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出好孩子》第13章


所以父母吝惜赞词是不对的。正确的态度是发现并肯定孩子的每一点滴进步!
●不要否定孩子将来的发展
我们有的父母在孩子不听话,屡教不改,或者不认真读书、不做功课时,气急了。就会骂出一些令人泄气的话来。“你是一个十足的废物!”“你将来还会成个什么有用的人?鬼都不信!”“你还想有什么作为,做梦!”
父母一时的气话,但却足以构成对孩子终身的伤害,因为它截断了孩子对自己将来的希望和美好的撞憬。一个人对前途失去了信心,一个没有前途的孩子,他还能好好读书吗?读了书干什么呢?
社会调查显示,不少青少年犯罪就是因为在家受到父母的藐视,而产生了挫折感。于是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而自暴自弃。这是因为不论孩子的年龄大小,父母对他们前途的否定,都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打击。尤其是稚龄的孩童,父母讲的话,对他们更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即使没有产生什么不良的具体行动,在人格上也会形成极大的负数。
一个人的前途是很难预料的。今天有许多企业家,在三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还是农家子弟。有的甚至在念小学或中学时也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取决于主观的因素外,还取决于外部条件和环境,那就是机遇。而一个人的才能又是多方面的,有的人不会读书,但可能精于经营。何况一个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还长得很呢?!一个不管现在多么平淡无奇的人,只要对将来抱着“前途大有可为”的希望,就会激起无穷的力量。这也就是俗话所讲的:“不要把人看扁了!”“不要把话说绝了!”
●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中国人讲面子。大人重视自己的面子,小孩子也有他自己的面子。尤其是在他们生活和玩耍的圈子里。如果他们的这种尊严被伤害,他们的耻辱感会比大人还厉害。
当然,作父母的一般不会去有意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然而,无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则是常有的事。
我曾听见一位企业家说过一件孩童时的事情。他生来不会唱歌,唱起歌来声音像个烂沙罐。上小学二年级时,班上举行唱歌比赛,他只得在家里练唱。母亲听了烦躁,就说:“你这哪里是唱歌,只在嚷叫!”这句无意中的话,使他不但对练歌失去了信心,连上学都感到痛苦。
当然,这句话如果是出自他的一个同学,他虽不愿听,但他还可能同他吵,甚至回敬他一句:“我唱的是嚎叫,你唱的是猪叫!”但是这种话出自自己的母亲,他所信赖、尊敬和依靠的人,他就无法反驳了。所以其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还有一种无意的伤害。那就是作父母的总喜欢把自己的孩子看作是不懂事的孩子,所以样样他们可以代替孩子作主。其中最常见情形是:孩子的同学来了找他出去玩或者上街。母亲也不管孩子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就不加思索地代他说:“小波要看书,他不去。”母亲虽然没有存心伤害孩子。但孩子却会觉得在同学面前很失面子。这是因为孩子进入小学后,他有他的生活圈,他的朋友,他的世界。在他那个世界里孩子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他有他自己独立的人格,可以不受父母的控制。母亲在孩子的朋友和同学的面前指导或者指示他的行动,等于向孩子的朋友们表示他还必须在父母的指示下生活,没有独立能力。孩子当然会觉得很扫面子。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有时孩子还会故意不听话。同时,一旦同学们发现某人样样事都不能作主,就不会再找他玩耍,而不再接受他。这样也有损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所以,除非迫切的需要,即使孩子的同学和朋友所提出的要求是极端不合理,是邀孩子出去胡闹,需要当面立即禁止的话,对孩子的教导也应该避免当着孩子的朋友或同学的面前进行。有什么不对和不妥的地方,应该等到他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再提醒他:“刚刚……”,孩子就会容易接受得多。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大人活动的圈子。
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和天地。这就是我妻子常骂孩子的那句话:“外面讲的你就那么听,同学讲不好看你就不穿了!”
