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也难受不见也难受》第37章


冶丈涎劬饨衅鹄矗痪醭瞪淼唪ち艘幌拢恢菜懒硕嗌佟?闪哪穸肽忝前蚕ⅲ辽倌忝遣槐卦谘┲锌嗫嗝偈沉恕!?br /> 到了小县城,雪更大了,白茫茫的一片。我们饥寒交迫,我也渐渐感到雪带来的只是寒冷和不便,而不是诗意。我又生出走到世界尽头之感,但实际上无论你往哪个方向走,仍然不会荒无人烟,仍会有同样的小城和人们在属于他们的世界里生活着。 
一早起来看见屋顶都积雪了,对面的山也银装素裹,空气清新透明。我们包车去乡下,没走多久太阳出来了,雪以惊人的速度融化,山像脱去一件衣服一样脱去白色积雪,一路走一路看着这景色的变幻,非常新奇。 
乡间的景色真美,色彩十分丰富,红的黄的绿的,特别是黄色的叶子,真的好像黄金一样。屋顶还积着雪的小屋在伟岸的大山脚下,如同一个娇小的女子依偎在男子宽阔的胸怀。大山下一片片的田地里一道白一道绿,还有大片的收割后的向日葵枯秆,让人想象它们在盛放时该是多么美丽的景象。 
走到皮影艺人家,却得知那人不在,出门打工去了。总编顿时非常失望,因为这些皮影艺人分散在大山里,家里又没电话,无法预约,再走也很可能扑空。 
见我们很沮丧,女主人非常歉意,主动提出她去联系几个艺人来为我们演一场。一场皮影至少得三至五个人,这就是说她得跑三到五家,这些人家都住得很远,不知要什么时候才能找齐。 
我无聊地走到小院,一群半大的鸡在觅食,小黑猪像狗一样见人就摇尾巴,那只皮毛厚厚的狗警惕地瞪着我,它被拴着,但它奋力地想挣开,不停朝四面奔跑,以至形成了一个以绳子长度为半径的圆。院子里还有金色的玉米棒子,枯干发黄的向日葵和柴堆上积着白雪。 
太阳出来了,我们坐在小院里晒得暖洋洋的。真安静啊,只有院子外树叶在风中哗哗的摇摆声。突然一阵稀里哗啦响,从天而降的水把院子打湿了一半。我纳闷地想,明明出着太阳怎么下这么大雨。抬头一看,原来是屋顶上的积雪化了,瀑布似的流下来。真是奇怪,我以为雪是一点点化的,想不到化得如此猛烈突然。 
一阵踢踢踏踏的声音传来,一个穿着老棉袄的老人骑着毛驴来到门口,他慢吞吞地爬下来,拴好毛驴,咧开大嘴望着我们憨厚地笑着。他有着黑红的皮肤,厚厚的嘴唇,粗糙的双手,脸上的皱纹就像这千沟万壑的黄土地。 
看见他我由衷地高兴,他这样的到来也让人惊喜。他是一个已过世的著名皮影艺人的后人,我们把他请到院子里,他抽着叶子烟和我们聊天。我们问他怎么看待皮影戏,他抽着烟吧嗒吧嗒地说:戏是教育人的……好人做个啥事,坏人做个啥事,戏里都有……人不能做坏事对不?“文革”时要求互相揭发,但我们不,就是看这戏把自己教育过来了……要看世上理,皮影戏上比…… 
他一口甘肃土话更加难懂,要凝神细细聆听才可知大概,但这样的语言和周围的环境有一种和谐,清澄明净的天空,白杨树叶在阳光中闪烁,朴素的语言和做人的道理,我感到世俗的一切都不重要了,那些人际纠纷,那些争斗和名利的追逐是多么的可笑。 
下午四点多,女主人终于回来了,带来了几个艺人,他们答应给我们演一场皮影戏。一群人忙活起来,搭屏幕、挂对联、牵起纵横交错的绳子,把要用的皮影都挂在上面以便随时取用、打开大木箱子,找出要唱的戏本…… 
其中有个吹唢呐的瞎子,看上去木讷呆滞,可是一吹起唢呐,整个人都变了,进入了一个艺术的世界,仿佛和乐音融为一体。那一声划破寂静的唢呐声石破天惊地响起,那么的苍凉古朴,震撼人心。随着锣鼓声,班主一边双手忙碌地操作皮影,一边唱起戏文,旁边的人不时齐声帮腔几句。虽然我们一句也听不懂,仍然被深深地感染。 
我激动地跑出去给南风打电话,对他说:“南风,我在看一场皮影,你一定要听听这唱腔,太震撼人了!” 
