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好孩子》第44章


“孩子怎么会没有家?没有家,哪有她?”我十分诧异。
“她原来有家,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但是后来,她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妈妈一走了之,她被判给爸爸抚养,爸爸把她放在奶奶家,自己住到别处去了。她天天盼望爸爸来看她,可爸爸没有来。”女孩用稚嫩的声音叙述着,一个严肃的话题却讲得十分平静。
“那这个女孩还爱她的爸爸妈妈吗?”我有意这样问。
“她很爱她的爸爸妈妈。她爸爸很高大,很帅,很有才华;她妈妈很漂亮,脸上长了一颗黑痣。有人说,谁跟这样的女人在一起,谁就很富有。她的爸爸就很有钱。”
“那她爸爸为什么要和她妈妈分手呢?”
“因为另一个女人看上了她的爸爸,另一个男人看上了她的妈妈……”女孩讲得很清楚。
“你怎么对那个女孩这么了解?”我问她。
“因为我就是那个女孩。”女孩的坦率、沉静,使我早就含在眼里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我被她的善良、真挚深深地感动了。
父母离婚有时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孩子怎么办?孩子心里的感受,父母理解吗?怎样才能减少家庭破裂对孩子的伤害呢?离异的父母应该如何善待自己的孩子呢?
有一位父亲离婚不久,就深深感到对不起五岁的女儿,他说:“没有了父爱,她的幸福也是打折扣的。我甚至怀疑,女儿不可能再拥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因为父亲在她的心中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而这一切,都缘于我们对婚姻的不够善待和珍惜。离婚,或许使我们从苦海上岸了,但对于孩子而言,我们是输家。对此,我无法宽恕自己。”
这位父亲的“忏悔”让人感动。他表达出这样的“忏悔”,原因是他很在乎自己的女儿。
父亲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父亲的作用是母亲很难替代的。如果说母亲是大地,那么父亲便是那一片蓝天;如果说大地能够创造生命,那么蓝天就应该包容世界。天地合一,万物才能和谐健康地生长、繁衍,这是自然界发展的规律。
父亲应该用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孩子,体谅孩子,在他们人生的道路上与孩子相伴。

写在前面
我要再次强调“我能行”三个字的重要性。
你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吧。
有一天,阿里巴巴看到四十大盗来到山里,冲着山洞喊了一句话,洞门就打开了,里面藏的全是金银财宝。等四十大盗一走,阿里巴巴也冲着山洞喊,喊呀,喊呀,可是洞门就是不开。为了得到秘诀,他悄悄地躲进酒桶,混入四十大盗的住处,终于知道了口诀。阿里巴巴独自来到山洞前,冲着洞口喊了一声“芝麻芝麻,开开门”,洞门真的打开了。他把大盗抢来的金银财宝取出来,分给了百姓们。
这虽然是一个神话故事,但却给我们以启示: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库,那么打开这一座座宝库的秘诀是什么呢?
你不必躲进酒桶也能够知道,是“我能行”三个字。
所有的孩子心中都有两扇大门,一扇门叫“我能行”,另一扇门叫“我不行”。打开“我能行”的大门,你看到的将是智慧、潜能、创造、自信;打开“我不行”的大门,你看到的会是愚昧、胆怯、保守、自卑。
如果你能帮助孩子打开“我能行”的大门,那你便会给孩子比金山银山更为宝贵的财富。从“我能行”大门走出的孩子,个个都能够抬起头来走路,遇到风风雨雨、艰难险阻,都能够勇敢地说“我能行”,从而克服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面对挫折和不幸,面对成功和失败,他都能够自信地说“我能行”,而不会错过任何机会。
相反,从“我不行”大门走出的孩子,一个个垂头丧气,无精打采,遇到一点点困难,他会立刻缩回头去说:“我不行,我不行!”于是,他成了生活的懦夫,好机会也会擦肩而过。
“我能行”是一种勇气。有勇气的人,能够抓住机会获得成功;没有勇气的人,常常让机会溜走,被生活淘汰出局。
“我能行”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才可能品味到人生的快乐;而抱着消极的人生态度,多好的事情也快乐不起来。
那么,如何打开“我能行”的大门呢?
