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当皇帝》第641章


“不是不可信,是我们还不能仅仅因为这份密保就想从中判断出什么,也不能因此而做出什么不妥的举动,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越要小心谨慎才行。”李恪冷静的说道,“但是,我们也不能无动于衷,以免到时措手不及。”继而,李恪又开口说道,“这样,再过几天就是除夕。定方,你就以西北行辕的名义将西北各驻地的将领召集到青唐城,到时候我们再商量一下具体该怎么准备!”
“诺”苏定方领命。
…………………………………………………………………………
同样的消息也传到了长孙无忌的耳中。
他在听说道皇在辽东染了风寒,现在身体很虚弱的时候,他自己也吓了一跳。随即,他又稳定了自己的情绪,细细的一番思量,他的眼中闪过一抹阴霾之光。
难道这不是一个好机会吗?
长孙无忌的心狂跳不已,甚至在倾轧了权利场数十年后的今天,他依旧难以掩饰自己的脸的激动情绪。
“备车——老夫要进宫面见太子!”长孙无忌开口说道。
半响,就见一辆豪华的大车缓缓的试想朱雀门。
李承乾早已入睡,听说长孙无忌面见他,他很不情愿的起身来到前殿。
“舅舅,你这是?到底出了什么大事?”李承乾故作惊慌的问道。
“承乾,皇染了风寒,在辽东病倒了!”长孙无忌开口说道。
“父皇——”李承乾愣住了,半响这才说道,“父皇——父皇他怎么会生病呢?他——他要回长安了吗?”
“估计很快就会班师回朝!”长孙无忌肯定的说道。
“噢——”李承乾答应了一声,脸色变色煞白。
长孙无忌没有说话,他静静的注视着李承乾。
“舅舅,那承乾该怎么办呢?”李承乾开口问道。
“承乾,皇这一病,朝堂恐会生变啊!”长孙无忌忧心的说道。
“那该怎么办?”李承乾此时已经是六神无主,茫然的注视着长孙无忌。
“为今之计,就是调集大军戍卫长安城以防不测!”长孙无忌冷冷的说道。
“可是——”李承乾犹豫道,“谁有这个能力呢?舅舅不是想防备——李恪——”
“既然舅舅已经知道了皇生病的事情,那李恪岂能不知?”长孙无忌说道,“现在李恪虽然身在西北,可他在太原府部署了将近十万的精兵,除了三万精骑去了辽东,还剩下七万大军,这七万大军可都是精骑,日夜兼程的话,他们只需要四天的时间就能到达长安城下。所以,我们不能不防。”
见李承乾陷入了沉思之中,长孙无忌继续说道,“至于,统兵之人,我认为侯君集很不错。”
“他——”李承乾惊讶道,“他合适吗?”
“你现在是代替皇监国理政,只要你下一道旨意,我再去找他,侯君集肯定不会拒绝,他会看清眼前的形式,会把握住这次的机会。”长孙无忌冷冷的说道。
“恩,承乾这就草拟调兵!”李承乾说道,“但是,舅舅,我们想调哪里的军队呢?”
“调集洛阳三万精兵到长安城以西的地方驻防,防止李恪的西北大军;调集齐州两万精兵到蒲州驻防,防止太原府大军南下;只要守住这两处通往长安城的门口,在加城内的五万精兵,长安城自保绝对不成问题。”长孙无忌说道。
李承乾写完调令,盖了自己的太子大印,将调令交给了长孙无忌。
“舅舅,那东王李泰呢?还有北王府的家眷该怎么处理?”他继续问道。
“派人监视他们,在皇没有回长安之前,我们暂时还不能有所行动!”长孙无忌沉声说道。
“承乾知道了!”李承乾极力稳定自己的心神说道。
随即,长孙无忌又跟李承乾聊了很多,直到午夜时分,他才匆匆出了皇宫,直奔兵尚侯君集的府邸。
第六百八十八章 将相谋
夜已很深,除了打更的声音之外,长安城安静的就像地狱的第十九层。
长孙无忌的车架缓缓的长安城的街道穿行,向兵部尚侯君集的府邸而来。车内长孙无忌眉头紧皱,一脸的严肃。
其实,这次他去见侯君集,自己也没有把握是否能够说得动侯君集出面解决眼前的危局。毕竟,太宗皇帝不在长安城,太子虽然在监国,但这次调动大军人数达到了五万之多,还是从两个不同的地方调兵,自己这是在走一招险棋,走的好全盘皆活,走的不好,满盘皆输。
