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第231章


面,还有一块很大的空地用作停车场。这座楼原来是市人民银行所在地,六年前市人行搬去对岸新城区,这幢大楼就折价转让给了承建新办公大楼的包工头郑老板改作酒店经营。
清源这地方虽然穷,但还是有不少有钱人的,其中街知巷闻的,便是建筑包工头了。八十年代当建筑包工头的,总有办法接到或大或小的工程,接到工程等于把钱装进了荷包,搞惦有关人等接下大工程的,一年就是百万富翁,几年下来就是千万富翁了。
这郑老板原先是包工头,现在转而搞实业,在外地还办了好几个厂。郑老板这个酒店原来生意还不错,后来差下来了,主要是郑老板外行不懂管理,后来又闹家务。坐柜台的,不知是老板的“三奶”还是“四奶”,正宫娘娘发现了,带人气势汹汹打上门来,差点把她的衣服也扒光了。现在又换了一个坐柜台的,也不知是老板的第几奶。刘艳红掩嘴一笑,想是记起那天闹得一塌糊涂的情景,又说,正宫娘娘很厉害的,还说要和老板离婚呢。
刘艳红这一介绍,欧灿辉便上了心。南园酒店地处江边位置好,有旅业有停车场,那是最令人心动的。
这一年清源市旅游业的一件大事,就是香港一个财团投资过亿,在离市区不足二十公里的地方,利用那里的温泉资源,搞起一个日本皇家花园式的温泉旅游休闲渡假胜地,名声遐迩,市政府重视自不必说,把它打造成第三产业的龙头品牌,媒体上也做足了功夫,报纸、电视台甚至境外新闻媒体,也大肆宣传广告,一时间名声远播,境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旅游团如过江之鲫,车水马龙,天天有豪华旅游大巴穿城而过,旅游成了清源人嘴边的新鲜话题。
刘艳红又说,我姨丈在旅行社当经理,郑老板曾要我找姨丈安排旅游团到南园入住,因为条件不够,而郑老板又迟迟没有动手改造,所以没办成。你明白我意思啦?
欧灿辉当然明白,当下一拍大腿,说了一声,好!阿红,你帮我问一问,这个郑老板有没有这个意思?最好能介绍我和他见面谈一次。
刘艳红脸上也有了笑容,点头答应了。她却又想到了一件事,说,李伙生莫师傅他们要不要告知一声?
欧灿辉明白刘艳红的意思,就说,现在八字还没有一撇,也不知道谈不谈得成,怎好泄露消息?你帮我做做工作,让他们不要轻易对方清表态,拖一拖,等一等我的消息。
欧灿辉这晚遭受打击失意灰暗的心,又让刘艳红燃起了希望,脸上这才有了点笑容。
第二天,欧灿辉忍不住着急和刘艳红通了很多次电话,郑老板因事外出,欧灿辉便闷闷不乐,坐卧不安。下午只躺了一下又睡不着,后来他忽然想到,何不干脆去南园酒店等?临出门时灵机一动,约上郑叔到南园酒店吃晚飯。郑叔倒是答应得很爽脆,原本他就有事想找欧灿辉,于是约欧灿辉5点钟在街口汇合。
到了约定时间,在街口等着了郑叔,和郑叔边往南园酒店走边聊。郑叔说,今天怎么想起和我吃饭,不是有什么事吧?
欧灿辉说,我听你的话,不参加金龙投标了,反正没什么事,我还想听你指点迷津。郑叔,你的教诲每每令我受益非浅啊。
郑叔嘿地笑了一声,言不由衷吧?
欧灿辉倒真急了,连声说,郑叔,我当你是我的契爷(干爹),有些话我宁愿同你讲也不愿同老豆讲呢!
郑叔便笑了。他确实很喜欢欧灿辉,有意无意也是把欧灿辉当作契仔,欧灿辉的事他就特别上心。欧灿辉要竞争金龙,他是极力反对的,看出欧灿辉似是一意孤行,他心里着急,便想办法帮助灿辉。
如果每个城市都有一条中轴线,清源老县城的中轴线就是南门大街。中轴线南端在北江边嘎然而止,沿江往东便是新建的沿江路,和沿江路平行的便是上廓街了。金龙酒家在南门大街和上廓街的转角交汇处,原是老辈人口中的风水宝地,和在沿江路的南园酒店相距其实并不远。欧灿辉和郑叔经过金龙酒家时,都下意识地往里看了看,看见大厅没什么客人,都没有说话。
快到南园酒店时,郑叔笑着对欧灿辉说,南园酒店的老板也姓郑,他和我是未出五服的堂兄弟呢!
