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是我》第121章


不过数十年,秦始皇一死,强权政治最后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推翻。
为了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维持三国时代的天下太平,一个良好的政治管理体制才是关键。
阅兵仪式后,我们各方的割据势力霸主,围着圆桌,坐在一起,开始探讨,如何能让国家消除战争,又能保证各自的利益。
让懦弱的汉献帝组建一个新的朝廷,大部分人并不赞同,他们都不愿看皇帝的脸色行事。
当惯了土霸王,谁还愿意让一个愣头青来领导自己?
那么如何做才能让他们满意呢?
我正式的提出了议会制。
我们各方势力之主,都代表一个议员名额,我们在一起,组成掌管国家实际政权的团体。
皇帝将被我们推为名誉的象征,不再具有实际的管理权。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我们所有人都能维护各自的利益。
三国时代是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我们每一个割据势力霸主都是一个大地主。
当皇帝无法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时,他们就会反叛,割据,争斗。
有的人希望消灭其他人,当天下最大的大地主,比如说曹操。
有的人希望割据一方,维持自身固有的利益,比如说刘表、刘璋。
还有人希望扩大地盘,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比如说刘备、孙权。
不管怎么说,他们所有人,都不希望将自己的利益再交给皇帝,他们想自己掌握利益的分配权。
议会制就是让他们在桌子上,通过讨论来划分各自的利益。
国家就象一块大蛋糕,我们在会议桌上,将其切成一块一块的。
每个人分到了属于自己一块。
如果谁对自己的所得不满意,胆敢发动战争,那么他将成为我们其余人,联合攻击的目标。
以后大家在各自的领地内,相安无事,图谋发展,那么天下就太平了。
我所筹划的议会制国家,正式显出了它的峥嵘头角。
我的提议,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赞同。
刘表和张绣还好说,他们从先前的新朝廷管理体制中,体会到了议会制度的好处,容易接受这种新体制。
可是其他人,一时都转不过弯来。
毕竟,帝王制在大汉朝延续了数百年的时间,哪能一下说变就变?
袁绍、刘备、孙权几人,率先反对,他们不是野心未死,有心争当九五至尊之位,就是对利益分配不满,他们还是希望沿用帝王制。
不过他们谁都不赞同让汉献帝当皇帝,他们都想自己拥立一位皇帝。
不管是谁,只要拥立新帝成功,马上就会成为摄政大臣,到时候,另一个曹操就会诞生了。
他们的目的无非还是想掌握天下最高的权利。
我默然的扣着指甲,不与他们争论。
议会制度下,我们大家的权利是一样的,没有谁高谁低之分。
我们所有的决策,都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那么谁想一家独大,就会成为其他人攻击的目标。
就在袁绍、刘备、孙权,主张沿用帝王制的同时。
张鲁、李傕、刘璋同时赞同我提出的议会制。
他们几人的实力都处于劣势,如果沿用帝王制,他们无法保障自己的利益。
所以他们同意了议会制。
他们加上我、刘表、张绣,赞同议会制的势力已经占了大多数。
袁绍、刘备、孙权还想说些什么。
这时,我面无表情的吩咐身边的亲卫,说道:“传我命令,让陷阵营今夜驻扎在城守府,保卫各位贵客的安全。”
一句话,让会议桌上,顿时安静下来。
袁绍、刘备、孙权,这才醒悟过来,这里并不是由他们说了算,在这里,我最大。
没有人说话了,我站起来说道:“既然大家没有反对意见了,那么我们就讨论一下,议会制度下,我们如何管理国家。”
所有人都认命了,这个天下将不再有一人独大,说一不二,至尊无上的皇权了。
皇权将成为一个象征,将成为一个摆设。
将来管理国家,将是我们大家坐在一起,互相讨论,通过投票决定了。;精彩无限HOTSK。Com/
正文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三顾茅庐
更新时间:2009…12…30 14:55:49 本章字数:2803
议会制怎么都是比帝王制科学先进的一种社会制度。
三国时代是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要在封建社会实行完整议会制,其实只能是一种理想。
议会制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碰撞下的产物。
要在三国时代推行议会制,不可能象后世那样完善和成熟。
我所推行的议会制,只是想通过一种特殊的体制,达到让各方势力相互制约的目的。
和平,不一定非得等到鱼死网破之后才能实现。
战争,不一定非得消灭敌对势力之后才能终结。
孙权和刘表,他们两人有家仇,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进行决斗。
何必拿手下士兵的性命当儿戏,拼来杀去?
战争就是他们这些蔑视士兵生命的统治者所发动的。
当然他们发动战争的原因,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说粮草太少,地盘太小,士兵太少等等。
如果他们发动战争是为了抵抗外族入侵,那么这场战争是正义而伟大的。
可是这场战争若是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为了自己的野心发动的,那么他们就是国家的罪人。
中国永远不需要这样的战争,不管他们有着什么样冠冕堂皇的借口。
曹操一直打着平定天下的旗号,以汉室的救世主自称。
可是他做了什么?不说他发动战争,死在战场上的士兵有多少,光是他下令屠城,恶意残杀的平民就超过了百万人。
这是一个英雄应该做的事吗?
三国有得是英雄豪杰,可是曹操不能算作一个。
我们各方势力之主,在洛阳发表了联合声明,正式通告天下,组成一个议会制的新朝廷。
中华大地第一次出现了和平的希望。
现在只剩下曹操了,他孤立在我们议会体制之外,没有任何的明确表示。
从心底,我希望曹操看淡权利,放弃武力顽抗,加入我们议会制的新朝廷。
可是他令我失望了。
曹操是管理国家的能臣,这是不容置疑的,他所实行的一些政策,一直是被后人所称道的。
如果他能加入新朝廷,安心治理许都和兖州,那么就是天下之幸,百姓之福。
可惜他的目标是统一天下,而不是担当造福一方的封疆大吏。
各方势力之主,已经返回了各自的领地,相互之间不再发动战争。
他们开始适应议会制管理下的国家。
曹操一直没有任何动静,我们摸不准他的心思。
我没有采取极端的手段,盼望曹操有一天可以自我醒悟,不再执迷不悟。
时光流逝,这一年在暂时的和平中,进入了冬季。
我又一次的站在了虎牢关的关墙上。
望着关外飘落的大雪,我记起了曾经的那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美好江山,如果再没有流血牺牲该有多好!
我所做的一切,究竟是对还是错?是好还是不好?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这么做可以让天下少死很多人,可以让百姓远离战争的残害。
只要有陷阵营存在一天,应该就能保证议会制度在三国时代的顺利执行。
当我将《霸天决》传给高顺的那一天,就准备让陷阵营成为三国时代的定国神针。
一千名陷阵营士兵,就是一千名吕布。
如果说这个时代,一名绝世武将就能左右战局的走向,那么一千名绝世武将就能决定一切。
可是,靠这种极端的武力,控制国家的走向,毕竟只是权宜之计。
有一天,陷阵营的士兵老去,他们骑不得马了,他们还能成为定国神针吗?
我并不准备将《霸天决》永久的流传下去,没有我的控制,那很危险。
要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还得从体制入手。
首先,我必须让我们的势力强大起来,强大到足以左右国家的走向。
其次,我必须让我们的政体永远的维持新型的体制,维护议会制。
我得为我们的未来做些准备了。
我从洛阳出发,前往隆中,去请三国时代最著名的一位英杰。
跟在我身边的是徐庶和庞统。
隆中有一处卧龙岗,高岗枕流水,流水盘山间。
山间有一柴门半掩的茅庐,炊烟徐徐。
到了茅庐前,我下了赤兔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