事情是这样的,在孩子念小学的时候,我妻子有时花了很大的气力,精心地给他做了一件上衣或裤子。我妻子认为很好看,可是孩子一穿上进入学校,有的同学就笑说这不好那不好,于是孩子就再也不肯穿了。母亲当然就很不高兴。费了苦心,孩子还不喜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一旦穿的与大多数的同学不一样或口味不一样,就会有同学嘲笑他,使他显得脱离群众。
而孩子的这种心理却不易被父母所理解或为父母所忽视,以致产生一些必要的争执和伤害。这些都值得一个做父母的人警惕与注意。这里就存在一个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的问题。
父母要求子女尊重,子女应该尊重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这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古往今来,中外公认的道德。但是,我今天在这里却谈父母也要尊重子女。我们很多作父母的人会认为我发疯了,或者老糊涂了。父母是长辈,子女是晚辈,所以子女尊重父母天经地义,千百年来历史如此。千百年来的古训是“子不教,父之过”。“三娘教子”、“孟母择邻”也是千百年来传统的美谈。却从没有听说过要尊重子女的责任,子女也应该要虚心地接受父母的训诲并尊至父母。然而,这并不是说受教育和被教育者就不应该也受到应有的、起码的尊重。当然,这个尊重主要是指他(被教育的人)的独立的人格。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一个孩子养到八、九岁,他就会有些独立的意志和欲望,尤其是进中学以后,他会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有独立的人格。他已经有了一些善恶和是非的标准与概念。而对孩子的这些概念,只要不是错误的,我们作父母的就应该尊重。而且事实上,我们作父母的也大都是这样作了。而且谁也不会有意去侮辱孩子,自己子女的独立人格。孩子如果在外面受了委屈,父母都会十分愤愤不平。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有时无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和侮辱了孩子的人格,却并不少见。只是常常未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罢了。
小孩子在家里不免有些乱拿东西,而且用过了,又不放回原来的地方。于是父母有时要拽一个东西用,找不到就会问:“亮亮,你又把我的剪刀拿到哪里去了?”如果亮亮真的拿了,而且经母亲一问马上就记起来,那当然很好,很快就可以把剪刀找出给母亲送去。
有的孩子好奇和调皮,总觉得大人的一切都好些,都新鲜,于是喜欢在爸爸不在的时候,拿他的钢笔写一写或做功课。等爸爸发现了,才要了回去。这些小事发生多了,就会在父母的头脑里产生一种条件反射:只要有什么一时找不到了。他们马上就会想起自己的孩子或某一个孩子拿了。
“亮亮,你又把我的剪刀放在哪里去了?”母亲又找不到自己的剪刀。“我没有拿你的剪刀。”母亲又在她常放剪刀的地方找了找,还是没有找到。于是又问:“你没有拿,怎么我会找不到了呢?一定是你不知道放到什么地方去了。”那次孩子确实没有拿,为了澄清事实,孩子只得说:“我确实没有拿,妈。”这时,有的比较冷静的母亲可能就不再追问下去,独自寻找。但也有一些比较主观,尤其是性情暴躁的母亲,却会不由分说,凭过去孩子拿过后没有放回原处的经验,一口咬定是孩子拿丢了,不敢认帐:“撒谎,一定是你拿了,忘记了,不知道放到什么地方去了!”
孩子没有拿,母亲不信,反而说他是撒谎。孩子心里当然会感到十分痛苦;而且还说他是撒谎,这实质上也是对他人格的一种侮辱。然而主观武断的母亲却观察不到,也了解不到自己无意间对孩子心理上的损害,还以为自己是正确的。直到过了几天,母亲自己又无意间在另一个抽屉或什么地方发现了剪刀,于是才恍然大悟,是前次自己放错了地方,没有放回原处。
类似的事情,在我们不少的家庭中都或多或少地发生过。而且常常被父母所忽视。这种无意间的伤害,常常给孩子心灵上造成创伤,而且也易造成父子母女间感情上的隔阂。
所以作父母的一定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一个好的父母还应该培育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试想一个没有自尊心和没有人格的人,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旦一个孩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