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近距离围观》第50章


也不待二人说话,推着凤姐就回了自己的院子。
回了院子,黛玉吩咐人给凤姐儿打了洗脸水,又让人沏了浓浓的茶给她喝。
凤姐儿歪身坐在暖阁的长榻上,喝着浓茶。吁了一口气说道:“还是妹妹这里更舒服一些呢。”
可不是,古代起居坐卧都是硬邦邦的,就是放了软垫什么的,那薄薄地一层棉,坐一会儿也是不会多舒服的。黛玉这里,只要是她长呆的地方,都是铺着厚厚的。一坐一卧间,软绵绵地。让人试过之后,都不想起来。
两人东扯西扯的聊着天。凤姐儿是一会儿要归席并不敢睡觉,只得强打着精神,不让自己松懈。而黛玉呢。倒是真的有点心不在焉。平儿去了那么久,也不知道那院里是个什么情况。
说曹操,曹操就到。只见平儿在院里小丫头的领路下,小心翼翼地穿过藏獒活动区,进入了内室。只是,平儿的脸色有些不好。黛玉猜测可能是真让平儿撞见了什么吧。凤姐也看见平儿脸色不好,单以为是看见了黛玉养的那些大狗害怕所至。因此,并未放在心上。
“话说起来,林妹妹你养的这几条大狗可是有些年了吧。”凤姐笑呵呵地说道。
“可不是,近十年了吧”黛玉想了想回她。
。。。。。。
两人又说了回话,见时间差不多了。凤姐就让平儿服侍她换了衣服,与黛玉一起又回到了前边。
那一天,贾家主子奴才的闹了很晚才散去。至于之后平儿是否会凤姐儿些什么。或是凤姐儿会做些什么,黛玉其实并不是很关心。毕竟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黛玉还是明白的。
一场秋雨一场凉。黛玉还想着,十月初烧寒衣,去庙里住一阵的事情呢。鸳鸯的事情就爆发了。
那日,贾母上房。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李纨、凤姐儿、众姑娘们都在贾母跟前凑趣儿说话,准备支个牌桌子呢。
就见鸳鸯忙拉了个年轻仆妇进来,三步两步走到贾母跟前跪下,一面哭,一面说。说罢便从袖内拿出一把剪子,回手打开头发就铰。众婆子丫鬟看见,忙来拉住,幸好头发够厚实,倒不曾有甚妨碍。
从鸳鸯进来开始哭述,邢夫人就觉得不好。只是这会儿既不能上前堵了鸳鸯的嘴不让她说。也不能偷偷溜出去。众人随着鸳鸯的话,视线就一直反复扫射到了邢夫人身上。邢夫人此时真是如坐针毡。
贾母听了,气的浑身发抖,朝着邢,王两位夫人就是一顿大骂,二人看贾母生气大骂,也只得站起来低头听训,不敢还一言。
黛玉等人在鸳鸯进来回话时,便被李纨领了出去。按着原著中所导,三姑娘探春是要进去帮王夫人求情分辩的。黛玉的这两个舅母,一个比一个让人无语,但相比邢夫人,黛玉更看不上王夫人。这时自然不能让探春帮王夫人解围了。
黛玉一直盯着探春,见探春沉思片刻,抬脚似要进去。便悄悄地提出了左脚。探春一进不查,绊了过去。也幸好大家都站在一起关注着屋内的情况。探春并未直接倒在地上,而是倒在了门旁的丫头身上。探春有惊无险地尝试了一回飞翔的感觉,只可惜飞的有点低。
探春有了这一岔,虽没伤到,但还是后怕地轻抚着胸口。倒把进去给嫡母解围的事情给忘了。
后绪发展一如原著,此间并不一一续述。
月末黛玉离开前,曾私下里找过鸳鸯。问她“真的不准备嫁人了?”
鸳鸯语气坚定,“是,待将来伏侍老太太归了西,奴婢就剪了头发当姑子去!”
黛玉见此,想了想说道:“大舅舅性子拧,那天的事情,闹的又那么大。他不会咽下这口气的。老太太归西后,不说出家当姑子,就是死了,他都不一定能放过你。开棺鞭尸,又不是没人干过。老太太不在后,别人也许因着种种顾虑帮不了你,但我能。所以我想留你到我身边来,你可愿意跟着我?”
