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满堂完结》第231章


静了一瞬,派人去请罗家近支的长辈们。
玉仪回去静静坐着,回想起五夫人的拖泥带水态度。
要是真的等着请了罗家的长辈来,都是一群七老八十的老头子,不用想,他们肯定不会同意自己的想法。
一个妇道人家,有什么资格随意调动整个国公府?
即便有人不插手,那也肯定不乏人反对,一堆老头子打口水仗,等他们打完,罗熙年那边黄花菜都凉了。
这是一个重尊长的时代,长辈们说一句话,底下做小辈的媳妇们,别说反驳,就是点头慢了,那都是缺乏礼数。
玉仪越想越觉得头疼,实在不想陷入这么一个泥潭里去。
只是自个儿到底是有身孕的人,精力体力都不比平常,眼下腰酸背痛的,只想躺在床上好好歇一歇。
…………歇一歇也好,看看还能不能相处更好的法子。
眼看五夫人那边的九万两暂时拿不到手,甚至罗家的长辈一到,国公府的东西自己都支配不动,单凭自己那五万两银子的嫁妆,能顶个什么用?!
果然事情运转起来,才发现前面的路上麻烦重重。
玉仪没功夫深究五夫人的想法和打算,眼下只想努力养好精神,等下继续面对该来的各种麻烦、各种问题。
…………可惜在屋子揪了半晌的头皮,还是没有个眉目。
吃了午饭,玉仪算计着那些老头们再快也得下午才来,断没有趁人午睡的时候,就跑来说事情的,因此稍稍打了个盹儿。
可即便是在梦里,也仍旧心心念念着罗熙年的事,甚至梦到他一脸憔悴疲惫,正独自坐在椅子里出神,看起来好不可怜。
玉仪上前唤他,醒来方才知道是一场梦。
下床站在窗口吹了吹微风,觉得精神了许多,独自倚着窗沿静立,心里再三权衡了好几遍,最终做了一个决定。
“段嬷嬷……”玉仪侧首,淡淡道:“去把我的诰命服取出来,我要进宫一趟。”又唤桂枝,“立即叫人拨马车。”
…………唯一庆幸的是,这一次有孕没有把主持中馈的大权交出去,不然到现在,只怕连出个门都不容易。
段嬷嬷瞪大了眼睛,“夫人……”看了看玉仪的肚子,“要进宫?”
“是。”玉仪点点头,…………能够压制住罗家长辈和五夫人的,只有皇帝,至于自己想的那个法子能不能用,就看等下进宫这一行了。
不由一笑,诰命夫人的虚名总算派上了用场。
作者有话要说:有些亲说看不到上一章~~
可以关掉页面,重新刷新一下~~
143 大结局(五)
五品以上的外命妇称为诰命夫人,有面圣的特权。 
但是这份权利一般都是摆设,没有几个外命妇会跑进宫去见皇帝,顶多就是大节庆的日子里,跟这皇后妃子们参加一些仪式罢了。 
玉仪除了有三品淑人的身份,还有准鲁国夫人的身份,再有就是……,和皇帝有那么一丝不顶用的亲戚关系。 
可惜皇帝不是那么好见的,几经周折,又打点疏通了好一番关系,才算让人给皇帝报了信。 
人还要在外面等,即便是孕妇也一样的站着。 
“鲁国公府的孔淑人?”皇帝最近诸事烦心,猛地听说有外命妇求见,倒是觉得颇为稀奇,…………仔细想了想,才想起这位孔淑人是什么人。 
底下的内侍一脸惴惴,生怕皇帝不耐烦,连自个儿也怪罪上,心下后悔不该手软接了人家的东西,暗暗叫苦不已。 
哪知道皇帝沉默了片刻,开了金口,“宣!” 
那内侍松了一口气,赶紧退到门口唱道:“宣三品淑人孔氏觐见。” 
现如今,玉仪已经五个多月的身孕,即便诰命夫人的袍子宽大,依然看得出肚子微微隆起,好在还没有超出玉版束腰的范围。 
“罗孔氏拜见皇上……” 
“上去扶住她。”皇帝侧目打量了几眼,…………这都大着肚子了,怎么还精神跑到宫里头来?继而想了想,多半是为自家夫君求情的吧。 
如果真是那样……,皇帝勾了勾嘴角,自己可没心情听一个妇人哭哭啼啼,等她说完就打发走人。 
玉仪立了片刻,感觉皇帝真的不需要自己磕这个头,也对……,整天给他磕头的人还少吗?看都看烦了。 
因此也就没再坚持,先朝皇帝道了声谢,继而对旁边的内侍微微点头,示意自己能够站着,然后方道:“眼下江南一带水患严重,听闻不少百姓缺衣少食,妾身虽然只是一介无用妇人,但却愿意进献绵薄之力。” 
皇帝略感兴趣的看向她,…………居然不是来求情哭诉的? 
