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闪烁)》第1774章


舰队对帝国海军产生的重大影响。
当然,对帝国而言,击败大西洋舰队的意义也非常重大,特别是对帝国内部的一些人来说,在大西洋舰队从海上消失之后,就再也没有理由提出与美国媾和。
在28年的时候。帝国内部就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在要不要彻底击败美国,以及用什么方式击败美国的问题上,就连薛希岳都无法压住反对者的声音。当时最悲观的估计是战争还要持续3年以上,才有可能最终击败美国。而对大部分帝国的百姓来说,再承受3年的战争之苦,这明显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其他国家都开始纷纷转型,德国与波斯隔岸观火,甚至连很多战败国都开始了战后重建工作的时候。大多数的帝国百姓都认为。应该尽快结束战争,恢复平常秩序,而不是一直将帝国的资源用于战争。帝国也没有义务单独去击败美国。
对于国内民众的反对,薛希岳是不可能用强权镇压的。当时薛希岳本人也清楚,战争拖下去对帝国没有任何好处。与德国,波斯的谈判毫无进展,这两个国家摆明了作壁上观,都希望用美国这个战争泥潭来拖垮唐帝国,从而在战后的世界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甚至连波斯帝国这个唐帝国地传统盟友都不愿意大规模地介入对美战争,只是承诺为帝国提供更多的石油等战争资源。德国就更不用说了,在唐帝国做出了很多重大让步之后,都不愿意出兵美洲。而是把钱花去建造更多的战舰,想与唐帝国争夺世界霸权。
在要不要彻底击败美国的问题上,薛希岳也很犹豫。毫无疑问,如果留下一个完整的美国,那么要不了30年,也许20年之后,美国就将再次成为帝国的头号对手,其威胁性甚至比德国还要大。如果不能彻底击败美国,或者是让美国无条件投降的话。那么就不可能分裂美国,也就达不到彻底解决威胁的目的。
对政治家来说,牺牲多少军人是次要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投入与收益谁更大一点。这是个很难以衡量的问题。彻底击败美国的投入肯定相当巨大,可收益也绝对不小。如果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问题,那么薛希岳就很难做出决定了。
当时,最理想的结局就是美国意识到他们已经彻底的输掉了战争,因此无条件投降,这样就可以避免让帝国付出更大的战争代价,而且还能够把德国与波斯排除在美国之外,从而打击这两个潜在的对手。可问题是,要怎么才能够让美国意识到已经输掉了战争,而且让美国总统知道,不投降,美国就将被彻底的摧毁呢?
歼灭大西洋舰队是一个契机。虽然美国国土辽阔,本土资源极为丰富,在不依靠海外资源的情况下都能够坚持下来,但是美国本身仍然是一个海洋型的国家,而且是众多大国中唯一一个面向两大洋的国家,其最发达,繁荣,工业与人口最集中的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失去了海军的保护,美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就如同一个没有穿铠甲的士兵,根本就没有任何安全可言。
十二月中旬,薛希岳的秘密特使就去了哥伦比亚,当时哥伦比亚还没有加入同盟国集团,是战争中的中立国,唐帝国与美国都在这里设有大使馆。也就是说,这时候薛希岳就在设法与美国接触,希望美国能够理智的选择投降,而不是顽抗到底。这也是第一次就美国投降的问题,双方进行了正式的秘密谈判。当时谈判是严格保密的,帝国内阁知道谈判这件事的人不超过5个人,而且战后帝国政府也一直没有公布相关的文件,至于双方谈了些什么,外界流传的都只是传闻而已。
美国大西洋舰队被歼灭,也是大战的重大转折点之一。从此开始,美国失去了任何战略反击能力,完全转为被动挨打。表面上,歼灭大西洋舰队与战略轰炸没有太大的联系,可实际上,正是在大西洋舰队被干掉之后,帝国陆海两军的重点就全部转移到了战略轰炸上来,也正是通过大规模的战略轰炸,最终让美国全面转入了本土的战略防御作战。在后来持续了数个月的战略轰炸之中,美国从始至终都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反击。因此,在大西洋舰队被歼灭之后,战争正式进入了收尾阶段,也就是所谓的战争末期。
这是谈仁皓在大战期间指挥过的最后一次海战,也是他在帝国海军中,以前线司令官的身份指挥的最后一次战斗从21年战争爆发,到28年底,在七年零四个月中,谈仁皓指挥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战斗,几乎参加了所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海战。虽然谈仁皓并没有指挥歼灭大西洋舰队的两场战斗,但是他却是这场战役的帝国舰队总指挥官。对他来说,这也算得上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吧。
与谈仁皓辉煌的结局相对应的是斯普鲁恩斯的惨淡收场。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斯普鲁恩斯在海战中随同“中途岛”号航母一起殉国了,可他并没有阵亡,而是被救了起来,并且在次日就到了纽约。这也是斯普鲁恩斯指挥过的最后一次战斗,败得最惨的一次战斗。当然,归根结底,失败的责任并不在他的身上,他只不过是一颗任人摆布的棋子而已。
延续了七年零四个月的大规模海上战争也就此结束,谈仁皓在十日的时候就收到了率领舰队返回帝国的命令,可是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并没有在此时结束,其他的方的战火还在继续燃烧着,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就是由罗云冲指挥的对美战略轰炸!
