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第1294章


当然,科学家想的,与政治家想的完全不一样。
对于当时的人类文明来说,最大的威胁来自内部,即宇宙人类政府与**倾向越来越强的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到了宇宙历的个百年,这个矛盾已经上升到了不可调和的阶段。
当时,太阳系人口仅有五万亿,而各个殖民地的人口超过了万亿,其中“天蝎b”与“天蝎a”的人口就超过了五万亿。
也就是说,殖民地不但在人口总量上超过了太阳系,而且已经有一个殖民地的人口比太阳系多了。
更要命的是,此时殖民地与太阳系的经济关系已经逆转,即太阳系必须依靠殖民地的资源才能生存下去。比如,来自“天蝎b”的稀有金属就是太阳系人类建造飞船、甚至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
此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发展到这个阶段,人类已经在八个象限内各建立了一个前沿基地,因此宇宙探险活动几乎都以殖民地为基础,太阳系的人类不再从事宇宙探险工作,而是依靠殖民地的供给,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
毫无疑问,在殖民地居民的眼里,太阳系里的五万亿人全都是寄生虫。
虽然这种说法有失偏颇,比如当时人类的科研工作依然集中在太阳系里进行,各个殖民的科研力量非常薄弱,太阳系的科技支援是各个殖民地发展壮大的基础,但是在经济上的依赖关系,比科研的影响更大。
由此,就导致了宇宙人类政府与殖民地政府之间的严重矛盾。
当时,差点因此引发宇宙人类的第三次内战。
如果这次内战打起来,绝对是毁灭性质的,可以说,没有人能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比如说,太阳系人类有更强的科技实力,能够摧毁所有殖民地,可是失去了殖民地,太阳系人类也就无法发展了。
所幸的是,这场战争没有打起来。
出面消除矛盾的不是政治家,而是科学家。
在科学家联合会的号召下,宇宙人类政府与十四个殖民地政府中的八个,也是八个宇宙象限中的前沿基地的代表进行了谈判,最终达成了政治妥协。宇宙人类政府改组为联邦性质的政府,十四个殖民地升级为人类联邦,拥有包括组建地方军队在内的自治权,并且定期向宇宙人类政府、即人类的中央政府交纳中央税收,以支持为所有人类造福的科研事业,宇宙人类政府则必须共享科研成果,并且组建人类文明的军事力量,在必要的时候捍卫各个联邦成员。
这项政治妥协,正式宣告人类结束了军事独裁的政治历史。
事实上,这也是人类在宇宙文明时期建立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努力。
只是,这次努力并不彻底,即宇宙人类政府依然垄断了科技力量,并且拥有人类文明中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所幸的是,至少民主制度已经有了根基。
不管怎么说,这是人类文明在宇宙阶段的一次重大进步,至少是政治、思想与文化上的重大进步。
更重要的是,这避免了一场毁灭性内战。
对人类文明来说,开辟更多的殖民地非常有必要,可是建立一条完整有效的政治体系也非常重要。
前面一直在强调,人类是幸运儿。
这次也不例外。
在人类文明由军事独裁政府进化到联邦政府之后不久,一场灾难就降临到了人类文明的头上,而新成立的政治体制超越了科技力量,成为人类文明克服这场灾难的关键力量,人类文明也得以保全。
可以说,如果不是建立起了更加坚固的政治基础,这场灾难已经使人类灭亡了。
这场发生在宇宙历八百一十四年的灾难,不是人类文明的内战,而是人类文明在宇宙时代经历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宇宙战争。准确的说,是与一个同级别的宇宙文明之间爆发的生存战争。
!@#T!~!
..
