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第21章


2
四点钟,杨蔓听到院外有喇叭声。
这红村四周都是土路,很少有汽车进来,进来的多半是报社晚上送杨蔓回来的车。所以杨蔓一听到喇叭声,就知道一定是孙淼来了。
她放下书,拎着包就跑出去。
孙淼觉得眼前一亮。杨蔓刚刚休息过,双眼放光,脸上红扑扑的,又换了一身衣裙。孙淼在心里赞美了一句,说出来的却是:“我准时吧?”
杨蔓说:“是啊。没耽误你的事情吧?我觉得你最近很忙的样子。”
“咦,你怎么会觉得我忙?”
“你不忙吗?你从来都很忙的啊。再说,你最近总到报社,比你以前来的频繁多了。我看你最近稿子也多啊。”
“忙倒是真忙。不过,都是自找的。对了,我真有些小消息要交给你去做。我哪做得过来呢?”
杨蔓很高兴,说:“是哦,那些小消息也要你跑,实在是大材小用啊。”
几天以后,等杨蔓从第二个新闻发布会上出来,她终于明白点什么了。回到报社,趁办公室没人,她打电话给孙淼,她说:“我昨天和今天都去了你让我去的那两个新闻发布会。”
第62节:第八章家是一个提不得的字(3)
孙淼说:“好啊。你就给他们正常发个消息就行了。那两件事不算大,但也是个新闻。”
杨蔓的声音不知不觉变小了:“他们给我红包了。”
孙淼说:“你拿着就行了,这事不用跟别人说。”
杨蔓想说什么,又不知怎么说。
孙淼听杨蔓没出声,便说:“这很正常的,都是这样的,报社也是默许的。别人需要借助媒体传播,相对来说,媒体就是紧缺资源,所以他们会给记者红包。其实如果不给记者红包,而直接跟报社联系,报社也是需要他们付费的,只不过代价就会大很多。这种事报社也无法控制,只好当作给记者的另一份福利了。其实这些发布会的红包对记者来说只算是很小的收入,你说,要不报社里的那些记者怎么那么不求进取呢。”
杨蔓其实也想到过其他记者都这么做。她最不安的是孙淼自己可以去的,为什么要让自己去。
她说:“可这是你的资源,我去拿怎么好?”
孙淼在那头笑:“你是觉得这种坏事应该让我干?”
杨蔓急忙解释:“不是,我是说,你知道有钱的,怎么自己不要,要让我去?”
孙淼心想,这杨蔓平时挺聪明的,这下怎么不明白。孙淼便笑着说:“那些只能算个车马费,你出场就够了,我只玩大的。”
杨蔓放了电话,她知道孙淼是想帮自己,但是她仍觉得有些不安。但有钱毕竟是好的,这两个红包,昨天的两百,今天的四百,加起来快赶上自己的工资了。杨蔓一直在为经济担心,多一点钱就能多一份安心。
杨蔓明白,她的不安和安心,完全不是一回事,是不能替代的。就算她去买了漂亮衣服,租了更好的房子,都不能让她宁静一些。
她就不是一个宁静的人,她从来都知道。
3
门卫打电话上来,说有个叫黄樯的人来找杨蔓,因为没有证件,只能杨蔓下去接他上来。
黄樯?杨蔓有点吃惊。还好,现在是上午,杨蔓也没什么事情。
在大门口,杨蔓看见黄樯正靠着门边,手插在兜里,右肩微耸,挂了个短军挎。
杨蔓心里觉得好玩,这不是十多年前自己念初中的时候,街上最流行的打扮吗?那时,短短地挎个军挎是很时髦的。
从画家村那边到报社,路上得费上几个小时,这样过来找杨蔓,她觉得有点感动。杨蔓说:“你怎么过来啦?那么远。小辉呢?”
