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同行[出书版]》第14章


看着两个中学生沮丧的小模样,刘镇东跳出来帮衬,“我认为他们的要求很得体,我很赞同。将来要成为科学家的孩子,应该做专业培育,出去玩太耽误时间了。”反正自家闺女是不能放着去远游的,要是沈毓留下不走也不错。
“期盼孩子成才是每个家长最大的希望,可绝不能揠苗助长。”听了刘镇东一席话,张校长连连摆手。
“童年、少年所经过的每一天,都是不可替代的。一元化的世界,更需要多元的娱乐。”郑律师向明显是起哄的刘先生坦言,“学校里‘以德育代替沉思,以礼教管束思想。’已经让我们付出了缺失哲学,缺乏反思的代价,更束缚了下一代世界观的认知。所以在家庭教育的环节中,我们不能再走弯路了。”
“以德育代替沉思,以礼教管束思想。”默默复述着这句话,快速掏出笔纸记下这哲理性十足的教育理论,刘家媳妇儿看向自家小闺女,再看看小本本上的字迹,难不成她为小佳佳的未来,苦心定制的精英教育方案错了?
看了看正在慎思的老婆,一旁碰了软钉子的刘镇东摸着下巴,看来他家小佳佳可以从应试教育的深渊处,展翅飞上来了,这一趟没白来。
“深奥的科学理论,往往来自对艺术的理解、对造物主精神的洞察。”张校长肃然道,“组织你们到自然中,到群体中,是为了让你们去发掘,去感想,去拓展思维,在未来才不会被既定的条条框框约束。
咀嚼着张校长最先的那句话,连续看了张校长、郑律师好几眼的宋威肃然起敬,果然是办学校的,具备的教育理念很有水平。
看了看身边被眼前现象蒙骗了的宋威,高远幸灾乐祸。显而易见,这么文艺,这么拗口,又带着理论思维的话,肯定是沈文华传播给张校长的。
宋威对事态分析的错误,很快就得到了解释。面对这位新朋友的敬意,觉得必需解释一下的张震,伸手摸摸沈毓的脑袋,微笑道:“这话是孩子们的沈爸爸总结出来的,我只是引用了一下。”
哦,沈文华的思维果然延续了理科生的理性特质,这么杰出的年轻人,不从事教育实在太对不起人了,旁观旁听的江教授暗下决心,一定要说服沈文华改行。
看了看咀嚼着这话的江明华,江教授分析道:“‘深奥的科学理论往往来自对艺术的理解、对造物主精神的洞察。’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沈文华首创的。”
“还有典故?”
“有,典故可以延伸出许多个。许多世界级的科学家都在暮年有这样的感慨,就拿我们相对熟悉的一位科学家举例,扬振宇知道吧。”不等大家表示,江教授看向认真听着的两位中学生,“扬振宇在六十岁之后,曾经说过一句话,‘对物理所知已经见底了,才发现,原来不是物理问题,而是哲学问题。’”
“但是,在我国,科学和艺术完全是分开的。从高中就开始文理分班,大部份大学是或文或理或工。只强调科学执政、科学决策、基础科学理论创新,却对艺术作品限制挞伐。凡是不利于政治团结的、凡是不在主流之内的,都在排斥之列。这样对科学的崇尚,顶多带来技术上的创新,比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根本不可能有基础科学理论上创造性的繁荣。”
似懂非懂的中学生们思考着新的问题,“请问……什么是哲学?”
