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岁月》第171章


媛癫氐某鸷薷魅斯吹耐纯唷?br /> 3
这个故事断断续续写了近一年,为时太久,幸好从未想过放弃。这年头,一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超级女生一年就火了,阿杜一年就过气了。这是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你所需要和想要的,这个世界都能给你,无论是什么。所以这也是个善变的时代,人很善变,我身边不止一个朋友曾经因为失恋而信誓旦旦说一生不忘或终身不娶结果不出几天又有了新恋人。我们常常说要做很多事结果没去做,或者常常做着某些事而最后不再继续做。渐渐你会怀疑执着是否依然那么重要。
曾经看过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打工青年每一期都买同一数字的彩票,风雨不改,如是坚持数年竟然中了五百万。其实人生也好比买彩票,大部分人一生都在不断改变自己的数字,所以大部分人最后什么也没得到。我们从小就知道猴子捡西瓜丢桃子最后又因为追兔子而丢了西瓜的故事,可是我们似乎什么都没学到。
执着是一种信念。《南辕北辙》里那个向北走的人告诉大家:虽然我的目标在南边,可是我的车快,向北走也能到达。这句话被人笑了上千年,然而这句话真的那么可笑吗?那个人一直向北走,绕地球一圈之后不就到了南边目的地了吗?我们摧毁了一个人的信念同时扼杀了最早的地圆说,却还洋洋得意极尽嘲笑,想来可悲。我觉得小学教科书应该把这则所谓的寓言删去或者赋予正解,否则我们几千年的愚蠢会在我们的子孙后代身上一直延续下去。
喜欢《东邪西毒》的那段话: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别人看来,是浪费时间,他却觉得很重要。
《西游记》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降妖伏魔惩恶锄奸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一种不断向前永不退缩的信念。
可是,几人读懂?
4
老早就有人问过我关于写小说的问题,我的一贯说法是:写小说容易,但写完一部小说很难。好比说谎,说谎谁都会,但是圆一个谎是最难的。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逻辑问题,因为写小说就是讲故事,讲故事不能没有逻辑。
谈到逻辑,我想起当年高三高考冲刺,我们学校挂出一绝对旷古的横幅:“奋斗一百天,享福一辈子;中山大学我不读,谁读?”事实证明这几句话完全不成因果的,尤其是最后那句“中山大学我不读谁读”,说得好像中山大学就是我家办的或者专门为我而办的,如果没有我它就会关门倒闭,可结果我没读中山大学还是有很多人读。
孔庆东在《口号万岁》里诘问口号的“逻辑问题”,譬如“一人结扎,全家光荣”是不是一个人结扎之后就挂个“我结扎了”的牌子和全家大小一同游街示众?
小说和口号的区别在于小说需要严谨合理的逻辑,你不能无缘无故让一个人出现也不能无缘无故让一个人消失。打个比方,张飞和吕布打,关羽想上去帮忙,他必须骑着赤兔拿着青龙偃月刀,如果关羽开着奥迪A8扛着锄头上阵或者上去帮忙的不是关羽而是史泰龙,那就不符合逻辑了。
所以如果你写小说,书里的人物越来越多都不知道怎么安排结局了,那么最好来一场地震或慧星撞地球,所有人一下子全灭了,故事也就完了,并且富有科学逻辑。
5
哪吒最后自杀了。这又回到了因果报应的问题上。我们都是所谓的唯物主义者,所以因果报应一说应该不存在。因果不是绝对的,好像一个流氓欺负了你,一转身他却被狗咬了,这是偶然,不是果报。
《圣女贞德》里,黑袍老人告诉贞德,她看到的那把剑是她想看到的。同样,哪吒的死也是大家想看到的。不是果报。
如果真的存在报应,死的就不仅仅是哪吒了。
6
西游写了近三年,三年时间写六十万字,不多。
这三年发生了很多事,很多人变了,很多事变了,曾经有这么一个想法,希望把西游一直写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只要我还活着,到时我老了,西游的读者也老了,大家定期聚聚,谈谈自己的人生,聊聊别人的故事——这是我想过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然而梦想梦想,始终是梦中所想,所以梦想要比理想更加虚无飘渺。“梦想成往事了,它们不再美好了”——马伊俐的《走了》——这是我这两年一直在听的歌。
“三”一直以来者个是很好的数字,三年,三个故事,三部曲。《净土》也是个很完美的结局,该说的都说了,该交待的都交待了,似乎已经了无牵挂,我以为完成之后会如释重负,但是写完西游那一刻却非常难受,仿佛一下子失去了很多东西,后来才明白是无法割舍的东西太多了。
7
我喜欢边听音乐边写东西,音乐代表一种情绪,写作也是一种情绪,两者如果合为一体,将是非常完美的。
写《净土》结局时我反复听着《墨西哥往事》的那首Salma Hayek唱的“ Siente Mi Amor”,我心中的那支队伍在这伤感的吉他声中,越走越远直至消失,感觉就像《大话西游》里看到那几个人在黄沙万里的沙漠里越走越远时响起卢冠廷的《一生所爱》。
那是一种带有几分失落的感伤。
故事已经结束,故事才刚刚开始。——这是句很值得玩味的话。
8
这三年因为有《西游》,所以有你们;因为有你们,所以有《西游》。亲爱的读者,谢谢你们一支以来执着的支持。也谢谢我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和努力。祝福你们!
16K :http://wwW。。Cn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