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第765章


最致命的一路是李谨行的军队
最精锐的士兵没有放在呼罗珊,而在吐火罗,呼罗珊打得那么辛苦,李谨行都没有上前线,就是为了防止吐蕃北下的这一路人马将会兵出葱岭,从南路包抄
论钦陵是很厉害,然而看看与青海的不同之处,人和,吐蕃在西域天怒人怨,不是吐谷浑的伪政权,不得民心这一行为了供给,没有看奏折,也知道吐蕃人会干什么当地百姓不会支持,其弊一也地利,吐蕃人很勇敢,不承认都不行高寒苦逼的环境,养育了一群世界上最强悍的种族但在青海,还有高原的气候,对高的吐蕃人来说,青海环境算是世外桃园了可对唐朝人来说,反而是一种考验但去了西域呢?吐蕃就没有了这种优势其弊二也
天时,吐蕃人出击的时机,是在秋后,逼近初冬,对吐蕃人看似有利,可莫要忘记,此次唐朝用的兵,皆是西北兵,也适应了这和寒冷的天气甚至天气拖得越长,到了冬天,马料供给困难唐朝可以就近供给,吐蕃人远离故土,反而失去了供给其弊三也
论钦陵善长的是大规模的大会战,人越多,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但五万人,却是他第一次用到,说少也不少了,可对他来说,同样是一次考验毕竟他不善长小规模兵团的冲陷其弊四也
再看唐朝的,兵多将广士兵数量是吐蕃的两倍,甚至若走动援,可以动援三倍士兵又从呼罗珊得到了大量的财物,有足够的赏赐可以刺激士气将领呢,魏牙忠是治世之才,郭元振、唐休螺能文能武,黑齿常之与李谨行是一员悍将将领的指挥才能上,唐朝人并不占据下风
没有理由要陛下前往
就是去了,除了振作士气外,陛下的军事才能也未必能胜过黑齿常之而且拖上一拖,大食人天一冷,必然撒退,另一员能文能武的大将王方翼,都可以骑快马,从呼罗珊撤回参战
为什么要去西域?
虽说陛下那一刀砍了出去,青海无忧于是又想到那一刀的得失
有很多好处,王果一刀砍了,试问有没有人敢再去青海接手黑齿常之权,程务挺也不敢这一刀砍了,一些观望的,一些抱着侥幸心理左右逢源的,在投靠太后时,就会思虑再三
也不全部是得,也有失已倒向太后的,会加支持太后裴行俭又想到一件事,皇上是要动大刀子了,心中不由叹息一声但不这样,官员越来越失去了骨气
再说民间的评恰
民间也不是全部支持陛下作为一个老百姓,他们只想好好的平安地生活,朝堂上渐渐为太后控制,舆论鼓吹,也是俐向太后的,有些人抓住了少生边事,国家开支降低,百姓税务减少,士兵也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做文章,还是很受人心的
还有中国的传统,太后与太上皇终归是父母亲受皇帝的压力,太后与裴炎治理国家,加兢兢业业,这几年并没有大的过失天灾,那是无法之事,避免不了除非太上皇死了,皇上也死了太后执权,倒行逆施民怨就有了
但那怎么可能?裴行俭也不希望为了赢得民心,出现那样的后果
计策是他出的,卫庄公养共叔段之策可就想不出来李威离开青海的用意…知道大约是那个吐蕃小太后参与了嗯了大半天后,微笑道:“有了”“裴侍郎,有了什么?”
“孔县承,你莫要管,去,交接后,立即离开东都这里暂时不是你呆的地方”
“啥”
孔正方离开
裴行俭脸上一直微笑自己想不明白,大约太后也想不明白这才好不过今天晚上去看一个人,朱敬则当年他参与了调查明崇俨一案,太后是一个很记仇的人不提一个醒,朱敬则脾气一倔,会使太后动怒杀孔正方不值,但杀朱敬则却是很值的
孔正方交接完毕,立即回去
可他这一行,引起的事端并没有平息
武则天将几个北门学士召见,狠狠地斥责了一顿,十分不满意可这都是她亲自选拨出来的人选,仅是警告一下,没有下文范履冰十几天后,找到一个机会,悄悄地将那天晚上孔正方与诸人的对话,对李治说了出来
李治愕然地看着他,问道:“为什么要告诉联?”
