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之大醉侠》第300章


乱,享受太平盛世。便是举倾国之力,也在所不惜。先帝此志此心,我等正要心怀感激敬佩。苏大人却来言先帝的不是,不知是何道理?”
赵煦听得沈醉反驳苏辙之言,不禁心中大慰,喜形于色,拍案叫道:“说的好!”看了沈醉一眼,心中道:“还是师父知我。”转眼直视着苏辙,看他如何做答。
苏辙很想要反驳沈醉的这番话,但细细思之,却觉沈醉这番话也是大有道理。只是他本意并不在此,不是要与沈醉争论汉武帝如何。而是要借此向赵煦劝谏,不可复行神宗时的变法。偏偏沈醉断章取义,与他来争论汉武帝的功过。又说他言神宗的不是,拿话顶他,他若反驳,岂非认了自己就是在说神宗的不是。虽心中当真认为神宗有错,却也不敢在赵煦面前照直说出。当下只向赵煦拱手道:“臣心中,并无半点对先帝的不敬,请陛下明鉴!”
一个白发飘然的大臣越众而发,却是范纯仁,也替苏辙说话道:“陛下休怒。苏辙言语或有失当,却是一片忠君爱国的美意,还请陛下不要罪责。”
赵煦摆手让他二人退下,沈醉也跟着站回原班。神宗是否怀着想要一举平定辽夏,永结后患的心思,赵煦并不知道,却是被沈醉一番话说的心怀激荡。心中想道:“我若是也能一举而灭辽夏,让后世子孙能永享太平,岂非是一件大大的功绩。怕是太祖太宗,也比不上。”这样一想,心中更加激荡,只觉豪气冲天,起身斜睨了下面群臣一眼,道:“朕当继承先帝之志,发倾国之力,有生之年,要一举而灭辽夏,让后世子孙,得能永享太平!”
话刚说完,苏辙却又不知死地站了出来,叫道:“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呀,陛下!兵凶战危,战事一起,生灵涂炭,到时受苦的可是天下黎民百姓。为天下百姓计,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赵煦本待自己说完后,会受到群臣的膜拜称赞,却不想苏辙又偏偏出来反对。心中大怒,冷哼一声,正要发作。沈醉又适时而出,向苏辙道:“苏大人此言又错了……”16 K小说网…
苏辙见沈醉又出来反驳,也是惹翻了脾气,不等沈醉后面再说,便转眼向沈醉质问道:“苏某此议何错之有?”
沈醉却是好整以暇道:“苏大人说兵凶战危那是没错,战事一起,百姓受苦,那也没错。但苏大人不当只为天下百姓考虑,还当为这天下百姓的后世子子孙孙考虑,为我大宋的未来考虑。辽国、西夏蛮夷之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侵占我大宋国土,俘我百姓,夺我财富。自我大宋立国以来,边境之患,便从未断过。我大宋投入到边境战事的财力、人力不知有多少。蛮夷不灭,我大宋代代相传,代代有此之患,却不知还要投入多少。”
“所谓‘长痛不如短痛’,皇上有此大志,我等若能助皇上在有生之年一举而灭辽夏,我大宋后世便可永不受此患,便可节省下不知多少财力、人力。天下百姓吃苦受累、流血牺牲的是这一代,但受益的却是下一代下下代的后世子孙。他们不会再为此而吃苦受累、流血牺牲,不会再为永不休止的战事而担忧。若想天下永无战事,便需天下一统,让整个天下纳入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中。”
“我们做臣子的不能只想着自己,只想着眼前。但想着没有战事,安安稳稳地拿着俸禄过着太平日子。居安思危,我们当将目光放长远。不但要为自己考虑,还要为自己的后世子孙考虑。我们大宋在发展富强,人家辽国、西夏也不会止步不前。等到他们强大了,不等我们来打,他们便必定会打过来。到时,我们大宋便危矣!”
“可能有些人会想咱们大宋土地富庶,人丁众多,远胜辽国十倍,只要没有征战,再过十年、二十年,咱们更加富足。辽人悍勇好斗,只须咱们严守边境,他部落之内必定会自伤残杀,一次又一次地打下来,自能元气大伤。我只能说这等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想法大错特错,等待着敌人自取灭亡那是毫不现实的,主动权应当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且便是辽人自己灭亡了又如何,说不定又会出现一个新的蛮夷之邦取代他们。千百年来便是如此,从秦汉的匈奴,魏晋的五胡,到隋唐时的突厥,再到现时的契丹、党项。无论哪一个都曾强盛一时,都会眼红我中国的富饶,骑着战马劫掠我们的财富,抢占我们的土地,杀戳我们的子民。不将他们永远灭绝,我们便会永无宁日。”
“我泱泱大国,每年却需向蛮夷辽邦纳贡岁币金帛,但凡还有一丝血性的大宋儿郎便不能忍受此辱。”他说到此处,面向殿上赵煦,重重抱拳一礼,道:“陛下,臣愿领一支兵马,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为我大宋百姓千千万万的子孙后代,为我大宋的未来,为我大宋能得传万世而战!”
