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秦》第174章


皇恰?br />
王翦顿了顿,叹了口气方才接着说道“这实在是家门不幸,出了这等丑事。是以臣才不愿张扬。那韩南之前上门求亲想要臣的孙女燕如,被臣等拒绝,哪知他心有不甘。这次既然能幸免于难,该第一时间回来才是。以慰臣等之伤心。哪料那厮竟然隐藏起来,而后暗地里私自联系燕如,勾引燕如私奔……咳咳咳”王翦似乎又羞又怒,激动得咳喘了半晌才停歇。引得王贲和王离抬起头,好一阵担忧。
秦始皇忙让寺人雎将王翦扶回坐好。还命人送上茶水。
王翦喝了两口茶,稍事歇息。这时王贲抬头,说还是臣来说好了。
秦始皇应允。
“臣在三日前终于查到了那厮的住所,本想就算被刑罚也要一剑了解了那厮,但是看在燕如苦苦哀求的份上,方才决定放过那厮。说臣等谋害与他,纯属诬告。这是他那日受了臣的侮辱,存心报复。还请圣上明鉴。”
“嗯,方才寡人已传上韩南,他一口咬定是他之前遇难是将军谋划,还说亲眼看到了小将军斩断了吊桥的铁链……这事寡人会着廷尉府调查此事。”秦始皇又转头对另一侧拿笔亲自记录此事的李斯说:“方才所说的可记好?这事要尽快查清。”
“那么,这事暂且放下,另外一件,说王贲将军当初攻下蓟城燕宫,曾经私自扣下一名宫女,许给了王离,并谎称该女是将军手下的细作,可有此事?且,老将军也知道此事,故意隐瞒,还亲自操办了他们的亲事?可有此事?!”
秦始皇话音还未落,王贲已经跪伏在地,大声说“臣有罪,此事与父亲无关,离儿也并不知晓,都是臣一人之错。是臣当年一时糊涂。
那是在八年前,在攻打蓟城的前三年。一次臣去燕宫刺探敌情,想窃取燕国的防御图。偶然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小宫女小素,她不但长得粉妆玉琢,娇俏可人,且看到臣一点也不害怕,说话也很是有趣。臣当时就想日后能将她虏过来许给离儿就好。
过了半月,臣使细作锦秀谋划了一场苦肉计,以得燕国太子的信任好伺机盗图。偏又遇上小宫女小素,臣等已将她挟持,准备带回秦国的,难料她与锦绣交好,她心系锦秀的伤势,不愿离开,只答应日后会来投奔。
后来,细作锦秀盗图失手被擒,小素运用智慧不顾性命说服燕国太子救出了锦秀。这点金阳公主可以作证。待攻下蓟城后,小素扮成寺人来投奔臣。对于这样一个义救锦秀的人,臣无法将她作为俘虏对待。
也确实是臣的私心,臣见她有情有义,一心想送她到离儿的身边去,想她能引导离儿去去他暴烈的性子。碰巧离儿手臂受伤,臣就留下寺人装扮的小素照料。并谎称她是臣手下的细作。这些父亲和离儿并不知情。都是臣一人的罪过。”
细作的事是绝对瞒不过的,因为皇帝那儿有细作的名单,一查便知。是以王贲对此事也不敢隐瞒,
“哼!这分明就是胆大妄为,胆敢欺上瞒下,藐视皇帝。”丞相王绾说完离座走到堂前朝秦始皇掑手“陛下当按律惩治。”
“丞相此话差矣,侯爷纵然有错,也不必扣这么大的帽子。相爷养尊处优,没去过沙场,自是看不到侯爷一家为陛下出生入死。看不到侯爷的忠心,才会有如此定论。听方才侯爷所言,想必这小宫女有倾国之貌,让侯爷一时犯了糊涂罢了。”已被封为国尉的蒙武也起身走到堂前“侯爷虽是有错,也是事出有因,恐是情不自禁。还望陛下明鉴。”
“你——陛下,如今侯爷已经认罪,还请陛下按律处置,以振朝纲。”王绾哪里肯轻易放过这个机会。方才皇帝一句‘前面所言不必理会都是误会’,让他分外沮丧,这都是他们呕了几两鲜血好不容易找到的罪证,被皇帝轻描淡写的一句通通白费了。好不容易逮到王贲亲口承认了的罪证,他哪肯轻易放过。
秦始皇抬手制止了堂下的争论,他起先问王翦:“将军所言可属实?老将军是否知晓此事?”
