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万户侯》第465章


“郭将军。你也是老将了,难道不知道军令如山吗?我命他支援王思礼共同攻打南城,可他地兵在哪里?已经快一个时辰了,可他的兵却影子都没看见,这不是在公然违抗我的军令吗?”
“这。总不能说他无权指挥河东军吧!
郭子仪心中暗暗焦急,他希望仆固怀恩赶紧出兵,不要被李清抓到把柄,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了,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从小山丘上早已经看不清战况,但李清还是立在马上一动不动,他脸色阴沉,目光中充满了冷意。
这时,一名传令兵飞驰而来,“报!王思礼将军已经坚持不住,希望大帅能允许他暂时退下来!”
“仆固怀恩之军可上去作战了吗?”
“回大帅,仆固怀恩依然在观望,他并没有出兵。”
郭子仪的心突地一凉,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仆固怀恩还是没有出兵,公然违抗李清的命令,这可怎么办?
李清却冷冷一笑,机会终于来了,他怎能不抓住它。
“传我的命令,鸣金收兵!”他回头看了看郭子仪,歉然道:“老将军,兵法如山,望你谅解!”
郭子仪大急,他再一次求情道:“大帅能不能饶他一命,命他戴罪立功!”
李清淡淡一笑,并不回答,他催马便走,渐渐地,李清挺得笔直地背影消失在夜色之中。
沉重而震撼人心地鼓声停止了,唐军渐渐退去,洛阳城下又重新被寂静的暮色吞没,只有一些尚未烧尽的云梯在忽闪忽闪冒着火光,显得十分诡异。
‘啪!’地一身,李清将令箭王往桌上一拍,冷冷地注视着这历史上桀骜不逊的大将,仆固怀恩约五十岁,长得又高又瘦,皮肤黝黑,两只手足有蒲扇大,枯黄如柴,就仿佛一层皮直接包着骨头似地。
“抗令不遵,你可知罪!”李清盯着他地眼睛冷冰冰地问道。
“有道理地命令我会遵守!可居心不良地命令,我为何要听?”
仆固怀恩官拜朔方节度副使,在河东他是郭子仪地左右手,十分得力,但他为人十分骄傲,除了郭子仪,他谁也瞧不起,甚至包括李光弼,他也是爱理不理,而对李清他更只有蔑视,一个三十余岁的后辈,还不是皇族,竟然成了天下兵马大元帅,自己还得听他地话,真是天大的笑话。
他见李清问得冷漠,一下子激起了火气,昂然道:“你有十五万大军在手,却事事命我们河东军去拼死命,这十天来,河东军已伤亡一万余人,而你们安西军才伤亡了区区不到千人,这是何等的不公平,如此,我为何要听你的?”
李清的鼻子冷哼了一声,不怒反笑道:“我真是不明白,世间还真有你这么蠢地人,自寻死路,你当真以为我不敢杀你吗?”
他不再说话,眼睛只往帐两边一扫,立刻冲上来五六个亲兵,一下子将仆固怀恩摁倒在地,将他牢牢捆绑起来。
“李清,你不能杀我!”太上皇所颁发地铁券,历代继承,你要杀我,就是欺君之罪!”
李清冷冷一笑,“你这个蠢货,这里没有什么太上皇,这里只有我地军令,我令在先,给我拖下去,斩!”
十几个刀斧手将仆固怀恩拖了下去,仆固怀恩嘴里依然大骂不止,这时,郭子仪再一次上前求情道:“大帅,仆固将军极擅精骑,在收复河东之战中战功卓著,他若死,实在是我大唐军的损失,请大帅网开一面,饶他死罪!”
李清却轻轻地摇了摇头,“郭老将军,你也是久带兵之人,应知在军中军令第一,我身为主帅却指挥不动下面一将,若不杀他,要军纪有何用?我决心已下,你不必再劝!”
说罢,李清站了起来,断然下令道:“将他斩首示众,并号令三军,若再有敢不听我令者,立斩不饶!”
既杀了仆固怀恩,李清命大将贺娄余润接替仆固怀恩之职,明日天一亮,即刻开始攻城。
可就在当夜三更时分,一名黑影悄悄溜下了西城墙,借着夜幕掩护,飞快地向唐军大营奔去。
第三百七十章 郭子仪的感动
我家蔡将军欲有意向相国投诚,请相国给予收录。”必敬地给李清跪下行了个礼,随即从怀里取出一封信举过头顶,在一旁看押他的亲兵接过,递给了李清。
蔡将军就是蔡希德,他因负责防守安西军进攻的西段城墙而损失惨重,眼看兵力损耗过半,而安庆绪非但没有援助之意,反而趁机派心腹来督军,企图夺走他的部属,眼看唐军破城在即,叛军大势已去,蔡希德便下定决心投降李清。
李清却没有急着打开信,而是冷冷地问黑衣人道:“下午唐军攻城时遭到你家蔡将军激烈抵抗,本相丝毫看不出他有投降之心,现在相隔不到三个时辰,他便说要投降,让人如何相信他的诚心?”
