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实践中的知识。而中国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采取的是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才做学问的相互脱离的两阶段战略。
黄全愈认为,许多人坚持的“中国的初等教育是很棒的,现在的问题是高级阶段的研究没做好,要加强的只是高级阶段的研究工作的创造性问题……”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他认为,人的创造力和创造性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既然要培养,就要从小开始培养。这种培养,不但要有内在成长的连续性,还要有外在培养环境的持续性。同时,创造力与人的个性和独立性是分不开的,而个性的发展和独立性的培养又必须始于幼年。如果我们在初级阶段只搞适应“应试教育”的智力开发,到高级阶段才培养人的创造力和研究能力,我们将难以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
结语
刘亦婷的学习方法是落后和过时的,这种学习方法强调的是机械的、反复的、大运动量的训练。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方法辅之以刘亦婷家长引以为豪的“铁人计划”,能够使孩子的学业暂时得到成功。
但是,这种成功仅仅是暂时的,很多教育学者从中美学生的对比中已经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这种孩子的后劲明显不足。
真正先进、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研究性学习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生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
迎合炒作,自树典型
下面这些很好玩的句子来自《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的引言:
消息借助因特网,顷刻之间传遍全国,引起轰动:
———新华社向全球发了通稿;
———无数中学和小学的老师们,自发地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推荐刘亦婷的事迹;
———还有很多想冒尖、想留学的中学生把刘亦婷看作学习的榜样;
———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更是又激动又羡慕,无不渴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第二个、第三个刘亦婷……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第3页)
上面这几个句子来自成都某报,内容充满了可疑之处。首先,刘亦婷考上哈佛这件事情,新华社有必要发通稿吗?中国学生每年被哈佛录取的有几十个之多,怎么没见过新华社发过什么通稿,怎么单单刘亦婷被哈佛录取就发通稿了呢?而且,一个中国学生被美国大学录取这芝麻绿豆大的事有必要惊动新华社去报道吗?我怀疑。
接下来更可疑的是这句话:“无数中小学的学生和老师们,自发地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推荐刘亦婷的事迹。”事迹这两个字我们并不陌生,一般是英雄模范人物才有这个资格。比如为人民无私奉献的雷锋,比如有“人民好卫士”之称的任长霞,比如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干部焦裕禄,比如战非典的英雄钟南山。刘亦婷算什么人物,她有什么资格跟这些英雄模范并称呢?她究竟做了什么事情值得如此大惊小怪?竟然惊动了人民教师去传播她的“事迹”?人民教师的愚昧和无知真的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吗?我怀疑。
接下来的这句话更加让人匪夷所思了:“还有很多想冒尖、想留学的中学生把刘亦婷看作学习的榜样。”按照我们惯常的思维,榜样一般都是由权威部门认定,然后向大家推广。如今,刘亦婷怎么不声不响就成了榜样?而且这个榜样大有取代雷锋叔叔之势,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争相学习,要克隆出第二个、第三个刘亦婷……难道这些家长同志们也如一些人民教师一样愚昧无知?我怀疑。
对于这篇极其滑稽而可疑的报道,刘亦婷的家长不仅不加以澄清,反而如获至宝一样地放到了《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的引言中。这不能不让我们怀疑,他们是在迎合炒作、自树典型。
有了报纸提供的炒作由头,接下来,刘亦婷的家长要考虑的事情是:究竟把刘亦婷树成什么典型呢?
稍有常识的人便不难想到,当然是树成素质教育的典型了,因为应试教育已经如过街老鼠了,他们把自己搞应试教育这一套拿出来谁会看啊?况且,素质教育在当时正是国人非常热衷讨论的话题,正是一个极佳的炒作点。
刘亦婷的家人当然也不会拒绝炒作带来的好处。据说,他们的书最初的名字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后来有人给他们提建议说,这个标题不够响亮,还是打着哈佛的旗号够刺激,于是《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名就此诞生,然后,他们又觉得“素质教育”的话题正红火,又加上了“素质培养纪实”的副标题。
诚然,炒作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本无可厚非,但是,这一营销手段用到教育上可能就得三思而后行。我们不要忘记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社会责任感的问题,因为教育无小事,伦理无小事,如果不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件事,被误导的学生和家长怎么办?
