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迢迢》第723章


起的茶品霉变等情况。市场上许多所谓老茶都是经过入仓处理后,将年份夸大几年甚至几十年后高价出售。
少数真正长期从事茶叶贸易而知情的茶道高手,也由于经济利益,更将辨识年代的经验当作秘密隐而不宣。而坊间流传的各类蓉洱茶书籍,由于不具备正确地历史观和严谨的考据精神,甚或根本是为了商业利益生拼硬凑,更加速了错误观念的传播。
蓉洱茶年代辨识的方法。同古陶瓷、书画等古玩的鉴定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方面,各种类型的文献记录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断代依据。比如,厂方的加工记录、销售记录、仓库的存储记录、商家地定制记录以及会议文件等等。但这些资料,通常是普通商家和消费者难以接触到的,只有对蓉洱茶钻研较深的茶人们才能得到。
另一方面,就是茶品自身的时代特征。这是依附于茶品本身,在现实中最为直接、触手可及的断代依据。各个历史年代的茶叶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技术环节的改变,都会在茶品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茶品陈化的历史。温度、湿度、地理位置,也会深深铭刻其中。由于对茶品制程、储藏情况地了解不断加深,过去使用的汤色、口感、叶底等感官鉴定方法现在已经仅仅作为辅助方法使用。
老头正说得起劲,薛华鼎和姜乐为正听得入迷的时候,柴老板的老婆端着一壶茶来了。她笑着跟大家打了一个招呼,帮每个人倒满一杯茶之后就悄然走了。
柴老板喝了一口茶,说道:“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蓉洱茶在陈化过程中的变化是汤色越来越红,口感越来越醇和。苦涩度降低;熟茶在陈化中渥堆熟味会逐渐消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茶品年代辨识的辅助手段。但是,并非汤色红地生茶都是老茶。现在有人传言说什么蓉洱茶出现什么枣香、参香、樟香等等香味地就是好茶,实际上不是。出现这种香味都是在湿仓条件下形成的,正常条件下存储地熟茶,不易出现各类特殊香气。这里面的道道太多,一时说不清楚。”
姜乐为笑道:“我还真听别人说过这事。”
薛华鼎问道:“柴老板,你认为是不是只有金丰县才能出产这种蓉洱茶?”
老头摇了摇头:“不是,只是我们金丰县出产的比较好一点,可能与我们那里是山区而其他县这类山区很少有关,也可能是我们那里的土质与其他地方不同。以前双清县跟我们金丰县的茶园面积差不多。在以粮为纲的年月,那些茶园几乎全部被改成了稻田。如果不是我们那里山地多,水源不好解决,我们那里一样会改茶为稻。稻田比茶园需要更多的水。”
薛华鼎说道:“那就是说,只要有茶叶种苗,双清县也可以成为蓉洱茶大县?”
老头笑着说道:“应该是可以。只是这改来改去,是不是好我就不知道。”
薛华鼎道:“我也只是了解一下,如果茶叶的价格高。茶园的效益好,我们政府还是要引导农民扩种。特别是当茶叶价格很吸引人的时候,我担心农民盲目扩种,没有好地种苗也不管,到时候造成损失就不好。如果现在就着手准备,也算是未雨绸缪吧。”
老头佩服地点了点头。说道:“还是薛书记考虑得远。如果现在就能着手准备种苗的话,将来就不着急了。实际上不管将来是不是有人大规模扩种,准备一些种苗还是有用处的。我发现现在乡下很多品种已经退化,不但质量不好,产量也不高。”
薛华鼎问道:“除了品种影响质量外。炒茶是不是影响质量?”
老头马上说道:“当然。最好的茶青到了庸手手里也会炒成垃圾茶叶。价格相差好多倍。同一个村的人,种茶有发财的也有亏本地。”
薛华鼎心里一动,问道:“有没有可能将茶青集中起来统一炒制,这样不就可以避免炒出坏茶了吗?”
老头笑道:“可以是可以,不过这要你们政府出面。自从茶园分到每家每户之后,都是自己家炒自己家的,哪些炒茶高手巴不得别人炒出的是差茶,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卖出高价了。以前邻居请他们帮忙的时候,他们还愿意去。现在一般都不会帮别人了。前几天就有茶农将别人打伤地,那个被打伤的也是被冤枉,他被朋友请过去炒茶,结果把朋友的几担茶青炒坏了,人家就说他是故意使坏,要他赔偿。结果开始只是吵架,后来就动手了。不但不是朋友,反而变成了仇人。”
薛华鼎又问道:“凭你多年对蓉洱茶的了解,你觉得我们这里的蓉洱茶与其他地方的黑茶有什么区别。是不是我们这里的蓉洱茶就比其他地方的黑茶要好?”