范履冰心中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万一太上皇脑子一冲动,将今天的谈话告诉了太后,自己就死无葬身之所了很不安地回答:“回禀陛下,臣是担心皇上,此时皇上很凶险啊”
他又不知李威有什么主意但知道论钦陵的凶悍,那可以将薛仁贵十万人啃得连一个骨头渣子都没有的猛人,陛下去了青海,虽然说是获胜了,但也是惨胜若是吐蕃再大一点,再富裕一点,那一战后果还不知道成为什么样子大食本来很少有中原人注意的,不过经过诸使来访后,已知道一些大食大约崛起的经过
这个崛起度,都过了当年唐朝立国的度
并且国力还在不断地膨胀,扩张脚步一直没有停下来
可想这个国家军队的凶悍,况且还有东突厥不可不防
“联还是不懂”
“陛下,皇上去西域,是为了什么,尴尬啊”
这件事要看怎么看了也可以是为了避嫌,前去西域的也可以说是为了抓兵权,才去西域的于是李治又问道:“那他为什么杀王果?”
“陛下,王果与皇上素来不亲近程务挺将军与张虔勋将军与皇上不亲近朝中的所有重臣,对皇上亲近的也很少臣斗胆说一句,万一陛下到了天年,陛下回来后,能掌控几分朝政?有可能还不如几年前的皇太子所以臣斗胆今天将臣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是为了大唐千秋大计请陛下三思”
若是其他人说出来,李治或许不相信但范履冰身受自己妻子的大恩,居然都说出这番话,李治不由强忍着痛疼的脑袋,沉思起来嗯到后来,心中隐隐觉得很不安,于是想召群臣进来商议
然而到这时候,他才发现了一件事
自己为了掣肘儿子,培养妻子掌权用人看似这次平衡之道用得很成功可仅一年多时间下来后,儿子重用的大臣们不知道到了哪儿,朝堂中全剩下妻子的人了
这些大臣不是自己的,是妻子的
自己名义还是大权独揽的太上皇,其实只是一个睁眼瞎子,比自己的视力都要糟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都黄昏(四)
李治越想,越是máo圌骨圌悚圌然。、
对妻子他还是放心的,绝不会认为武则天以后会改朝换代。不过小五与妻子矛盾变得如此è劣,那也会发生大事的。就是妻子无所谓,反正她是小五的母qīn,小五不象小六,丧圌心圌病圌狂,不象老大李忠,居然都将妇圌人的衣服穿上了,也不象小七不务正业。大节还是懂的,也会遵守。
但是妻子手下这群大臣呢,妻子以后不会怎么样,但这些大臣到时候也会推动着妻子做出一些事。
李治现在还是这种想fǎ,外人很难理解,那是几十年的风雨同舟,缔造的心结。不过略略比原来清圌醒了。
先下了一道诏书,让太监远赴西域,对李威下的,能打就打,打不过放弃呼罗珊,以确保西域不失为主。首先不能让小五两面作战,不过已打了起来,不好下圌台了,只能下一道诏书。这是给儿子一个台阶下,要保证儿子的安全。
下完了这道诏书后,又想下诏书,调拨jun圌队,对西域会战进行支持。提圌供武圌器与物资,这群家伙都在nòng什么啊!居然对西域jìn止运送武圌器,有bīng不用在关外,不用在西域,居然散落在长安西边各个关津上!
可刚想下诏书,心中犹豫起来。
这份诏书不是第一份诏书,想下就下,一下,长安西边各个屏障立即消失,只要儿子一率jun回来,就会立掌大圌泉。这是某些人不可触动的底线。自己一动,会引起什么后果,都不能知道的。若是西域不开战,洛阳各个牛鬼蛇神的,都不敢动弹。但西域在开战,小五顾不了中原了,那么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了。
于是李治先做了一件事,搬家。
从上阳宫搬到了内宫。
虽说对妻子相信,但眼前晃悠的都是妻子的人,无论服侍的宫婢与太监,还有cǎo拟诏书,宣读奏本的大臣,也是妻子的qīn信。
不怪妻子,自己眼睛不大好,纯要人伺候,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不倒向妻子才怪。
但心里面不舒坦,于是搬到内宫,换换伺候的人,至少几年未在内宫居住,内宫的太监与宫婢,对妻子没有上阳宫的宫婢忠诚度高。可那又如何呢?就是到了内宫,内宫的太监不倒向武则天,还会倒向他。若是李威在东宫,或者能争一争,李威不在,李治用什么来争?至于他那个太圌上圌皇,仅是一顶让武则天拢泉的大帽子,只是他自己不觉。
武则天也没有反圌对,wēn柔地说了一句:“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