“臣也是今日第一次听说。”王翦心道这可不能胡乱承认,这事他若是承认了,这就是和王贲串通一气欺君,那问题就会无限扩大,王绾的帽子会愈发扣得大了。
“陛下——臣有话说。”这时小素突然出声,跪着爬到前面来。她不得不出来了,当时王翦曾在众位军官的面前问过她,她也承认了自己是细作,这是赖不掉的。不如主动说出来,也可替王翦洗脱罪名,保住王翦。也就可以保住希望。
“臣就是那个宫女小素。老将军确实不知情,小将军也不知情。之前老将军曾问过臣,到底是宫女还是将军麾下的细作。因臣当时已对王校尉暗生情愫,故坚持之前的谎言,对老将军说臣就是细作。而且,当时王贲将军说臣是细作也是事出有因。因为臣当日化作寺人从燕宫逃出来,结果被抓,当时甲兵的刀已经架在臣的脖子上,臣一时情急,为了保命才说自己是将军的细作。将军看在臣曾经救过金阳公主的份上,才没有戳穿。臣以为,虽然没有正式的任命,但臣为秦国也有所贡献,就算说是细作也不为过啊。还望陛下明鉴。”小素心想,既然自己跑不脱了,干脆一股脑都端下来。
王离一面忧心小素,一面又为她那句‘当时已对王校尉暗生情愫’而暗自窃喜。此刻见小素都出面来扛此事,自己岂可龟缩一旁,他正待开口,却听王绾又在一旁怒道:
“狡辩,纯粹狡辩。他们眼中哪有国法,哪有皇帝……”
“你休要胡说,你分明是因为我教训了你那胡作非为的丞相公子而公报私仇。你纵容他在外为非作歹才是眼里没有国法没有皇帝!”王离不待王绾说完,立即反驳道。
秦始皇没想到还有这出,他心道,我就说这丞相和将军一贯井水不犯河水的,为何突然发难。原来是这么回事。他抬手让大家稍安勿躁,遂说道:“此事还需彻查,交与廷尉府一并办理。怎么说来三位将军还是有错,是以暂且留在静心殿,待事情查清后在做处理,先下去吧。”
这静心殿是软禁皇亲贵戚的场所,说也算是个拘禁的场所,但比真正的监牢要好太多了,而且防守的极为严格,劫狱之类的是绝不可能。对于像武侯府这等大功臣,所犯又不是啥通敌谋反的大罪,关在这里待事情查清最好不过。
“那小素呢?请皇帝开恩,她并非有意欺瞒,实属无奈啊,她不过是个啥也不懂的女子,臣愿替她受罚……”见皇帝独留下小素,王离急了,忙跪爬上前求情。
第三卷 沧海桑田 第四十三章 免罪
第四十三章 免罪
秦始皇面色一沉。王贲忙拉起王离,将他拖出大殿。“爹,怎么能让小素一人担罪……”
“按博士所说,确实也为我大秦有所贡献。只是博士要如何证明自己救出了金阳公主?”秦始皇又看了看一旁的寺人雎。
寺人雎于是立马命人找出了当年的记录,秦始皇看过之后,又传下去递给了丞相和廷尉。“这上面只是记载了燕使带回了大秦的细作一个,作为献礼。却如何能证明是博士救的公主呢?”
小素觉得这是秦始皇在给她机会,只要她能证明是她救了锦秀,就可以堵住丞相的嘴。但是要如何证明呢?她又不能说当年是答应了荆轲刺秦,这才救下了锦秀。甚至还不能说出是因为太子丹对她的宠爱。
“臣当年确实哀求燕国太子以求能免锦秀一死,而且后来也献策让他们把锦秀送回秦国,好表明诚意。只是现在燕国太子的骨头早已化作泥土,没人能为臣证明了。”
“诚意?当年荆轲假意献图实则为了谋害大王,就算博士说的是实情,又怎知不是博士为了那燕国的太子在献计献策呢?而且臣还听说,当年燕宫的人都知道,博士可是很受那燕国太子的宠爱。”丞相王绾的眼睛已经眯成了危险地弧度,带着煽动性的话语像一柄利剑直指小素的心窝。
“哼!博士要作何解释。”秦始皇重重地哼了一声,当年荆轲之事让他一直耿耿于怀,如今听到小素提及此事,再经丞相提醒,他的态度瞬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空气变得更加紧张起来。
“丞相大人所言差矣,就算燕国太子对臣有心,臣却是无意。这点大家并不了解,其实那燕国太子和臣之间并无男女之事,臣在和王将军成亲之前都是处子之身,不然王将军又怎会对臣死心塌地。而且臣之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