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刀锋》第55章


扒牍票M斫冢裨蜃远槊懦敉蚰辍保⒒闳ヂ梅?万元。唐仍置之不理,旅费也不肯收。唐绍仪是历经政治风云,老于世故的成熟政治人物,对于自己出处的荣辱得失,是有充分考虑的;但又以身居日寇包围中的孤岛上海而不愿得罪任何一方,便采取与各方暧昧不明的态度,这就不能不引起各方的揣测,而置自身于险境。
1938年9月28日上午,土肥原在唐绍仪女婿岑德广的带领下,赴唐宅长谈,潜伏于上海的国民党军统特务侦知此事汇报给重庆方面,蒋介石即指示军统局负责人戴笠派一得力人员到上海把唐绍仪除掉。戴笠派赵理君赴沪暗杀唐绍仪。赵理君,四川人,黄埔军校毕业生,是戴笠最信任的人之一。
赵理君从各方面探询唐绍仪的情况,从唐的亲友来往之中,得悉唐绍仪喜爱古玩,经常驱车往古玩店购置古瓷器、古铜器之类,曾在某古玩店看中一个古瓷瓶,该店老板索价伪币10万元,唐认为要价太高,未成交易。赵理君得知后,即出重价将此瓶购置到手,伪装该店之跑街伙计,携带此瓶亲自送到环龙路唐公馆,由门口警卫人员(保镖者)转报,唐绍仪在会客室接见赵理君。赵又详述这个古瓶的特点,并云还有一个古瓷瓶比这个瓶的色彩还要好,年代更早,价钱并不比这个瓶高,若要看的话,请指定时间,再亲自送来。唐很高兴地告知赵理君在30日上午送来。赵此次来,已观察清楚唐的住宅情况,唐之会客室门外亦有一个保镖人员,以保护唐之安全。赵理君回到住地后,即召集亲信人员,商讨如何下手,既可以完成刺死唐的任务,又可以安全逸去。研究结果,决定特制一柄锋利的短斧,由赵理君亲自动手,并准备多辆小坐车在唐之住宅周围警戒,以防意外。准备妥当后,赵即按照唐绍仪指定的时间携带两个古瓷瓶到唐之公馆,又在会客室与唐见面。
唐绍仪看到古董花瓶后很高兴,戴上老花镜,把瓷瓶拿在手中详细鉴别,究竟哪一个瓷瓶的年代久,色彩好。并云:“这一次拿来的一个,确实比那一个好,一经比较,优劣立见。”观察再三,爱不释手,便让仆人上楼取款。赵理君认为时机已至,即靠近唐绍仪身旁,伪装与唐一同鉴别瓷瓶,即刻用右手从裤袋中抽出利斧,照准后绍仪后颈猛力砍去,唐绍仪一头栽倒在地毯上,脑浆与鲜血满地流。赵理君杀死唐后,即将两个瓷瓶收拾好,离开会客室,轻手轻脚地又把会客室门关好,从容告知会客室门外之保镖说:“老大爷在会客室等我,我去再拿几个更好的古瓶请主席挑选,请你稍微等待一下,我马上即来。”赵即很快走出,与在唐宅外边守候人员乘车逃逸。等到仆人发现唐绍仪被刺,急忙将人事不知的唐送往医院抢救,但因流血过多,且年迈体衰而死。
消息传出,上海舆论一时大哗,有人怀疑唐为日本人所刺,有人怀疑是国民党特务所为。为掩人耳目,10月5日,重庆方面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长孔祥熙等名义,特地颁布《唐绍仪褒扬令》,同时拨付治丧费5000元,并令将唐氏生平事迹“宣付国史”。国史馆撰写的《唐绍仪传》,称唐晚年被日本人拉拢,要其充当傀儡,“终不肯出”。
其实对于唐的死有多种说法,以上只是其中之一,还有人说唐死在日、国两派对其的争夺中的。
参考文章:
《唐绍仪之死》,作者:袁钟仁
《“古董商”斧劈唐绍仪》,作者:经盛鸿
《暗杀国民党元老唐绍仪》,作者:艾经武
第四章 汪精卫河内遇刺案(1)
·汪和蒋是国民党政坛上的宿敌。汪几次和蒋争权夺利,都归于失败
·1938年冬,日方改变了侵华策略,开始在政治上进行诱降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发表艳电叛国,蒋介石十分恼怒
·蒋介石下刺杀令,戴笠以香港为指挥中心部署刺汪
·河内中国总领事馆为刺汪活动据点
·戴笠挑选十余名军统精干人员先后到达河内执行刺杀任务
·河内刺汪一波三折
·1939年3月20日晚刺汪不成,误杀曾仲鸣
·汪精卫发表《举一个例》,揭露了蒋介石的与日和谈企图
·1939年5月初汪精卫秘密乘船到了上海
1938年冬,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已经一年有余了。然而情况并不像日本当初所预料的那样:“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日本人遭到了强有力的抵抗,他们在中国战场上连连受挫。于是日本人改变了对华策略,开始在政治上进行诱降,近卫文■两次发表了对华声明。
就在中国国内众志成城抗日救国之时,出现了一个不同的声音“和平运动,曲线救国”,此人就是汪精卫。
汪精卫绝非等闲之辈,他年轻时颇有革命抱负,早年曾经因刺杀满清摄政王而名噪一时。继而又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辛亥革命,后来成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之一。
