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伐》第229章


也能说芙蓉楼就真的没了主顾,那北宋时候就有北方人喜欢吃河鲜,甚至有人嗜吃河鲜几乎成了瘾头,到了金国时代,北方也不会少了这样的人,而且,这种人还大多是颇有身家的人物,或者是官或者是富户,也是,所谓时代的弄潮儿,领先时代潮流的一般都是有钱又有闲的人,不是闲的蛋疼了,哪个会玩时尚玩流行,玩肥猪流?
对于这样一群老饕来说,芙蓉楼不仅不是笑话,简直就是他们的福音,这些人自从吃了芙蓉楼的东西后,就恨不得卷铺盖住在里面了。而且芙蓉楼的价格公道,按照洪过要求的,能收回个本钱就成,那些个金国的非主流时尚人群怎么会在乎这点小钱,经过洪过不断改进芙蓉楼的菜谱后,这些人家干脆是从早晨开始,一日三餐都从芙蓉楼订餐了。
有了这些人的追捧,芙蓉楼倒成了一个金国时代燕京城里的时尚俱乐部,收入还在其次,着实让洪过认识了一些有钱还有闲的人物。
时间慢慢进入八月,距离八月十五越来越近,整个燕京好像恨不得爆发出最后一点活力,大内,皇城,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各部监寺的官衙,还有侍卫亲军的营地,合扎猛安的营地,都渐渐完整的出现在人们视线中,即便如此,通过众人的口述还有洪过自己的观察,他感觉,在八月十五之前是燕京根本无法完成建设。
完颜亮不管这些,从年初就蹲在了燕京城外的金国皇帝去每五日去燕京的皇城工地视察下,就是板着手指在计算日期。看着完颜亮计算工期,所有监工督造的大臣们脑门上都见汗了,不是热的,实在是吓得过预估的完全相同,虽然全力征发民夫,将燕京路甚至是周围的中京路、西京路北东西两路的民夫都动员出来,甚至是连上京和河东两路的一部分民夫,足足百万人,都投入到了燕京的建设个工期似乎也无法完成。
洪过心里清楚,历史上的营造燕京花费了三年功夫,现在完颜亨他们要用一年时间,完成三年的工程,那根本是不可能的,这次营造燕京是有人要倒霉了。完颜亨,完颜乌带卢彦伦三个总领大臣心里也是明白,他们三个还存了一丝的侥幸般赶工好歹将燕京皇城的主殿——大安殿——完成了,气势宏伟的大安殿经足以接待宋国的使臣。八月十五那天,他们希望完颜亮看到大安殿后,能稍减怒气,略略宽限下工期。
完颜亮会这样做么?没人能猜到皇帝的心思。
洪过没心情去猜测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反正营建工程逾期,完颜亮也不至于杀掉完颜亨,只要完颜亨没事情,洪过就没什么好担心,现在的洪过更加关心的是海边的建设。
经过个月的风吹雨打,李光宗已经将那几万亩海滩划分成了一块块,有的地方海水很深,非常适合海船停泊,就被单独划出来,沙滩上用大块石头铺底,大道两侧则是一块挨着一块的条石,这条大路上面还会再用碎石填满缝隙,然后是细细的沙粒,上面最后用黄土夯实,变成一条坚固的直道。如此这般,一条五六丈宽的大路一直延伸到距离海边足足三里的地方,在那里,已经修好的巨大仓库里堆满了木材和石料。
李光宗曾经测试过,这么一条夯土直道,足以让两辆五十石的马车并行奔驰,如果彻夜不停的话,一艘千料的大海船,一夜工夫就能全部卸载干净
就在海中,这时还没有修造上货卸货的栈桥,不过,这些东西都将是很快要开始修建的。
考虑到修造一条卸货栈桥过于乍眼,洪过原先的打算,是准备修一条一直铺设到海中的条石路,用海水掩盖这条永固栈桥。后来想想这个工程怕是太过于超于时代,洪过只有退而求其次,要求李光宗修一条简单栈桥,然后召集木匠设计一条随时能拆卸的栈桥出来,如果没有卸货任务的时候,这条栈桥就要拆掉,防止有人在远处看出毛病。
甚至说,连修好的夯土道路,平时也都用细沙掩盖起来,只在道路两侧埋设好铁罐,一旦开始使用,白天用彩条连接所有铁罐,晚上在铁罐里点起火来,就能给车夫们区分整条道路。
这样一条道路造价不菲,从材料到人工,几乎花掉了洪过一万贯,在他看来,这也是值得的,倒是拖欠了武清县的那笔买地款子着实有些头痛,就算武清县的县令给洪过打了折扣,几万亩海滩下来,也要足足五万贯,这个时节要洪过从哪里去凑五万贯?这不,为了能让洪过那张五万贯的白条兑付,武清县的主薄又颠颠的跑来燕京请洪过吃饭了。
