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这些歌难道正如泰戈尔所坚持的那样,都须用散文诗或散文来写吗?用散文来写歌,这个美好而难以实现的事却被泰戈尔实现了,而且并非是在他的鼎盛期实现的②。在第24首散文诗中,他用瀑布的形象来表达他的胸臆,他说他的诗歌像百折不挠的瀑布,时宽时窄;事实上,他的诗歌与其说是瀑布,还不如说是蜿蜒曲折的溪流。在第25首散文诗中,他发现他所有早期的作品都是高高在上的、贵族式的,它们像皇宫闺房里的庭园(泰戈尔语),幽幽深深,普通人民难以观赏;在高高的宫墙外面,耸立着一棵魁伟的桉树和几株金篮树,它们在晴空下欢欣鼓舞;他发现了其中的意蕴,并且决定把“温室和花盆里的诗歌”移植到他所谓的田野上,那儿它便能在韵律的森林里舒展枝条。
……………………
①这种倾向贯穿在全部散文诗中,直到最后。
②菩达迪瓦·波斯对泰戈尔的散文诗极为赞赏,在这一点上他远远超过了其他的批评家,他称“散文之歌”是泰戈尔创造性才能的又一表现。
然而,虽然诗人作出种种辩护,虽然他决定移植诗歌,但他好像难以把握自己,诗人的整个尝试,正因为这种举棋不定而受到损害,最终偃旗息鼓。这些带有情绪性和目的性的纷乱的辩护词,以及诗人对新的手法的热衷都是些表面现象,问题的实质在于诗歌的艺术内容正在发生变化;一个新的目的不时地表露出来,可是,诗人的辩护性倾向却模糊了诗歌以及这种变化的实质,诗人没有必要对自己的变化作出逻辑上的关注。总之,诗歌没有必要与逻辑上的陈述发生关系。通常,变化是悄然而至的,或者说是诗歌自身发展的一个部分。用诗进行辩论——这种次等的哲理诗,并非是泰戈尔所擅长的。诗人引入了这种人为的逻辑,其结果仅仅是孕育出了几首不能令人信服的诗作。当泰戈尔忘记为自己进行辩护时,他为自己的辩护才是最雄辩的。
人们感到泰戈尔是在一个相当疲倦的时期采用了散文诗这种形式,在这个时期,他的灵感日趋枯竭;而且在新的经验或观念的压力下,他还来不及找到一种更为合适的表达方法。然而,泰戈尔并没有竭尽全力使散文诗的形式臻于完善,诗人让许多杂乱的东西进入了诗歌之中。我们还记得在前面所引用的斯里库马·巴奈奇(SrikumarBanerji)博士的观点,他认为在这时期的作品中,泰戈尔似乎不怎么关心把素材放到适当的形式之中。(《边沿集》极其尖锐而且成功地讽刺了所有关于散文诗的喧闹!)泰戈尔,以及其他所有的人所提出的倡导散文的论点,听起来都是支离破碎的。泰戈尔的热情的评论者们,在泰戈尔对散文诗的热情中洞见了衰弱的症状,这并非是没有道理的。
然而,这些散文诗也圆满地完成了某些目的,比如,它们使得泰戈尔对自己的作品作出了杰出的评论,这种做法对他来说可是第一次。至少,这些散文诗表示了诗人对自己的早期手法日益不满。这种新的手法,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其他方法不可能企及的“静物”作品,这些作品具有既亲切又超然的风味。正是由于他对散文的执着,才使得他竭力去维护散文。泰戈尔前所未有地意识到,他过去的艺术并非属于人民,现在他希望唱出人民那悲伤而无语的曲子,正是基于这一点,他才以为散文是唯一的出路——诗人的错误也正在这里。泰戈尔对口语的利用是令人惊讶的,但是,他利用的口语是经过多年的文化沉淀而来的口语,其精深微妙是穷人们难以理解的,虽然他眼下希望成为穷人们的喉舌。他还大胆地从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中吸取养分,比如鲍勒人①的艺术传统。然而泰戈尔对这些传统的吸收似乎都是法乎其上的。就使用左派的措词而言,泰戈尔也没有“贬低”自己。虽然他自己不断追求,但他还是不可能变得普通起来,不可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诗人或者无产阶级诗人。他的言语和情感与他们不一样,这也许是因为他从来没有他他们那样生活过。有些局限,最好还是接受,而不该与之搏斗。从许多方面来说,泰戈尔的散文诗其实是一条死胡同,后来他从这条胡同中出来了。散文诗的尝试以希望开始,以叹息结束。
……………………
①西非象牙海岸地区的一个民族,以木刻艺术著称。——译者注。
