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伊甸园》第35章


姜琳错误地认为,只有生活中的一些普通人才会逐渐成为陌路。可是,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蓦然回首,却惊奇地发现,很多曾经非常亲切的名字,也一起失落了。
李想的电话号码铭刻在姜琳的心里,曾经牵扯起姜琳心中无比温柔甜蜜的思念。如果再做一次久违的沟通,不知道那一串熟悉数字的末端,还是不是一个健壮高大的男人。就算还是,对着话筒,姜琳又应该说些什么呢?不知道,在苍茫的人海里,有几双手,能够紧握着,从懵懂少年走到雪染青丝?
列车驶过夕阳里的田野。窗外,农舍和树木逐渐远去,在天地之间变得越来越模糊。
№80
晴朗,微风,寂静无聊,姜琳独自在阳台翻晒着往事。
有一个精致的小册子在旧书堆里非常扎眼,那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遗失的通讯录。打开,是一连串既熟悉又遥远的名字。这些当年的老师和同学,曾经相伴同行,分享了那一段旅途中的喜怒哀乐。当大家各奔东西,知心的朋友也从此散落。
正直的周老师,姜琳小学的班主任。那个名字曾经一次又一次签在姜琳的成绩单上,让姜琳体会到成功的滋味。
亲切的贺老师,姜琳初中的班主任。象朋友一样,教会了姜琳如何与人沟通,并且懂得了什么叫做尊重。
精干的王老师,姜琳高中的班主任。对姜琳偏爱有加,甚至完全信任。那段时间,姜琳是团支部书记,李想是班长。因为惭愧自己距离老师的期望相去甚远,这么多年,姜琳从来没有给她写过一封信,也没有打过一个电话。
新的人和新的事逐渐填满了新的生活。人们在忙碌中,不断更换着通讯和交流的方式。现在的姜琳,已经不会轻易使用纸和笔。她逐渐习惯了使用E-mail与人往来,使用手机短信互通消息。老师们都老了,应该不会用这些东西。于是,姜琳逐渐忘记了她们。
这里还有过往的同学们……
已经被如水的时间浸透的纸张,在姜琳手中轻微抖动着。岁月,那么残忍,把一切都变得老去。曾经恩重如山的老师,曾经视为知己的同学,曾经相约永远的伙伴,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故事。也许,应该受到责备的不仅是时间。
对于已经成为遥远回忆的东西,如何祭奠?姜琳拿起几本已经早就懒得再翻的旧书,埋没了满是回忆的通讯录。姜琳,以及通讯录中姜琳的朋友们,都不需要用这样的方式相互思念了。
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姜琳不得不相信,只有失去快乐的天真,才会懂得生活的意义。新鲜的心绪,总是无情地占据过往的时空。也许将天涯变成了咫尺,也许将咫尺变成了天涯。但是,不管怎样,姜琳在曾经的故事中逐渐成长。
一本破旧的灰皮书落入姜琳的视野。那是一九八〇年版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围在城中的人想突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大抵如此。
李想曾经非常喜欢,电视连续剧热播的时候,从新华书店打折的旧书架上淘来的。
过去,姜琳对这一类书没有任何兴趣。除了欧美的译制片,又几乎不看那些冗长的电视连续剧。只是记得中国历史教科书里有一个“围城打援”的典故,所以,一直认为这是一本关于战争的书。
姜琳抖去尘土,打开,认真读着。
……
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到红消醉醒,船舱里的睡人也一身腻汗地醒来,洗了澡赶到甲板上吹海风,又是一天开始。这是七月下旬,合中国旧历的三伏,一年最热的时候。在中国热得更比常年利害,事后大家都说是兵戈之象,因为这就是民国二十六年。
……
姜琳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验证,书里的故事的确发生在战争年代。
继续读下去,姜琳发现挺有意思,不得不承认,跟原来的想法不太一样。这些描述确实抓住了自己,难怪李想那么喜欢。