汪精卫与蒋介石是国民党政坛上的宿敌。孙中山逝世之后,汪精卫一直想要摆脱蒋介石的控制,单独掌握一个政权。汪精卫一度成为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但是他却决心与革命为敌,1927年他继蒋介石之后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随后他和蒋介石争权夺利,几次组织反蒋活动,但每次都归于失败。1935年,蒋汪合流,蒋介石主军,汪精卫抓党,汪精卫成为国民党的副总裁和国民政府副主席。
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党政权一度积极抗战,但汪精卫却极力反对抗战,主张投降。他带头组织了“低调俱乐部”,他和陈公博、周佛海等人散布“抗战必亡国”的论调,遭到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痛斥。但汪精卫决意在投降的道路上走下去,不惜卖身投靠日本侵略者。
1938年12月18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从昆明乘飞机出走河内。29日即发表了臭名昭著的“艳电”,公开向日本投降。蒋介石对此十分恼怒,1939年春密令戴笠派人前往越南河内,刺杀主张对日和谈的汪精卫,要在汪尚未离开河内去南京之前把他除掉,不料此次行动却杀错了人。
历史留给后人的,是几许沉重,几许悲慨。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假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古人的诗句可为汪精卫一生作很好的评价。

1938年7月起,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汪精卫,日汪勾结越来越密切。10月,汪精卫发表谈话,准备接受日本提出的议和条件。11月中旬,双方代表在上海“重光堂”签订密约,并拟定汪精卫从重庆出逃。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等人借口去成都参加国民党四川省党部的会议,从重庆乘飞机出走,路经成都转飞昆明。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陶希圣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
汪精卫一伙乘飞机仓皇出逃,抵达河内以后,暂居河内郊区避暑胜地三桃山。20日,日本方面得到了汪精卫已到河内的消息。23日,日本首相近卫迫不及待地按照“重光堂”密约,发表了第三次对华声明。26日,蒋介石在纪念周会上讲话时,一方面对近卫声明表明态度,同时也否认汪等行动与政府有关。他说:汪是“请假”去河内养病,即可返渝。汪此行“纯系个人行动,毫无政治意味”,“外间一切猜测与谣言,国人必不置信”。但蒋介石想错了。
12月25日,周佛海、陶希圣、陈春圃赴港不成返河内,并偕陈公博来三桃山。汪精卫致电驻英大使郭泰祺,称:“日方所提尚非亡国条件,应据以交涉,谋和平而杜共祸,拟向中央以去就力争,故暂离渝,并嘱转告。”26日下午4时,汪精卫召陈公博、周佛海、陶希圣等共同讨论,反复商量今后进行方针及步骤,但无具体决定。
第四章 汪精卫河内遇刺案(2)
12月29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驻香港特派员林柏生主办的香港《华南日报》公开发表了致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的“艳电”。据后来曾经担任过汪伪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郭秀峰说:“艳电”的文稿,当时是由陈公博、周佛海从河内带往香港交与林柏生的。内容如下:
重庆中央党部,蒋总统,暨中央执监委员诸同志均鉴:
今年4月,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说明此次抗战之原因,曰:“自塘沽协定以来,吾人所以忍辱负重与日本周旋,无非欲停止军事行动,采用和平方法,先谋北方各省之保全,再进而谋东北四省问题之合理解决,在政治上以保持主权及行政之完整为最低限度。在经济上以互惠平等为合作原则。”
自去岁7?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