无可否认,从许多方面来看,这种诗歌比诗人以前的作品要朴实得多。然而,我们可以料想,这是一种艰难的朴实,这是一种极其精美的朴实;现在,这种朴实甚至干脆否定了韵文的“镣铐”,这种诗看上去不像诗歌(它也不在乎)。泰戈尔散文诗中那外在的朴实风格,像他过去写的东西一样有人工的痕迹,诗人所选择的有些题材,虽然来自日常生活,但这些题材的处理却留下了他自己的个性。从散文来理解诗,那么需要读者受过一定的训练。不管这些散文诗对诗人还起了其他什么作用,它们却没有使他成为一个人民的诗人。
何为新时代,现代性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一个诗人如何才能与时代息息相通,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是棘手的,“包容性意识”(in-clusiveawareness)似乎是一个理想的答案,可是当我们试图说明这种意识时,我们会发现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泰戈尔虽然怀着迫切的社会同情心,但他希望更加接近普通人民的理想竟然会落空,这并不令人惊讶,而且这也并非完全是件坏事;与此时、现在和地方性进行调和,是违背泰戈尔的本性的。他用了两种极其具有特色的方法,来摆脱现在和具体事物的束缚,第一种方法是通过生活在记忆和回忆往事之中来实现;第二种摆脱的方法,是通过幻想和想象,到达某个理想的乐土来实现的(见《再次集》中《银叶树》第二节。)泰戈尔偏爱仙境,浪漫的事迹,以及“仙境的号角若隐若现地吹响”。泰戈尔是个“浪漫主义者”①,他后来也坦率地承认了这一点。不应当忘记的是,泰戈尔与《奥义书》的诗人们有着渊源上的联系,他的思想基础并非是现代主义的,这一点在他的那些成功的与平常的诗作中时时有所表现。他虽然作了种种调整,创造了新的形式(这种形式对别人的帮助远远多于对他自己的帮助),但他并没有牺牲自己最本质的东西。他是孟加拉语的伟大奠基者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孟加拉思想的一个奠基者;把他当作一个无根的叛逆者,或者欧洲新潮诗歌的模仿者,这样的桂冠对他是不合适的。也许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不是标志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
①英译本《新生集》。
拿《新居》这首小诗为例,诗中描绘了一幅唯美主义者所追求的牧歌情调的画面,这画面或许是天堂,真可谓是美妙的幻想!①然而,这画面却远离我们所生活的时代!难怪在诗歌的结尾处,诗人向幻想,这个骗人的精灵辞行。然而在诗人放弃幻想之前,他再一次试图竭力拥抱住幻想。②怀旧,你的名字是泰戈尔!
……………………
①事实上,这一切是诗人写给他儿媳的一封信的翻版。(见普拉堤玛·萨克尔的《解脱》。)
②正如欧文·巴比特评卢梭一样,“他拒绝调整自己的田园牧歌式的梦想,以适应令人不快的现实。”(《卢梭和浪漫主义》第74页。)席勒说他自己也是诞生在田园牧歌之中,对这种说法巴比特反驳道:“他有没有走出来呢?”(《论创造及其他论文》);不知道巴比特会对泰戈尔怎么看呢?我们还记得(有点令人不快)特里阿农附近那玩具村庄里的茅草屋,“在那儿,马里·安东尼和他的侍女们扮演挤奶女工;这象征着特权阶层朦朦胧胧地向往淳朴的生活。”(爱米莉·内芙《欧洲诗歌的革命》第15页。)
其实,马俞拉基河畔现在、将来都建不成我的新居。
我从未见过马俞拉基河,从未亲耳听见它的名字。它的名字是眼皮上抹了幻觉的乌烟,用想象的目光看见的。
不过,我觉得我在这儿待不下去了。我恬淡的心灵
期待着辞别这里的一切,前往马俞拉基河畔。①
“哦,你的笛子发出了急切的召唤!”他在早期的一首诗里是这样写的,现在他又在老调重弹。在《再次集·短笛》一诗中,诗歌的直接背景是现代的,也许你会说这些背景太现代了;诗中对一个小职员的生活细节的描述既干练又敏锐,他惶惶不可终日,以致于没有完婚便仓皇出逃,(普鲁弗洛克有了一个孟加拉兄弟。?
