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墙 评论合集》第10章


《四面墙》给我最大的震憾就是真实,真实的让人从平凡中读出很多不平凡的感受,就人物语言,场景塑造而言,可与西北两座望之弥高的山之一——英年早逝的路遥先生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相媲美。当然实话实说,就写作功底,场景的构造,时代背景等方面是肯定不如的。(^…^) 
对于作者大大,小弟猜测,如果没“进去”过,也绝对是跟那些人有过不浅的“交流”或是工作或家庭跟那里面沾了点边。不过对于作者大大人物方面的塑造功底真是佩服之至。书中塑造的人物近百之多,每一个人物的描写都是那样的到位而各具特色。当然“里面”是一个充满了社会阴暗面的地方,人性在里面都会有很大的扭曲。小弟就自认为有很多地方很像麦麦,但小弟从小对那里面几乎就没有什么了解,也想像不出自己进了那里面会变成啥样。所以麦麦在“里面”的一些言谈举止又感觉与自己不同。也许就像某位创作者说过“一部好的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其实就是张三的手,李四的脚,王二麻子的脑袋。你说他存在吧, 
他是虚构的,你说他是假的吧,到处都有他的影子。” 
以下就书中小弟认为有代表性的人物做一个个人见解(纯属个人观点,如有意见欢迎批评指正,但请勿人身攻击)。 
C县看守所安全员庄龙,整个一个“里面”的理论与实践家,作者借他的口把“里面”那种就像“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人性的软弱与丑恶的一面”诉说的淋漓尽致。例:“人情在这里算屁,几个钱一斤?对这些人,就不能有半点好脸好心,就不能喂饱了,总得掐着点量,喂得太饱就不听吆喝了,人跟牲口其实都一样。” 
“武二郎”典型的老实人,因一时热血冲动,不懂法而进去的。而像“老耙子”这样的老油子,“大臭”这样的糊涂蛋,书中此类人物太多就不评论了。而纸盒匠那样的,感觉的确是太阴暗了,给人一种不定那天自己也要进去的感觉。 
当然在整部作品中,其实也贯穿了这样一种隐藏的也是真实的思想,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没人愿意犯法,没人愿意不把自己也不把他人当人,当那些人进去之后,在他们的心里的最底层是希望跟外面的人一样的,这也就表现在他们为什么对犯了强奸案等伤害老百姓的人,“修理”的最厉害的原因,在犯人的眼里是恨警察,但真正让他们看不起的却是“金鱼眼”那样的警察中的败类。也是“武二郎”为什么在“里面”会受到“优待”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有怕他自杀的因素在里面。 
我不是很清楚网上的宣传条例,但是我想作者大大的这部大作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积极的地方,但要想出版成书,怕是!!!因为写得太好太真实,少写了几名共产党的口号(^…^)。虽然作者大大在我国司法进步这一块的叙述是非常积极正面的,(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出来的。哈哈,呵呵,嘿嘿)不过作者大大让麦麦常博他们几个写三个代表思想汇报之类的事,这招也忒损了点,换我是共产党也会毙了你这书的。当然有关于“香香的死”一事个人也觉得有些过头,发生在我身边有几个真实的事,(我父亲以前借 
调过派出所,他告诉我的,两个警察找到了小偷把人铐在电线杆上去喝酒去了,是大热天,那个小偷当时就脱水死了,后来全给判了,还有个事,派出所里审犯人,打死了,在里面审的,做笔录的一个没跑掉,只要是死了人,共产党还是没有黑到那个地步的。),当然作者大大说的情况可能是存在的,但是一部作品还是应该以社会主流现象为基准的。(小弟拙见) 
这书到现在其实我还没看完的,对于此书以后的情节小弟会仔细拜读大作的,但也没什么好评论的了,就是总感觉,平凡的就是让人沉重的,因为生活就是太沉重了,不管你是正常的生活还是像麦麦他们在《四面墙》中不正常的生活。当然就像老人们说的那句话一样“为人莫犯法,犯法不自由”那“里面”的生活小弟还是不打算去尝试的,呵呵。人生如梦呀!!!