黑衣人呆了一下,他立刻急声道:“相国大人有所不知,蔡将军之子被安庆绪扣为人质,他不得不从命,但今天战事稍一平息,安庆绪便派左相张通儒前来督军,指责我家将军作战不力,又私下接见其部将,劝他们力反蔡将军,我家将军走投无路才决定投降相国,决非有假。”
李清点了点头,“走投无路,这倒是实话!”他随即拆开了蔡希德的信,蔡希德在信中极尽谄媚之语,且信誓旦旦效忠李清,却丝毫不提朝廷,看来这些叛军也很清楚长安局势。
李清沉思了片刻,历史上藩镇割据的根子便出在大唐平定安史之乱时,对投降的叛军大将未能彻底清肃。反而准予他们保留军队并委以重用,当然,这也是当时朝廷无力彻底平定叛将。又担心史思明之乱重演而采取地妥协办法,但最终却酿成了大祸。
现在他李清自然不会再走这一步,但一味杀伐在政治上也是愚蠢的,必须有所取舍,审时度势才是上上之选。想到此,他便对蔡希德的特使道:“蔡将军欲弃暗投明。本帅当然欢迎,事情宜早不宜迟,为显诚意,我也会派一人跟你回去协助蔡将军。”
所谓协助,说白了便是监视蔡希德,防止他使诈或是出尔反尔。李清当即将手下帐前衙将辛京叫来嘱咐了几句,最后写了一封信递给他道:“除了监视蔡希德,你再替我做一件事,将这封信交给他们地相国严庄
深秋是多雾的季节。夜色深沉。雾也渐渐起来,将巍峨高耸的洛阳城蒙上一层灰暗的轻纱,李清从唐营远眺城头。雾气浓重,已经看不见城上的地火光,他关心的并不是蔡希德会如何?而是严庄,这涉及到他地一个计划能否顺利完成。
“相国可是担心蔡希德有诈?”
李清急回头。只见郭子仪笑咪咪走了过来。虽然李清在一个时辰前刚刚杀了仆固怀恩。并夺走了他的部众,但郭子仪却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依然笑容可掬。这就是他的圆滑之处,他也知道李清杀仆固怀恩的目的不过是想敲打河东军,在河东军中树威,另一个目的就是想夺走仆固怀恩手中五千精骑。事实上他郭子仪虽为朔方、河东使,但时日尚短,一些依附于他地大将他也控制不住,比如李抱玉、卫伯玉还有就是仆固怀恩,所以李清杀死了仆固怀恩,对他也并无太大影响,他的直属部队,约六万余士兵都留在了河东,由大将李国臣率领,并未跟他南下。
李清淡淡笑了笑道:“蔡希德真投降也好,假投降也罢,这又有何妨?不过这次攻打洛阳事关重大,我自然应谨慎些。”
停了停,却不见郭子仪的回答,李清微微诧异,他抬头看了看郭子仪,见他目光忧虑,欲言却又止,似乎有话要对自己说,便指了指身旁的两块大石笑道:“郭老将军不妨坐下来聊一聊。”
“听说相国地家人回长安了?”
郭子仪坐了下来,对李清笑道:“听说进长安之时有千名骑兵左右护卫,引起长安轰动,连我地家人都写信告诉于我。”
“那也没法子,李清做事卤莽得罪了不少人,护卫当然要严密一点。”
郭子仪似乎在和他聊着家常,神态平静而从容,但李清知道,他是在一步一步走上正题,果然,只说了几句,郭子仪的话锋一转,便切入正题。
他沉吟片刻道:“虽然人说交浅言深是大忌,而且我身份低微,与相国并肩而坐已是不易,怎敢再多言其他,但老夫今年六十有余,从军近四十年,不敢说是大将军的前辈,但老兵总归算得上,有些话我压在心中很久,却一直没有机会,现在难得与大将军独处,这些话便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若有失礼之处,请大将军多多包涵。”
李清见他已经渐渐将对自己地称呼改成了大将军,知道他要说什么,只微微一笑道:“老将军但讲无妨。”
郭子仪轻轻咳嗽一声道:“相国能料敌在先,大破崔乾佑精骑,力挽我大唐于危急,仅这一件事就足以让子仪佩服,但如果相?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