“妾身愿将自己的嫁妆变卖,再换购成谷米和衣物,虽然物资寡薄不多,但也是妾身的一份心意。”玉仪语声还算平稳,却不敢抬眼往上看,“还望皇上恩准,莫要嫌弃妾身法子愚笨……”声音越来越低,到底心里还是没有个谱儿。 
…………皇帝这种生物,万一变了脸,可不是能够听自己讲道理的。 
“你连嫁妆都不要了?” 
“是。”玉仪知道自己的小心思瞒不过,也不打算瞒,索性坦坦荡荡承认了,“妾身的夫君身处水患之地,令家人日夜悬心不已,国公爷现今病倒在床不能理事,且是因忧心所致。”顿了顿,“妾身为罗家妇,为了罗家愿意倾尽自己所有的能力,故而以些许绵薄之资,为夫君祈求福寿平安。”说到最后,声音忍不住带出一丝哽咽。 
皇帝闻言笑了,“你倒是坦诚。” 
玉仪虽然没敢抬头看人,但是一直竖着耳朵,听这话不像是生气或者反对,心下稍微放松了一些,屏住呼吸等皇帝底下的话。 
“这是好事,准了。” 
皇帝轻飘飘的一句话,却让玉仪如释重负。 
“妾身……”玉仪心里紧张万分,却不敢含混不清惹得皇帝不快,吸了吸气,鼓起胆子道:“妾身还想求皇上给一个恩典。” 
“哦?”皇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悠悠道:“原来东西也不是白给的。” 
不过此时此刻,玉仪已经顾不上皇帝的心情,反正话都说出去了,吞吞吐吐更加不是一回事,因此直了直腰身,“求皇上赏妾身一个‘义’字,准许设一个义捐箱。” 
…………上有罗家长辈的压力,中间还有五夫人作梗,没有这个‘义’字,自己的计划就难以实施!倒不在别人捐的多少,只是不动员大家捐钱的话,就无法形成舆论的力量,不能确保给罗熙年加分。 
再者三、五万两银子不顶用,皇帝不会当一回事,可是捐得太多,又有潜在给罗家招祸的因子。 
故而只有众人一起义累积,方才说得过去。 
“义捐箱?”皇帝越发来了兴趣,问道:“这是……?” 
“皇上圣治,人心向善。”玉仪先拍了一句马屁,然后回道:“这天底下,心里面存了扶贫怜弱的人,必定不只妾身一个。” 
皇帝笑道:“看来朕方才的话还得加上一句,嘴也很伶俐。” 
玉仪心里有些惶恐,抬眼看了看,皇帝似乎没有厌烦的意思,方才继续说道:“妾身想过了,把义捐箱放在大街上热闹的地方,也不拘是银子金子,但凡愿意捐一衣一物的,甚至是一个烧饼、一碗米,那也都是一份善心。” 
满殿明黄色装饰的深深大殿里,旁边的博山炉飘着淡淡的轻烟,沉静、安宁,却有一种说不出威仪压迫。 
玉仪的手拢在袖子里,有些紧张的握了握。 
皇帝突然笑了笑,朝内侍道:“研墨,取绢布。”御笔一挥,三下两下写出一个大大的“义”字,将比放在一边等墨迹风干。 
事情顺利的不像话,玉仪简直觉得像是在做梦一样。 
“朕还给你一个恩典。”皇帝看了看旁边的义字,眼神复杂而飘忽,继而朝玉仪说道:“你拿着朕的字让人描了,做成十面锦旗,凡是在义捐中排在前十位的,朕都赏他们一个‘义’字!” 
…………玉仪惊呆了。 
如果只是自己捧个箱子去大街,且不说不合适,估计也没人过来捐,但是有了皇帝亲笔写的“义”字,那就大不一样。 
少不得会吸引一些人来,为名的、显摆的、想讨好皇帝的,多多少少总会有一个噱头,收集个几千两应该不成问题。 
眼下皇帝居然给了自己特权,可以做十免锦旗,还头十名的每人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