老头想了想,犹豫了一下,说道:“应该不会。最多是和其他地方的黑茶平齐而已。我们金丰县的蓉洱茶还没有当贡品过,应该不会好到哪里去。当然,这也是我个人地看法,也许,我们的蓉洱茶真有独特的地方也说不定。”
通过对柴老板的交谈,薛华鼎多少知道了对蓉洱茶一些了解和认识,同时心里对今后如何促进全市茶叶行业的发展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因为这个老头是一个普通人。政策上的事自然不好和他讨论,自己只能在心里默默进行思考。
从“蓉洱茶楼”告别柴老板出来,薛华鼎和姜乐为招了一部的士重新回到了市委大楼。在办公室里,薛华鼎问姜乐为道:“小姜,听了柴老板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告别柴老板起,姜乐为也在努力思考薛华鼎找这个老头地目的。此时听了薛华鼎的话。说道:“我不敢肯定蓉洱茶会不会火起来。不过,我觉得我们政府应该着手对金丰县的茶园进行品种改造。以应付将来可能出现的蓉洱茶热。”
薛华鼎笑问:“没有其他深入的发现?”
姜乐为笑了笑。说道:“没有。”
薛华鼎没有再谈起这个事,只是说道:“时间不早了,你下班吧。我也要回家。”
有关蓉洱茶的事薛华鼎暂时放到了一边,他按照省委组织部的通知和其他市的市委书记一起到深圳进行为期一周地考察。
在外考察的时候,薛华鼎也知道绍城市的蓉洱茶现在价格猛涨,当天回来的时候,才发现猛到了一个什么程度:蓉洱茶价格竟然上涨了三倍多。
让薛华鼎更奇怪的是,市委市政府的招待用茶以前是红茶、绿茶占主要地位,现在竟然全部换成了蓉洱茶。
薛华鼎心里想:真是有意思,以前价格低的时候,大家都不喝。现在涨价了反而喝起来了,还把红茶和绿茶都挤到一边。
薛华鼎上班地第一件事就是将王小甜喊到自己地办公室,询问有关蓉洱茶的情况。了解问什么茶价上涨这么多。
王小甜一副激动地样子,兴冲冲地走进来,高兴地说道:“薛书记。我们成功了!”
“请坐,慢慢说。”薛华鼎问道,“蓉洱茶的价格是我们自己炒作起来的吧?”
王小甜坐下后,装着生气地样子看了薛华鼎一眼,说道:“薛书记,看您说的。怎么是我们自己把价格炒作起来的呢?这完全得益于我……我们市政府当然还是薛书记的正确指导。简单一点说吧,蓉洱茶价格的上涨主要是二个方面的原因。”
薛华鼎笑了笑,看着这个兴奋而显得很幸福地女市长,问道:“哪二个方面?”
王小甜说道:“第一,按照您的指示。我们调动宣传机构,大打洋人效应牌。从国外专家组一下省城的飞机场,我们的电视台将向全市直播,我们的报纸也详细报道外国专家组地活动,让全市人民都知道这些专家是来考察了解我们的蓉洱茶的。特别是洋专家们到来之后,深入我们的茶园地头查看茶树、深入茶农家观看茶叶炒制、听我们自己的专家讲解蓉洱茶的优点和好处,同时洋专家发表他们对蓉洱茶的看法,使全市人民都知道这些洋专家喜欢蓉洱茶,都认为蓉洱茶是全世界最好的茶。大家一下就对蓉洱茶发生了兴趣。连省报、省电视台也派来了记者追踪采访。现在不但全市熟悉了我们的蓉洱茶,全省的人民也知道了。就是外省也有不少人也知道。可以说,通过我们这次宣传,蓉洱茶地名气已经走出了绍城市、走出了福江省。”
王小甜继续说道:“第二就是供求关系的影响。因为有了名气,前面询问、收购的人就多了很多。特别是外国专家组在仔细分析了我们的茶叶,考察了我们金丰县的环境后,他们当场就订了二千吨的货。一下就把我们的库存买完了,而且还不够。现在市面上都是去年和今年才出的茶叶,你说它的价格能不高吗?”
薛华鼎吃惊地看着她,脱口问道:“他们真地订了二千吨?也就是买走了我们金丰县一年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