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的力量》第28章


的学问。
借力打力,因势利导,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索额图、明珠同是康熙帝的左膀右臂,他们都在协助康熙帝巩固清朝政权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所属两派之间展开了无穷无尽的争斗,消耗了国家的政治资源,引起了康熙皇帝的警觉。
但是康熙对这种情况暂时不予理睬,对两党的争斗采取观望和引导的态度,让他们彼此牵制,互为掣肘,为己所用,他在明珠和索额图之间打起了太极拳。可惜,明珠和索额图都不能及时悔悟,导致积重难返,覆水难收。
索额图很早就是康熙帝的亲信,因他在策划擒拿鳌拜、清除鳌拜势力时立下了战功,康熙皇帝把他由一等侍卫擢升大学士,后改任领侍卫内大臣,成为当朝大臣中最重要的实力派,直至发展成了“太子党”的头目。
明珠系皇长子胤眩那拙司耍歉龊苡胁拍艿娜耍罄匆渤晌黄反笤保胨鞫钔纪C髦樵谔致邸俺贩币皇率保ε胖谝椋髡拧俺贩保肟滴醯鄣谋疽庀辔呛希钍芸滴趸实鄣男郎汀?br /> 明珠跨入政坛的中枢位置后,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帮助皇长子胤眩4笱坑喙戎爻迹⒄埂俺ぷ拥场钡氖屏Γ晌俺ぷ拥场钡暮诵娜宋铩?br /> 很快,长子党与太子党的冲突就发展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康熙帝察觉到此时的事态如果不加以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遂下令拘禁了索额图,宣布“索额图成本朝第一罪人”。不久又因明珠卖官纳贿的罪行,革去了明珠的“大学士”职务。
明珠和索额图都锒铛入狱。
在索额图和明珠的党争中,康熙是最大的赢家,这段历史表现了康熙皇帝高明的斗争哲学。对于索额图和明珠的党争,初始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渐渐察觉到党派之争愈演愈烈,便加以引导,让其彼此掣肘,以达到一个平衡的临界,最后康熙感到他们之间的党争再这样下去,会危害自身的统治和国家的利益,便出手制止,平息这场内耗。如果不这样,任党争愈演愈烈,恐怕就会损害康熙的统治利益,于国于民都是不好交代的。
当索额图和明珠的党争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时,对于朝廷和政事来讲是有利的。双方都会彼此顾忌,有所收敛,而不敢大张旗鼓地壮大帮派,为所欲为。康熙皇帝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和他们打太极,借力打力,因势利导,最终有利于自己的统治。
借势而行,乘势而上,借力打力,因势利导,并不容易做到,关键要有敏锐的思维。无论是借势还是乘势,最终的目的无外乎就是胜利。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使事情朝着有利自己的方向发展。
有一个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习武术。后来,小男孩拜了少林寺一个武僧,开始学习武术。他学得很不错,聪明好学,但是半年过去了,武僧翻来覆去只教给他一招。小男孩不明白为什么这样。
小男孩终于忍不住发问:“师傅,为什么只教给我这一招啊?要不要教些新的招数?”
第37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武僧说:“用不着,这一招足够你用。”
小男孩还是很迷惑,但是他很相信武僧的话,就把武僧教的这招下狠功夫勤学苦练起来。
又过了半年,武僧带小男孩去参加武术大赛,小男孩没想到自己轻轻松松就赢了前两个回合。第三回合稍有些困难,但对手很快就变得焦躁起来,犯了练武人的大忌,小男孩看出了对方的破绽,施展武僧教他的那招,又取得了胜利。小男孩也因此进入了决赛。
决赛时的对手比小男孩要高大得多,也强壮得多。小男孩因为经验方面的欠缺,曾一度显得有点招架无力,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害,就叫了暂停并打算终止比赛。然而武僧却不答应,要求坚持下去。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立刻使出武僧教给他的那一招,制服了对手,取得了武术大赛的冠军。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回忆比赛中的每一个细节,鼓起勇气问武僧:“师傅,为什么我会凭借这一招儿赢得比赛呢?”