黄樯说:“我昨天住在一个朋友那儿,离这儿不算太远,今天早上就想着给你带本书过来。”
他掏出本书递过来。
杨蔓接过来,是黄樯自己的诗集。杨蔓邀请黄樯上楼去坐坐,黄樯说:“办公室多无趣,我们在外边找个坐的地方吧。”
第63节:第八章家是一个提不得的字(4)
杨蔓想不出来这外面有个什么地方可以坐,离这儿两站地只有一个麦当劳,当然在麦当劳坐黄樯一定会很瞧不上的。
黄樯看杨蔓一副努力思考的样子,觉得很好笑,便说:“这么为难啊?我们走走看吧。”
杨蔓心里说,这不比你们那里,走远一点就进了校园,校园里当然四处都有可以坐坐玩玩的地方。
黄樯忽然指着旁边,说:“那不就可以坐吗?我们坐那儿聊会儿天。”
那是一个停车场,停车场外面有一排水泥台子。倒真是可以坐坐。
杨蔓称赞:“诗人的眼光就是不一样啊。”
两人坐下来,停车场里的车此时正进进出出,噪声很大。这里离高架桥也不远,灰尘也很大。可黄樯安之若素,杨蔓有点为自己的不习惯难为情。
杨蔓努力做得处之泰然的样子,翻看黄樯的诗集。
这本诗集的封面是牛皮纸的,从封面和纸张印刷,很容易就看出这是一本自己印的集子,不是正式出版物。封面是很大的两个字:“黄樯”。
这更让杨蔓觉得有感觉、很艺术、很地下。
杨蔓翻了翻,晃一眼就觉得自己很不懂诗,于是合上,对黄樯说:“我回去好好读,一个人的时候读。”
黄樯说:“还有两首,是新的,我这儿刚刚打印出来,给你一份。”说着,又从包里拿出几张纸来。
杨蔓展开一看,一首是《大被同眠》,一首是《大便·黄金》。杨蔓看着便乐呵呵地说:“这个我得好好收藏着。”
黄樯还补充了一句:“这是那天送你走以后,我回来写的。”
杨蔓其实已经觉得有点不对劲。她又再次问:“咦,小辉昨天怎么没跟你一块出来?”
“我昨天是去见一些诗人朋友,她又不懂,她来干什么。”
“小辉其实是个很好的女孩,一看就是能做好妻子的那种。”
黄樯叹口气,说:“可惜她太世俗了。”
杨蔓心里老大的不高兴。杨蔓说:“其实我觉得她很有才华的,她身上有种像圣母一样的光芒。你看,电影电视里面的观世音,就像她那种形象。她就像棵大树一样。”
黄樯说:“蔓蔓,你应该写诗啊,你就有诗人的感觉嘛。”
杨蔓不知道怎么把话接下去,便皱皱眉说:“这里车好多。”
黄樯说:“其实我很喜欢停车场,以前我在一个停车场工作过。”
杨蔓有点惊奇,没想到黄樯还做过这样的工作。她看黄樯的手,白白软软的,像一个女子的手。
黄樯说:“你不了解我,我做过的事情可多了。”他说,他很早就离家流浪,扒火车走了大半个中国,当过兵,也当过逃兵,在铁路上干过,在停车场干的时候,自己才十六岁。他在那儿忽然领悟了文字之美、诗歌之美,成为了一个诗人。
第64节:第八章家是一个提不得的字(5)
黄樯讲得很详细,很有趣。杨蔓听得又吃惊,又觉得好玩。她半信半疑,但觉得黄樯的确很有才华,这些故事就算不是真的,也是大胆机智,出奇制胜,心想:难怪小辉被他迷成那样。
黄樯讲着讲着,说:“几点了?”
杨蔓看表,说:“哎呀,都十二点过了。”
黄樯说:“我们去吃饭吧,我请你。”
杨蔓哪里肯,她上次听沈佑彬讲过,黄樯和小辉经济状况都很不好。杨蔓说:“你过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怎么能让你请客。”黄樯说:“我哪能让女孩掏钱。”
两人僵持不下,最后杨蔓提出,那就到报社去吃饭,让报社请。
黄樯也松了口气,说:“那是,让国家请。请诗人吃饭的国家才有希望。”
在报社食堂的时候,两人相向而坐。黄樯大声讲话,身体前倾。
杨蔓顿时觉得很有压力,不知不觉地往后缩。忽然想起今天还有个稿子要发,就对黄樯说:“我吃完饭就得上班了,不能再陪你了。”
黄樯也很绅士地一挥手,说:“没事,你忙你的。下回你休息我再来看你。”
杨蔓送黄樯出门的时候,又想起跟黄樯说:“你让小辉给我打个传呼,下两周美术馆有个德国的女性主义的画展,我有门票,想约她去看。”
“你是应该影响一下她,帮她开阔一下眼界。”
“你真是太不了解她了,我觉得她很不错,我是真心喜欢她。”
“那要不要跟她做姐妹?”黄樯说着挤了挤眼。
杨蔓明白黄樯的意思,她大声说道:“黄樯!你讲什么呢?”
黄樯哈哈一笑,挥了挥手,就走掉了。
杨蔓愣了会儿,想着这小辉要是开了眼界,情况未必会是这样的了。
杨蔓回过身,便看见孙淼手里拿着车钥匙,正站在门口的台阶上,笑着看着她。应该是刚刚从车上下来。
她的脸腾地就红了,莫明其妙地红了。一想着孙淼会不会误会了自己跟黄樯,就更是不知所措。
孙淼跟杨蔓打招呼:“杨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