“在中国,用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代替了哲学,但那绝对不是刚才我们所讲的‘哲学’。”给不了标准答案的江教授,探手摸着小小少年们的脑袋,道,“那是需要自己去领悟的,因人而异。”
还有些懵懂的中学生们被蛊惑了,欢欢喜喜地接受了批评教育,当即提起精气神,全心期盼远足快快成行了。
看着这些少年郎,不能再返青春的大人们感慨不已,有这些理智关爱着他们成长的成年人地看护,他们是何其幸运。
江教授道:“张校长,沈文华真的没有意愿成为教育界人士吗?相对而言,现在国家奇缺的是能百年育人的教育家,并非科学家。”
看着一再向沈文华传递全意的江教授,张震笑着摆手,道:“他说他是知识分子,‘分子’都是独立的。他无条件爱着国家,可是这个国家的政党却并不爱他这样的人。他愿意当烈士,但绝不愿意当炮灰。如今,只要针对教育体制跳出来指正的,就是先出头的椽子。”
江教授顿时无语。陈素轻轻别开头,身为国家机器的一个螺丝钉,这样来自民间有识之士的调侃般的指责,是极其严厉的,将党章游离于宪法之上的我党,确实需要反省调整。高远、孙莉也还罢了,去年就见识过沈文华的淡漠凌厉,现在这迎面一击,也只有汗颜。身在司法战线也好些年了,在我国,首先是党员,然后是公民。党章高于宪法,行政权高于刑法,纪委比高等法院要有用得多,这些现实,都是专业从事司法的他们的悲哀。
看着被刘佳佳缠着的沈毓,挺得笔直的小身板,这就是未来脊梁的姿态吗?王峻沉思着,就如江教授之前所言,目前国内最奇缺的,不是科学家,而是能对现行教育提出评判监督的有识之士。王峻决定尽快联系沈文华谈一谈。
宋威和路天仪含蓄地一起装傻。不置可否,高干家庭背景的他们,常年借此得到太多快捷方式,他们不想去抨击也不想去迎合,献身国防,爱护国家,将是他们的回馈和义务。
瞅着这些散发出反省气息的家伙们,郑庭轩慢慢转过头去,沈文华就会对张震卖弄文化,其实哪有那么高尚。据他所知,不知是本意,还是煽动,沈文华已经对教育这方面产生了兴趣,着手开始了对口发展的基本准备。
相比慎思沉思着的其他人,刘镇东更关注自家老婆的反应。奋笔疾书,记录着大家的教育理论的刘家媳妇儿,仔细消化着,在大家都在沉思的当口,她从随身的包包中取出关于小佳佳未来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请张校长指正。
单是看了文本的大标题,张校长当即没了话。扫了一眼的郑律师踱步一旁不予置评。
“按照市场规律来看,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跟着瞧了瞧封面标题的小方摇头,“人生不可设计。您肯定是白费工夫了。”
谁都没接过看看,原因就是小方的那句话,人生不可设计,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这是常识,也是绝无例外的现实。
看一眼会死啊!刘镇东对这群一个都不捧场的家伙们不满。和仗着在自己个儿地盘摆弄学识的大人们不同,被好奇心驱使,沈毓翻着看了,从总纲看到具体的一条条、一款款,看到最后,沈毓探手把围着他转悠个不停的小佳佳整个拎起,一溜烟蹿出了好远。
“……”就算是想要表示爱护,也没必要把他家的千金当成猫儿般拎着走吧!瞅着避在外面的沈毓,刘镇东嘟囔着,刘家媳妇继续反省。
这会儿,在楼外聊得很投机的三人组,结伴过来找家长了。看看表,预定出发的时间差不多到了,家长们稍作交流,教务主任小方行动了,将代表领队的小红帽、小红旗外加其他的必备用具等,派发给三位年轻领队。
和顾景泰关系处得像亲兄妹般的肖灵显然习惯了,将领到的整套《十万个为什么》交给江晔,这些得全部搬上车去。
收拢起其余的零碎,肖灵叮咛首次参加活动的江晔,“从现在起,对小朋友提出的所有问题,可以骗、可以蒙、可以哄,就是绝不要对好奇心很重的小朋友们说‘不知道’。”
捧着一摞附加插画的《十万个为什么》,已做好了心理准备的江晔,心情再次复杂起来。江晔的爸爸们同样也不平静,看着自家精心呵护的儿子,在自个儿眼面前给忽悠成了被使唤的对象,没一点点沮丧也不太可能啦。
举起塑料扬声话筒,小方开始广播了。
“请注意了,请注意了,请所有的大小朋友往教学楼前聚集。”
听到扬声器广播,四周闲散玩闹着的小孩子们,放下滑板,脱下轮滑鞋,忙着在大楼内进进出出,没会儿,背上出行背包,挂上专属的挂牌的小朋友们,向教学楼这边聚集而来。一般来说,如今早已是独生子女横行的时代,更是讲究个性张扬的时代,不合群成了“有个性”的代名词,能在校门外见到这么些小朋友汇聚在一起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一下子能见着这么多,挺好玩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