推杯换盏之间,洪过和那个卢主薄已经是称兄道弟了,可是,无论卢龙卢主薄如何套话,洪过就是咬死一句话:钱有,暂时不会给。将卢主薄恨得是牙根直咬却没半点法子。
“洪,嗝,呃,洪先生,”主薄虽然也是从小吏升上来的,偏生这酒量不如洪过,到了酒桌上就只有被放倒的份,现在努力趁着自己清醒,把想说的话通通倒出来,免得过一会又被洪过灌醉了送回驿站去。
“洪先生,这个,这个事情真,真的不能拖了,”卢龙是个四十几岁的人了,官面上说一套做一套的事情见得多了,洪过这个太极拳打得不算漂亮,惟有酒喝得开心,他每次来要账都能吃好喝好,但是每次回去见到县令,武清县令的脸都拉的老长,“万一到了年底,我们,我们县里,还有,还有好些东西,需要补足呢。”
看着卢龙几趴在酒桌上,吐着酒气脸色x红的样子,洪过也学出来一副酒醉的情形,心里倒是不以为然。
“洪先生,你,你不知道啊,我们,我们令,还,还指望着,这笔款子呢,指望款子做,做什么呢,去填饥荒啊……”卢龙真的喝多了,连心里最郁闷的事情都说出来:“那个,那个,他娘的倒霉的打仗,落下一堆,一堆海盐饥荒,我操,海盐啊,好像山那么多的饥荒,皇,皇帝,又,又下了,死,死令,八月,十五,就是中元节以前,必须填上,操啊,这些都是他们女真人一把火烧的,那个时候烧的干净,过后又不肯掏钱给补,老子到哪里去变海盐补饥荒啊……”
扑嗵的一下,卢龙趴在子上,鼾声如雷的睡过去了,反倒是洪过对这位武清县主薄的话留心了:海盐?到底是什么回事,为什么金国朝廷会向武清县催逼拖欠的海盐?
找来了卢龙随从衙役一打听,洪过才恍然大悟,原来在辽代,武清县有一处官家盐场,每年出产海盐接近十万斤,专门官买官卖。谁知道,在金国起兵攻打辽国,辽国又抵御北宋进攻这段战乱之际,盐场被人一把火烧成白地,再以后就没人提起这个事情。新皇帝完颜亮登基后,清查全国的积欠,也不知从哪里就知道了盐场的事,竟然要武清县补齐过去几十年拖欠的海盐。
不要说是补齐海盐了,县衙里不少都是第一次听说有盐场这码事,这下子可要了县令的小命,可是,与上司争辩根本没用,这种事只能一级压一级,谁都开始不讲理了。到了最后,想尽办法也没辙的县令,终于想出来用钱来买的法子。但是,这件事只是县衙的事情,不要说动员县中富户凑钱,就连县衙中的衙役和贴司书吏都没人肯掏钱帮助县令,急病乱投医下,县令才允了李光宗购买海滩的提议,准备用卖海滩的钱去填补海盐的饥荒。
海盐?拖欠?
听到这些消息,洪过开始掰手指计算日子了,想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他立即派人给李光宗下令:暂停一切仓库修建,马上执行第二套方案。
第二套方案?接到了洪过派人快马送来的讯息,李光宗愣了一下,虽然心里还在迷惑,为什么洪过突然提出第二套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他和洪过早已商量好的,早在他刚到武清的时候已经开始着手,这个时候甚至都初见成效。
从仓库中的公事房急匆匆赶到海边,李光宗看着眼前巨大的海滩,对几个垂手站在一边的工匠点点头:“开始动手吧。”
得到了主人的命令,那些工匠立即跳上小船,这些个小型海船上都满载了大堆的泥沙,仔细看去,这些泥沙可不是随意堆在海船上,而是用大筐或者是麻布袋子装好的,当小船行驶出去一段距离后,海船上的人们立即将大袋的泥沙扔在海中。
渐渐的,在人们肉眼之中,海床上形成了一条露出海面半人高,渐渐延长的小海堤,这条海堤逐渐延长着,用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接近,而且,如果有人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两条海堤相对延伸,竟然是呈现一个喇叭口的样子,正好拦住了大量的海水,防止这些海水溢出海堤。只不过,此时海堤内的海水还很少,仅仅能够没过人的脚踝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