“我听到了,是秦腔吗?”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是道情皮影。也许放在都市里听会觉得它吵,可是在这大山深处听起来真是……真是……唉,我心情很激动,不知该怎么形容。” 
“呵呵,理解。”他笑。 
“戏台上还挂着对联,写着:一口述说千古事,两手操作百万兵。很形象呀!” 
“谢谢你夜儿,谢谢你让我分享这一切。” 
文戏演完是武戏,武戏节奏快一点,更加生动好看。两个人打到最后,败的那个耷拉着头垂头丧气,胜的那个抖着长枪得意扬扬,我很惊讶皮影能把人的情绪表达得这么到位。 
这天的采访很圆满,惟一不足的是吴伟更加散漫,对于自己没兴趣的东西不肯拍。他在这些人中也不忘炫耀他昂贵的相机,我不禁想,如果不是这里民风纯朴,难免不让人见财起意,谋财害命,难为他敢如此招摇。 
总编决定找吴伟谈谈,谈完后他到我的房间,神色不大对,我问:“怎么啦?” 
“吴伟完全没有听进去我的话,而且,在我们谈的时候,有几个胶卷放在我面前的茶几上,他一直很紧张的样子,后来终于忍不住把那几个卷收进了包里。我有点担心……担心他会不交出胶卷。” 
我一听急了:“当初就该照一卷让他交一卷。现在怎么办呢?赶紧去问他要?” 
“这只是我的担心,不一定就是这样,他没理由不交的。” 
我主张立刻就去要,但总编犹豫。我不好坚持,只是提醒他明天的采访自己多照几张以防万一。 
晚上又下起雪来,下了一夜到早上已积了厚厚一层,我们租了一辆车要到一座寺庙去,那里是道情皮影的发源地。司机一见这么厚的雪,说太危险不能上路,要等太阳出来雪化了才能走。 
在等待太阳出来的过程中,我闲着无聊给罗依发了条短信:我在甘肃,下雪了! 
我以为罗依不会理我,谁知他马上打电话来了,听着他的声音,我感觉恍如隔世。 
他呵呵笑着问:“这是你第一次看见雪吧?” 
“不是的,但是第一次看见正在下的雪。” 
“冷吗?” 
“冷,但是神清气爽的。”真是这样,虽然很冷,但清冽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仿佛身心都受到洗涤。 
我寄了上期手工杂志和我的新书《聊也难受不聊也难受》给他,他说:“杂志和书收到,杂志很精美,书嘛……就不想恭维了!” 
这家伙存心气我。 
在我们闲聊的时候,太阳出来了,金色的光从天而降,驱逐了阴暗和寒冷,那么明亮,那么温暖。我感到眼前一片光明,感到有一种想要流泪的冲动,感到这阳光仿佛是罗依带来的,就如同他曾经在这个寒凉的世上带给我温暖…… 
车来了,我们上路。太阳出来后有一点风沙,开始感受到黄土高原的味道。平日在下面仰望这些黄黑色的大山,已觉敬畏,现在车翻上山脊,看见千沟万壑,山更加沉默雄壮,才知道什么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座座大山,一条条沟壑,连绵不断,山上没有树,裸露出的黄土更加让人震撼,它显示着大地沉默的力量。 
偶尔也会看到一棵树伫立在山头,让人奇怪它为何会孤零零地生长在那里。由于只有一棵,更能充分地展示它的美,它分了又分的伞状树枝伸向碧蓝的天空,虽然没有叶子,光着的树枝一样有着美丽的造型。还有一些半枯的荆棘,有着奇异的黄和红褐色。 
来到山顶,第一眼看到寺庙,我们都呆在那儿半天说不出话来,然后纷纷用各自的相机抢着从各个角度拍它。它太美太独特了!它和我以前看过的所有的寺庙都不一样,苍黄的颜色,造型古朴,让人想起远古的人类祭祀活动。它依山而建,一层层高上去,互不遮挡,远看非常的观壮,映衬着连绵不绝的大山,深蓝的天空,又让人感到是那么的苍凉,那么的孤寂。 
山风很大,把阳光的暖意吹得无影无踪,吹得人彻骨寒冷,风声像海涛一样呼啸着一阵阵袭来,我恍惚起来,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在海上,在一片黄褐色的海里,因为脚下四周全是无边无际的厚厚的黄土地,它上面深深的沟壑如同一波波的浪,正远远地向我涌来。 
进入寺庙,庙门建在一排高高的台阶上,非常有气势。由于年久失修,台阶有些破损,看上去斑斑驳驳。它深藏在大山的怀抱,几乎不为世人所知晓,它的气势、它的雄伟和壮观都显得那么沉默孤傲。也许它自己并不在意,只是千百年来在时间的流逝中默默伫立,伫立就是它的命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