正文 第202章 斩杀辽帝
更新时间:2008…12…14 2:48:44 本章字数:6655
沈醉此番话一出,整个大殿上鸦雀无声。只不过这番话中有多少是他的真实想法,有多少是虚言、大话,便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其实若非他知道历史,他跟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也是一样,又能看到多远,想到多远。他自己便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所顾的还不多是眼前。他说这番话,主要是为了唤起一丝这朝堂上群臣的那一丝战意。所谓“在其位,谋其事”,他既然站到了这大宋的朝堂之上,他想自己或多或少也应该为这大宋做些什么,让它不那么快灭亡,让它有机会强盛。
有一个成语叫做“振聋发聩”,朝堂上很多大臣现在就有这种感觉。沈醉的这番话让他们很震惊,也让他们得到了很多启示。真心为国的大臣们不禁心生惭愧,暗道自己确实有些目光短浅;只为自己谋利的却也是目瞪口呆,不过想到为了后世子孙,心中却觉着也当好好考虑考虑。不管是奸臣还是权臣,也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在对待自己的后辈子女上基本都是一样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还是很通用的。再坏的人,也会疼爱自己的子女。
“好,沈爱卿远见卓识,当真是我大宋臣子的楷模!”赵煦又拍案叫道。话锋一转,道:“卿之大才,朕借用之处甚多,岂可放之去冲锋陷阵。再说咱们此时只是提议,出兵征战乃是大事,还需好好议定,到时再说也是不迟。”
沈醉拱手谦逊道:“陛下谬赞了,臣不敢当。”
话音方落,群臣中一人出班接道:“沈大人这才是过谦了。沈大人高瞻远瞩,见识卓著,不是我辈目光短浅可比。有沈大人在此,当真是咱们大宋之福。皇上当日钦点沈大人为状元,又破格提用,也是目光如矩,慧眼识英才!”
沈醉只听声音,便知是蔡京,却也不必转头去看。只是心道这家伙是见自己得了势,就来巴结拍马屁。且一拍两马,连赵煦的马屁也一块拍了。抬头去看赵煦,果见赵煦瞧着蔡京满目赞赏之意。蔡京这一开头,后面却是立马便有附议之人,你一言我一语,把沈醉夸的是天上少有,地上绝无。就连四朝元老,现任平章军国重事、太师之职的文彦博都十分难得地夸了沈醉一句。
正在此时,苏辙却又向沈醉道:“沈大人,苏某尚有疑问之处,还请沈大人见教!”
苏辙这一出声请问,殿中众人的夸赞之声便立马停了,都瞧怪物一般瞧着苏辙。便是与苏辙一路的苏轼、范纯仁、范祖禹等人也都面露奇怪之色。赵煦更是冷哼了一声,皱了皱眉头便要发作。沈醉却已道:“苏大人但问便是。”
苏辙道:“便如沈大人所言,从秦汉时的匈奴,到如今的契丹、党项,这些化外蛮族都与我中国为敌。一族败之,另一族便趁势而起代之。好像杀之不尽一般,又总能趁机发展强盛,威胁我中国统治。今日契丹败了,不知又有哪一族会趁势而起,到后世发展强盛,又会与我中国为敌。往复循环,不知何时是终。便是我们将它打败了打怕了,打得也再无还手之力,可以安定几十年或上百年,但终有一日他们仍会死灰复燃。沈大人声称要将他们永远灭绝,难道要屠杀尽他们族中的每一人?”
沈醉道:“这倒也不必,从秦始皇的一战定匈奴,到汉武帝举倾国之力打的匈奴分裂西迁,再到唐败突厥。可以说,咱们中国都是能够打败这些游牧民族的。每一次游牧民族的昌盛,都是源于咱们中国的内乱及朝代更替,给予了他们机会。否则咱们一直打压,他们便会毫无机会。因此咱们更需要变法图强,不使咱们大宋内部出问题,一直强盛。咱们一举而定后,他们便会再无翻身之机。同时也可使用教化的手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