巧借光环,以偏概全
在出版业有这样的共识,一个作家一旦成名,比如说拿了诺贝尔奖,那么他以前被认为是垃圾的作品也能从箱子底里拿出来,不仅不愁发表,销路也不会成问题。这个现象反映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光环效应”。具体来说,所谓“光环效应”就是人们常有的以点盖面、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它是个人主观推断的泛化和扩张的结果。在光环效应下,人们对一个人的缺点往往视而不见,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这个现象。
可以说,“刘亦婷热”的背后,便是“光环效应”作用于人们心理的结果。正是因为刘亦婷进入了哈佛这样的豪门大学,刘亦婷身上便自动罩上了名校光环,很多人在这种“光环效应”的影响下,就轻易地把刘亦婷当作了素质全面的牛人。
说实话,我在初读《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时也受到了光环效应的影响,带着无比倾慕的心情阅读书中的每一句话,渴望从中发现能够为我所用的妙语良方。
然而,当若干年过去,当我接触了数以百计的留美学生,当我熟悉了留学美国的全部流程及内幕,当我对中国中学、大学教育有了深刻反思之后,我发现,罩在刘亦婷头上的名校光环已经完全在我眼前消失了。此时,呈现在我面前的,不过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国学生,而其父母对她施行的所谓“素质教育”实际上恰恰是反素质教育的,他们对刘亦婷实施的完全是应试教育那一套东西。
然而,由于寻常读者并没有我这样的耐心和专门知识去弄清楚刘亦婷进入哈佛的真相,他们便被刘亦婷头上的名校光环轻易蒙蔽。进而轻易接受了刘亦婷家长宣传的“刘亦婷是靠全面素质进入哈佛的”、“刘亦婷是素质教育的典型”等等一面之词。
我想,这种赤裸裸的误导应该到结束的时候了。
堆砌神坛,打造完美
我们来看看刘亦婷家长笔下的完美哈佛女孩。
婷儿3岁左右曾经热衷于在钢琴上即兴作曲,但手不够大不利于弹琴———当时也买不起钢琴。
(引自《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第127页)
我想知道,什么叫即兴作曲?是不是像莫扎特那样呢?我们知道,莫扎特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他6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行演出获得了成功,被誉为“神童”。我不知道刘亦婷的即兴作曲是什么概念,她是否创作过什么曲子呢?如果并无这种创作的话,还是把这句话改成“婷儿3岁左右曾喜欢摆弄钢琴”为好。否则,这句“婷儿3岁左右曾经热衷于在钢琴上即兴作曲”会让人误以为刘亦婷是个如莫扎特一样的“神童”的。
婷儿快3岁的时候,我特地为她做了一次智商测试。结果她的智龄为5岁4个月,智商为183。这个结果令我振奋不已,因为据心理学家调查统计,在3岁时,心理年龄“早两年”的儿童是绝顶聪明的,而且5万人之中才有1个!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第67页)
刚刚说完音乐神童的典故,现在刘亦婷又成了智商奇高的天才,果真如此吗?在本书《靠慧商和魅商教育超越刘亦婷》一章里,我将详细讲述我们关于智商的种种认识误区。刘亦婷的早期教育神话可以休矣。
这种兼顾发展独立性和学会守规矩的引导方法,使婷儿的独立能力和自律能力都发展得很好,比如说:
婷儿1岁多点儿就会自己吃饭喝汤;
2岁起就开始自己洗脸穿衣,模仿做家务;
3岁起便负责收拾果皮果壳;
4岁起夏天便自己洗澡;
6岁便自学
小说推荐
- 恐惧无爱:中国另类孩子教育报告
- 作者:何建明【由文】序 为了更多地爱我女儿我的女儿从小就是个小美人儿—其实在天下所有疼爱儿女的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世上最美的小人儿。我的女儿15岁了,长得比她的妈妈还要高些,但在我的眼里她还是小童车里的那个样儿。每天清晨我送她上学,傍晚接她回家。长大了,走在一起,有一次她调皮地说“爸,瞧你这个大
- 最新章:第51章
- 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 《世界名人家教智慧》作者:佚名第1节:好奇的儿子与耐心的母亲爱迪生(1847-1931,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
