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杀鬼子》第42章


由于王大可手上只有五枝狙击步枪,所以就分成五个组,三个一组,一个负责观察,一个负责开枪,另外一个则是替补。要保证每个人既要当一个狙击手又要当一次观察手。
树木岭据点距离王大可他们的别院足有三十公理,王大可带领着十四名特战队员一路训练,一路潜行,一个来回要训练三天,而在出发的时候,除了武器之外,不能再带任何的干粮和水,除了一点点少量的盐,人如果缺了盐那会浑身没有力气,所以这个是不能缺的。但是所有的其他一切补给都要在路上自己去获取。
对于王家村的这些猎人们来说,他们的野外生存经验是祖传的,只要给他们一把刀,他们就能能解决这一切的问题。很多时候,身为后世的特种兵的王大可都很佩服他们。除了搏击和对枪械的运用以及战术配合之外,就野生生存而言,他们已经达到了特种兵的要求,以这个时代来说,他们是合格的。
挖山果、吃野味,潜伏和跟踪科目都在这一段路途上得到了训练。而且王大可还给每个人弄了一套吉利服。所谓吉利服基本上就是一件装饰着布、麻袋做成的许多绳、条的外套。
这些绳条长约15~40公分,通常弄成泥土色。完整的吉利服包括帽子、上衣和裤子,也许共有一千多条绳子或布条,这使得吉利服能有效地分割人体轮廓,将其融入自然背景中。当然,王大可不可能把完全依照规则来来做,他又不是裁缝转世?只是以粗麻布,分成一条一条的,然后缝在以鬼子军服上,然后再在这些面条上面很仔细的捆上一些草啊、树枝什么的。
这些布条有三个作用:分割人体轮廓、模拟自然植物、为伪装服提供三维外观。吉利服的颜色和组成要随着环境而改变,单独的条、麻布可以很好的模拟杂草为主的环境,在丛林,要模拟阔叶林就要用更大的布条和麻布。布条和麻布使吉利服看上去有立体感,更有效。在吉利服上添加自周围环境取得的树叶和碎片就更好了。但这些,王大可暂时都无法做到,如果以后有了根据地,倒是可以组织当地的人民群众来生产,那就可以做到量产。但是吉利服主要用在狙击手躺在,量产也没有必要,有刘海的妹妹刘妮儿就可以了。
一开始的时候,特战队的队员们看到王大可让他们穿这样的衣服非常不满意,他们暗地里称这个为乞丐服,但是后来经过实战,只要穿上这样的衣服,往树丛里一躲,你就是站在他面前都很难知道,所以马上吉利服成了法宝,人手一件。
吉利一般分为两种款式,用于丛林和沙漠,现在沙漠环境显然和王大可还很遥远,所以可以不予考虑。至于什么单色和虎纹形的,根本就不用考虑,虎纹型的现在有能力生产出来吗?所以只有一个选择,单色。但是看使用的效果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
因为刻意的训练,所以这次的行动分队走的很慢,除了要对一路上的地形进行绘制之外,所有遇到的炮楼碉堡的火力分布也要记清楚。虽然王大可有了从山本五十二那里拿来的军用地图,但是他还需要更加详细的,在王县的范围内,只要是有鬼子的地方,哪是只有一个鬼子,王大可也要知道他的枪里有几颗子弹。
“队长,距离树木岭据点还有两公里,我们的侦察员已经传回了消息。”王富根道。
“先去侦察地形,争取有利时机干他一票。”王大可道。
晚上除了能侦察一下地形之外其实是没有其他更大的办法的,王大可又不想强攻,他甚至都不想和鬼子面对面的战斗,这就对光线有较高的要求,在没有夜视仪的情况下,狙击手在晚上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处。
这个据点前面有一条马路,现在虽然没有人,但对从路上的车轮印上能看出来,白天这里应该很热闹。这条路是连接王县的县城和王县下面的第一大镇青云镇的主要通道。白天来来往往的人还真不少,据点在马路上设了一个路障,而据点离公路大约有三十米远的样子。
安排了明暗两哨之后,王大可他们找了个背风有水的地方驻扎了下来。今天晚上的运气不错,王富根带着一队人用弓箭就打了五只山鸡和四只兔子,足够他们好好吃上一顿的了。
把兔子的皮剥了之后,用枝树枝穿着,抹上一层细盐,架了火堆上,而山鸡的话,王富根学着王大可以前的叫化鸡,用烂泥一包,随便扔到火堆里就不管了。
本来野外生存规则是绝对不允许生明火的,但是这里本来就很偏僻,而一到了晚上,炮楼里的鬼子是绝对不敢离得太远的,再说,现在是外如果不生火,那时间可能难熬。再说,这么一点鬼子,还没有放在王大可的眼里,以他现在的实力,要想端了这个炮楼,那就跟啃鸡腿一样。
“狮子,你的这个鸡真的不错。”王富根的绰号就是狮子,出执行任务的时候,王大可要求队员们每个人都给自己取一绰号,除了能增强保密性之外,还能增强凝聚力。
“这可是队长的杰作,我还在山里的时候,就尝过了,味道不错吧?”王富根道。
“快点吃完,早点休息,保持体力!”王大可呵道,这些人还真的是尾巴翘上天了,生火已经是超出规定,还要说话,这也太不把人家一个炮楼放在眼里了吧。
…………
第二天一早,**二郎的右眼就狂跳,难道是自己昨天晚上没睡好?
