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区》第24章


“我也不知道。”工作人员回答的很干脆。
“那你知道有谁可以告诉我吗?”
工作人员拿手一指说:“我们厂的总工程师应该会知道。你去问问他吧。他的办公室就在那边拐弯的地方。”
钱志顺着那人手指的方向走过去,很快就来到了总工程师办公室的门口。他敲敲门,里面响起了一个浑厚的声音:“请进。”
推开门,钱志看到的是一个有些胖的中年人。他看到钱志进来,微微有些疑惑的问:“请问你是?”
“你好,我叫柳山,我是一个记者。这是我的记者证。”钱志双手递过自己的记者证。
中年人没有接,他说:“不用看了,您请坐。那么柳先生到我这里来是有什么问题吗?”
钱志收起记者证,坐下说:“请问先生贵姓?”
中年人笑了笑说:“对对,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单名众,群众的众。”
“张先生你好,我和另一个同事是来采访你们厂有关超微子应用方面的情况的。而我对你们厂的流水线很感兴趣,不过我发现从这条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次品率似乎很高,您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呵呵,你已经不是第一个问这个问题的人了。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和一个研究所合作研究了,目前还没有最后的结论。从前几次我们做的实验看,这主要还是超微子测量装置的原因。当时我们用同样的机器,结果机器里带超微子测量装置的时候有很多次品,换成普通光学测量装置时却极少出现次品。”
“噢?不知道超微子测量装置的哪个部分出了问题呢?”
“我们请教过几个专家,他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可一般都认为主要问题出在超微子的波长上。从理论上说,测量装置里出来的超微子波长满足精度条件的概率应该是99。6%,可是实际上满足精度条件的概率却只有81%,这直接导致了次品率的上升。现在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仪器的问题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李进益李老也到我们这里来看过,他说是钱志的理论出了问题,他正在计算。可惜李老还没算完就去世了,真是可惜。”
看来还是自己理论上的毛病,钱志想。他的理论值确实有很大的不固定性,而且也符合他自己计算所得的结果。这更加坚定了钱志修复能源炉的信念。没有能源炉和计算机,这种理论上的误差根本没法计算。这时柳月和工厂的负责人也走进了张众的办公室。从柳月脸上的表情钱志就能看出她和自己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才到这里来的。
柳月看到钱志,知道他应该已经了解过生产线的次品问题了,就对负责人说:“我同事看来已经了解过情况了,就不用再麻烦张总工一次了,您还是带我到别处去看看吧。”负责人点头称是,带着柳月出门往别处去了。钱志也乘机向张众告辞,追着柳月去了。
工厂里其他的部分与别的工厂也没有什么不同,对超微子以外的东西不感兴趣的柳月想起了他们到这里的另一个目的,就问负责人,他们可不可以代装配别的机械。得到的回答是:可以,不过废品率很高,单件加工风险很大。面对20%的报废率,钱志当然不敢冒险,只好把这里当作是毫无办法时最坏的打算。
参观完这个工厂已经下午四点多,往下一家工厂去的时间不够了,而且虽然说没有找到可以装配能源炉的工厂,但是柳月的专栏总算是有了着落。于是钱志和柳月商量之后决定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
两人决定之后钱志刚转身要走,柳月就开口叫住了他:“喂!你去哪?”
“去哪?”面对柳月的问题,钱志有些摸不着头脑,“当然是回去休息了。你说我还能去哪?”
柳月一扬手里的采访笔记:“回去休息?你休想!走,跟我到我家去写采访稿!今天出来的主意可是你出的!事情没办完呢,就想跑!那哪行?”
“不是吧,你不是一向不要别人插手你的采访稿的吗?”钱志一脸的委屈。
“那是以前!那时一个礼拜才写一篇稿子,现在这么多事情压下来,你当我是神仙呐!”
