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骑着竹马来》第136章


都送信回来慰问,又有不少人上折保举他重回平城,可见他永昭二年和三年间已在北边累积出无上军威,此次他自己上表请命,柳心瓴自然乐得顺水推舟。
与符葵心同行的还有去年秋举上榜的一些武举子们,自国子监开了武科之后,倒是调教出不少好苗子,季涟倒没有奢望能隔三年就出一个像符葵心一样的英才,只盼着能向边关源源不断的输送将官,便已心足。
只是这道折子,让季涟兴起一个念头,向玦儿道:“我记得你说过……永昭二年葵心石河大捷之后,隐闵很是仰慕了他一阵?后来还因为一个跑去找护院习武?”
玦儿点 点头,季涟继续道:“照我看……把隐闵送到葵心那里去,如何?我想来想去,实是没有人能镇住他了,今天看到葵心的表章,才想起来隐闵原本还是有个敬畏的人的。况且——军中操练艰苦,倒是个历练人的地方。”
玦儿听了,颇有难色,一则怕孙隐闵在军中受了苦,二则怕再多一个人发现符葵心的事,季涟看她这样子,只道她是怕孙隐闵受不了那个苦头,笑道:“玉不琢不成器,我听你以前说你爹娘每次责罚他,总是他还没受着苦头,你爹娘先心疼了——他便是因为这个,所以有恃无恐。军中操练我也是见识过的,任你阎王老子,进去了脾性也要磨掉几分,你要是现在还一味的心疼他,怕他吃了苦,将来后悔也来不及了。”
季涟自上一回被孙隐闵气着之后,回来左思右想,发现他不管说一句什么,孙隐闵总是随随便便一句话就能把他给堵回去,足见孙隐闵本身还是机警过人的,并不是不讲道理,而是你讲什么道理,他便拿什么道理驳你。季涟从小就常被人赞机敏过人,从不曾在口头上吃的这样的亏,再加上孙隐闵那日正触动他尴尬之处,才让他恼羞成怒动了手。这样想通之后,季涟便觉得他倒并非 一无是处,若是能严加管束,未必不成气候。
玦儿想了一想,季涟所说也是在理,便道:“只怕——他这样太叨扰了符二公子”,思前想后又道:“你既是觉着想让他到军中历练,若他还是一样招摇的去,到哪里也不见得真能吃着苦……”
二人这样一合计,便决定拿话去激一激孙隐闵,让他遮掩身份,以招募的新兵身份去平城府,再让符葵心从旁照应,当能保他无虞,再者符鸢操兵之严苛,符葵心对敌之狠辣,都已是出了名的,当能管束住孙隐闵。
一样决定之后,季涟便下旨让符葵心赴任平城府之前,先到洛阳见驾,又趁着一几日的功夫,打探孙隐闵对符葵心的态度,果然见他对符葵心的大名,拜服如初。
季涟和孙隐闵一样打了几回交道之后,已慢慢摸得他的性子,数次拿以往从柳心瓴那里打探来的符葵心的种种事迹来激孙隐闵,孙隐闵到底年少,又自小骄纵,颇有几分傲气,往常在家生活的安逸,心里也幻想过从戎杀敌建功立业,只是知道家里肯定不会应允,才没有当一回事,现在机会放在眼前,于是迅速上钩,在季涟面前夸下海口,以庶民的身份去参加新兵招募,不在平城府做出一番事业,决不回来见人。
等符葵心到了洛阳,季涟和玦儿多番交代,让他千万管束住孙隐闵,只要不让他上前线战场,保住生命无虞,其他一切事宜,都归符葵心调教,决不从旁置喙。玦儿又私下叮嘱符葵心到平城府一切小心,保重身体云云,自探病之后,二人逐渐有一些心照不宣的默契,在季涟面前她便常称符葵心为大兄,以免他再吃飞醋。
五月初五端午节,季涟携玦儿同至洛水,在洛阳府上下官员的陪同下,同观龙舟竞渡,洛水两岸人声鼎沸,罗衣无数,钟鸣鼓响,煞是热闹。季涟在岸上亲投五色丝粽入江,又给龙舟竞渡的胜者亲赐彩头,洛阳民众遂倾巢而出,争睹天颜。
到入秋之后,季涟在洛阳仍过的欢快无比,丝毫没有折返长安的意思,玦儿才知他平日里嘻嘻哈哈的说要在洛阳陪她长住的话并非玩笑。到了八月初,季涟也没有准备照往年那样在宫里设家宴,而是在书房里咬着笔杆子问玦儿:“小常遣人过来送口信,说我们若是一直不回去的话,宫里总得有个主事的人,母后搬去了广清宫吃斋念佛,几个太妃太嫔从来都是不管事的,你看谁合适一点?”