因着老太太的疼爱,黛玉自来了贾府都是住的离老太太最近,平日里日常往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再加上黛玉性格豪爽,不拘小节,老太太屋里的丫头跟黛玉关系都不错。鸳鸯对黛玉的印象也很好。听黛玉如此说,知道黛玉是诚心想给自己一个后路的。
鸳鸯低头想了想,能活着,谁不想好好地活着。前面有条路,傻子才会拒绝。毅然决然地跪了下去。“鸳鸯给县君磕头了。”
黛玉见此,知道鸳鸯是愿意跟着自己的的。在扶她起来的瞬间下了符。
“你留在老太太身边,等到了那日,我便派人接你回家!奴契的事情,稍后我会解决的。”
“是,我听县君的。”
第54章 凡人岁月
在家猫冬的黛玉,正坐卧在窗边的火炕上。一边吃着零嘴,一边看着小说。
炕烧的有点些热,几只猫都从炕头睡到了炕稍。一个个抻腰抱团的,好不幸福。
黛玉接过紫鹃端过来的茶,小口小口地喝着。
“还是南边暖和呀。在南边二月的时候,柳绿花红好不热闹。可这京里,却还是这么冷。过几天就是县君的生辰了,县君想好怎么办了吗?”紫鹃接过黛玉的杯,对黛玉问道。
“办什么,闹闹哄哄,怪累人的。倒是正经做上几个好菜,咱们主仆几个消停地乐一乐是正经。”
“县君的生辰,哪有这么过呢。让外人看见了也不像。”紫鹃不太同意黛玉的说法。
“外人是哪个,像不像的也得人知道你才是呀!”黛玉很不以为然。这一天天死宅死宅的。别说她认识的人少了,认识她的人更少。关门过日子的,谁还能真把不相干的人当回事呀。
紫鹃见黛玉如此说,便知其心意以定。也就不说什么了。
到了生日那天,只贾家来了些人。送了些寿礼。府内各人不过送些衣料首饰,帕子荷包罢了。
三月初,黛玉终于在家宅了五个月后又去了贾府。
之前便知贾府来了些娇客。宝琴,邢岫烟等红楼名人终于是胜利会师了。只寒冬腊月,黛玉不欲出门,只让报信的人按人头送了份礼物便罢了。
此次过了府来,先是姐妹众人一一相见问好。之后,便如旧日般起卧请安,宴席茶会。年年如事。
谁知原著中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却于今年薨了,凡诰命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黛玉因是御封的县君,便与贾母婆媳等人结伴每日入朝随祭,数日来皆是下午以后方又跟着贾家女眷回贾府来。宫中规制礼仪繁琐,黛玉神经一直绷的紧紧的。也幸好有李嬷嬷在一旁指点,另有紫鹃随侍一侧。好不容易熬了二十一天,明天便到了请灵安葬出发的日子。
因着贾家女眷众多,随身丫头,小厮护院。加之行李更是车马如织,不知繁几。因贾母并不放心黛玉单独行动。遂把黛玉一行也并入贾家车队中。
因是远行,并不适宜乘轿,众人皆是坐马车而行。不提别人如何。黛玉只带了紫鹃与李嬷嬷并二个丫头及二个粗使嬷嬷。本来黛玉并不想带那四人的。但李嬷嬷却认为黛玉出门在外一月有余,只她与紫鹃并无法照顾周全。黛玉虽不以为然,但还是听人劝的又加了一辆马车。
黛玉,紫鹃及李嬷嬷乘一辆,那二个丫头及众人的行李一辆,两个粗使嬷嬷分别坐于车外,压车而行。马车外再由林二管家及八,九个护院骑马围护。
多日行来,黛玉除用餐时会下马车外,几乎全天都在马车上。就算是黛玉坐的是自己定做的马车,这日子过的比以前挤火车坐硬坐还要累。坑坑洼洼地土路,没有减震的马车。坐在车里,感觉连肋巴扇都要重组了。当终于到了目的地时,黛玉都恨不得大哭一场。
贾家寻的一处住宿的地方乃是一个大官的家庙,是比丘尼焚修,房舍极多极净。因是东西二院,贾府众人便赁了东院起居,而西院,则被后来的北静王府的女眷赁了居住。黛玉本来是要和贾母一起居住的,可巧这东院后身,竟有一处小院子。不过几间房,别人尤唯嫌小。但黛玉看后,却觉得正适合自己。便秉明了贾母,赁了下来,领着林府众人于此居住。
安置后,黛玉又由贾母领着拜见了北静王府的女眷。之后的日子彼此同出同入,互有照应。
出门,行礼。磕头,跪拜。整整数日,堪堪将所有礼制走完。这日饭后,黛玉坐在贾母房中,听着贾母等人叙话。因明日便是最后一天,黛玉身边只留了紫鹃,打发李嬷嬷去收拾收李。谁知,李嬷嬷竟然脚步匆匆地跟着一位宦官走了进来。
“见过各位夫人,奶奶。杂家是尚辇局的总领太监。刘福。”走在李嬷嬷前面的小太监躬身说道。
屋中的贾家女眷见此,忙看向贾母。贾母笑着道:“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