第三百一十一章 灾难的源头
这场灾难源自一艘从“双鱼A”殖民地前沿基地出发,被◆膪为“安妮公主复仇”号(这个名字可以追溯到人类大航海时代一艘非常有名的海盗船),向宇宙第四象限深空进发的探险飞船。
“安妮公主复仇”号是一艘大型探险飞船,船长是一名英国后裔,叫杰克-伍德,船上有一万三千名船员,其中大约一千人是宇宙人类政府与“双鱼A”殖民政府直接委派的军事人员,另外一万二千人是自愿探险者。“安妮公主复仇”号的任务是进入宇宙第二象限的深空,探索离“双鱼A”一百光年内的大约十个恒星系,寻找其中的类地行星,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毁灭存在威胁的外星文明。
当然,这也是所有探险飞船的使命。
当时,那些只有不到一千人的小型探险飞船上,都有足以毁灭一颗行星的武器,比如白矮星级的太空飞梭。像“安妮公主复仇”号这样的大型探险飞船,携带的是中子星级的太空飞梭,能够毁灭一个恒星系。
只是,在绝大部分时候,这种毁灭性武器根本用不上。
要知道,在每十个恒星系中,才有一个可能拥有类地行星,而在每十个处于生命带里的类地行星中,只有一个进化出了智慧物,而每十个智慧生物构成的文明中,也没有一个进入了宇宙阶段。
事奂上,当时人类还没有发现一个进入宇宙阶段的文明。
最接近的一个文明,相当于人类在二十世纪中叶的技术水平,即刚刚掌握了依靠化学能飞出行星大气层的技术。
可以说,对付工业时代、或者是核能时代早期的文明,根本不需要毁灭恒星,甚至没有必要毁灭行星,一次小行星撞击,就能毁灭掉整个文明。如果一次不够,还可以多来几次撞击。
对付这类文明·人类的基本原则是保留下行星。
有的时候,还会保留一些原始生物的基因样本,以便让科学家进行研究,或者是在将来的某个时候·比如人类变得更加开明的时候,又比如人类已经摆脱了对能量与物质的绝对依赖之后,让这些生物重现。
总而言之,当时人类还没有在探险活动中使用过毁灭星体的手段。
显然,这让伍德有点大意。
前面一百年内,“安妮公主复仇”号造访了两个星系,都没有发现可以供人类利用的星体资源。第一个星系是一个双恒星系统·而且其中一颗恒星非常巨大,存在时间还不足十亿年,处于恒星生命的活跃期,而围绕着两颗恒星运转的只有一颗行星,而且是一颗接近临界质量(即具备内部核聚变的最低质量,这也是行星与恒星的最大区别)气态巨行星,因此不可能有文明存在。第二个星系是一个单行星系统,只是唯一的恒星是一颗脉冲星·围绕其运转的三十三颗行星中,最近的一颗在一个轨道周期内要遭受十七次脉冲辐射,最远的一颗也要在二十三个轨道周期内遭受一次脉冲辐射。强脉冲辐射·使得这些行星上一片死寂,甚至连大气层都没有,也就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了。要知道,在宇宙中,脉冲星发出的强脉冲是仅次于黑洞的第二大生命杀手。
直到来到第三个恒星系,也就是出发大约一百三十年后,“安妮公主复仇”号上的探险家才有了收获。
此时,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安妮公主复仇”号了。
要知道,在“安妮公主复仇”号出发的那一年,总共有一百三十八万艘探险飞船从各个殖民地出发。如果按照地球年计算·相当于每天有大约三千艘探险飞船出发,平均每小时有一百多艘。
在随后的一百三十年里,人类又派出了大约三亿艘探险飞船。
“安妮公主复仇”号,只是为数众多的探险飞船中的一艘。
如果把之前出动、还没有返回的探险飞船算上,“安妮公主复仇”号只是探险飞船大军中的四亿分之一。
这是个什么概念?
比人类在蒙昧时代的彩票中头奖的概率都要低。
当时,在人类文明的资料库里·与“安妮公主复仇”号有关的,只有一个名字、一个官方编号、一段探索航线记录,以及通过量子通信系统每一年更新一次的航行数据,而且这些数据都储存在一台巨大的超级电脑中,只是四亿份相似数据中的一份,而且肯定不是最显眼的那一份。
所幸的是,每一名船长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以及必须做什么。
要知道,在“安妮公主复仇”号出发的时候,人类已经掌握了思想复制技术,能够以较为简单的方式,让宇航员掌握必须的知识,也能够以同样的方法,把一些极为重要的指令永远铭刻在宇航员的脑湿里。
到达这个被称为“水瓶M,的星系后,“安妮公主复仇”号开始按计划活动。
当然,主要就是探索该星系的基本情况。
从性质上讲,“水瓶砗,是一个与太阳系非常相似的恒星系。在最外围是由一些远彗星与稀散气体构成、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