玦儿想了想,宫里现在只有赵贤妃是夫人之位,照理该轮到她了,可自己和这位赵贤妃素来没有什么交情,平时她也不怎么说话,除了在斯盈殿写字临帖也没有别的什么喜好,搬到云华殿之后玦儿更不敢去探望她。以玦儿自己的意思自然希望是周佳雯来主事,便答道:“照例该是赵姐姐了,不过……佳雯生的虽是公主,也是你的一点血脉,至今都未加封……”
季涟蘸了墨,一面写一面道:“那就佳雯吧,就……德妃吧,快到中秋了,那个女儿我还一直没怎么看过呢,要不——让人把她接过来一起过中秋?”
玦儿摇头道:“好好的中秋, 你只把人家的孩子抢过来,这算那门子的团圆呢”,又看着季涟正在写的册妃的诏书,皱眉道:“德妃之位尚在贤妃之上……只怕赵姐姐心里不舒服。”
季涟却不以为意,想着那赵贤妃往日里便温顺知礼,先前自己把孩子两次抱来,她虽痛哭甚久,后来听说也渐渐的好了,并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便道:“她一向都是守本分的,反正都是个夫人的名号,又有什么好不舒服的。你真的不要把佳雯的女儿接过来看看?”
玦儿想了想,道:“还是我自己写封信,让佳雯过完了中秋,带着女儿到洛阳来一趟吧,咱们两个人都不在长安,她的册妃礼就没法做下去,嗯……就说让她到洛阳来行册妃礼吧,这样,赵姐姐那边也好说一些。”
季涟 点点头笑道:“还是你想的周全,一群女人在一起的事情就是麻烦,也就你耐得住。”
正文 第九十七章 永嘉身前身后事
更新时间:2010…2…26 12:05:50 本章字数:10889
中秋之后,周佳雯果然带着女儿到了洛阳行宫。季涟和玦儿离开长安之前,给 儿取名为燝,后来周佳雯在给玦儿的信中说给 女儿取了一个小名叫楠溪,只是字面上颇不合辈份。玦儿看到这个小名,知道她是挂念永嘉故里,季涟也并没有多话,说小名怎么取倒都是无妨的。
趁着季涟去北宫和六部官员议事的时候,玦儿偷偷向周佳雯问道:“佳雯你在永嘉除了父母,可还有什么交好的亲友?既是挂念家里人,寻着机会本宫跟陛下说一说,让你家里人一起到长安去探你可好?”
周佳雯默然半晌,回道:“只有父母和几个兄弟了。”
玦儿又问道:“先前听你说你吹曲弹唱都是在家里学的,可也是你哪位兄弟教的?要真有这样的人才,什么时候去了长安,陛下和本宫可都要专门去看看呢。”
周佳雯叹了一声,笑道:“不是家里的兄弟,是一个远亲。娘娘有什么想问的,只管问就是了,反正陛下一时半会的也回不来。”
玦儿回头笑道:“你总是这么聪明作甚么……本宫只是想听听你一位远亲的故事罢了”,她眼角漾着笑,看的周佳雯甚是无奈。
周佳雯想了一想,眼睛里闪现几分调皮之色:“永昌十五年的冬天,妾身娘亲的姐姐,也就是妾身的大姨,把她的儿子送到妾身家来,因为妾身家里几个哥哥正在准备永昌十六年春闱的省试。大姨父家也是书香世家,就 这么一个儿子,起初妾身想着他们家那么多读书人,为什么一定要到妾身家来,等那位表兄来了才知道,原来大姨是因为家里没人降得住那位表兄,大姨也是病急乱投医,以为妾身家里哥哥弟弟多,又都刻苦读书,必能熏陶表兄刻苦勤奋,准备来年的省试。”
玦儿一面听着,一面从院里小几上的桃叶样紫砂壶中斟了一杯茶出来递给周佳雯,又示意在院子里给花浇水的几个宫女出去。
周佳雯抿了一口茶,继续道:“那位表兄到了妾身家里,起初还是很规矩的,偶尔跟着哥哥弟弟和堂兄堂弟们一起念书,有时也过来陪妾身玩,就是那时他开始教妾身吹曲的。”说到这里的时候周佳雯脸上竟微微泛起一丝甜蜜的情绪,玦儿在 一旁仔细看来,那样子,便跟自己十来岁在宫里和季涟一起读书习字画画的时候更无二致。
“直到那年除夕,爹说要过新年得热闹热闹,请了永嘉郡最有名的戏班子来唱戏,戏唱了几折之后,大家就发现戏台上竟然有妾身那位表兄,那戏唱的只怕连那戏班子的台柱都要逊色三分。当时爹娘都不以为意,以为表兄是因在妾身家里住了一段时间,行那彩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