- 最新章:第20章
- 教育病_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
- 《对当代教育的拷问》作者:佚名中国的教育真的病了吗?访《教育病》作者赵健伟赵健伟先生在《教育病》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这本2003年9月出版的书一诞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书中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及鞭辟入里的剖析,指出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病入膏肓。访谈记者:我在您的书里看到了很多案例
- 最新章:第63章
- 教育苍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
- 作者:赵健伟中国的教育真的病了吗?访《教育病》作者赵健伟赵健伟先生在《教育病》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这本2003年9月出版的书一诞生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书中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及鞭辟入里的剖析,指出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病入膏肓。访谈记者:我在您的书里看到了很多案例,有的甚至触目惊心
- 最新章:第63章
- 大宋的智慧
- 作者:贺坚强第一章我一推门就是前天在写这个故事之前,我曾经无数次的问过自己,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真的是唯一的智慧拥有者么?抬眼仰望星空,那里是不是也有人正在仰望着我们?答案显而易见,我们不可能是唯一的智慧体。不管从概率学的观点,还是我们从自己害怕孤独的本能出发。我们都不可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随着现代科学
- 最新章:第1136章
- 婚姻圣经: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
- 婚姻圣经: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作者[美]爱默生·艾格里奇导论疯狂怪圈幸福婚姻之秘诀牛仔上衣风波你也许是对的,但是错在你大声喊叫我忘记了她的生日温情时刻与难堪争吵《圣经》中的奥秘上帝是如何揭示爱与尊重关系的爱与尊重最基本的需求莎拉喜欢在鸡蛋上撒胡椒粉(1)莎拉喜欢在鸡蛋上撒胡椒粉(2)沟通解读婚姻的
- 最新章:第17章
- 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爱
- 婚姻圣经: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作者[美]爱默生·艾格里奇导论疯狂怪圈幸福婚姻之秘诀牛仔上衣风波你也许是对的,但是错在你大声喊叫我忘记了她的生日温情时刻与难堪争吵《圣经》中的奥秘上帝是如何揭示爱与尊重关系的爱与尊重最基本的需求莎拉喜欢在鸡蛋上撒胡椒粉(1)莎拉喜欢在鸡蛋上撒胡椒粉(2)沟通解读婚姻的
- 最新章:第16章
- 疯子也需要爱情
- 《疯子也需要爱情》作者:老石头文案如你能洞察深渊,愿你读此书,愿你能渐渐爱我。齐荠本是一个在街头流浪的精神病少女,却忽然被城中富豪认亲,成了他们失散多年的女儿。这种白日梦一般的事情竟然成真了!可等待着齐荠的,除了华丽变身,还有重重叠叠的阴谋和秘密。能够拯救齐荠的,唯有爱“你尝过那种能让你快乐得软弱无
- 最新章:第101章
- 大神,需要帮忙吗
- 版权归作者所有。好书尽在/w.文案斯文败类学霸攻+表面乖巧明星受。HE,强强1V1,不虐不揪心,欢迎跳坑。小甜文,温馨甜,前期校园后期社会,娱乐圈部分纯属虚构,大家不要随便带入,笔芯。PS:文案渣,直接进,点个两三章,不行你就退,看我真挚期待小眼神。女生眼中的顾川:暖!帅!超级学霸!男生眼中的顾川:
- 最新章:第5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