幻剑…天照篇
墙内的闲庭信步——《四面墙》之读后 
2004…01…31 20:45:39 
哥们儿《四面墙》的连载暂时是告一段落了,看完电子书比较难用“掩卷”这个词,不过这部作品看完了倒的确颇令人有所感想。网络上是很少有作品象《四面墙》这样以高速的被关注连载完成的,而其受到的普遍认同更是难能。将相对沉重的题材用如此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作品,除了某些色情小说之外,这似乎是我见到的最成功的一部。 
功利一些来看的话,《四面墙》的吸引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和情节的鲜活可爱(请接受这个词),另一个是那种对新奇事物的窥伺感。《四面墙》的语言显然带着天津的三不管味儿,口语泼辣,而叙述狡黠。人在倒霉的时候往往是他人的笑料,监狱里面正有这一群倒霉分子,被作者用市井语言在叙述的时候予以调侃,本身就吸引了我们这些天生带有幸灾乐祸因子的普罗大众。同时,作品对这样一个我们“慕名以久”的特殊环境中的情景进行交待,再满足普罗大众们的好奇因子。二者结合起来,奠定了四面墙的可读性,而作者在此之上再发挥和玩些其他的花样就存在稳固的广泛基础了。 
记得当初有个家伙曾经强烈建议哥们儿在文中加入深刻的自我剖析云云……很显 然他是被《四面墙》在选取题材以及表现力上面起到的效果所迷惑了,因此才会 
提出这种同时损害《四面墙》两方面吸引力的傻气提议。 虽然说题材似乎是沉重的黑暗面,但《四面墙》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 
品,其反思和剖析是建立在轻松的基础上的。监狱里面的事情绝对并非就象是哥 
们儿写出来的一样,用美国法庭宣誓的用语来套一下——那是真实,可惜不是真实之全部。不能太相信其沉重,正如不能太相信爱情小说中的爱情,二年八个月 
的监狱生活,萃取出了有趣的情节供读者咬嚼,同时进行了表面上近似流水帐的 叙述方式,这里恐怕有些猫腻,难说是为了可读性而作出的努力,自我剖析?那 
是可读性上面的漂亮雕塑,喧宾夺主起来的话,恐怕就要动摇其根基了。 
其实四面墙对读者的直接号召力和影响,首先当然是在习惯用语方面,以本人为 例,现在聊天时候多了一个惯用词“鸟屁”……当然,这未必多名值得提倡就是 
了。但要说深一层的话,我读《四面墙》受到的最大震撼,是那种“强烈的顺理 成章”,主人公和其他角色的一些行为的描写上,带有一种强烈的无奈感,暗暗 
带出了一种环境的巨大力量,似乎任何人都会顺理成章地被卷入那种生活方式的 洪流,所有人都要在规则下选择卑鄙、乡愿、孱弱,而基本上没有个人意愿发挥 
的余地,你可以代入,你可以不满,但你基本上不可能作出与书中人物相异的其 他抉择,其不可抗拒的程度,甚至给我一种近似于宿命的压力。 
在这种洪流的压力之下,《四面墙》的人物描写又是有趣的,各人的行为绝不是 单纯的模式化,人们有刻意、有伪装、也有反复,但是一眼看去却又特色各具, 
分明体现了特定环境之下的人性本质。尤其在极富特色的环境民俗用语的掩盖之 下,还能够微妙地凸现人物性格就难能可贵了,同是流氓头子,庄龙和二龙的行 
事应该说颇有相似之处,但却又分明是截然两样,人和事的紧密相扣是《四面 墙》的一个成功之处,与其说这是作者的刻意安排,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直接来源 
于生活造成的,或许生活本身就具有了最为缤纷自然的色彩。我相信哥们儿的创 作能力,但这部作品的卓然之处,其决定性因素恐怕还在哥们儿的创作能力之 外。 
关于这本书作为写实经历的确认,我认为另一个可供佐证之处在于其人物面孔的模糊不清,当然,主角的经历给人的感觉,在印象上似乎就理所当然是应当事件鲜明而人物模糊的,偏偏《四面墙》又不是一部能够存在“高大形象”的作品, 
于是这种模糊感和真实感互相交织,进一步得到了增强,我们面对着是一个可以 相信其经历的讲述者,作者和读者都无法全知全能,事件模糊的摆放在那里,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