武僧答道:“有两个原因:一是你基本掌握了初涉武学的第一招;二是对付这一招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抓住你的左臂,而你的左臂却因车祸失掉了。孩子,有的时候人的劣势未必就是劣势,可能反而成了优势。”
武僧使小男孩在武术比赛中取得冠军的诀窍就是借势而行,把小男孩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在成功的路上,没有所谓的优势和劣势,只有如何把握自身的条件和机遇。如果学会了“借”的艺术,把自身的不足之处转化为别人的难以击破的独特的优势,成功就不会远了。有的人会失败就在于泥足于自己的劣势,而不是设法借势而行,把劣势转化为自己的优势,而是沉溺于自己的不足终日苦恼,郁郁难安。这样的结局只能是失败落魄。“借”字的含义很精奥,不是简单的借来还去,那只是表面的意思。“借”字的深意在于借力而行,乘势而上,把一切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的因素,引导事情的发展朝着自己所意愿的方向进行。
借力而行……三言两语的人生忠告
借的艺术就在于借助别人的力量保全或壮大自己。
生命中的贵人就像地里的金子一样,肯定存在,但看你怎么挖掘。
借力打力,因势利导,成功之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知足、知晓、知趣
知,zhī①知道;②使知道;③知识;④〈书〉知己;⑤旧指主管。
【知足】zhīzú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常乐│~无求。
【知晓】zhīxiǎo知道;晓得。
【知趣】zhīqù知道进退,不惹人讨厌:人家拒绝了,他还一再去纠缠,真不~。
知足者常乐
人生在世的诸多痛苦大都因为不知足而招致的。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欲望是无尽的,以有限的生命去填补无尽的欲望,总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于是,痛苦便产生了。人生种种的不如意、不快意和不尽意,都是不知足带来的。不知足是不幸福、不快乐结出的花朵,不快乐、不幸福也是不知足生产的果实。两者互为因果,亘古如此。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只有知道满足,才能体会到由满足而带来的幸福的感觉。知足也是一种心态,一份从容,身边的许多诱惑不挂碍于心,淡泊心志,进退无忧。
知足是让我们养成幸福的习惯,有了这个习惯,生活中的幸福就会一个接一个。如果每天都以一份知足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生活就不再像以前那样苦闷无聊了,而是变得生动快乐起来。
从前,大森林里居住着一个动物王国。动物王国的成员不断发展壮大,很快的,动物王国的领地就不能满足如此多的成员栖息了。为此,狮王召开了全体动物大会,在会上狮王决定派遣一支探险队,去没有同类足迹没有人类活动痕迹的地方去开拓新的领地。
骆驼被狮王任命为探险队队长,探险队其他成员还包括猎豹、大象、狐狸、长颈鹿、猩猩。大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便踏上了寻找新家园的征程。
一路上,队员们在骆驼队长的带领下,跋山涉水,晓行夜宿,翻山越岭,穿过戈壁荒漠,历尽千辛万苦,可是没能找到适合栖息的理想家园。于是,有的队员就开始心灰意冷,不断地抱怨起来,说路如何难走,说食物如何难吃……只有猩猩一路上始终很愉快。
有一天清晨,队员们还在熟睡中,猩猩起床去河边洗脸,当它返回的时候,其他的队员们才刚刚起床。
“早上好,伙计们!”猩猩心情愉快地向同伴们打招呼,可是,它们一个个都没反应。“伙计们,嗨,今天的天气多好啊,清晨的景色多美啊!”猩猩再一次向同伴们打招呼,并快乐地哼起歌来。猩猩的举动很是让人费解。
狐狸翻着白眼问道:“你好像很高兴啊,你难道拾到了宝贝吗?还是找到了什么新鲜玩意?”
“是的,你说得没错,”猩猩说,“我看到了一路上我们可以看见的美丽的风景和奇观,我被它们的美丽深深地迷住了,深深地陶醉其中,这难道还不足以高兴吗?你们为什么只顾低头走路,难道大自然的馈赠还不能让你们满足吗?”
有时候,我们被自己的目标牵引得太紧了,没有放松的余地,其实这样一来原本属于自己的快乐也从我们身边溜走。同样是探险队里的成员,同样的跋山涉水、艰苦行进,可是得到的生活却不一样。猩猩因为知足,懂得欣赏大自然的馈赠而身心愉快;同伴们只知道一味地寻找目标,不知道满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