欧灿辉心一中跳,喜上眉梢。
刘艳红正当班,见郑叔和欧灿辉来了,虽觉有点意外,自是上前热情接待。欧灿辉为两人作了介绍,又对郑叔说,阿红是我的红颜知己、梦中情人。
刘艳红瞪了欧灿辉一眼,见欧灿辉对郑叔甚为恭敬,知是对欧灿辉极为重要的人,笑脸奉迎。又陪着欧灿辉到处看了看,不好让郑叔孤坐就回来点菜。刘艳红说,这里的生抽王吊烧乳鸽很出名的,点一只试试味道?
欧灿辉自然说好,又说,就两个人,吃什么你安排吧。
刘艳红便点头答应,说去厨房看看再定。过了一会,刘艳红走回来笑着说,郑叔,我到厨房看了,这里有个海龙炖乌鸡,也是很出名的,已经炖好了,对老人家身体很有益的,是我们老板每晚必备的补品,我给你要了一盅,灿辉是后生仔,不要那么补,要一盅椰子炖乌鸡清润清润就好。
郑叔看了刘艳红一眼,点头嘉许道,好啊!看餐厅虽大,客人不多,疏疏落落的,就问刘艳红,这间酒店,正餐生意旺不旺?
刘艳红摇了摇头,看了欧灿辉一眼。欧灿辉便说,郑叔,我正想打它的主意呢。
郑叔笑了笑,因尝了一口茶嫌茶太差,对刘艳红说,阿红,我知道你老板有靓的笔架山茶,你叫他冲一壶来。
刘艳红暗暗吃惊,郑叔连老板这点嗜好也知道,对了,郑叔自然姓郑,老板也姓郑,这个郑叔莫不是和老板有点渊源?她嘴上答应着,回到柜台就给老板打电话。过了一会回来笑眯眯地说,郑老板说等一会他就回来。欧灿辉听了自是高兴。
刘艳红到老板的办公室取了茶叶来,重新换上热水泡茶。
郑叔见欧灿辉竟然只知家乡有笔架山不知有笔架茶,便如数家珍般说给欧灿辉听。原来清源有个笔架山,此山离市区十来公里,以此为界,向北是连绵不绝的南岭山脉,向南便洠в惺裁锤呱骄耄挥行÷钒愕牧闵⑸礁谇鹆辏右翱是逶词屑嬗猩角⑵皆孛病1始苌街鞣搴0?81米,远眺五个山峰形似笔架,故名。山上产的笔架茶,是本地名优特产之一,解放前就出口香港及南洋,极负盛名,县志上也有记载的。
正宗的笔架茶甘滑可口,越旧越觉清香浓郁,杯底茶渍只用开水一冲即干净如洗,俗称不挂杯,本地嗜茶的人都视正宗笔架茶为宝。只是近年产量锐减,市面上多了用外地劣茶、甚至用黄牛木叶、五指甘叶摻假冒充。这个郑老板连人行大楼也买得起,喝的笔架茶,自是正宗好货。
郑叔又笑着对欧灿辉说,我这个堂兄弟,钱搵得比别人多,连老婆也搵得比别人多。嘿嘿,八个子女,有五个是契家婆(情妇、相好)生的。
欧灿辉就打趣说,是不是你们郑家的太公祖坟靓,郑家尽出有钱佬?
郑叔又嘿嘿地笑,说,提起来我郑家太公坟,过去在方圆数十里很有名,老一辈的人还记得的。据说当年我太祖公在朝中当官,受人挤压,官做不下去了,回乡当个朱陶公;他发誓不让儿孙辈当官,说官场黑暗,发大财当财主佬就行了,重金礼聘一个风水大师给他找墓地。这个风水大师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才给他定下一个叫文王推车的风水宝地。辉仔,信不信由你,以后郑家的人,书读得不少,就是没一个当得上像个样子的官,倒是家道大发,解放前,县里流传一句谚语,叫做闩起城门关阮郑,说的就是关、阮、郑三姓家族,财富倾城。
欧灿辉啧喷称羡,连声说怪不得怪不得。又关切地问,现在太公坟还在吧?
郑叔淡淡的说,土改和文革让人掘了两次坟,后来郑氏后人又把它重修,清明回去拜山,连外地回来祭祖的,年年都有好几千人呢。
郑叔没有告诉欧灿辉,他的这个堂兄弟因为准备和老婆闹离婚,急于转移财产,处理一些物业兑换现金,已经多次找郑叔商谈,欲把这座大楼原价转让。郑叔心动,向大儿子多次游说。大儿子亲自回来勘察过,大儿子也觉心动:这样的地段、这样的物业,租赁出去计算有15%以上的回报率,不出十年就可收回投资,这样的生意不怕做。既然老父力主收购,又有老父在这里督察使用,大儿子便回去筹集资金。1000万不是一个小数目。大约不用许久,这座物业的主权便易主了。
郑叔私下里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