长孙无忌开始回忆跟侯君集的第一次密谈,那还是十年前的事了。当初北王李恪出使突厥,就会他去见的侯君集,让他答应将女儿嫁给太子李承乾。而当时侯君集开除的条件不小,他要入主兵部。所以,长孙无忌这次才会再次想到他,长孙无忌知道侯君集的功利心很重,对权力和地位的**很强烈。这样的人只要给予丰厚的条件,他就不会不动心。然而,让长孙无忌纠结的问题还在于侯君集的女儿候若依。当年将候若依嫁给太子李承乾,这是他走的最妙的一招,这样就可以将侯君集收为己用,还能在军中扩充太子的势力。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候若依会生病,耽搁了跟李承乾的婚事。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他跟侯君集的关系变得冷淡,两人之间再也没有过交集。
这次,长孙无忌去侯君集的府,他认为是否能够说服侯君集,问题出在候若依的身。候若依的事情是横在他跟侯君集之间的一条沟壑。
“老爷,到了尚府!”车外的仆人喊道。
“我们走后门,别让人发现,你去敲门!”长孙无忌淡淡的说道。
半响,侯府后门打开,长孙无忌的车架驶进了侯府。
侯君集身在军旅的时候就养成了晚睡的习惯。现在,即便是入朝做了兵部尚,不再外面统兵,他的这个习惯也没有改。而最近长安城的诡异气氛是他觉得有点不安,是以晚睡他依旧坐在房沉思。
当仆人走进房告诉他,中令长孙无忌拜访时,他先是一愣,随即吩咐仆人让他将长孙无忌带到自己的房。
“侯尚,长孙无忌打扰你了!”长孙无忌走进房就客气的说道。
“中令能够光临寒舍,这是君集的荣幸啊!”侯君集也客气的说道。
两人落座,仆人奉茶水,识趣了走出房关了门。
“中令来老夫府不是为了叙旧的?”侯君集开口说道,“请喝茶——”
长孙无忌浅浅的饮了一口茶水,这才说道,“深夜造访,确实有些冒昧,但事关紧急军务,老夫也不能不跟侯尚商议!”
“到底是什么大事?”侯君集问道。
“皇病了!”长孙无忌说道。
“噢——什么?”侯君集大惊道,“皇病了?病情严重吗?中令是怎么得到消息的?”
平常时候李世民病危,身为兵部尚的侯君集的朝廷重臣,他自然会在第一时间便知晓。但显然这次他还没有收到类似的消息,但见长孙无忌的表情很严肃,他也不再怀疑长孙无忌说说谎骗他。
“老夫自然有渠道——”长孙无忌停顿一下说道,“其实,皇已经发出了密诏,但因辽东距离长安太原,是以信使还没有赶到,皇病危的消息还需等过几天。”
“那中令找老夫是为了什么?”侯君集冷冷的问道。
谈到严肃的话题,涉及到政务方面,他便露出了平时一贯的作风。
“皇病危,太子监国,主少国疑,又外有强兵,我们身为老臣,岂能眼看朝局混乱,事态扩大到难以收拾的地步?”长孙无忌反问道。
“就请中令直言!”侯君集不悦的道。
“太子的意思是,让你负责长安城及其附近关口要塞的防御。”长孙无忌淡淡的说道。
侯君集极力的稳定自己的情绪,但他脸色的神情还是出卖了他内心的想法。
“我的建议是调集洛阳的三万精兵驻防到长安以西的崤关,防止西北大军;调集齐州的两万精兵驻防蒲州,防止并州大军。”长孙无忌继续说道,“至于长安城,有两卫和东宫六率五万人马足也。”
“哈哈哈哈——”侯君集大笑不已。
半响,他才说道,“中令调集这两地的大军,其中恐怕另有深意?”
“深意?”长孙无忌一愣,淡淡一笑,“侯尚你说呢?”
“洛阳三万精兵之中有不少是老夫的部下,齐州兵之中有不少人是李绩的同乡啊!”侯君集淡淡的说道,“难道太子敢违逆皇的意思启用李绩?”
“这不是违逆,只是征调而已。”长孙无忌笑道,“李绩现在还军中,只要兵部一纸文,就可以征调他为国效力,他的能力我们都不容置疑。”
“哈哈——”侯君集再次笑道,“这可是太子的意思?”
“老夫的意思。”长孙无忌道。
“太子尽然不知道?”侯君集惊讶道。
“老夫说的话,太子能有反驳的余地吗?”长孙无忌笑道。他敢于这么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就是想让侯君集知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