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消失在时光机场》第41章


哂谝惶熘凶钋逍碌氖笨獭>」?955年的春天乍暖还寒,风沙扑面,但人们都记得,她的生命定格于最美好的人间四月天。今年是林徽因诞辰100周年和逝世49周年,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景仰与怀念,踏上对这一代才女的寻访之路。第2站:中国现代文学馆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馆内安静的气氛让文学气息格外浓烈。在馆内二层新月社作家们的展板中,我们寻找到了林徽因的照片和她的作品。她那盈盈秋水般的眼睛流露出优雅的才气,脸颊上那一对时隐时现的笑涡漾出轻柔淡雅的笑……笑林徽因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漩涡。艳丽如同露珠,朵朵的笑向贝齿的闪光里躲。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风的轻歌。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散乱地挨着她耳朵。轻软如同花影,痒痒的甜蜜涌进了你的心窝。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云的留痕,浪的柔波。唯美的追求,如火的热情,加上一分西方文化的熏陶,著名诗人徐志摩心中怎么也挥不去这位美丽才女的窈窕倩影。他对林徽因爱得真挚,爱得理想,多次为她纵情挥笔,以诗表情。1931年7月7日林徽因到香山,徐志摩在为她送别后,又写下了一首《你去》:你去,我也走,我们在此分手;你上那一条大路,你放心走,你看那街灯一直亮到天边,你只消跟从这光明的直线!你先走,我站在此地望着你:放轻些脚步,别教灰土扬起,我要认清你远去的身影,直到距离使我认你不分明。再不然,我就叫响你的名字,不断的提醒你,有我在这里,为消解荒街与深晚的荒凉,目送你归去……不,我自有主张,你不必为我忧虑;你走大路,我进这条小巷。你看那株树,高抵着天,我走到那边转弯,再过去是一片荒野的凌乱;有深潭,有浅洼,半亮着止水,在夜芒中像是纷披的眼泪;有乱石,有钩刺胫踝的蔓草,在守候过路人疏神时绊倒,但你不必焦心,我有的是胆,凶险的途程不能使我心寒。等你走远,我就大步的向前,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鲜;也不愁愁云深裹,但求风动,云海里便波涌星斗的流汞;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第3站:林徽因故居林徽因故居位于景山西街雪池胡同。初进胡同,两边排列着老北京为数不多的简陋的胡同民居。走到胡同的尽头,便可见一个四合院,安安静静地躺在巷子的尽头,隐秘于周围的民居之间。使得我们这样年轻的旅行者,看到这样一处建筑,竟不觉也会像年迈的慈父责怪自己钟爱的女儿一样,叹一声:〃你怎么竟在这里!〃1947年,该故居曾改为关押国民党政治犯的临时监狱,后来改为一般民居。1986年改为景山西街幼儿园,1998年改为敬老院。几经沧桑,这古老的四合院终于安静了下来,也和住在里面的老人们一起,感叹着如飞梭般流逝的岁月。我跟院里的老人们打听了一下,他们都不知道谁是林徽因,也不知道这里曾经住过一位诗人。他们只是告诉我,这里很安静,静得让人有点耐不住寂寞。也难怪,陋室草堂与风声鹤唳对于老人们似乎太过简陋,但对一个诗人来说足矣。院子不大,两排房屋,一座假山,一个小院。身处院中,我们感受不到在李白大诗人故居中那种奔泻而出的文化底蕴,只是体会到一分淡淡的哀愁,一分哀怨中的彷徨,苦涩中的甜蜜,让人突然惶恐起来,觉得不该来打扰这样一份宁静。等我悄悄地退出院子离去时,才觉得如释重负。也许,文化的债是穿越时空的。第4站:新月社原社址新月社原社址在西单石虎胡同,现在已经全部拆除,成了现在的西单商业区。现在的石虎胡同两边坐落着西单最有名的几个商厦:中友,明珠,广州大厦,西单购物中心。站在马路的中间,如果不是跟修自行车的老北京一再确认,我们很难把这样一个人头攒动的地方跟一群诗人联系起来。不过,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也许真正的宁静,就是隐藏于喧嚣之后吧。第5站:北总布胡同
