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臣》第433章


随后,又开始了一场新的铁路建设狂潮,在铁路建设方面;虽然资金主要来自私营铁路公司;各级政府仍给予了支持。例如;政府出面购买或担保铁路公司发行的债券;对铁路公司豁免赋税;提供中转设施;等等。
美国联邦政府特别以赠送土地的办法来支持或刺激铁路公司的筑路计划;为此总共补贴出13100万英亩土地赠予了私人的铁路公司。内战前铁路资金约1/4;内战后约1/10来自州和地方政府。
当然;美国政府对铁路建设的慷慨赞助及其实施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铁路公司的舞弊行为。许多铁路公司为多得到政府赠与土地;谎报项目;把线路作不必要的弯曲;并进行土地投机买卖。总的说来;由于得到了政府的赞助和担保;这一时期中铁路资金的筹措未遇到严重障碍。在政府的资助下;美国铁路建设有利可图;私人资本争相建立铁路公司;同时也吸引了外国资本。
据统计;19世纪末;欧洲在美国铁路的投资达到30亿美元;约占美国全部铁路投资的21—22%。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可以说,另一平行世界的美国资本发展是一个异类,它的崛起既得天独厚,又有着明显的特征。在后世零星的成功国家当中,大多数基础设施以及各种工业的扶植大多都来自于权威时代,也即是利用权威的手段,借助于强大的政府来保护工业以及大量的修建基础设施。从而实现工业化甚至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在许多落后民主政治的政府之中,基础设施一直都是难题,就如铁路,铁路的修建周期十分长,而且资金收回也十分的困难,要收回成本,可能需要二十、三十甚至是一个世纪的时间,私人资本是不愿意进入这个领域的,他们宁愿去投资房产,投资股市所赚的钱都比修建铁路要多的多。
资本是逐利的,当基础设施的利润不丰厚或者周期太长时,他们不可能参与其中,而小政府的国家里,国家是没有多少资金的,因而不可能将仅有的资金铁路到铁路、公路方面,而且,这一项的投入周期过长,对于民主政党们来说,往往在这一任修建铁路,说不定最后摘取果实的是下一任的反对党,这种亏本的事恐怕谁也不愿意做,与其如此,不如向民众发一些小恩小惠更能笼络人心。
但是美国无疑是冲破了这个枷锁,美国利用当时地多人稀的特点,立下法规,修建铁路的公司可以得到铁路两侧数百米以内的土地。也就是说,你的铁路延伸到了哪里,那么铁轨两侧的土地就归你所有。
这极大的鼓动了私人资本的热情,他们在铁路上赚不到钱,却可以得到土地作为补偿,这绝对是极好的买卖,因此,在美国发展的黄金时代,整整迎来了两次的铁路修建狂潮。
新国与美国的国情不同,新国的国土面积虽广,但是汉人人口已经接近了五亿,在这种情况之下,吴辰不可能引入所谓的私人资本,给他们下达赠送土地的法令,土地的资源本就紧张,怎么可能平白送人,不过新国的政体与美国恰恰相反,正好可以借助国库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可是不管是国家投资抑或是私人投资,当新国的铁路线全部修建完毕之后,必然会导致铁路危机。
关于这一点,吴辰未雨绸缪,经过规划以及计划,新国需要修建的铁路差不多为十万公里,这个数字几乎比整个世界的里程还要多一倍,一旦铁路修建的狂潮过去,吴辰当然明显这其中的危险。
因此,他已经开始制定出了战争计划,也即是在五至十年之内铁路修建完毕之后爆发一场转嫁经济危机的战争,以实现整个新国的软着陆。
吴辰自然不是战争狂人,但是他也明白,在他的背后,有一种冥冥的力量正推动他点起火药桶,所谓帝国主义的危机恐怕便是如此,当需要修建铁路时,将会有无数的钢铁厂、无数的枕木长,无数的机车厂疯狂的扩张,并且开始形成规模,达到某种垄断,而一旦没有铁路可修,那么这些工厂便面临着倒闭,机车厂的倒闭将带动模具工厂、橡皮工厂、钢铁厂的连锁反应,而以上工厂也会带动铁矿、伐木业的倒闭,当铁路不再需要机车和铁轨,那么机车和铁轨就不再需要钢铁和枕木,当钢铁和枕木不再生产,那么铁矿石和木材势必要大规模的减产。
这个产业链的工人超过千万,一旦这千万人失去了工作,就意味着一千万个家庭没有了固定的薪水,他们没有了薪水,就必须节衣缩食,而最后,服装、餐饮、汽车、建筑等各种行业也开始进入紧缩,因为购买者已经下降了,没有了薪水,四千万家庭不得不减少这些商品的购买力。
那么以上的消费行业也会随之紧缩,比如汽车,在四千万家庭有固定的薪金的时候,或许每年他们可以每年卖出五百万辆,可是当这些人购买力下降时,那么可能一年出售的汽车只有四百万辆,这就意味着将近有五分之一的汽车工人将会被裁员,市场上又多了几十上百万失业者,如此循环下去,结果造成的危机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吴辰别无选择,要嘛新国毁灭,或者遭受重创,要嘛将危机转嫁到欧洲,用侵略和武力的手段来开拓市场,掠夺财富,这是他无奈的选择,因为当他走上这一条路,就必须面对这个结果。
因此,虽然新国奉行的是和平政策,但是扩军仍然没有停止,吴辰的打算是,在五年之内,装备一支超过七百万人数的正规陆军,并且大力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以备战争需要。
他坐在宫殿里,仍旧是百无聊赖,却在为将来做着打算,就在第三年的冬天,就在这个帝国日益蓬勃的时候,李鸿章的噩耗传来,吴辰亲自到了李府,眼中一片茫然,在李鸿章弥留之际,在坐在李鸿章的身侧,看着这个即将驾鹤西去的老臣,二人相视无言。
接替李鸿章的是张謇,吴辰在召见张謇的第一句话就是:“按着原路走吧,一切都已经谋划在定,张先生,今年的军费要加一加了。”
张謇点了点头:“臣明白。”
…………………………………………………………………………………………………………………………………………………………………………………………………………………………
本书完,这本书写得并不顺利,或者说写得非常没有意思,可能与订阅有关系,还有就是因为女儿刚刚出生,所以比较忙,大家见谅,最后大结局时留了一些悬念,不过也可以说是没有悬念,因为之后几乎是没有悬念的战争,近代之后的战争比拼的往往是国力,钢铁量,欧洲基本上已经不是对手了。V!~!
..
……(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