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刀锋》第10章


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的一两个月,郑毓秀多次为革命党人秘密运送军火,传递情报。作为颇富传奇色彩的女性,郑毓秀还曾经两次参与了革命党人暗杀清廷要员的活动。
第一次是刺杀袁世凯。时值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惶恐不已,为了挽回时局,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预备血腥镇压革命党人。于是,革命党人决定行刺袁世凯。民国元年1月9日(1912年1月9日),革命党人罗明典、张先培得知袁世凯将于翌日早上上朝,于是,郑毓秀、钱铁如、傅思训等10余人聚集商量,决定先暗杀袁世凯,以除革命的真正障碍。根据刺杀行动计划,将刺杀成员分成四组进行。第一组张先培、傅思训、许同华、黄永清、陶鸿源等隐匿于三义茶叶店楼上;第二组黄之萌、李怀莲、李献文在详宜坊酒楼伪装饮酒;第三组钱铁如、曾正宇、杨禹昌、邱寿林等在东安市场前徘徊;第四组郑毓秀与吴若龙、罗明典三人则共乘马车一辆,游弋于东华门、王府井大街之间。各组准备在预定地点同时向袁世凯投炸弹。1912年1月15日,各组已奔赴战斗岗位。郑毓秀突然接到同盟会驻北京支部的紧急命令,放弃刺杀袁世凯的行动。因为最新的情况表明,南北议和的真正阻力是来自良弼,而不是袁世凯。郑毓秀连夜行动,根据平时的线索,通知了8位战友,但未接到通知的战友还是按计划实施了刺杀袁世凯的行动。但刺袁未遂,大批军警赶到出事地点,当场捕获了张先培、黄之萌、杨禹昌、陶鸿源、李怀莲、许同华、傅思训、黄永清、萧声等10余人。郑毓秀当时在场,但由于她机智勇敢,最终得以脱离现场。当天晚上,袁世凯的特务头子、营务处总理陆建章对抓获的10余人亲自审讯,后来其中7人由郑毓秀去找外国记者出面保释,只有张先培、黄之萌、杨禹昌是在射击时被捕,罪证确实,被立即执行枪决。
第四章 女中豪杰郑毓秀传(3)
刺袁行动十几天后,郑毓秀又加入了行刺良弼的第二次暗杀活动。辛亥革命推翻清廷后,部分清室贵族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1912年1月12日,清皇室贵族分子良弼、毓朗、溥伟、载涛、载泽、铁良等召开秘密会议,19日以“君主立宪维持会”的名义发布宣言,被称为“宗社党”。成员胸前刺有二龙图案,满文姓名为标志,在京、津等地积极活动,企图夺回袁世凯的内阁总理职权,以毓朗、载泽出面组阁,铁良出任清军总司令,然后与南方革命军决一死战,并强烈要求隆裕太后坚持君主政权。这个顽固守旧的良弼,就成为了革命党的死对头。于是京津同盟会下设的由彭家珍、赵铁桥领导北方暗杀部决定对良弼下手。郑毓秀等接到任务后,吸取了刺袁行动的教训,改变了行刺方法,决定派一人先接近良弼,然后近距离炸死他。担当刺杀任务的是革命党人彭家珍,其时彭家珍正与郑毓秀的姐姐处在热恋之中,生离死别,郑毓秀的姐姐伤心欲绝。郑毓秀也十分悲伤,但为了革命事业,仍然坚决支持彭家珍的行刺行动。在彭家珍、郑毓秀等革命党人的周密安排和部署下,此次行动成功实施。
1912年1月26日,正值农历腊八,清廷有在该日为贵胄馈赠腊八粥的习俗。宗社党魁良弼想趁此机会与贵胄商讨进击南方革命军的事宜,彭家珍亦计划于是日杀良弼。在他1月25日给诸同志兄弟姐妹的“绝命书”中,彭家珍写道∶入同盟会以来“未见大效”,“今除良弼之心已决”,“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不如死得荣”,表达了彭家珍舍生取义的决心。
是日彭家珍穿着高级军官服,自称是清军标统,到北京前门附近的金台旅馆定下房间。次日先到前门军咨府清廷贵胄聚会的地方,但未见良弼。他又驱车直奔西四红罗厂良弼的官邸,良府仆人说,良弼去摄政王府未归。彭家珍乘车行走不远,见良弼乘驷马大车回来,于是急忙回车,追至良府大门口。良弼刚从车中迈下一条腿,彭即赶上前去递名片。良弼正在诧异之间,彭已将炸弹掷出。良弼被炸断左腿,倒在地上,两天后死去。彭家珍因头部被炸,当即牺牲,年仅23岁。由于彭家珍刺杀良弼的地点在红罗厂,史称红罗厂事件。就在彭家珍牺牲后的第17天,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