第61节:一个世纪的美丽回响2
这里原来有一座四合院。北总布胡同3号,林徽因和梁思成在这里开始了营造社的工作。今天,这里被刚刚拓宽的雅宝路给推平了。我们走在这条崭新的马路上,猜想着也许我就正好踩在梁家的客厅里。昔日那古朴素雅的景色我们再也看不见了。也许我们还能从这幸存的北总布胡同2号上找到一丝逝去的痕迹。听附近老人的回忆,这是一座很典型的四合院。垂花门廊,方砖铺地,院子里种着石榴树、槐树、丁香树,还有海棠花和马缨花。在雅宝路的中间,还挺立着一棵槐树,从树龄和位置上推断,这也许就是长在林的家里的。在住在这里的那段时间里,沈从文、萧乾、费正清、费慰梅以及住在他们后罩房的金岳霖等文学界、文化界的绅士名媛是这里的常客。林在这里的一次和萧乾的关于文学的谈话中这样说道:〃感觉是什么?感觉就是艺术家的触角。一个作家,在生活面前要有昆虫那样一百对复眼,因为你要发现的是,存在于人的精神深处的那个不朽的本能,发现人生存在与其中的多种形式、声韵和颜色。在感觉过程中,甚至色彩感比正误感更重要。〃第6站:来今雨轩在故宫西面中山公园的西南隅,有一座很别致的上下两层小楼。它正厅五间,四面出廊,左右环以假山,怪石嶙峋,几株古柏,一架石桥,描绘出了一种松风明月的意境。这就是来今雨轩,是当时京派文人时常出入的地方。我们找到了来今雨轩,不过这已不是品茶论道的茶轩了,而成了一座以做〃红楼菜〃闻名的饭庄。当年的来今雨轩是林经常光顾的地方。她和她的文友,如沈从文、朱自清等在这里都有自己习惯的座位,入坐后,清茶一杯,点心一碟,就摊开了手中的书卷或稿件。林在这里参与了两项活动,一是出版《大公报》《小说选》,她担任选编工作;二是设定〃大公报文艺奖金〃。林在这段时间达到了她诗作、散文的顶峰。今天我们坐在长廊上,看着石桥下不再清澈的池水,举目远望,去寻找那人间的四月天……第7站:清华大学我们对于林徽因在清华大学足迹的寻访并非如想像中顺利,且不说这富有诗意的连绵阴雨,单是这偌大的清华校园就令我们迷茫。据热机动力工程系的同学说,清华里有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故居。可是一路打听下来,已然正午,却仍遍寻不遇,所有路人的回答几乎都包含了〃不知道〃的意思。老天眷顾,幸好建筑馆并不难找,我们在路人指引下顺利抵达。原本以为终于可以收集一些林的资料和了解她的故居的详细信息,失望再次和我们开了个玩笑……林徽因算是建筑学院的先辈了,外专业不了解尚有情可原,可是本学院的同学们怎能知之甚少?采访中竟然使我们无奈到问出〃关于她您知道什么就说什么吧……关于梁思成的也行……〃之类的话语。不过学院的老师还是德高望重,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倘若时间充足,倘若工作日我们就有空来,我们便可联系并采访林洙老师,倘若……可惜,除了可惜还是可惜。清华之行在我们无限的惋惜中登上731公共汽车时结束了,结束了。带回的除了遗憾就是经历和回忆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当我们从书卷里走到现实中,循着林徽因的足迹一步步地开始对她的寻访与追忆时,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位一代才女高尚的人格和无边的才情所深深打动。如今她的墓碑上已没有铭文,没有姓名,只有一只浮雕花环,橄榄枝环抱着圣洁的牡丹、荷花、雏菊。那是林徽因生前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须弥座上设计的碑样,朴实无华地镶嵌在这里。这是一座无字碑,然而,它却是一方有体温的石头!这块石头的血液永远不会冷却,它在大地的脉管中汩汩流淌着,温暖着一个祈望。它站在生命之上,站在岁月之上,站在永恒之上。同时它又紧紧贴近了泥土。它守护着一个生活过的人!一个在生活中点燃了她的灵腑的人!5月15日的天空中飘着牛毛细雨,我们在这细雨中静默。这静默传递着我,无限的怀念与追思。鲜花,我们献上一束鲜花,深深地鞠上一躬,为一代才女的灵魂永远地祝颂与祈福。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