错失一字,然曾察觉风忽剧,轻轻推动他的船儿穿梭于荷叶间。他待细听她还有什么样惊世的句子颂出,却闻阵阵嬉水声,和子娇滴滴的抱怨:“三千烦恼丝,剪了又何妨,苦了我哦!没有海飞丝,没有飘柔,老天啊!你好歹赐我一瓶潘婷啊!”她所言何物,他闻所未闻,正迷惑不解,却见眼前莲移开,风送着船儿已出了荷林。但见一白衣子坐在湖中一巨石上,不及萧德施看清她的容貌,那子已迅捷的扎进水中。他有心挽留讨教诗文,却碍于礼教,不便出口,又怕她疑心自己存心窥。再说如此相见,既不符他一贯行事之风,也有损儿家清誉。
眼见她凫水行,德施方急中生智,取出怀中玉箫吹奏,正是《采莲曲》。那子闻箫声果然去而复返,栖身于巨石后眼打量他,竟是个大胆之人。一曲终了,他却无话可说,哪怕府中已有,可他依旧是不适与子独处的。心中有千般疑问,难以启口,知她亦是通音律之人,他重新启唇,吹奏的是叙蔡文姬故事、配文姬大作的《胡笳》,谁知那子竟咯咯笑起来,轻声道:“公子谬赞,我哪里有文姬的文采,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方才所吟的都是隐士之作,公子虽不知,我也不敢窃为己有。”
她的声音如风中马铃般清脆,字字听在耳中都是享受,不似宫中子故作娇柔的忸怩,他才暗愧自己的迂腐,朗声道:“姑娘吟诵的多为七言诗体,实在少见,是鄙人寡闻浅薄了!”他向来是自负的,哪怕是沈约、刘勰这些大渊之士,他也是平和看待,不觉有甚不寻常,可此刻却对一个弱质祖心讨教,难道——他心神恍惚,长叹口气,竟失手将玉箫落入水中,那是他心爱之物,乃母所赠,此刻却已缓缓沉入水中。萧德施是个不拘于物的人,虽有遗憾,倒不至怅然若失。
反而是那子比他紧张,迅媚游过来潜入水底找寻,她水极好,良久才浮出水面换口气,须臾间又再次沉入水下。月朦胧,她那咬在口中的长发又遮去半边面孔,他并未将她的容貌看真切,只劝道:“姑娘不必在意,身外之物,不敢劳动姑娘费心寻找。”
水下毫无光亮,子也是无功而返,再钻出来时,淡淡月光中,衣服紧贴肌肤,勾勒着身形。德施吓得赶紧闭上眼睛,缓缓坐下,摸了船桨,划水急行,慌乱中倒未失方向,听声音,船已入了荷林。
“十日之后你再来此处,我定能寻到你的箫。”
他这才睁眼,只觉心砰砰直跳,似已有所期待,不过如此私下相约,实在于礼教不合。可想要拒绝,却又不忍。
“你不相信?这湖里的鱼虾都是我朋友。十日后,你独自一人来!”
心潮为她的话澎湃,却又闻:“我会把你的箫放在那大石上的!岛上是不许外人来的。”
他不免有些失落,听着游水声渐渐远去,萧德施才忍不住回身去看,哪里还有踪影。他伸手入怀,箫已失,这才相信适才一切不是梦。
把玩着那小巧精致的玉箫,细看着那篆字,“维摩”,信佛者众啊!钟凝长叹口气,她于佛学,毫无兴趣,当初却偏偏选学个与佛相关的专业——古代僧人诗作研究。何止生僻,简直困顿到极点。
“弟弟,二皇子下午要来,你记得预备些小点心!”钟鍔眼见她藏件东西在身后,然便追问,只当是萧世谦又寻了什么稀罕物件哄她开心。
钟凝从来都有法子与哥哥斗嘴:“又没外人在?我是你!”
“是你吩咐的!”
“那是指没人的时候!”
钟鍔无奈的摇摇头:“这样变来变去容易出错,我怕你又要埋怨。”
“真笨!可惜你没有我一半聪明,唉,可怜的哥哥!去吧,你不是要去王府么?”
“你——”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背书是打发哥哥的妙招。
钟凝的记虽好,可有些事相对久远,不免要反复回忆,好比这《爱莲说》,虽短却精,她一心要一字不差的颂出,好再次在世谦面前显摆。虽然哥哥钟鍔是不屑于这些的,父亲钟嵘总觉得她是偏好旁门左道,萧世诚那个小家伙,她简直连自负的兴趣都没有。只有世谦,私下她唤他缘觉哥哥,这是他的小名儿。她来自遥远的一千五百年后,历史书告诉她魏晋南北朝整个社会门第等级森严,人的眼睛都是长在额头上的。可是世谦堂堂大梁的皇子,对她却无半点傲气,总是小心翼翼的呵护她的自尊心,没有怜悯与施舍,只有无尽的关怀,她不是不明白,然想太过明白。这个时代的人都奉戌婚,世谦已奉旨纳了一两,虽然世谦对王并不上心,可钟凝终究难以释然。
休提门楣,单父亲就是不乐意他们结交皇家之人,若非世谦才学过人,能陪着父亲汰论道,历数各朝五言名家,想必芙蕖斋也会闭门谢磕。
来这里已十一年,她依旧没明白自己到底是投胎转世时忘记了喝孟婆汤,还是那小说中所谓的穿越,胎穿,为何前程往事在她脑海中不曾磨灭,此生的第一声啼哭就伴随着她满心的惊恐。这个新的环境所幸还算单纯,一如她前世的期许。父亲做了几天小,就隐逸于这湖中小岛著书立说。八岁前,除却每日被父亲要求读书外,那生活简直就是完的,母亲无微不至的爱让她几乎抛却前世的一切不愉快,她只是一个简单的享受童年的小孩。哥哥,虽顽劣,然欺负她,只教会了她游泳,让她学着上树去眺望远山。偶尔来的外人只有隔湖比邻的沈先生,这可是钟凝前世就知晓的大文人。
只是,三年前母亲去了,哥哥的心便不在拘于这小岛,他有了泛舟四海的壮志,他不甘于只在书中游历五湖。沈先生举荐哥哥去国子学做伴读,从此她的耳闻中听得最多的便是二皇子,什么文武双全、诚挚宽仁,哥哥把他所知的一切好付诸于描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