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第1057章


说白了,就算德军获得了一架完整无损的H…56,也无法仿制,因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制造H…56所需的工业技术比如,H…56采用的整体式铝合金翼盒,在当时就只有中国能够制造如果改变设计,要想达到同样的结构强度,机翼的整体质量至少会增加三分之一,而这在设计中是不可接受的又比如,H…56采用的上单翼气动布局、以及自行车式起落架,需要对机体结构进行全面加强;为了降低结构重量,不但大量使用了铝合金,才大量采用了一次铸造成型的工业技术;当时具备该工业生产技术的也只有中国,而且该技术严禁出口
显然,德军只能从头做起
问题是,在研制喷气式轰炸机之前,德军只有He…320算得上是战略轰炸机,此外就只有两种中型喷气式轰炸机
也就是说,德军没有研制喷气式战略轰炸机的经验
可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要知道,中国空军在研制H…56之前,研制过好几种喷气式轰炸机,而且是在大量的失败教训之后,才研制出了H…56
德军直接研制喷气式战略轰炸机,需要面对大量技术难题,而这些技术难题足以让德军的喷气式战略轰炸机项目难产
结果就是,德军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
这就是,首先研制一种介于He…320与喷气式战略轰炸机之前的重型轰炸机,在获得了足够的技术积累之后,再研制真正意义上的喷气式战略轰炸机,从而为解决技术难题争取到足够多的时间
当然,这不可能是一种活塞式轰炸机
要知道,“超级空中霸王”已经是活塞式轰炸机的巅峰之作了,而要超越就必须研制功率更大的发动机,而且活塞式发动机自身的局限,很难赋予轰炸机超过每小时八公里的最高飞行速度
结果就是,德军选择了技术较为成熟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做为轰炸机的动力
与涡轮喷气发动机相比,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在民用领域首先得到大规模应用,是当时大部分民用飞机的主要动力
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领域有着足够多的技术储备
事实上,在大战之后,德军就试图对He…320进行改进,换上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以高其性能只是这一改进受经费影响并没得到落实,而且He…320的基础设计在战后已经显得落后,没有太大的改进价值
当时,德军已经研制出了采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运输机与巡逻机
显然,以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为基础研制一种战略轰炸机,要比使用涡轮喷气发动机研制轰炸机容易得多
问题是,德军的目标是H…56
也就是说,德军对新式轰炸机的基本要求是在作战半径、飞行速度与飞行高度上基本达到H…56的水平
这就意味着,在限制了发动机的数量之后,需要功率足够大的发动机
结果就是,德军新式轰炸机的基本设计在一九五九年就完成了,可是受发动机限制,直到一九六四年才定型
这就是He…400
这种轰炸机配备了四台八千千瓦级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一八十吨,能够运载二十四吨炸弹,轻载时的最大作战半径为七千四公里,最大飞行速度为每小时八六十公里,最大升限达到了一万五千米
虽然在性能上,He…400仍然不如H…56,只是差距并不明显
更重要的是,这是自He…320之后,德军获得的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轰炸机,即能够从帝国东部地区的空军基地起飞,轰炸中国本土西北部地区,并且在完成任务之后返回出发基地如果将其部署到位于里海北面的空军基地,则能够对中国首都,以及除了东部与南部之外的中国其他地区构成威胁
当然,He…400在问世的时候就已经显得落后了
这就是,在现代化的防空系统面前,像H…56这类的轰炸机根本不可能突破敌国的防空
只是,He…400与H…56一样,并没有被淘汰
原因就是,巡航导弹的出现,极大的拓展了轰炸机的生存空间,轰炸机也因此演变成了巡航导弹载机
别忘了,中国空军算让H…56服役到二十一世纪三零年代呢
更重要的是,德军好不容易获得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轰炸机,也就不可能让其在服役之后就退役
