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之一--回眺卧牛山》-回眺卧牛山-第62章


⒐牧耍空娴牟换岱椿冢俊毙〕碌溃骸岸蛹亲〈舐璧幕傲耍臃⒐牧耍右谎跃哦Γ霾环椿冢 彼奈焕辖忝镁屯溃骸昂⒆用嵌计鹄窗桑 毙⊙唷⑿》矫θト×税颂醭泵淼莞奈荒盖赘饕惶酰钟胄〕隆⑿』鞣至艘惶酰么蠹铱场⒉梁埂*?br />
已毕,刘永贞笑道:“兰儿,你把那词拿来给我们老姐妹们看看吧。”小燕笑道:“母亲们歇着吧,这会子又要劳累的。”宋依珠笑道:“颖儿,我们都想先睹为快哩,况你婆母又是个极喜欢诗词的人啊。兰儿快取来!”小方就从小布包里把宣纸字摊开在桌上,只听刘永贞逐字逐句地朗读起来,声调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十分中听。惊得小方不知所措,暗忖:华母怎么识字了?而且还能朗诵诗词?这简直令人匪疑莫测了!读毕评道:“这首《清平乐》,豪放而切题,婉约而得体,韵味十足,不失佳品!尽管上片一二和三四句、下片五六和七八句似非出自一人之口,有斧砸之嫌,但也是一气呵成、全词贯通呢,好词、好词!”宋依珠笑道:“大姐眼力越发过人了,堪称自学成大器哩!这词是萍儿和颖儿合作而成,从语气听来,一二和五六句是男腔,豪放天成;三四和七八句是女腔,婉约地设,于是全词意统一而语贯通,明显是一男一女即兴所吟,男吟前两句,女接吟后两句,可见两个人功底同等了。雅词,雅词!”小方喜道:“说的一点不错:正是华哥吟出一二句,燕姐接吟三四句,然后华哥说转平韵了,就吟了五六句,燕姐又接吟了七八句。他俩还边吟边评哩!整个时间不过五分来钟。”说得老姐妹们不约而同地惊道:“好儿女,真是难为你们了!”此时,小方一直撇在心里的一件事,想知道又不敢知道,想问又不敢问,却又偏偏不肯丢心,就向小燕低声试探:“好姐姐,你告诉我,华母在香泉时不是一字不识吗?如今怎么能朗诵诗词了?”小燕笑道:“母亲虽年岁大了,可智力却未减哩。她这半年来,经宋母点拨,自己努力,自学文化,进步极快,先是识认单字,后来读用写也不愁了,很快又能看报、看书了,后来又爱上诗词,而且理解出奇地快捷,有的甚至不学自通哩,她说这叫做举一反三,功到自然成。我想,这固然与她智力过人大有关系,但也是通过下大工夫才有大收获的。听宋母说,她往往是一分成绩、二十分努力呢。如不信,你问她自己就一切明白了。现在她已成为母亲们的代笔先生了,春节后你收到母亲们的信,那就是她执笔写的。”小方道:“我四月以来收过三封,与华哥过去写家信的笔迹神似,因我曾帮她看过这些信,就有点奇怪,原来华母写会了华哥的字了。”小燕道:“不是学写小华的字,而是母亲和小华都学写了同一个帖——刘氏帖,不过如今小华的字风有了大的变化罢了,但根底是相通的。”由此,小方就更敬重华母十二分,把华母当作了自己勤奋精进的榜样了。
共进晚餐吃的是老鹅汤下细白面,每人碗里捞了一只去壳嫩煮鸡蛋,佐餐的是咸鸭蛋瓣和葱、醋之类。八个人吃的很可口,只是四位老姐妹都把嫩鸡蛋拨给了四个小辈,而小燕、小方又各拨一只给了小陈、小华。小陈、小华笑道:“又加重我俩负担了。”小燕、小方也笑道:“呆鹅撑得饱饱的就安静了。”四位老姐妹都忙道:“吃不了就不吃吧,别伤了胃可不是玩的。”小陈、小华道:“我们吃得香哩。”晚餐后就一同看了庐剧《牛郎织女》,这是省庐剧团巡回各县演出,今天正好赶来无为,小辈们中午逛街时就把票购好了的。直看到十时半才散场。夜晚休息是这样安排的:宋母带着小燕住楼上东间,刘永贞带着小方住西间,燕范氏和陈范氏住楼下东间,小陈、小华在楼下厅堂打地铺。反正室内并不感到热燥,加之纱门纱窗,厅堂里又点着蚊香,所以室内蚊虫也躲藏不得了。两个伙儿一上铺便甜甜地睡熟了。
独有小方一时难入眠,又怕吵了华母,只得暗自思忖:我这一天都好象处在梦幻中似的。许多事都是始料所不及