小说推荐
- 泰戈尔诗集
- ,泰戈尔诗集一.网1 当我在夜里独赴幽会的时候,鸟儿不叫,风儿不吹,街道两旁的房屋沉默地站立着.是我自己的脚镯越走越响使我羞怯.当我站在凉台上倾听他的足音,树叶不摇,河水静止像熟睡的哨兵膝上的刀剑.是我自己的心在狂跳__我不知道怎样使它宁静.当我爱来了,坐在我身旁,当我的身躯震颤,我的眼睫下垂,夜更
- 最新章:第3章
- 笛卡尔文集
- ,笛卡尔概览(代序)gxiaoshuowang博弈勒内·笛卡尔,这一名字在哲学的殿堂中回响了300多年。人们一直把他供奉为近代欧洲哲学的始祖,理性主义的先驱。他的哲学不仅展现了一个新的观点和结论,而且带来了一个新的时代“笛卡尔哲学有着一种超乎寻常的复杂性,它是如此地丰富,以致人们能够从中发现全部近代
- 最新章:第38章
- 博尔赫斯文集
- ,心狠手辣的解放者莫雷尔-小-说.网源远流长1517年,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神父十分怜悯那些在安的列斯群岛金矿里过着非人生活、劳累至死的印第安人,他向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五世建议,运黑人去顶替,让黑人在安的列斯群岛金矿里过非人生活,劳累至死。他的慈悲心肠导致了这一奇怪的变更,后来引起无数事情:汉迪创
- 最新章:第68章
- 星际迷情泰戈传
- 作者:糖醋酱第一章迟到 宏伟的礼堂,静坐着近千名师生,不论是台下的学员还是台上的教师,都保持着整齐划一的坐姿,无不代表着,校规的严格。处于门外的教官,抬起手腕确认时间已到后,走进礼堂内对其它偏门的教官挥手,意示时间已到可以关门“咯咯~咯咯”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门外传来,如空谷回音般在整个礼堂内
- 最新章:第24章
- 请爱玛尔戈
- 请爱玛尔戈作者:海带结000 出场人物备查女主:玛格丽特,玛尔戈是她的昵称,而且,这个昵称比她的本名更有名气。出嫁前她是法国公主,亨利二世的女儿,玛格丽特·德·瓦卢亚;出嫁之后她先是贝亚恩亲王妃,后来是纳瓦尔王后,玛格丽特·德·纳瓦尔。女主的母亲:卡特琳娜·德·美第奇,亨利二世的遗孀,王太后,曾经摄
- 带我去阿尔泰
- 与生命抗争的绝恋:带我去阿尔泰 作者:雪屏《带我去阿尔泰》第一部分 带我去阿尔泰 1 吱扭 门一响,门缝里探进来一个脑袋,一个女孩的脑袋 屋里的人的笑声戛然而止 你找谁?屋里的人问道 我谁也不找,只是有点好奇,那女孩说 好奇什么 好奇在这里居然可以听到笑声,我搬进来已经一个星期了,还是第一次听到笑声
- 最新章:第37章
- 马尔泰若曦日记
- ]书名《马尔泰若曦日记》作者:水火风情作品简介穿越成马尔泰若曦后,女主人公千方百计希望和男主人公胤祯保持平行的距离,但逃逃避避后,经历过风风雨雨,水水火火后,老天似乎是别有安排,女主人公只能顺其自然面对生活的一个梦,安然地生活着,不再执拗,简简单单,又真真实实地爱着,也被爱着,并记录一些生活细节.起
- 最新章:第104章
-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
- ,罗曼·罗兰致译者书(代序—论无抵抗主义三月三日赐书,收到甚迟。足下迻译拙著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传,并有意以汉译付刊,闻之不胜欣慰。当今之世,英雄主义之光威复炽,英雄崇拜亦复与之俱盛。惟此光威有时能酿巨灾;故最要莫如将“英雄”二字下一确切之界说。夫吾人所处之时代乃一切民众遭受磨炼与战斗之时
- 最新章:托尔斯泰传-第34章
-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
-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作者:叶圣陶1980年北京编者的话 一、叶圣陶同志是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语言学家。我们编辑《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叶圣陶同志的语文教育思想,为改进语文教育作参考,并适应一般读者学习语文的需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九八〇年八月《叶圣陶语文
- 最新章:第3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