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锦衣卫》第559章


“大功告成!”韩风得意洋洋的放下水果刀,将手中那个小圆球朝天一丢,再稳稳接住,大叫道:“从今以后,大宋就解决大问题了!”
“这什么东西啊?”简怀诛呆呆的问道。
韩风笑呵呵的说道:“说起这玩意可不得了。官府鼓励民间航海探险,在广东有一家林姓船队,他们漂洋过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去了哪里。居然被他们找到一片从没有人去过的陆地。据说,那里的人很善,虽然听不懂对方说什么,可大家相安无事。他们的食物和清水都已经用尽。那里的人,还给他们补充了清水和食物。这,就是其中一个食物了!”
“本少爷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土豆。因为是长在地里的嘛……你们知不知道这玩意的好处?”
韩风卖了个关子,看众人都被自己这句话给引了过来,这才笑道:“这东西的好处就在于,特别好种。河北、山西这样的贫瘠之地,没法种多少粮食,却可以种这玩意。有了土豆吃,就不怕那里不长粮食了!”
这么多人看韩风说得信誓旦旦,都有些不敢相信。小舞伸手捏了捏土豆,小心翼翼的问道:“真的能吃吗?该不会吃出什么事?”
“放心好了,本少爷就教教你们土豆的几种吃饭。呃……想起来我不会做饭,不过不要紧,一会儿咱们都去厨房,本少爷指点你们,弄几个土豆菜出来。”韩风大咧咧的拍了拍胸脯。
“那又是什么?”林珍指了指堆在屋角一堆红红的东西。
“刚才那个叫土豆,这个就叫地瓜好了。”韩风笑了笑:“这个我会做,待会儿用炭炉烤了给你们吃。林家能够从那片大陆回到大宋,一路可多亏了土豆和地瓜。他们回到大宋之后,不敢怠慢,马把这次出海的见闻禀告当地官府。广东路衙门风机火燎的送信来临安,说要试种这两样。我就顺手牵羊,弄些来尝尝鲜!”
“居然有这么神奇?”无法抓了抓脑门:“既然没有毒,待会儿,小衲也吃两个。”
沐谦心目光流动,韩风见她若有所思,走到她身边轻声问道:“你想什么呢?”
沐谦心柔声说道:“这只是我的推测,或许不对。说出来,大家帮忙参详一下。”
“如果土豆和地瓜,真的有林家说的这么好。好种,好养活,又吃不坏人的话。我们大片不能种植的土地,就能派用场。像方才韩大人说的河北山西等地,种了土豆地瓜,可以解决当地的粮食问题。粮食储备一直是大事,灾荒要用粮食,打仗要有军粮。这个问题一解决,大宋就能好好囤积军粮了。”
“此外,河北和山西商业并不发达,现在可以种植土豆地瓜的话,便让大批闲置人手派用场。最关键的是……”沐谦心目光闪烁,提高了声调:“自古以来,汉人的人口,受战乱和粮食局限,最多也不过几千万人而已。要是土豆和地瓜能解决大批粮食的问题,汉人的人口还将激增。我们本来就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只要粮食够吃,突破一万万,甚至两万万都有可能!”
“一个拥有一万万人的国家,动辄可以组建起高达两百万的军队……”沐谦心显然被自己的话给吓了一大跳:“两百万,自古以来,还从来没有人能拥有两百万军队……”
“你想的太远了。”韩风笑呵呵的走到沐谦心的身边,搂住了她那娇弱的肩头。不过,沐谦心的判断是正确的,事实,历史汉族的人口激增,正是在大批种植土豆之后,有了足够的粮食,人口自然增加的毫无压力。
在这个年代,有粮食就能有人。有人就能有军队!如今的大宋,拥兵四十万,比蒙古兵多了一倍还多。可对蒙古军还不敢言之必胜。可要是有二百万军队……只要武器不落后于对手,保家卫国是足够了。这个时代的地球,还没有人能吞下过亿人口,超过二百万军队的国家。
“你说,土豆地瓜,真的这么好种吗?万一地方试种不成功,白白耽误了一年收成,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哪个官员敢负责?”小舞担忧的说道:“如果选取小地方试种,又不具有代表性。实在叫人为难的很!”