的:华哥、燕姐竟然用智斗胜了小陈那固执、自信惯了的敲杠、猜拳术,不但给了他个致命的下马威,还令他心悦诚服,谦逊求教了。哥姐俩还巧妙地帮我解了大难,使我从此步上新的精进之道,也使他也步入了精进之路。此后,小陈也就会变成另一个样子了,再不是那个固执、自信、目中无人的伙儿了,而知道虚心好学了,知道尊重旁人了。如果这种品性有成,那他将会成大器也未可知哩。她又想到小华、小燕吟哦词的场景,想到小燕和自己作联的情节,又想到小华的书法,都在心中阵阵掀波,感到这一对兄妹好象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坚信必不是凡胎!又想到华母,又是一个惊人之梦在浮现:她若大年纪竟然在几个月工夫就能认、读、写、用汉字了,而且能抑扬顿挫地朗诵诗词了,可见也不是个凡人了。我想学他们,能学得了吗?不过,学得了、学不了是一回事,肯学、不肯学是另一回事,我应该学习他们,以他们为榜样,孜孜以求,精心进取,即使伤掉皮、瘦掉肉也要努力更努力啊!她想起床写一首诗抒发胸怀,却又不敢惊动华母,只好写在心中了,默默吟成一首《暑夜宿芝城默吟呈同床慈母》道:
暑夜芝城宿,静楼心未眠。
拓开天地界,好立智人间。
直到零时才缓缓入梦了。梦到小燕正被她婆母训斥:“我要你教我写诗,你老是回‘等会儿、等会儿’的,我能等得急吗?”小燕毕恭毕敬地道:“我就教吧。其实您不用我教的,是不学自通,只须动笔练就成了。”“胡说!我能是个智人吗?怎么练呢?”小燕就拿来纸和笔摆放在婆母面前:“颖儿知道您最不丢心兰儿了,您就把心中所想写出来,写成五言绝句,就叫《感事赠兰儿》,也好激励她治学哩。可好?”“那敢情好。我自己动手写吧,也不用你教了,你忙去吧!”小方也吃吃笑开了……只听小燕喊道:“方妹!真好睡啊!”小方这才从梦中惊醒,一屁股坐起来:“燕姐,几点了?可别吵醒了老母亲!”小燕笑道:“快七时了,老母早就悄悄忙完事了,烧好了茶水了,两只鹅又都上街买来早食了,三位母亲也都起床了,正在忙着擦桌椅哩!我见你脸上露着笑容,知你还在做甜梦,所以就吵你醒来了。妹妹,作什么好梦了?”小方笑道:“不相干。只是感到甜蜜蜜的,所以自己也笑了;被你吵醒了,下文也就不得而知了。”就把梦中事告诉了小燕,又把自己夜里默吟诗的事也说出来了。小燕知她因思成梦,希望理想成真便作了甜梦了,也不以为然;只是对她说的默吟的诗感了兴趣,便道:“把诗记写下来让我先睹为快吧!”小方就着房间迎窗台桌上的纸笔,便将那首诗默抄出来呈给小燕了。小燕看后深以为然,便有荐送《芜湖萃文报》之意。不过她想:老母似乎还未写过诗词,人家现有所呈,不如就势也鼓捣她应答一回,或许老人家真地是智人了,不学自通了,也未可知哩!便准备和小华商量后试办这件事了。
各各洗漱毕,少不得先品了茶、尝了湖珍湖味,随后吃了早餐,四个小辈吃的多,其中小陈、小华又吃的最多,道:“面食易消化,一早起来就听胃闹起来了,说‘我饿了!我饿了!’所以我俩干脆一扫空得了!”四位老姐妹开心笑道:“青年人能吃才好哩!”早餐毕,小陈就和小方商量要上山祭墓,小燕已征得小华意见促老母写诗。宋依珠知道小陈、小方要上山事,便道:“你两个路径不熟,就叫萍儿陪走一遭吧。这来回得四五个小时哩!中餐推迟到下午一时,吃水饺,如何?”众道:“好极,好极!”宋依珠又道:“颖儿过会儿陪我去办两桩事,二姐三姐去买细粉面、鲜肉、鲜菜,和大姐一起准备饺馅,等我和颖儿回来共同谈天说地快乐包饺子。”三位老姐妹高兴道:“就这么办。”宋依珠又向着小陈三个道:“别忘了带水壶,要多灌点水啊!”三个人答应一声,就背了水壶、戴了草帽、扛着锹儿、提着条把去了,少不得在街市上购了供品、香烛、烧纸及火柴,分成两份装上花篮。这时已经八时有半了。
这里老姐妹们又聊了一气闲天,快到九时当儿,两范氏便出门上街买面、买菜去了,宋依珠上楼拿手提包,小燕便悄悄把老母引进房间,将小方抄写的诗呈给她:“小方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