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好孩子》第17章


文化修养不错。她兴奋地说:“我早说你行!瞧你这个字写得就是好!”从那天起,孩子有了自信,迷上了练字,后来写得一手好字。
是老师那个“大红圈”改变了这个孩子,“大红圈”就是一种正信息的传递。
我可以自豪地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获得的正信息比较多,所以从小就充满了自信。这要感谢我的母亲,正是那“太好了!”“你能行!”几个字把我引上了成功的道路。
可今天,我们身边的孩子得到的信息又是什么呢?大人们常常指责自己的孩子“太差了!”“太糟了!”“太不争气了!”“太没出息了!”……整天在负信息的暗示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才能被忽视,他们无形中给自己下了定义“我不行”,于是他就真的不行了。
我们当父母的,如果不丢掉“你不行”的负意识,便会成为孩子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碍。
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曾说过:“天下没有不行的事,自幼我们便是打这‘不行’中锻炼出‘行’来,这叫‘练行的’。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就没有勇气了。”
这话很有道理,自己的孩子自己都不相信能行,那谁还能相信他们呢?
哥伦布曾经说过:“世界是勇敢者的。”喊着“我不行”长大的孩子,将来肯定竞争不过喊着“我能行”长大的孩子。
主宰自己命运的,是人,是勇气,而这种勇气要从小培养。
当“我能行”三个大字成为一种信念,随着时间的流逝悄然沉入孩子心底的时候,他们就真正长大了。
3.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
快乐的人常说:“我帮你。”烦恼的人爱说:“你帮我。”
有个小学生曾认真地问我:“一个人怎样才能快乐?”我说:“帮助有困难的人。”“为什么呢?”他问。我说:“助人为乐嘛!”他笑了,说:“那只不过是个词语。”我说:“不,那是真理。帮助别人的确是一种快乐。”
“助人为乐”,说起来简单,但要体味到“乐”字实属不易,这种心态要从小培养,长大再教就难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孩子心灵这片土地上,从小播下“助人为乐”的种子,长大后,他们就会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多为人民办好事,体验到完美人生的快乐;如果种下“自私自利”的种子,孩子长大后只会关心鼻子尖底下的丁点儿小事,怎么能有所作为,又怎么能获得快乐呢?
“助人为乐”这四个字,蕴含着人世间至真至诚至美的奇妙含义。“助人”为什么会快乐呢?因为可以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生存价值。由于你的帮助、付出,使对方的困难得以解决,使别人的不便变为方便。这其中显示了你的价值,自然令你有一种成功的体验,觉得自己还有点用呢!正如歌德所说:“你若要喜爱你的价值,你就得给人创造价值。”
孩子爱帮助人,爱做好事,这是人类善良的本性所致,应当弘扬。但是我却发现,由于大人们对人生的误解,他们所表现出的自私心理和功利主义,对成长中的儿童极易造成不良的影响。
“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表现出了对人的一份关心和一份爱,表现出现代人高尚的情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同情、善良、热情的种子。
“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虽然这种帮助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却显示了孩子们的能力。他们为自己有能力去实现自己曾经认为难以完成的事业,有能力去参加道德建设而感到骄傲和愉快。
写在前面
我们国家要走向现代化,最大的障碍,并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资金问题,更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十几亿人口的素质问题。资金可以积累,技术可以创造也可以引进,但是十几亿人口的素质是无法引进的,这必须靠我们去提高。
什么是素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
人的素质的形成,主要是在幼儿和中小学阶段,所以古语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
著名儿童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讲,幼儿时期的可塑性最大,这个时期加强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孩子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也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相反,如果这个阶段不注意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孩子很可能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等长大了再去纠正就比较困难了。
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往往在他与人相处的言谈举止、文明习惯中就可以看出。一个研究生想出国深造,各方面的考查都合格后,他去大使馆办理签证。使馆人员找他谈话时,他不是乱翻人家的东西,就是打断别人的谈话。最后,使馆人员的签证意见是拒绝入境,理由是这位研究生缺乏学者风度和应有的礼貌。
文明的语言、仪表和行为,就如同一封介绍信,把自己的身份介绍给别人。让孩子学会做现代文明人,是真正爱孩子,也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1.访日的刺激
讲公德,守秩序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几年前,我带几名中国少年去日本参加数学比赛。仅仅3天,我处处感到日本国民的素质比较高。
日本的人行横道两侧都是红绿灯,只要红灯亮着,所有的行人都静静地等候,没有人闯红灯;只要人行道上的绿灯亮着,所有的汽车也都静静地等着。
一天夜里,我们在中国青年报驻日记者的陪同下,去东京最繁华的街道观光。在一条小马路旁的红灯下,静静地站着一位行人,而马路上并无一辆车通过。
为此,我很有感触。日本人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如此自觉地遵守秩序。想想在国内,马路中设置着高高的隔离护栏,不是也有人不管不顾地翻来跳去吗?所以,交通安全意识实际上也是国民素质的一种体现。
日本地铁客流量相当大,但不管是在地铁站,还是在车厢里,到处都是静悄悄的。不少人在埋头看书,即使有人说话,也都把声音放得很低,怕影响旁人。
在下榻的宾馆里,人们彼此见面彬彬有礼。上电梯时,外面的人耐心地站在两侧,等里面的人走出来,才顺序进入。而我们的孩子,电梯门一开就往里冲,有时竟和出来的人撞个满怀。于是,他们常常被电梯门口的服务员请出来,等里面的人都出来后,再让他们进去。几次之后,孩子们也懂规矩了。
在东京迪斯尼乐园,游客如云,却秩序井然。每个大型游乐项目前都排着数百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学生。
日本领队先和我们的孩子商量:“这个游戏要排一小时的队,大家玩不玩?”“玩!”孩子们商量决定后,自觉排好了队。
在排队的这一个小时里,我仔细观察了一番:排队入场的地方就是一根绳子和几根桩子串在一起,排队的人顺着绳子走过去。绳和桩子并不高,一抬腿就能跨过去,但根本没人这么做!日本的孩子很守秩序,一个挨一个地往前走,没有人在队伍里乱挤,没有人大声说话。我们的孩子则老是在队伍里串来串去,一会儿去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旁边的日本孩子不时地看他们,以为他们在“加塞儿”,弄得我脸上一阵阵发烧。
在公园的公厕门前,也排着一行队伍。我以为厕所里挤满了人,走近才知道,里面只有几个人。排队的人都站在门口,出来一个人,再进去一个人,大家都很自觉。我看到一个日本小女孩,用厕所里准备的擦手巾擦干手,发现地上掉了一个小纸片,便弯腰捡起来,放进废纸箱。然后她又回头看看,确认没有把洗手台弄脏,才往外走。路过门口她抬起头,发现我正在注意她,便朝我微微一笑。我也朝她笑了笑,赞许地点点头。
没有人监视,没有人提醒,每个人都在自觉遵守着纪律,保护着环境卫生,给后面的人留下清洁的环境。
我们的孩子不爱排队,进餐厅、进厕所都是横冲直撞,好像对那长长的队伍熟视无睹。一个孩子因为自己去逛商店,竟让一车人等了半个多小时,引起别的国家的孩子的不满。吃饭的时候,看到自己爱吃的就拼命吃,一点儿也不顾及别人。
看上去是个行为习惯的问题,本质上是目中无人,我行我素,这种道德缺陷,在这一代独生子女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文明礼貌是最基本的国民素质。日本社会尽管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国民的文明礼貌确实给人留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