“这个好解决,我打算跟父亲商议,在各路分别选一两个县城进行试种。同时允许地方官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调动当地粮仓。如此一来,影响就不大。再说,我有绝对的信心,这两个玩意,要是在大宋的土地种不出来,我就把自己的脑袋砍了,给你们当凳子坐。”韩风拍着胸脯说道。
别的不敢保证,辈子不知道吃过多少烤红薯和炸薯条……这两个玩意的适应性极强,从美洲种到欧洲,又种到亚洲,还真没听说,哪里是它们种不的?一旦试种成功,将来的大宋,可就远不是历史的那个大宋了……
第八十二章 局部和平
临安、金銮殿!
赵扩这些日子来一直都是好心情,不为有他。只因,大宋南渡之后,终于在他手中收复了失地。不仅如此,还把太祖太宗都没打下来的幽州给夺了回来。赵扩有时候也在美美的想,将来庙号的时候,只怕‘武宗’这两个字是跑不掉的。
虽然赵扩并没有亲自领兵打仗,但是他坐镇后方,给予前线无限信任和支持,也是他的功劳一件。可是今天的‘岳麓杂谈’却毁了他的心情。
“诸位爱卿,现在这些学生是越来越不得了了。对朝政指手画脚,他们说什么?居然说,不能再打了,要朝廷收兵。”
赵扩气冲冲的将一份‘岳麓杂谈’丢在地。太监捡了起来,递给诸位大臣传阅。其实,这份‘岳麓杂谈’大家早已看过,只不过,没想到赵扩的反应居然如此强烈,实在是始料不及。
户部侍郎走前,抱着节笏问道:“官家为何如此生气?”
“朕怎么可能不生气?前方将士打得如此顺利,收兵?怎么收?朕还想把他们都给赶回白山黑水之间,永远不能回来呢!”
户部侍郎解释道:“其实这些学生考虑的也并非完全是错。大军征战已经一年,消耗无数。要是继续打下去……”
韩风快步走出来打断了户部侍郎的话,大声说道:“侍郎大人这么说就不对了。我却有不同看法。”
赵扩看到韩风出来撑腰,心头顿时一乐,笑道:“你说。”
“当初准备北伐的时候,我们只是打算收复江北。实际,和西夏还有蒙古人作战,并没有计算在内。实话说,现在军费的确已经开始有些紧张。而且军马出征一年,战士思乡心切,这都是实际情况。但是仗打到现在这个时候,并不是简单的用军费或者其他理由能解释的。诸位大人不妨仔细想想。”
“大宋已经恢复了往日国土,周围西夏、大理、吐蕃都是贫瘠之地,草原大漠,我们要来也没用。表面看起来,似乎已经不用打下去了。因为没有便宜可占。在我看来,和西夏的战争能够避免就要避免,和蒙古人也最好不要打。因为,我们就算进入草原,逐鹿千里,也没有多少实际效果。可,要追赶女真人,就要一路打下去,思乡要打,军费超支还是要打!”
户部侍郎诧异的问道:“这是为什么?”
看到诸多大臣都有疑问,韩风胸有成竹的解释道:“假如我们和蒙古人开战,请问诸位大人,我们的优势在哪里?蒙古人的优势又在哪里?”
兵部右侍郎快步走了出来,这可是他发挥的好机会,当然要把握住,当即说道:“蒙古人的优势在于,他们几乎全民皆兵。能够骑马的男子就是战士。而且,蒙古人战马充足,每人拥有几匹战马是常事。他们作战,军费很少,基本都是要靠掠夺来进行补充。正因为如此,蒙古兵对战争充满了欲望,因为,打赢了,他们可以分到很多奴隶、女人、财富。还有,他们以战养战,残忍无比,所过之处,时常屠城,用这样血腥的手段,让对方不敢抵抗!”
“而我们大宋的优势在于,军队刚刚经过战火的淬炼,恢复了长城线,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国库日益充足,军费和军粮都十分充沛。人口众多,兵马比起蒙古人多了去了!”
兵部右侍郎说完,得意洋洋的站在金銮殿,心道,这次老子可露面了。
没想到韩风却摇了摇头:“你说的不对。大宋的优势不应该在这边。的确,我们的军队比蒙古人多。但我们是内陆,他们是草原。他们不用分兵把守,随时可以集结超过十万军队进行远征。而我们的兵马要驻守各个防线。就算是在对大理的边境,也要不少人马坐镇。如此一来,我们的精力就要被不断牵扯,能够集中起来大战的兵力,其实和蒙古人差不多。”
“再则,骑兵的机动性是无法代替的。我们的骑兵,无论训练的多么精良,无论装备如何。都很难在马背和从小就生活在马的蒙古人抗衡。我们真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