第二十一节 全面轰炸
在帝国海军舰队取得了最后胜利的时候,海军的承诺也正在逐步兑现。
从28年下半年开始,帝国海军就将重点放到了后勤保障上来,当时几乎所有大型战舰的建造项目都被取消,或者是终止。同时,军购项目也做了重大调整,而在海军的发展中,建造商船排在第一位,随后是弹药,战机,后勤保障船只,基地维持与扩大,人员培训。这些都属于后勤保障的范围。也就是说,从28年下半年开始,帝国海军就不再扩大舰队规模,而是为其他的军种,或者是兵种服务。
当时帝国在商船方面也采用了标准化的建造模式,其建造方式与美国的“自由轮”,“胜利轮”比较类似,即大量采用标准零件,标准技术,以及标准工艺提高建造效率,承担商船建造工作的船厂的工人也是轮番作业。在25年,也就是战争最紧张,最需要扩大运输能力的时候,一艘运载能力近万吨的商船的船台建造周期不到三个月,到26年,这个时间缩短到了一个半月,其中在26年底下水的“乙1127”号万吨轮只花了38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船台建造工作,随后进行了6天的栖装,就正式投入了航运。
在整个战争期间,帝国一共有十多家造船厂,数十个船台在日夜不停的建造着万吨轮,帝国的海运实力也是翻着筋斗增长。战争爆发前,帝国海军只有126艘军用货轮,另外还有2148艘商船,登记总载重吨为2164万吨。到24年。帝国海军已经拥有了1231艘货轮,商船达到了3741艘,登记总载重吨为4317万吨。到27年底,帝国海军拥有2142艘货轮,商船4572艘,登记总载重吨为6412万吨。到了28年6月底,登记的总载重吨已经超过了7000万吨!
表面上,这个数字相当的庞大。可是实际上,从27年开始,也就是随着帝国将战线向前推进的时候,商船的损失数量开始增加,同时需要承担地海上运输工作也急剧增加。按照当时帝国统计的结果,到27年底的时候,至少需要12000万载重吨的运输能力才能够满足所有的海运要求,可实际上,当时只有不到7000万载重吨的运输能力。而随着进攻美洲大陆的战斗开始,特别是在展开对美战略轰炸之后。需要的总载重吨将达到15000万吨。如果考虑到今后进攻美国本土,在美国打一场地面战争的话,那么需要的总载重吨将超过20000万吨。而到28年6月底。海运能力甚至不到需要的一半!
为了缓解海运的压力,除了继续建造更多的运输船之外,其他的办法也是不可少的。比如,当时帝国就与德国,波斯达成了物资交换协议。即帝国向这两个国家提供物资援助,然后将交换获得的物资运送到前线去,这样就缩短了后勤保障线路的长度,大大降低了对海运的要求。
当时唐帝国与波斯帝国达成了好几项长期以货易货地贸易协定,即唐帝国向波斯帝国出售地所有武器装备,以及其他的物资都不需要波斯帝国用硬通货支付。而只是需要用等价的物资支付。主要地物资就是石油,以及精炼后的汽油,柴油,重油等。这些物资都直接在波斯帝国的港口装船,走地中海一大西洋航线,将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