“可……我还在生病,身体虚弱,你就不照顾一下?”钱志作虚弱状。
“少来这套!你这病有多重我还不清楚!再说了,刚才不还有精神的很吗?哎呀,好了好了,照顾你是病人嘛。到我家写完采访稿我请你吃饭!你中午不是说食堂吃不惯吗?到了我家还不是……”在糖果和大棒的双重压力下,心不甘情不愿的钱志被柳月拽着上了车。
一到柳月家里两人就开始工作,可是这种需要去粗存精的工作却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完的。两人从下午5点忙到晚上8点才刚刚整理好需要的内容,又把报道的稿子开了个头。这时钱志的肚子“咕噜咕噜”叫了起来,柳月听着之后,想起来自己说过请客的话,赶紧下厨做饭。还没等她把厨巾围好呢,电话响了。
第二十五章
与钱志和柳月相比,卡耳可以说是度过了极其糟糕的一天。
卡耳是一个不愿意等待的人,他对在旅馆住着什么也不做感到十分的厌倦。而且他知道,当他等待的时候,他的对手们都在行动,这种想法让卡耳很不安。终于他决定了。他不能再这样继续等下去,他要立刻行动。第一目标自然是最可能知道他所需要的东西,也是最容易对付的林梅。想好了行动的路线和见到林梅要说的话之后,卡耳离开了住处。
卡耳走在大街上,周围的人们都在各忙各的,没什么人在意他。但是他却总是感到身后有人一直注视着他。卡耳的感觉是经过了训练的,一般很少出错,他意识到自己被跟踪了。会是什么人呢?卡耳的脑子里飞快的转着各种念头。中国特工!卡耳猛然想到了一种可能性。他当初在实验室的时候就分析过实验室里每一个人的身份,他仍然清晰的记得当初分析所得的结论——柳山很可能是中国政府派在林梅身边进行保护工作的特工。假如这种分析正确的话,现在跟踪他的人的身份就几乎可以确定了!此时卡耳有些后悔贸然行动了,只怪前面的调查行动进行的太顺利,使他放松了警惕,甚至把柳山的真正身份都遗忘了。卡耳想当然的认为特工是由柳山派来对付他的,那么他的住处显然已经被发现,如果回到住处很可能被伏击。自己不能回去,他必须甩掉身后的尾巴,否则很可能成为第一个在中国殉职的肯尼亚特工。
发现自己被跟踪之后,卡耳已经放弃了前往林梅住处的念头,他漫无目的的在大街上忽快忽慢的走着,希望能甩掉后面的人。可那人就像跗骨之蛆一样死叮住了不放,这使卡耳更加相信身后的人是特工了。他是经过了反跟踪训练的,一般的人哪能简简单单就跟住了他?卡耳一边想,一边四处张望,希望能找到一个逃脱的办法。这时正是傍晚时分,大部分人都回家了,街上的行人并不多,卡耳也没什么好办法在这种视野良好的地方甩掉一个跟踪老手。
一直跟在卡耳身后的就是柳月的同事——八卦新闻版的专职记者张为。张为从接到柳月的电话之后就开始追查卡耳的下落。像卡耳这样的黑人在中国确实不多,所以很好找。下午的时候,他就已经找到了卡耳下榻的西帆宾馆。接着他就在西帆外面守点,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卡耳从旅馆里出来了,而且做贼心虚似的东拐西弯,还不时四处张望。张为当场就来了兴趣。他跟过多少明星大腕,那些人办正事(可以公开的事)的时候才不管你跟不跟呢,可是办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的时候,就和这卡耳一个样!小张继续跟下去,不久卡耳就跳上了一辆公交车,小张也赶紧跟了上去。可惜他赶到的时候,车已经走了。不过为了新闻,小张一咬牙打了一辆车紧跟在公车后面。
卡耳试了很久都没法摆脱身后的尾巴,这时正好一辆公交车经过,他灵机一动上了车。果然尾巴没有跟上来。卡耳又仔细感觉了一下,确实没有人注意他了,这才放下心来,坐了三、四站地之后,公车到了终点站。车停的地方是一个类似胡同口的地方,卡耳下车转了一阵,发现他陷入了比刚才还要狼狈的境地——他迷路了。他想找人问路,可是他所在的地方似乎没有人会英文,问了好些人都没有能听懂他说什么的。卡耳只好放弃了问路,想靠自己摸索着走到公路上去。
北京的胡同就像迷宫一样,到处都差不多,越转头越晕。卡耳进去之后就是这样的感觉,他转了很久也没能走出去。而且更糟糕的是被跟踪的感觉又出现了。唉,毕竟是人家的地盘,看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