姜琳索性坐在阳台的摇椅里,耐心品味起来。心情,也随着书中人物的表演而变得豁达与快乐。
温暖的光线铺了一地。躺在阳台的摇椅里,姜琳仿佛一个疲惫的孩子,恍恍惚惚,似睡非睡。
№81
恍惚中。
……
姜琳仿佛回到了龙城的郊外。
李想背着姜琳,姜琳手里举着漂亮的风车。浪漫的蝴蝶扇动着美丽的翅膀。从那时候开始,李想已经成了姜琳生命中任何人无法替代和超越的王子。
……
姜琳仿佛回到了山坡上的海草小屋。
在这间简陋的小屋里,他们相互依偎,坐在窗前,一起品偿着青春年少的滋味。
李想亲吻着双颊滚烫的姜琳,能够感觉到彼此的心跳、呼吸和体温。在那个瞬间,时间仿佛停止了运转。窗外,飘着洁白的雪,朝阳映透了远处的雪岭。
……
姜琳仿佛回到了树木葱郁的校园。
那里有姜琳和李想的浪漫约定。当两个人的唇相互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姜琳和李想分享着嘴里甜甜的味道。
高雅、浪漫、聪慧。姜琳骨子里透出来的是古典的美丽。从小到大,诗词、书法、绘画、摄影、声乐、钢琴、舞蹈、体操……甚至刺绣和厨艺,可谓涉足广泛。与李想一起浪漫地生活是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李想是一个率真的大男孩,年轻,有朝气,充满活力。
……
姜琳仿佛回到了国际海水浴场附近的黑松林。
曾经,姜琳和李想拉着手,在林间随心所欲地奔跑着。
风,从他们头顶掠过树梢,无声无息。远处传来海浪拍打沙滩的韵律。偶尔,能够听到喜雀或者别的什么鸟在鸣叫,却怎么也找不着它们的影子。
……
姜琳仿佛回到了恒瑞街。
榕树下的草叶上,粘满了水珠。一只蝴蝶在花瓣间挣扎着,偶尔,吃力地扇动一下它那纸一般脆弱的翅膀。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拉长着自己。
阳光洒进了恒瑞街,榕树的影子漫过人行道。花香迎面袭来,和着清爽的风,沁入每一个人的身体。
等待李想回来的姜琳,依然拥有对未来的希望。
对姜琳来说,思念是一种特别的寄托。当她面对电脑给李想写信的时候,心与心的距离只有手指到键盘那么远;当她拨通电话向李想倾诉的时候,心与心的距离只有嘴唇到话筒那么远;当她把牵挂收藏进日记的时候,思念是钢笔和纸的摩擦;当她坐在火车上旅行的时候,思念是随风远去的农舍和炊烟;每一个清晨和黄昏,思念就是天边那一抹最美的云彩;每一个灯火阑珊的夜晚,思念就是睡梦中悄然而至的那一曲悠远的旋律。
……
姜琳鼓起勇气,再一次走进了李想的生活。
……
秘书小姐把姜琳领到李想的办公室。
站在李想对面,姜琳还是那么清纯美丽,气质非凡,只是消瘦了许多,眼神里多了几分忧郁。
发现姜琳,李想愣在那里,很长时间。
当然,李想始终无法完全读懂姜琳。需要付出的时候,姜琳迟疑,甚至拒绝;需要争取的时候,姜琳逃避,甚至谦让。
李想冷漠地说道:“你好!我们认识吗?小姐一定是认错人了。”
姜琳盯着李想,嘴唇不停地颤抖,泪水在眼眶里闪烁。
最终,姜琳微笑着转身。
为了让梦想能够继续,姜琳一直在坚持,经过漫长地跋涉,承受了太多的坎坷和磨难。
……
电梯门将要关闭的那一瞬间,李想追了过来。
李想没有让姜琳再一次走出自己的生活。但愿,姜琳始终都在李想的心里,从来没有真的离去。
……
李想打电话告诉妻子:“单位有事,要加班,晚上不回去了。”
这是李想第一次跟妻子撒谎。也是姜琳第一次知道李想已经有了妻子。
……
姜琳希望能够与李想继续过往记忆中曾经渴望,但是从未发生过的缠绵。
不过,那一夜,什么也没有发生。
姜琳终于明白,自己把李想理想化了。在记忆里,李想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概念。姜琳更愿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去欣赏李想,而不是真实地拥有李想。所以,姜琳始终无法完整地得到李想的全部。
……
№82
傍晚,美丽的夕阳里,姜琳醒了。
对姜琳来说,李想就是一个永远美丽的梦想。得不到,仍然可以继续着梦想。真的得到了,反而有梦想破灭的风险。与完全没有梦想的支撑相比,坚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