1914年,革命党人获知袁世凯有暗杀郑毓秀的计划,于是通知她暂避一时。而此时的郑毓秀也发现救国救民,仅有热情还远远不够,必须具备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才能有真正的用武之地。在这种情况下,郑毓秀选择了出国留学的计划。她的革命生涯暂告一段落。
来到在巴黎后,郑毓秀取洋名苏梅,进入法国巴黎大学的前身索邦大学攻读法学专业。学习期间,郑毓秀依旧忙于社交界,是巴黎华人女性的杰出代表。经过3年的刻苦攻读,她于1917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巴黎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并且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期间,她爱上了民国时期的名人王宠惠。王宠惠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曾两度出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任过外交部长、国务总理等职位。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终于未成姻缘。
在求学期间,她加入了法国法律协会,是该学会的第一位中国人。郑毓秀不但聪明好学,为人热情,且性格温和,风度优雅,能言善辩,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有一次,在法国大学成立中法协会时,她登台演说,面对数千听众,用慷慨激昂的语气,宣扬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以及爱和平、重信义的传统美德,使听众耳目一新。之后,欧洲各国文人、政府都向她了解中国的真相,郑毓秀也因此闻名巴黎,在留法的学生中可算得上一个佼佼者。
1918年,郑毓秀受南方军政府吴玉章主持的外交委员会的委派,在法国进行国民外交工作。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出席了和会。郑毓秀因精通英、法两语,被任命为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成员,担任联络和翻译工作。郑毓秀当时还是留法学生组织的重要领袖,是组织留学生经常到中国代表团驻地游行、请愿,要求代表团拒绝签字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第四章 女中豪杰郑毓秀传(4)
和会期间,给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郑毓秀一手导演的“玫瑰枝事件”。在西方列强操纵的巴黎和会上,相关条约不利于中国,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国内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由于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约的压力很大,北京政府便把签字与否的责任推给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团团长、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这使陆左右为难,提出辞职又不准,便装病躲进巴黎近郊的圣克卢德医院。就在巴黎和会签字的前一天晚上,即1919年6月27日晚上,300多名留法学生和华工包围了中国首席代表陆征祥的下榻地,要求他不要在和约上签字。由于郑毓秀出色的辩论和外交才能,她被推举为代表与陆征祥谈判。而此时,陆征祥已接到北京政府的示意,准备在和约上签字。郑毓秀急中生智,在花园里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衣袖里,顶住陆征祥,声色俱厉地说:“你要签字,我这支枪可不会放过你。”受到惊吓的陆征祥不敢去凡尔赛宫签字,由此保留了中国政府收回山东的权利。
后来,郑毓秀还将这根玫瑰枝带回祖国,在客厅里悬挂多年。1924年,品学兼优的郑毓秀终于取得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子获此殊荣的人。

1920年,郑毓秀应吴玉章邀请,从法国回国,赴四川宣传男女平权,鼓励女生出国留学。同年12月,郑毓秀与张申府、蔡元培、陈大齐、刘清扬等同船去法国,郑毓秀还亲自带了四川女生张振华等6人赴法,为她们筹措旅费,送至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中国到法国留学的学生已达1000多人,其中女生约30余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许多工厂停工,留学生找不到工作,生活十分清苦。当时,郑毓秀结识了一位法国的美籍参议员格儒夫人,郑毓秀请她在一段时间内援助中国留学生向警予等人的生活费。现在保存的向警予烈士的书信中,有向警予1922年3月14日给中法协会的信,其中多处提到郑毓秀在巴黎帮助她们解决困难的活动。
20世纪初,婚姻自由观念开始抬头,在新思想影响下,一些地区的妇女,特别是受过教育的女学生冲破旧风俗,自由择偶,并在城市中举行文明婚礼。为了能让婚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