“列队,进行早操训练。”**二郎道。
而此时,在离炮楼六百米的地方,王大可带领的五个狙击小组已经一字排开,大家互相之间的距离并不远,要知道,等会每个组都要分配任务的,如果两颗子弹同时打爆了一颗鬼子头,那该是多大的浪费啊?
现在已经是战争状态,所有的一切都要按照平时训练的来,每个组之间已经不能用嘴巴勾通,而是通过手势。除了王大可所教的那十几种常用手势之外,特战队的队员们发挥想像力,又增加了不少的手势,比如鬼子,就是用小手指向上来表示,诸如此类的,基本上快赶上哑语手势了。
看到出现在镜头里的那一小队鬼子,所有拿着狙击步枪的人都很兴奋,他们很庆幸自己是第一个开他的。因为总共鬼子才十一个人,不够他们每个人开一枪的。
第一次射击的当然就是要击毙那些有价值的目标,比如那个机枪手、槽长以及领队的士兵。
此时王大可没有无线通话系统,所以开枪的信号就是以他开枪为准,而王大可的目标是那个机枪手,只听“嘣”一声轻响,那个机枪手的头上出现一团血雾,然后人也倒了下去。
而紧跟着是四声“嘣、嘣、嘣、嘣”,又是五个鬼子不是眉心就是后脑中枪,没有哪个是瞄准胸口的,虽然王大可告诉他们,胸口也是个很重要的致命位置。
不到五秒就干掉对方一小半人,当然会引起混乱了,王大可马上把枪交给身旁的“替补”,而王大可则自动担任观察手。
第二次的射击只暴了三个头,因为有两组同时击中了同一目标,这样的话,就让最后一次还有三个目标可以出枪,当然,要是敢于反抗的伪军,他们也不介意为自己多增加一份功劳。
这样的射击动作在这前已经操练了几百次上千次,所以前面两次开枪的速度都很快,但是接下来的最后一次开枪机会则显得要渺茫些,因为鬼子都把头缩了进去。
此时战场上突然显得很安静,王大可他们这一方固然不会轻易转移阵地,对方除了能大概知道他们的方向之外,对于每个人都身披吉利服的抗日特战队员来说,要从望远镜里看到他们,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何况对方现在哪个敢露头?
第四十九章 随队观察及火力支援
刘老汉是青云镇人,他每天早上都会去一趟县城卖柴,今天也不例外,虽然时间晚了点,但是谁叫昨天晚上孩子他娘碰缠着自己呢,到现在觉得腿肚子还有点软。
当他走到树木岭据点的时候,发现据点前冷冷清清,平常趾高气扬的二鬼子没看到一个人影,而像恶魔一样的鬼子也没有出现,刘老汉年青的时候胆子颇大,他向着据点的方向看去,好像看到有几名鬼子趴在沙发做到的防御阵地上,空气中,好像漂浮着一种血醒味,这个味道和镇上刘财主家过年时杀猪时差不多。
刘老汉猛然一个激灵,难道……
再看那些鬼子,手无力的垂在那里,他们死了!
“刘老汉,你不命啦,愣在那里还不走你的!”在刘老汉发愣的时候,他身后传来一个年青人的声音,这也是青云镇的人,他是赶到县城当学徒,然后晚上再回来,每天来回四十多里地。
“你看看……,他们好像……死了。”
“死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