印度作家泰戈尔有句名言:“用铁锤无法开启锁,惟有吻合那把锁的钥匙才能开启。”
开启“我能行”大门需要六把金钥匙……也就是六种力量:赏识的力量,信任的力量,发现的力量,评价的力量,合作的力量,创新的力量。
六种力量……六把金钥匙,让我们来开启“我能行”的大门吧。
1.赏识的力量……相信你能行
成人赏识的眼光,能使孩子创出奇迹。
在我生命的锦囊里,有一份妈妈赠予我的礼物……勇气。这种敢于自己说“我能行”的勇气,正是小时候在妈妈赏识的力量的鼓舞下形成的。
从小,家里人都说我勇敢,我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勇敢的人。星期天,妈妈带我和二哥去公园玩。公园里有一座天桥很高很高,桥板又窄又长,两边围着护网。虽然如此,走上去还像走钢丝一样,令人心惊胆战的。开始走天桥,我也很害怕。妈妈鼓励说:“你行,想上去就上去吧!”走上桥,我心里想着“我不怕,一定能行”,一步一步地试,勇敢地走了过去!那种惊险的感觉真是好极了!
现在想一想,父母认为孩子“行”还是“不行”,对孩子一生的影响的确很大。父母的赏识与放手,对孩子发出的是“我能行”的正信息,使孩子慢慢建立起“行”的意识;父母过度的担心和保护,对孩子发出的是“我不行”的负信息,使孩子真的认为自己“不行”。
孩子“行”与“不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如何看待他们……是为他们鼓气?还是给他们泄气?每个孩子都有很多潜能,潜能的发挥与成人对他们的赏识分不开,投以欣赏的眼光,兴趣才有可能转化为特长,孩子就会创造出奇迹。当然,孩子的自我意识也很重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才能顺其自然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在我所接触的学钢琴的孩子中,大多数孩子讨厌弹琴,只有极少数孩子喜欢,其中有一个云南的女孩对我说:“我一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弹钢琴,因为爸爸妈妈爱听我弹。”
女孩告诉我:“一天晚上,我正在家练琴,屋里静悄悄的。忽然,我一回头,发现爸爸妈妈都坐在床边静静地听我弹琴,爸爸的眼里含着泪水。我害怕了,忙问:‘爸,您怎么啦?我哪儿做错了?’爸爸笑了:‘不,你弹得太好了!爸爸和妈妈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刻是听女儿弹琴,你的琴声把我们一天的疲劳都赶跑了。’真没想到,我的琴声有这么大的力量!有一次,我家来了客人,爸爸叫客人坐下来听我弹琴,还轻声说:‘瞧,我女儿弹得多好!听她弹琴是一种享受!’客人听了一会儿,称赞道:‘真没有想到,中国21世纪的音乐家就出在你们家!’我听了,就觉得自己真成了21世纪伟大的音乐家,更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感觉真是好极了!”
女孩的话给我很大启发。在孩子对某件事萌发兴趣时,父母和老师不应是挑剔者,而应该是会喝彩的观众。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发展特长并不是为了搞专业,而是为了培养兴趣,提高素质。如果整天挥舞着“大棒”跟孩子较劲,还不如不让孩子学。
赏识,是激发孩子兴趣最好的营养剂,挑剔、训斥、打骂也许能培养出画匠或琴师,但绝不会培养出艺术家!因为天才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创造出来的,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人成为这个领域的拔尖人物。
赏识从哪里来?来自科学的思维方式:永远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不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同别人孩子比较。如果总用自己孩子的短处同别人孩子的长处比,你就永远没有成就感、自豪感,永远对孩子赏识不起来。
当然,赏识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故意装出来的。有个年轻妈妈听了我的课,决定改变自己的生硬态度,回家就笑着对孩子说:“太好了!儿子你真棒!”孩子莫名其妙,马上过去摸摸妈妈的额头:“妈,您是不是烧糊涂啦?”
第二天,这位母亲跟我讲起,我俩笑得前仰后合。孩子已经习惯于父母的指责、打骂,难怪对这种正面的激励觉得那么陌生。
每个人在情感上都是需要表扬和激励的,特别是孩子们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和激励时,就会勇气大增,创造力也会大大提高。有的父母认为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