为了高He…400的使用价值,德军花了大量财力来研制机载武器
事实上,第一种空射巡航导弹就是由德军研制的,而且首先装备部队,而且搭载空射巡航导弹的就是He…400
在冷战结束之前,德军研制了数种空射巡航导弹,而且大规模装备了其中两种,即射程为五公里的中程巡航导弹与射程为一千五公里的远程巡航导弹当时,德军甚至着研制射程高达三千公里的巡航导弹
总而言之,巡航导弹的出现,延续了He…400的寿命
在冷战结束的时候,德军依然装备了大约四架He…400,而且部分He…400被改造成用于执行常规击任务
与H…56一样,得益于良好的基础设计,He…400拥有极大的改进余地,且服役期间进行了多次改进即便在冷战结束之后,在帝国空军基础上组建的德国空军都没有全部淘汰掉这种轰炸机,而是保留了数十架,并且让其继续携带核武器执行战备巡逻任务,成为了新德国战略击力量的组成部分
只是,受动力系统限制,He…400根本算不上先进,也不是帝国空军在冷战期间装备的性能最好的轰炸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三十六章 扛鼎之作
虽然he…400的性能算不上先进,即便跟h…56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就更别说与中国空军后来装备的h…82与h…1a相提并论了,但是其装备数量巨大,而且德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研制出更先进的轰炸机,所以在整个冷战期间,he…400都的德军三位一体核战略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he…400是德军在冷战时期最为重要的战略轰炸机。
这一切,与ju…610,即德军计划用来取代he…400的新式轰炸机迟迟没能研制成功有很大的关系。
一九六五年,he…400定型的第二年,德军就启动了新式轰炸机的研制工作,希望能够在十年之后获得一种性能更加先进的战略轰炸机,并且计划用这种轰炸机取代he…400,从而拥有更强的战略打击能力。
这个新式轰炸机项目的结果就是ju…610。
问题是,新式轰炸机的研制工作并不顺利。
最初阶段,德军的研制思路与中国空军一样,即希望通过提高轰炸机的飞行速度与飞行高度来增强轰炸机的作战生存能力,并且使其具备突破敌国防空网,对敌国本土实施直接轰炸的能力。
显然,这个发展方向是个死胡同。
在六零年代末,中国空军就意识到,通过提高速度与高度根本不可能解决轰炸机在突防中遇到的问题。
说白了,防空导弹的速度与射高的提升速度更快。
有趣的是,在六零年代,中国空军并没有停止研制新式轰炸机的工作,而且同样把重点放在了高度与速度上。
到了七零年代,中国空军开始大规模宣扬速度与高度制胜论。
当时,中国空军通过新闻媒体宣称,正在研制一种具备三倍音速、飞行高度超过三万米的“双三”轰炸机。
显然,这很容易让外界联想到中国空军正在研制的新式轰炸机。即后来的h…82。
问题是,这肯定是专门针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虚假宣传。要知道,h…82的最初性能指标也不过是“双二点五”,即最高二点五马赫的飞行速度与二万五千米的升限,而不是宣扬的“双三”标准。
千万不要小看这零点五的差距。
在研制阶段,中国的航空工程师就发现,提高飞行速度,将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个跟音障类似的障碍。即热障。
这就是,当飞行器的速度达到某个临界值的时候,气动加热产生的温度就将超过飞机结构材料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如果继续提高飞行速度,那么气动加热产生的温度就将破坏机体的结构强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使用更加耐热的材料,而这势必会提高飞机的结构重量,从而降低飞行性能。
当时,中国的航空工程师已经对热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这就是,中国空军在研制高速侦察机的时候就遇到了热障。而解决办法是在机体结构中大量采用钛合金。中国空军研制的zz…17战略侦察机,钛合金的用量占到了机体基本重量的百分之五十四!结果就是。这种原本做为战略侦察机与大型截击机研制的战机,其价格高得连中国空军都无法大规模采购,并且不得不砍掉截击机项目,使其成为了一种纯粹的战略侦察机,且装备数量不过三十三架。
在只有几十吨重的侦察机上大量使用钛合金不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